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不同地理分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晓雯 石云 +3 位作者 李建华 马小燕 赵娜 佘洁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1,共7页
乡村聚落用地的地域性分异规律是国土空间分类施治的科学依据。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乡村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对比研究1990—2020年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代表地市乡村聚落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乡村聚落用地的地域性分异规律是国土空间分类施治的科学依据。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乡村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对比研究1990—2020年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代表地市乡村聚落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部引黄灌区银川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呈高密度团状—宽带状—团状演变;中部干旱带吴忠市呈低密度分散—中密度散点状演变;南部山区固原市呈中密度团状嵌套分布。(2)不同地理分区乡村聚落用地均进行了整合,用地先以新生、扩张为主,侵占农业生产、草地生态空间,2005年后有补偿农业生产、生态空间的趋势。(3)北部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大规模聚落发育欠佳,小规模聚落需整合。宁夏不同地理分区乡村聚落演变规律共性与个性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演变 三生空间 地理分区 宁夏
下载PDF
自然地理分区视角下的青藏高原细石叶技术遗存
2
作者 靳英帅 张晓凌 +4 位作者 何伟 杨紫衣 谭韵瑶 王社江 高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971,共11页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古人类在高原进驻和扩散的历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细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复杂打制石器技术,极具辨识度和代表性。目前该技术遗存几乎遍布整个高原,为探讨古代人群在该区域的迁...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古人类在高原进驻和扩散的历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细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复杂打制石器技术,极具辨识度和代表性。目前该技术遗存几乎遍布整个高原,为探讨古代人群在该区域的迁徙和扩散过程提供了重要材料。青藏高原地域广大,包含多个地理区域,在气候与地貌环境上差异巨大,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借鉴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的研究成果,以自然分区视角观察不同细石叶技术遗存在高原的分布,进而分析细石叶技术人群在高原的适应过程,为探讨细石叶技术在高原的传播以及细石叶技术人群在高原的扩散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分区 青藏高原 细石叶技术 高海拔地区 人类迁徙
原文传递
考虑地理分区边界优化的电网关键输电断面辨识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涛 李渝 +1 位作者 顾雪平 贾京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0-228,245,共10页
针对电力系统薄弱环节辨识的需要,提出了一种考虑地理分区边界优化的电网关键输电断面自动搜索方法。以电网地理分区为基础,对厂站所属分区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优化,得到电网的分区简化结构图。结合图论原理,使用分区简化图的邻接矩阵和... 针对电力系统薄弱环节辨识的需要,提出了一种考虑地理分区边界优化的电网关键输电断面自动搜索方法。以电网地理分区为基础,对厂站所属分区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优化,得到电网的分区简化结构图。结合图论原理,使用分区简化图的邻接矩阵和路径矩阵及相应矩阵逻辑运算完成输电断面的自动快速搜索。依据输电断面的传输容量及安全裕度定义了断面重要度指标,并根据该指标排序筛选出系统的关键断面。利用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及某实际电网的算例仿真搜索系统关键断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分区 地理分区 输电断面 关键断面
下载PDF
基于Holdridge和CCA分析的中国生态地理分区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孔艳 江洪 +3 位作者 张秀英 金佳鑫 肖钟湧 程苗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25-3836,共12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与生态地理区域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全国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遥感植被指数等数据,综合分析中国范围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异规律,制订了生态地理分区的初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与生态地理区域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全国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遥感植被指数等数据,综合分析中国范围生态地理区域的分异规律,制订了生态地理分区的初步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基于Holdridge模型和CCA分析划分中国生态地理分区,建立了分区的指标体系,得到中国生态分区的大致界线,初步总结了各生态地理分区的地形、植被、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完成对中国区域生态地理分区的划分。基于CCA分析的生态地理的分区,不仅结合自然区划和生态地理两种方法,而且加入了生态群落和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结果显示,由于受到模型适用性及数据误差的原因,基于CCA分析的结果比Holdridge模型的结果更合理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分区 Holdridge模型 CCA分析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云南热区的森林地理分区及其评述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宏伟 郭立群 +2 位作者 李江 冯弦 孟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71,共10页
