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1
作者 张会星 何兵寿 童思友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新探索。按照教学目标,对课程框架体系进行了优化;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将授课... “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新探索。按照教学目标,对课程框架体系进行了优化;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将授课内容进行了分类,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方位的全过程课程评价方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习者为中心 地球物理场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
作者 巨鹏 《物理通报》 CAS 2023年第9期19-22,共4页
“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担当育人职责;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想教育案例库;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全面提... “地球物理场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担当育人职责;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想教育案例库;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全面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论”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育人意识 育人能力 有机融入
下载PDF
拓展全球地球物理场和空间环境感知建模能力-张衡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五周年
3
作者 申旭辉 袁仕耿 泽仁志玛 《国际太空》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1跨世纪争论催生的科学计划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强烈地震以其突发性、毁灭性和链生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影响,但地震预测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学术界围... 1跨世纪争论催生的科学计划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强烈地震以其突发性、毁灭性和链生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影响,但地震预测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学术界围绕地震能否预报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困惑中的地震预报与巨大的地震灾难触动了关于地震预报方法论的思考。2003年2月18-19日,中国地震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等共同组织香山会议,正式启动地震卫星规划论证工作,并多种渠道支持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科学论证和关键技术预研,积极推进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应用,并明确以推进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计划实施为契机,打造我国自主的地球物理场卫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中国地震局 地震预测 强烈地震 中国科学院 地震预报 空间对地观测 地震灾难
下载PDF
渤海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潜在地幔热柱的异常构造背景 被引量:75
4
作者 滕吉文 张中杰 +3 位作者 张秉铭 杨顶辉 万志超 张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8-480,共13页
渤海是中国东部陆缘的一个裂谷型盆地,通过重力、航磁、古地磁、天然地震、地热、应力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地震层析成像等资料,对渤海湾及其周边地带的深部结构、地球物理场效应和深层物理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这一盆地是由NNE-N... 渤海是中国东部陆缘的一个裂谷型盆地,通过重力、航磁、古地磁、天然地震、地热、应力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地震层析成像等资料,对渤海湾及其周边地带的深部结构、地球物理场效应和深层物理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这一盆地是由NNE-NE向、近EW向和NW向3组断裂组成,这3组断裂与3组地幔隆起带基本相对应,并在渤中坳陷交汇、渤海内部的现代构造运动以水平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运动为主要特征,渤海区内地壳厚度仅28-29km,上地幔向上隆起,等温居里面埋深浅(为12km),并为较高区热流值区(56-77mW/m2).该区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庙岛西部中地壳中有一近似圆形的低速体,在120km深度仍为低速异常区.深大断裂可为深部热物质与气态物质上涌的通道.通过综合研究,提出渤海湾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尚在发展中的地幔热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岩浆活动 地球物理场 地幔热柱 异常构造
下载PDF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湘杰 周蒂 +2 位作者 庞雄 郝沪军 申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9,共8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地球物理场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地球物理场中的煤层瓦斯渗流方程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宏图 杜云贵 +1 位作者 鲜学福 罗平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4-646,共3页
根据煤层瓦斯在地应力场、地温场和地电场中的渗流特性,确定了在地球物理场中的煤层瓦斯渗透率k(σT,E);该渗透率与有效应力σ成负指数关系、与温度T成幂函数关系、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煤层瓦斯运动方程、连续... 根据煤层瓦斯在地应力场、地温场和地电场中的渗流特性,确定了在地球物理场中的煤层瓦斯渗透率k(σT,E);该渗透率与有效应力σ成负指数关系、与温度T成幂函数关系、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煤层瓦斯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和含量方程,推导得到了地球物理场中煤层瓦斯渗流方程。该煤层瓦斯渗流方程反映了地应力场、地温场和地电场对煤层瓦斯渗流的共同影响:作为一种新理论,在一定条件下,该渗流方程将是地球物理场作用下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分析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煤层瓦斯 渗流方程 地电
