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热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995~2014) 被引量:23
1
作者 庞忠和 黄少鹏 +2 位作者 胡圣标 赵平 何丽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9-727,共9页
地热是主要地球物理场之一,地热能是地球的本土能源。李四光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我国地热科学。到90年代,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在过去20年里,我国地热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地热系统、油气盆地地... 地热是主要地球物理场之一,地热能是地球的本土能源。李四光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我国地热科学。到90年代,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在过去20年里,我国地热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地热系统、油气盆地地热、矿山地热、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回顾地热研究代表性的创新进展,并对深层地热、海洋地热、环境地热等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本文认为,过去20年我国地热研究成果丰硕,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未来发展势头强劲。在经历了由浅入深,从今到古的成长之后,地热研究还将不断拓展领域,为我国地球科学,特别是能源与环境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热研究 进展 展望 综述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在火山区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炯 黄少鹏 +1 位作者 傅饶 唐晓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9-290,共12页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解读二者的关系,可以刻画更为精细的岩石圈结构模型,进而掌握火山区的构造特征和热演化过程,了解其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MT方法的原理以及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后期数据处理的过程,综述了MT法的应用特点以及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国际上这一方法在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MT法在新西兰Taupo火山区Ngatamariki高温地热田0~3km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Afar省的Tendaho地热田和Badi火山为例,分别讨论了0~20km和0~50km不同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温度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火山的驱动机制;以日本九州岛的Shinmoe-dake火山为例,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和温度监测在火山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述了国内MT法在火山区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石圈内硅酸盐熔体不同含水量引起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初步估算了长白山天池和阿尔山火山区的莫霍面以下的温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高温岩浆房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研究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岩浆房
下载PDF
李四光教授倡导的中国地热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集旸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李四光教授是中国地热研究的倡导者,作者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近20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从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区域地温场、地热数学模拟、地热实验和分析测试系统、地热资源、矿山地热以及油田地热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地热... 李四光教授是中国地热研究的倡导者,作者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近20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从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区域地温场、地热数学模拟、地热实验和分析测试系统、地热资源、矿山地热以及油田地热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地热研究的进展,以资缅怀和纪念李四光教授诞生10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教授 中国地热研究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省农科院地热研究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
4
作者 林斌 余亚白 钱蕾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地热研究 面向21世纪 经济发展 发展方向 福建省农科院 市场前景 稳住一头 经济体制改革 科技进步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康定小热水地热勘查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武斌 曹俊兴 +1 位作者 邹俊 黄金宝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7-510,462-463,共4页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康定小热水地热资源的勘查应用,从地热资源与地质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内在联系,研究小热水地热的分布特点,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小热水地区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康定小热水地热资源的勘查应用,从地热资源与地质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内在联系,研究小热水地热的分布特点,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小热水地区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说明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勘查和研究地热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地热研究 构造 导储模式 小热水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川西地热勘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武斌 曹俊兴 +1 位作者 邹俊 黄金宝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94,共4页
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地热与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关系,地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分区,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川西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勘... 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地热与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关系,地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分区,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川西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勘查和研究地热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地热研究 构造 导储模式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热资源勘查研究院
7
《南方国土资源》 200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广西地热资源勘查研究院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水文地质调查甲级资质、液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和广西水利厅授予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是经广西自治区编委批准的在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增挂的牌子。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热资源勘查研究 专业水资源勘查队伍 广西地质勘查总院 勘查成果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长度的设计研究
8
作者 徐建军 曲云霞 刘欢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形式相比增加了地热换热器,地热换热器的合理长度对整个热泵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竖直U型埋管的传热模型,得出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热阻表达式。利用Matlab语言对地埋管换热器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 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形式相比增加了地热换热器,地热换热器的合理长度对整个热泵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竖直U型埋管的传热模型,得出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热阻表达式。利用Matlab语言对地埋管换热器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机语言编译,得出地埋管长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换热器竖直埋管传热研究设计计算
下载PDF
国际地热协会主席访华
9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2年第2期20-20,共1页