按照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应用生态系统学、景观生态学、山地学等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确立了云南热区森林地理分区的原则及“森林区”、“分区”、“亚区”、“小区”的4级分区系统。把云南热区分为3个森林地... 按照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应用生态系统学、景观生态学、山地学等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确立了云南热区森林地理分区的原则及“森林区”、“分区”、“亚区”、“小区”的4级分区系统。把云南热区分为3个森林地理区:云南东南部元江、南盘江流域热带北缘、南亚热带森林区,云南南部西南部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流域热带北缘、南亚热带森林区,云南北部金沙江河谷热带性、南亚热带性稀树草原森林区。下分11个森林地理分区,25个亚区,43个小区。并对其11个森林地理分区作了地理及森林类型特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热区 森林地理分区 分区评述
下载PDF
基于地理分区的蒙古国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一凡 王卷乐 祝俊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7-827,共11页
蒙古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是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地区。认识本区域的地理分区特点和景观格局对于我国在此区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分界为基础... 蒙古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是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地区。认识本区域的地理分区特点和景观格局对于我国在此区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分界为基础将蒙古国分为五大地理分区,基于2010年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和实地调查,得到包含草地景观二级分类的蒙古国景观的空间分布,并依此获取并对比了蒙古国整体及各分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的多种景观指数。分析指出蒙古国整体上呈现由北向南从森林景观,到典型草地景观和荒漠草地景观,再到裸地景观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纬向递变规律,各分区呈现出与其雨热、地形特点适应的格局分布;在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双重影响下,各分区在地理分异规律、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基于这一认识分区,还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资源环境调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地理分区 土地覆被 蒙古国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全球早、中寒武世藻类生物地理分区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瑞东 毛家仁 +1 位作者 张位华 姜立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0,共19页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 ,讨论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 ,讨论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 ,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 ,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 ;而纬度有明显差异时 ,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异能力 ,因此生物地理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1976 )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宏观藻类 生物地理分区 后生动物 早寒武世 藻类生物
下载PDF
计及分裂运行和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的电网自动电气分区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峰 孙宏斌 +2 位作者 余志文 郭庆来 郭文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8,共6页
针对以往的基于电气距离的电网自动电气分区方法无法处理分裂运行的厂站以及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的不足,提出一种计及分裂运行和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的电网自动电气分区方法。该方法将分裂运行的厂站在拓扑上进行分割,重新建立几个独立的... 针对以往的基于电气距离的电网自动电气分区方法无法处理分裂运行的厂站以及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的不足,提出一种计及分裂运行和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的电网自动电气分区方法。该方法将分裂运行的厂站在拓扑上进行分割,重新建立几个独立的厂站,并建立这些新产生的厂站与电网中其他厂站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更加真实准确反映电网实时的运行状态;同时,利用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和各个初始地理分区之间的平均电气距离和功率传输量作为判据将无初始地理分区的厂站并入到联系最紧密的初始地理分区中,考虑了完整的电网模型,使得电网自动电气分区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利用广东省电网的算例测试表明:该方法准确考虑了厂站分裂运行的情况,并考虑到了所有投入运行的厂站,电网电气分区结果与运行人员的经验相符,结果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分裂运行厂站 无初始地理分区厂站 自动电气分区
下载PDF
全球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克勤 史晓颖 崔金钟 《植物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早石炭世由于全球气候分带不明显 ,无显著植物分区现象 ,全球为一个一致性的植物区 ,即拟鳞木植物区 (Lepidodendropsisfloralprovince)。晚石炭世和二叠纪 ,全球存在 4个植物区 ,即华夏植物区(Cathaysianfloralprovince)、欧美植物区 (... 早石炭世由于全球气候分带不明显 ,无显著植物分区现象 ,全球为一个一致性的植物区 ,即拟鳞木植物区 (Lepidodendropsisfloralprovince)。晚石炭世和二叠纪 ,全球存在 4个植物区 ,即华夏植物区(Cathaysianfloralprovince)、欧美植物区 (Euramericanfloralprovince)、安加拉植物区 (Angaranfloralprovince)和冈瓦纳植物区 (Gondwananfloralprovince)。华夏、欧美和安加拉植物区皆位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Laurasia) ,冈瓦纳植物区位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 (Gondwana)。本文通过对全球石炭纪 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的一些焦点问题的综合评述和分析 ,试图为古大陆再造研究提供古植物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二叠纪 植物群 植物地理分区 古植物学
下载PDF
山东省鲤科鱼类的组成特点和地理分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青 周才武 王金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68-73,共6页
