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1
作者 王文君 《能源与环境》 2023年第3期94-96,共3页
通过对荔城区1 242个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获得荔城区表层土壤19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基准值和背景值,研究其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不同地质单元和不同土壤类型化学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福建省表层... 通过对荔城区1 242个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获得荔城区表层土壤19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基准值和背景值,研究其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不同地质单元和不同土壤类型化学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福建省表层土壤基准值相比,N、P、K、CaO、MgO、B和Cu含量较高,Cl背景值较低;速效钾、有效磷、P、S、MgO、B和Cl区域分布存在差异,受人类活动或成矿地质作用影响较大;表层土壤中N、P和K存在明显富集现象,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和植物凋落;有效磷、CaO、Se、Cl和Mg O在不同地质单元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均呈现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地球化学元素 分布特征 莆田市荔城区
下载PDF
江苏兴化DS浅孔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与粒度所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舒强 赵志军 +2 位作者 陈晔 张茂恒 李吉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3-928,共6页
选择位于东亚季风典型区的苏北盆地沉降中心附近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MS14C、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苏北盆地古气候经历了冷干、暖湿、温湿、冷暖波动剧烈、暖湿的变化过程。苏北盆地DS钻孔沉积... 选择位于东亚季风典型区的苏北盆地沉降中心附近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MS14C、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苏北盆地古气候经历了冷干、暖湿、温湿、冷暖波动剧烈、暖湿的变化过程。苏北盆地DS钻孔沉积物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与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和格陵兰冰芯数据所揭示的气候变化总体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在一些细部上还是存在着差异,较好的响应了区域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粒度 环境演变 苏北盆地
原文传递
废黄河沉积记录中来自不同河流物质的信息——基于重矿物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文华 高抒 +3 位作者 王丹丹 赵秧秧 朱冬 许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31-1639,共9页
在全新世时间尺度内,沉积记录主要受控于沉积物供给、输运和堆积过程等因素。对废黄河沉积记录的深入分析可以反演黄河南流夺淮过程中沉积物的"源"-"汇"关系。基于废黄河故道沉积记录中重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在全新世时间尺度内,沉积记录主要受控于沉积物供给、输运和堆积过程等因素。对废黄河沉积记录的深入分析可以反演黄河南流夺淮过程中沉积物的"源"-"汇"关系。基于废黄河故道沉积记录中重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并结合与现代黄河沉积物的对比,揭示废黄河沉积记录中物质来源的信息。结果表明,废黄河故道沉积物中重矿物平均含量为0.19%,种类多达15余种,以稳定矿物为主,不同矿物的时空变化差异较大。废黄河故道泥质和砂质沉积物中,地球化学元素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随深度递增元素含量可分为降低、稳定和增加趋势。对比现代黄河沉积物,发现废黄河故道沉积物中稳定和极稳定矿物相对含量较高,泥质沉积物中更多地富集Zn,Ni,Al,Ba,Cu,Li,K等元素。这一差异性反映出其它不同河流物质补给而产生的影响,淮河沉积物中重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为该论断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 重矿物 地球化学元素 废黄河 现代黄河
原文传递
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季风演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钟巍 李吉均 +1 位作者 方小敏 朱俊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61,共7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上新统以上段)的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上新世气候频繁、剧烈和大幅度波动体现了上新世气候演化的过渡性特征,与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湖相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波动明显不同。这种...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上新统以上段)的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上新世气候频繁、剧烈和大幅度波动体现了上新世气候演化的过渡性特征,与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湖相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波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环境及构造背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季风从上新世开始不稳定过渡到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密切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季风演化 青藏高原 沉积物 盆地
下载PDF
南极地区苔藓地衣植物的地球化学元素营养富集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小梅 赵俊琳 孙立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研究南极苔藓地衣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富集特征 ,发现K、Ca为苔藓地衣中最活跃元素 ,主要以主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地衣植物中 ;P极易富集在地衣的藻层 ,参与藻类的有机合成过程 ;苔藓容易富集环境中的S ;Al、Si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 研究南极苔藓地衣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富集特征 ,发现K、Ca为苔藓地衣中最活跃元素 ,主要以主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地衣植物中 ;P极易富集在地衣的藻层 ,参与藻类的有机合成过程 ;苔藓容易富集环境中的S ;Al、Si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地衣中 ,同时Fe、Mg以被动吸收的方式累积于苔藓体内 .根据元素的含量和营养作用 ,研究认为K、Ca为苔藓地衣的大量无机营养元素 ,S、P为苔藓地衣的中等营养元素 ,Al、Si为苔藓地衣的环境累积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地衣 地球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 南极地区 营养富集