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工程学院主任罗兰特·洪(Roland Horne)博士日前访华,并给中国地热界朋友题词:"致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所有我的朋友们,访问中国和回顾您们的友谊总是令人高兴!... 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工程学院主任罗兰特·洪(Roland Horne)博士日前访华,并给中国地热界朋友题词:"致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所有我的朋友们,访问中国和回顾您们的友谊总是令人高兴!我期待中国地热能开发取得许多新的进展。罗兰特·洪2012年3月8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院院士 地热 热源 兰特 中国能源研究地热专业委员会 地热能开发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全自动岩石热导仪
10
作者 胡圣标 张容燕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3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新型 全自动岩石热导仪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地热研究室岩石热物性(地热)实验室 华北计算中心 微机控制 数据采集 加热 冷却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栽培技术
11
《柑桔科技与市场信息》 1998年第4期3-4,共2页
980100 盆桔翌年再结果的研究/余亚白,李章汀(福建省农科院地热研究所)∥福建农业科技.-1998,(4).-14~15盆桔从植物学特性来讲也完全可以和地栽一样年年结果。但实际上往往是因盆桔结果量太大,挂果期太长,使生殖生长超越了营养生长,导... 980100 盆桔翌年再结果的研究/余亚白,李章汀(福建省农科院地热研究所)∥福建农业科技.-1998,(4).-14~15盆桔从植物学特性来讲也完全可以和地栽一样年年结果。但实际上往往是因盆桔结果量太大,挂果期太长,使生殖生长超越了营养生长,导致春节后开始落叶落果直至死亡,即使存活,翌年也不开花结果或只结少量零星果,失去观赏价值。作者1997年春用市购广东金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早熟温州蜜柑 地热研究 配方施肥 福建省 植物学特性 结果量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惠满丰
下载PDF
汪集旸:冥府探幽索能源
12
作者 潘云唐 《今日科苑》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1995年11月2日,若干相关大报上公布了当年新当选的5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其中有一位中年地质学者,他不但在地学部10名新院士中是偏年轻的,而且在59名新院士中,他也远远低于平均年龄。他30多年的科学实践就是深入"冥府"探... 1995年11月2日,若干相关大报上公布了当年新当选的5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其中有一位中年地质学者,他不但在地学部10名新院士中是偏年轻的,而且在59名新院士中,他也远远低于平均年龄。他30多年的科学实践就是深入"冥府"探索地下奥秘,与"火神"打交道,开发"地热"这一具有无限前景的新能源。他叫汪集旸。他的当选,表明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地热学"的学术带头人首次进入了中国的最高科学咨询机构,也标志着中国的地热学研究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走向地热科学的大门1952年,汪集旸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56年毕业后,被派往大西北工作。由于成绩突出,1957年他被送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班进修。1958年他被派往前苏联深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热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热 地质勘探 科学实践 地质学 水文地质 重大成就 工程地质 地热研究
下载PDF
The Extens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asture in the Tropical Area of China
13
作者 Yu ZHANG Changjun BA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1期2513-2514,2534,共3页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asture in the tropical areas,and simply generalized the probl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and expecte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tropical pasture.
关键词 TROPICAL PASTURE UTILIZATION
下载PDF
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殿辉 闫鸿林 +1 位作者 王德良 宋育贤 《国外油田工程》 2000年第6期47-52,共6页
地热 ,通常指那些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目前能够探明的地热资源有两种 :一种是“水热型” ,即天然蒸气、热水、热卤水等 ,是目前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重点 ;一种是“干热型” ,即干热岩体和岩浆等尚处在开发... 地热 ,通常指那些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目前能够探明的地热资源有两种 :一种是“水热型” ,即天然蒸气、热水、热卤水等 ,是目前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重点 ;一种是“干热型” ,即干热岩体和岩浆等尚处在开发试验阶段 ,还极少被利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开发 地热利用 地热研究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phase transitions on Venusian mantle convect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YANG An WENG HuiHui HUANG JinS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883-1894,共1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hase transitions on the mantle convection of Venus in a three-dimensional (3D) spherical shell domain. Our model includes strong depth-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visco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hase transitions on the mantle convection of Venus in a three-dimensional (3D) spherical shell domain. Our model includes strong depth-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viscosity and exothermic phase change from olivine to spinel as well as endothermic phase change from spinel to perovskite. From ext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Rayleigh number (Ra), and the Clapeyron slopes and depths of phase changes, we found the following: (1) The endothermic phase change prevents mass flow through the interface. Increasing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Clapeyron slopes decreases radial mass flux and normalized radial mass flux at the endotbermic phase boundary, and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mantle plumes. In other words, mass flow through the phase boundary decreases. The inhibition influence of phase changes increases, as do convective wavelengths. (2) Increasing Ra also increases the convective wavelength and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mantle plumes, but it has less influence on the mass exchange. As Ra increases, the convective vigor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radial mass flux and the mass flow through the phase boundary; however, the normalized mass flux through the phase boundary varies little with Ra,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increasing Ra will greatly increase the inhibition of mass flow through the phase boundary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2D) modeling. (3) Increasing the depth of endothermic phase change will slightly decrease the number of mantle plumes,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mass flow through the phase boundary.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change from spinel to perovskite could inhibit the mass flow through the phase boundary, but they also show that the buildup of hot materials under the endothermic phase boundary in the 3D model could not be so large as to cause strong episodic overturns of mantle materials,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2D stud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phase changes to cause significant magmatism on Venus; in other words, phase changes may not be the primary cause of catastrophic resurfacing on Ve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US catastrophic resurfacing mantle convection phase chang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