山东内陆水域分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通过多年调查,现知山东淡水鱼类有115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12目20科73属,其中鲤科有69种和亚种,占总种数60%。无野鲮亚科和裂腹鱼亚科鱼类,鲃亚科仅有1种。鲤科中以江河平原区类... 山东内陆水域分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通过多年调查,现知山东淡水鱼类有115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12目20科73属,其中鲤科有69种和亚种,占总种数60%。无野鲮亚科和裂腹鱼亚科鱼类,鲃亚科仅有1种。鲤科中以江河平原区类群为主的特点十分突出,在淡水鱼类区划中属江河平原区的一部分。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属河海亚区,其鲤科鱼类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属江淮亚区)很相似,与辽河(属辽河亚区)鱼类比较,组成也较接近,可见亚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各区域鲤科外的属种组成,说明鲤科鱼类在江河平原区中组成的特殊性和分布的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鲤科鱼类 地理分区
下载PDF
基于Landsat/TM资料研究东莞市地表温度地理分区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玉娇 单海滨 胡民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5,287,共4页
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以Landsat/TM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覃志豪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计算32个区的平均地表温度,并依据各镇区平均地表温度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地表温度的地理分区。结果表明:东莞市可划分... 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以Landsat/TM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覃志豪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计算32个区的平均地表温度,并依据各镇区平均地表温度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地表温度的地理分区。结果表明:东莞市可划分为山地低温区、河网次低温、丘陵—近河网次高温区、平原高温区4个温度区间,其中山地低温区仅指谢岗镇,河网次低温区位于东莞市西北部东江河网区,丘陵—近河网次高温区包括西南部濒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东北部的东江河滨及东部的丘陵台地,平原高温区位于中部、南部的平原地区。由此可见,地形地貌对地表温度影响显著,城市化进程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地理分区 Landsat/TM 东莞市
下载PDF
西藏二叠纪植物古地理分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艳 孙克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5,共7页
本文就西藏地区二叠纪植物群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在植物群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古植物地理分区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它在植物古地理再造方面的意义。依据植物群的组成和性质将西藏地区划分为藏南、藏中和藏北3个古植物地理分区,即藏南... 本文就西藏地区二叠纪植物群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在植物群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古植物地理分区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它在植物古地理再造方面的意义。依据植物群的组成和性质将西藏地区划分为藏南、藏中和藏北3个古植物地理分区,即藏南(喜马拉雅区)冈瓦纳北部边缘植物地理区、藏中(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华夏—冈瓦纳植物地理过渡区和藏北(唐古拉区)华夏植物地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植物群 植物古地理分区 植物古地理再造 西藏
下载PDF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启堂 游水生 叶功富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12,共7页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分析兰科植物在福建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中βWS,Cβ值分别为0.575 0,46.00,均为最大值;CJ,CS值分别为0.269 8,0.425 0,均为最小值;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ⅠA2区和...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分析兰科植物在福建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中βWS,Cβ值分别为0.575 0,46.00,均为最大值;CJ,CS值分别为0.269 8,0.425 0,均为最小值;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ⅠA2区和ⅠA3区中,βWS,βC值分别为0.322 0,17.50,均为最小值;CJ,CS值分别为0.512 8,0.678 0,均为最大值;表明ⅠA2区和ⅠA3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小。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兰科植物属数、种数分布规律是:地理位置相隔越远,其共有属数、种数相差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地理分区 物种多样性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地理分区 被引量:5
14
作者 尚玉珂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7-445,37-53,共19页
我国晚三叠世孢粉化石十分丰富,经研究划分为南北两个孢粉植物群地理区,南方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由3个组合带构成:1)MicrhystridiumZebrasporites组合带,2)AratrisporitesTa... 我国晚三叠世孢粉化石十分丰富,经研究划分为南北两个孢粉植物群地理区,南方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由3个组合带构成:1)MicrhystridiumZebrasporites组合带,2)AratrisporitesTaeniaesporites组合带,3)KyrtomisporisOvalipolis组合带;北方孢粉植物群由2个组合带构成:1)DuplexisporitesParataeniaesporites组合带,2)Aratri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带。根据南北孢粉植物群各自构成分子及分布状况,认为南方孢粉植物群应属古地中海区滨海植物群性质,北方孢粉植物群应属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区接近的陆地植物群性质。重点分析了古地中海与我国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的关系。两个孢粉植物群分区界线为沿古昆仑山,柴达木古陆,古秦岭与古大别山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植物群 地理分区 晚三叠世 中国