下载PDF
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基底断裂体系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宋海斌 郝天珧 +3 位作者 江为为 丘学林 胥颐 刘建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24-34,共11页
南海海域主体可划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南海海盆四块 ,各块具有明显不同的重磁场特征 .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 ,反映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 .东沙高磁异常含一定的高频成份 ,与新生代玄武岩及中生... 南海海域主体可划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南海海盆四块 ,各块具有明显不同的重磁场特征 .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 ,反映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 .东沙高磁异常含一定的高频成份 ,与新生代玄武岩及中生代岩浆岩有关 ,而其低频成份可能反映了发育的下地壳高速层 .南海海域断裂极为发育 ,可分为北东向断裂组、东西向断裂组、北西向断裂组和南北向断裂组 .南海北缘、南缘均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与北西向张剪性、剪性断裂为主要格架 ,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构造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地球物理场 莫霍面 基底断裂 玄武岩 岩浆岩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8
8
作者 郝天珧 刘伊克 段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7-690,共14页
在分析中国东部及其邻域海陆地区的重力场、磁场、电性结构与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球物理场的大地构造意义及大地构造演化.指出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它是由不同结构性质的东北、华北、扬子和华... 在分析中国东部及其邻域海陆地区的重力场、磁场、电性结构与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球物理场的大地构造意义及大地构造演化.指出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它是由不同结构性质的东北、华北、扬子和华南四大块体组成,并于不同时代碰撞、拼合到一起,经历了五幕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邻域 地球物理场 大地构造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东西分区和界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滕吉文 张洪双 +6 位作者 孙若昧 闫雅芬 张雪梅 杨辉 田有 张永谦 阮小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10-2527,共18页
青藏高原是东亚大陆一个特殊的块体,无论是介质属性,还是构造格局在深部与浅部都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其演化进程也是非线性的.基于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在NS向挤压和EW向扩张错综力系作用下,形成了东、西分区的构造格局... 青藏高原是东亚大陆一个特殊的块体,无论是介质属性,还是构造格局在深部与浅部都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其演化进程也是非线性的.基于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在NS向挤压和EW向扩张错综力系作用下,形成了东、西分区的构造格局,它们的界带位于900±20E的范围内,即表明青藏高原基本上为由三块(西、中、东)组成.在此界带与其东、西两侧的重力场、地磁场、地热场、地震波场、深部介质与结构和其物质组成的属性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征出分区(界)的特异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物理场 深层过程 动力学响应 西分区(界)特征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地球物理场特征与金属矿床预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江为为 管志宁 +1 位作者 郝天珧 黄临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对华北地台北缘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探讨 ,根据重、磁异常数据反演计算了该地区的莫霍界面、居里界面、磁性界面的起伏 .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和反演计算结果对该地区的构造格架和断裂进行了推断 ,同时预测了 9个成矿远景区 :(1 )集宁... 对华北地台北缘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探讨 ,根据重、磁异常数据反演计算了该地区的莫霍界面、居里界面、磁性界面的起伏 .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和反演计算结果对该地区的构造格架和断裂进行了推断 ,同时预测了 9个成矿远景区 :(1 )集宁—呼和浩特金成矿区 ;(2 )张家口—赤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区 ;(3 )密云—高岭金、铜成矿区 ;(4)青龙—马兰庄金成矿区 ;(5 )秦皇岛、金多金属成矿区 ;(6 )郝家营多金属成矿区 ;(7)承德地区金、多金属成矿区 ;(8)赤峰—喀喇沁旗金成矿区 ;(9)宁城东金、多金属成矿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反演计算 构造格架 成矿预测 华北地台 金属矿床 重力异常
下载PDF
大庆外围盆地地球物理场与盆地基底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江为为 涂广红 +4 位作者 朱东英 周立宏 肖敦清 高嘉瑞 袁淑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4-1079,共16页
根据收集到的大庆外围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数据,对外围盆地中的8个盆地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分析.对各盆地的重力异常进行了由下地壳与上地慢的密度差引起的重力效应的剥离,对磁力异常进行了由居里面起伏引起的磁力效应... 根据收集到的大庆外围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数据,对外围盆地中的8个盆地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分析.对各盆地的重力异常进行了由下地壳与上地慢的密度差引起的重力效应的剥离,对磁力异常进行了由居里面起伏引起的磁力效应的剥离.在此基础上应用调和级数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反演计算了这8个盆地的重力基底和磁性顶界面,并分析了其基底特征.各盆地重力基底在0.2~9.0km之间变化,磁性顶界面在1.8~9.8km之间变化,其特征反映了各盆地的基本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调和级数 遗传算法 反演 盆地基底 大庆外围盆地