下载PDF
银川盆地第四纪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平贵 范淑贤 李雪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3-50,94,共9页
通过分析银川盆地 Y1孔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参考地层岩性等因素 ,确定了该盆地第四系地层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带。依据地球化学元素分布 ,结合孢粉分析成果探讨了银川盆地第四纪中、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及其演化规律。
关键词 银川盆地 地球化学元素 沉积环境 古气候 第四纪
下载PDF
南极地区苔藓剖面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运移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小梅 赵俊琳 孙立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79-1083,共5页
对采自南极的苔藓剖面上各层苔藓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 :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 ,这与元素在苔藓中的营养特征有关 ,研究发现元素 C... 对采自南极的苔藓剖面上各层苔藓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 :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 ,这与元素在苔藓中的营养特征有关 ,研究发现元素 Ca在苔藓体内 ,异常活跃 ,它极易被累积在新鲜苔藓体内 ,Zn也是苔藓易吸收的元素 ;地球化学元素在老新苔藓中的转移能力不同 :底层苔藓的元素转移能力很低 ,中层苔藓中元素维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剖面 地球化学元素 转移系数 南极
下载PDF
寿光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娟 王仁卿 +5 位作者 郭卫华 王强 王炜 庞绪贵 战金成 代杰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0-1101,共2页
地球化学元素是万物生长的基础物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快速精确的仪器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正不断拓宽应用领域,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区域地球化学的调查与研究.寿光市在山东省北部,小清河下游,渤海... 地球化学元素是万物生长的基础物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快速精确的仪器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正不断拓宽应用领域,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区域地球化学的调查与研究.寿光市在山东省北部,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西南岸,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寿光蔬菜闻名全国,是我国最大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元素 大棚 寿光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从盛 仝川 +3 位作者 孙志高 王维奇 张林海 黄佳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河口湿地是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是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围绕近10年来在闽江河口自然与人工湿地开展的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等方面取得... 河口湿地是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是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围绕近10年来在闽江河口自然与人工湿地开展的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今后开展氮负荷增强对湿地碳硫循环等关键过程(枯落物分解、甲烷排放通量和硫转化等)的影响,以及富硅生物炭对水稻土铁代谢与碳固持的影响等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闽江河口湿地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 进展 闽江河口
下载PDF
3万年来卤阳湖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颜永毫 周杰 +4 位作者 何忠 周新郢 赵克良 杨林海 隆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8-212,219,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关中盆地卤阳湖区沉积物(0-280cm)元素含量变化,在光释光定年与R型聚类分析基础上,探讨3万年来该区2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卤阳湖沉积物元素大致可分4类:第1类Si、Zr... 利用荧光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关中盆地卤阳湖区沉积物(0-280cm)元素含量变化,在光释光定年与R型聚类分析基础上,探讨3万年来该区2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卤阳湖沉积物元素大致可分4类:第1类Si、Zr、Hf、Na,指示4.6ka B.P.后湖泊萎缩,外源沉积减少;第2类Ga、U、Sr,指示4.6ka B.P.和2.0ka B.P.前后的湖区干旱气候;第3类Cu、Hg、Mn、Mg,指示4.6ka B.P.后湖水咸度的增加;第4类Ti、Sb、Pb、V、Th、Co、Fe、Bi、Cs、Zn、Ni、Rb、Ga、K、Al,这15种元素指示湖水咸度与周边人为活动的增加。元素变化特征说明,卤阳湖在33-10.4ka B.P.之间,沉积环境稳定,全新世前期(10.4-4.6ka B.P.)湖水变淡,4.6ka B.P.后,外源沉积减少,湖水咸度升高,在2.0ka B.P.前后,湖泊干旱造成大量盐分生成,之后,虽气候转湿,但人为活动增加使湖泊快速走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气候变化 地球化学元素 卤阳湖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生物地球化学元素通量的初步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洪华生 曹文志 +1 位作者 岳世平 张玉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按照LOICZ的模拟指南 ,九龙江河口区采用单箱模型模拟其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的通量。结果表明 ,九龙江河流输入进河口系统的DIP通量为 2 .81× 10 7mol/a ,交换流带入河口区DIP通量为 10 .93× 10 7mol/a ,因此 ,净沉淀量为 8.0 5&... 按照LOICZ的模拟指南 ,九龙江河口区采用单箱模型模拟其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的通量。结果表明 ,九龙江河流输入进河口系统的DIP通量为 2 .81× 10 7mol/a ,交换流带入河口区DIP通量为 10 .93× 10 7mol/a ,因此 ,净沉淀量为 8.0 5× 10 7mol/a。九龙江河流输送进河口系统的DIN通量为 73.47× 10 8mol/a ,它远高于DIP的通量。因此 ,此河口区系统内部有 7.6 6× 10 8mol/a的差额才能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相互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元素通量 九龙江河口 海岸带 模拟