下载PDF
试论二叠纪牙形石古地理分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梅仕龙 Charles M. Henderson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1-485,共15页
阐述二叠纪 6个时期牙形石的分布及其古地理分区的划分和演变 ,探讨牙形石古地理分区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古气候演变的关系。
关键词 二叠纪 牙形石 地理分区 古气候 科迪勒拉山脉有关地体 泛大陆 演化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以魏晋本土文学为例谈地理分区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阿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5,共2页
近十多年来 ,在国际国内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时间过程的同时 ,中国历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空间因素 ,致力于探讨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各别区域历史。这是中国史研究走向细化与立体的可喜现象。考虑及此 ,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 近十多年来 ,在国际国内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时间过程的同时 ,中国历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空间因素 ,致力于探讨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各别区域历史。这是中国史研究走向细化与立体的可喜现象。考虑及此 ,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组织了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区域研究的新走向” ,反映的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动态和趋向 ,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编者认为 ,尽管区域研究不是哪一个学科所专有的 ,但历史地理学者在区域研究方面所作的理论探索或个案研究 ,值得细加体会 ;区域研究的综合特征 ,也呼唤着不同学科与领域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本土文学 地理分区 行政区域
下载PDF
基于自然地理分区的中国公路网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元杰 翟召坤 张晓倩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文利用2011―2019年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公路网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县级行政区人口数据,按照我国四大自然地理分区,采用路网里程、路网面积密度、路网人口密度等指标,分析我国公路网2011―2019年自然... 本文利用2011―2019年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公路网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县级行政区人口数据,按照我国四大自然地理分区,采用路网里程、路网面积密度、路网人口密度等指标,分析我国公路网2011―2019年自然地理布局特点和变化情况,希望能够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视角,为国土空间规划、公路网规划设计,以及公路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等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网里程 路网面积密度 路网人口密度 时空变化 自然地理分区
下载PDF
云南三江并流区森林地理分区(一)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立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10-15,共6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山地学和系统学原理,在分析系统内地貌、水热条件、森林植被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森林地理分区的原则、依据和分区系统。按照"森林分区"、"森林区"和"... 应用景观生态学、山地学和系统学原理,在分析系统内地貌、水热条件、森林植被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森林地理分区的原则、依据和分区系统。按照"森林分区"、"森林区"和"森林小区"的三级分区系统,将三江并流区划分为3个森林分区,9个森林亚区和22个森林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三江并流区 森林 地理分区
下载PDF
略论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区及区位优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蒲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8-100,共3页
本文根据地域性原则、发生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及主导因素原则 ,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各级划分法 ,把南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三个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区 ,十三个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副区 。
关键词 南方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 地理分区
下载PDF
自然地理分区与青海游牧社会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柏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青海划分为东部季风大区、西北部干旱大区以及南部高寒大区三个综合自然地理单元。这三个大区的地理环境要素,无论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还是土壤、生物等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而在青海古代游牧社会的历史演进过...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青海划分为东部季风大区、西北部干旱大区以及南部高寒大区三个综合自然地理单元。这三个大区的地理环境要素,无论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还是土壤、生物等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而在青海古代游牧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也为青海历史刻上了不同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分区 青海 游牧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