下载PDF
我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 被引量:24
12
作者 彭艳菊 孟小红 +2 位作者 吕悦军 谢卓娟 张力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7-1388,共12页
对我国近海海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的震级、震中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各海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海域受历史地震影响的最大影响烈度,然后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的关系.... 对我国近海海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的震级、震中参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各海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确定海域受历史地震影响的最大影响烈度,然后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的关系.研究发现:(1)近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的精度较低,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遗漏.(2)渤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较强,黄海次之,东海最弱.(3)近海海域的震害主要来自海域地震和近岸陆地强震的影响,影响强弱依次为:渤海、黄海、东南沿海、东海.(4)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走滑运动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挤压方向影响.(5)海域地球物理场,特别是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分布与强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关系的相关性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域及滨海重要工程的抗震设防、海域地震危险性区划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历史地震 地震参数 地球物理场
下载PDF
地球物理场中煤层气渗流控制方程及其数值解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志强 鲜学福 +1 位作者 姜永东 徐龙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226-3233,共8页
为探索地球物理场中原地煤层气运移能力对煤层气储集和富集能力的影响,以地应力场、地温场中煤层气连续性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吸附方程、渗流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应力、温度影响下的煤层气渗流控制方程。方程体现了地应力和地温对煤层气... 为探索地球物理场中原地煤层气运移能力对煤层气储集和富集能力的影响,以地应力场、地温场中煤层气连续性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吸附方程、渗流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应力、温度影响下的煤层气渗流控制方程。方程体现了地应力和地温对煤层气压力、含量、渗透率和孔隙率的影响,其中,应力和温度通过影响煤层气压力影响吸附量,通过影响煤层气压力和孔隙率影响游离量;温度还通过影响吸附常数b影响吸附量;不同的应力、温度组合条件下,渗透率的变化机制不同。通过Kaiser声发射原岩应力测试实验、不同温度下煤的甲烷等温吸附实验、不同温度及有效应力下煤体中甲烷渗流实验以及煤的孔隙率、工业分析等实验,研究应力、温度影响下的煤层气渗流特征。不同温度下煤的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常数a随温度变化不明显,b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煤的甲烷渗流实验表明,小有效应力条件下,煤体中甲烷渗透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大有效应力条件下,渗透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以实验数据和原始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地球物理场中原地煤层气渗流运移能力的一维、二维数值模拟。计算表明:研究区现今原地煤层气渗流运移导致的煤层气散失甚微,低渗煤层具有良好的储集和富集能力,但不利于后期开采,卸除地应力和升高温度是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球物理场 煤层气 瓦斯 渗流 温度 应力 数值解
下载PDF
冲绳海槽中段地球物理场及对其新生洋壳的认识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瑞才 王述功 吴金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4,共8页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的磁场进行分析 ,在海槽轴部追踪到了线性磁条带异常。另外 ,在扩张轴附近也拖到了新鲜拉斑玄武岩。重力自由空气异常值较低 ,据信这是由于深部地幔大幅上升所致。地震剖面及磁力资料显示在海槽轴部有强磁性浅层侵入...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的磁场进行分析 ,在海槽轴部追踪到了线性磁条带异常。另外 ,在扩张轴附近也拖到了新鲜拉斑玄武岩。重力自由空气异常值较低 ,据信这是由于深部地幔大幅上升所致。地震剖面及磁力资料显示在海槽轴部有强磁性浅层侵入体及海底山 ,这些侵入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地幔。高温地幔物质上涌在海槽轴部形成高热流、强磁异常、多火山以及热液活动。上述现象说明冲绳海槽中段张裂轴部大陆岩石圈已经破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条带异常 扩张轴 岩石圈 岩浆活动 冲绳海槽 地球物理场 磁性侵入体
下载PDF
羌塘盆地及周边地带地球物理场与油气深部构造背景初探 被引量:19
15
作者 滕吉文 张中杰 +2 位作者 万志超 杨顶辉 张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6年第1期12-27,共16页
本文对已有的地球物理场资料、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概略展布以及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沉积层巨厚,重力场表现为负异常,地壳底部与上地幔顶部相对周边造山带上隆,低速异常分布,地幔对流向生此向下聚... 本文对已有的地球物理场资料、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概略展布以及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沉积层巨厚,重力场表现为负异常,地壳底部与上地幔顶部相对周边造山带上隆,低速异常分布,地幔对流向生此向下聚集.这些要素提出:羌塘盆地具有构成新油气田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基于这些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深部构造 地球物理场 储集层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谦身 滕吉文 +2 位作者 安玉林 闫雅芬 王光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12,共12页