下载PDF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与矿物关系识别GS油田下干柴沟组地层岩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希 任战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03-1908,共6页
GS油田下干柴组上段地层石灰石、泥质成分含量较高,二者含量差别不大,粉砂质成分含量较低,并分布不均,造成地层岩性复杂,常规测井响应易引起较大误差.文中利用地球化学元素测井得到的矿物含量可识别地层岩性.首先从地层元素与γ射线,元... GS油田下干柴组上段地层石灰石、泥质成分含量较高,二者含量差别不大,粉砂质成分含量较低,并分布不均,造成地层岩性复杂,常规测井响应易引起较大误差.文中利用地球化学元素测井得到的矿物含量可识别地层岩性.首先从地层元素与γ射线,元素与矿物关系介绍了地球化学元素测井原理,利用地球化学元素测井资料处理结果得到地层岩性命名规则,通过与常规测井资料对比,并用岩心分析结果验证,说明这种方法可靠性.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岩性地层,该技术可以识别地层岩性,并为用测井方法识别这类复杂岩性提供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层岩性 热中子俘获卜射线 地球化学元素 元素含量 矿物成分 岩性识别
下载PDF
山东招远界河金矿床地球化学元素统计分析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新志 高秋斌 +1 位作者 徐伯骏 王来峰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0-35,共6页
通过对地化元素量值的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进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深层次信息。本文通过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界河矿区内Au与Bi以外的其他元素基本不具相关性、Au的成矿经历了长... 通过对地化元素量值的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进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深层次信息。本文通过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界河矿区内Au与Bi以外的其他元素基本不具相关性、Au的成矿经历了长期、多次的地质演化过程,揭示了矿区内仅Au独立成矿的内在原因。文中据元素的共生组合及相关性特征认为矿区内Bi可作为找金的近程指示元素,As可作为找金的远程指示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地球化学元素 金矿床 山东
下载PDF
陕西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古气候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彩香 雒昆利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6-74,共9页
地球化学元素在剖面上的变化能够反映当时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通过对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的24件样品进行系统分析,段家坡剖面中各元素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化点。0.57-0.37 Ma的元素含量波动较大,0.37 Ma以来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较小,反... 地球化学元素在剖面上的变化能够反映当时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通过对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的24件样品进行系统分析,段家坡剖面中各元素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化点。0.57-0.37 Ma的元素含量波动较大,0.37 Ma以来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较小,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古气候变化趋势不同。0.57-0.37 Ma的黄土剖面总体上反映了冷暖间或的古气候特征,0.37-0.13 Ma的黄土剖面总体上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0.13 Ma以来至马兰黄土沉积结束时期(10ka BP)的气候变得较为干冷。这一变化规律与深海氧同位素、古植被、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符合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蓝田 段家坡黄土剖面 地球化学元素 古气候
下载PDF
基于反射光谱预测哈图-包古图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 蔺启忠 +1 位作者 刘庆杰 王钦军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了探讨采用遥感手段定量估算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岩石样本的Au、S、As、Fe四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分析了它们的相关关系,发现As与Au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As元素含量异常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Au的异常;基于岩石样本... 为了探讨采用遥感手段定量估算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岩石样本的Au、S、As、Fe四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分析了它们的相关关系,发现As与Au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As元素含量异常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Au的异常;基于岩石样本的反射率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上述元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与预测。结果发现,Fe、As元素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在训练建模过程中分别为0.8241、0.8063以上,而在验证建模过程中分布为0.6485、0.5472,它们均远高于S和Au元素回归模型的相应的相关系数。因此,利用岩石样本反射率光谱定量估算As元素的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异常 金矿化 偏最小二乘 哈图 包古图
下载PDF
福州盆地马堡红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淑雅 陈斐然 +4 位作者 叶桂萍 胡凡根 张辉 赵倩 靳建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21-226,236,共7页