根据三江及邻区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资料和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场及地壳深部构造的相关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据此,提出矿产资源聚集带的概念。并给出研究区内4条矿产资源... 根据三江及邻区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资料和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场及地壳深部构造的相关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据此,提出矿产资源聚集带的概念。并给出研究区内4条矿产资源聚集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深部构造 矿产资源聚集带
下载PDF
山西中南部地区地壳深部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震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明清 祝治平 +7 位作者 方盛明 刘明军 张建狮 虎喜凤 杨清 刘敏 啜永清 景呈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对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临汾北部和太原南部的灵石、介休一带,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关键词 山西 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场 地震活动性 地震
下载PDF
冲绳海槽及其邻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江为为 刘少华 +2 位作者 郝天珧 宋海斌 朱东英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287-292,共6页
分析了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重、磁场特征 ,同时对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数据进行了上延拓及二次垂直导数计算 .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 ,在冲绳海槽及其周边区域 ,重磁异常的主要走向为NNE向 ,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球物理场... 分析了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重、磁场特征 ,同时对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数据进行了上延拓及二次垂直导数计算 .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 ,在冲绳海槽及其周边区域 ,重磁异常的主要走向为NNE向 ,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球物理场变化复杂 ,变化幅度大 .参考地震解释结果 ,利用重力资料 ,应用调和级数法对研究区的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计算 ,得到了该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分布 ,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在 2 8~ 4km之间变化 ,地壳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 ,显示出陆壳—过渡壳—洋壳的转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地壳结构 冲绳海槽
下载PDF
华北地台聊城—兰考断裂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于平 杨冬 杨宝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兰聊断裂位于华北地台,作为华北断拗带和鲁西断隆带的边界,它的形成演化过程控制着邻区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它是东濮凹陷和临清坳陷最主要的控盆断层,它和太行山山前断裂共同作用,控制着东濮凹陷和临清坳陷的形成与发展。兰聊断裂的区... 兰聊断裂位于华北地台,作为华北断拗带和鲁西断隆带的边界,它的形成演化过程控制着邻区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它是东濮凹陷和临清坳陷最主要的控盆断层,它和太行山山前断裂共同作用,控制着东濮凹陷和临清坳陷的形成与发展。兰聊断裂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综合特征表明,它是一条重、磁异常突变的正断层,由于东西向构造的影响,兰聊断裂在南北不同区段其发育特征不同,并造成两侧的石油地质条件差异。兰聊断裂是影响整个华北地区构造格局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聊城-兰考断裂 地球物理场 临清坳陷 重力 控盆/作用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江为为 宋海斌 +1 位作者 郝天珧 刘少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18-27,共10页
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磁场特征 ,对研究区域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与计算 ,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 1~ 4阶小波变换逼近、细节 .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 ,在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区域 ,重、磁异... 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磁场特征 ,对研究区域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与计算 ,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 1~ 4阶小波变换逼近、细节 .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 ,在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区域 ,重、磁异常的主要特征没有内陆盆地那样明显 ,但盆地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异常相对缓变区 ,在盆地内部有时有局部异常的圈闭及剧变区 ,但总的特征为缓变的 .而周边区域多为相对剧变区 ,但也存在局部区域的缓变带 .重、磁场特征表明 ,盆地基底相对盆地周边区域主要由密度较大、磁性较强的岩石组成 ,因此盆地中部以高正磁异常为主 ,布格重力异常也相对周边地区高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力场的主要走向为NNE向 ,局部重力异常变化较为平缓 .磁异常走向没有重力异常明显 ,但主要也为NNE向 .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的地质构造为大陆架构造的延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盆地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场特征 小波变换 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