在光释光测年基础上,研究了福州盆地马保(MB)红土剖面的元素组成及其比值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MgO、Na2O、CaO、K2O含量较低,硅铝率1.81~2.42(平均值为2.00),硅铝铁率1.30~1.87(平均值为1.49),CIA... 在光释光测年基础上,研究了福州盆地马保(MB)红土剖面的元素组成及其比值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MgO、Na2O、CaO、K2O含量较低,硅铝率1.81~2.42(平均值为2.00),硅铝铁率1.30~1.87(平均值为1.49),CIA值88.63-95.98(平均值为93.71),Ba值0.07~0.16(平均值为0.10),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符合亚热带湿热环境下的脱硅富铝的基本成土过程.MB红土的微量元素富集程度较高,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V、Cu、Zn、Rb、Co,贫Sr、Ba、Ni、Zr.MB剖面红土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就微量元素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言,Cu、Zn、Co、Sr等化学性质较稳定的元素其高值段大体上对应区域化学风化作用增强,红土发育程度加强,气候暖湿;其低值段对应区域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减弱,红土发育程度减弱,气候干凉.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Rb/Sr比值增大.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呈现峰谷旋回变化,指示了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区域气候以温干-温湿变化为主,并伴随着小尺度的旋回变化,气候总体波动较大.MB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记录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既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表现出亚热带季风区红土沉积风化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马堡 晚更新世 地球化学元素 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在找矿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遂川县金坑金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敏 彭红霞 刘凤梅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9,共5页
以江西遂川金坑土壤化学采样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土壤中十种金属元素Au、Ag、As、Sb、Cu、Pb、Zn、W、Bi、Sn的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运用概率统计分析,剔除特高、特低含量值,形成数据正态分布,运用MAP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圈定十种金属... 以江西遂川金坑土壤化学采样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土壤中十种金属元素Au、Ag、As、Sb、Cu、Pb、Zn、W、Bi、Sn的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运用概率统计分析,剔除特高、特低含量值,形成数据正态分布,运用MAP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圈定十种金属元素的异常范围,得到土壤中十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及其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减少了综合异常圈定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Au、Ag、Cu、Pb、Zn等地球化学异常密集分布,这些发现将对进一步勘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川县 地球化学元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南极湖泊岩芯地球化学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梅 赵俊琳 +1 位作者 毛雪瑛 李世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了南极西湖岩芯 (长 1 4 6 cm)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 ,结合14 C定年技术 ,发现近 2 0 0 0年来 ,地球化学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尤其是稀土元素总量ΣREE出现峰值时 ,往往反映了温暖湿润的...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了南极西湖岩芯 (长 1 4 6 cm)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 ,结合14 C定年技术 ,发现近 2 0 0 0年来 ,地球化学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尤其是稀土元素总量ΣREE出现峰值时 ,往往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而元素含量较稳定时 ,往往与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相对应 .近 2 0 0 0年来南极的气候变化特征是温暖——寒冷——温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湖相沉积物 地球化学元素 环境变化 岩芯 中子活化分析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个旧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多重分形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堃 胡光道 刘才泽 《矿产与地质》 2006年第4期498-502,共5页
应用多重分形的“C-A”模型(即含量-面积)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的水系沉积物样品的20项元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以及伴生元素呈模式Ⅱ的高丛集多重分形分布,非成矿元素呈模式Ⅰ的简单连续多重分形分布;根据个旧地区东部与... 应用多重分形的“C-A”模型(即含量-面积)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的水系沉积物样品的20项元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以及伴生元素呈模式Ⅱ的高丛集多重分形分布,非成矿元素呈模式Ⅰ的简单连续多重分形分布;根据个旧地区东部与西部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对比发现,在东部的分维值普遍比西部小,有的成矿元素如Cu、A u在东西部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而非成矿元素分布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C—A模型 多重分形 个旧 云南
下载PDF
汾河源区不同景观带表土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作栋 翟颖倩 +1 位作者 杨永刚 刘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于ArcGIS,将汾河源区景观带谱分为亚高山草甸带、针阔叶林带、灌丛荒草带和河流两岸农田耕作带等4个类型,并对不同景观带表土沉积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源区表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极细砂和粘... 基于ArcGIS,将汾河源区景观带谱分为亚高山草甸带、针阔叶林带、灌丛荒草带和河流两岸农田耕作带等4个类型,并对不同景观带表土沉积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源区表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极细砂和粘土,细砂和中粗砂含量较低;总体上沉积物分选差,呈正偏和极正偏的分布,峰态中等到尖窄;沉积物沉积环境复杂多样,风成、海相/河流沉积并存,与区域地质构造运动、风成物质堆积和河流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发现该区表土沉积以SiO_2、Al_2O_3、Fe_2O_3为主,与上部陆壳(UCC)和中国黄土(CL)相比具有显著的同源性;而Ca和Mg等活动性元素则随海拔高度影响的降水变化呈现明显的垂向差异;沉积物化学风化基本处于脱Ca和Na的初级阶段,属寒冷干燥条件下的低等化学风化。研究旨在揭示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地球化学行为,为进一步认识汾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源区 不同景观带 粒度分析 地球化学元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