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蚊类的地理区划 被引量:24
1
作者 董学书 周红宁 +2 位作者 龚正达 董利民 王学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掌握云南省蚊类的地理区划及其组成 ,为蚊类生态、分类、防治以及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重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在进行蚊类标本采集的同时 ,调查收集所查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水系、森林植被等资料 ,并参... 目的 掌握云南省蚊类的地理区划及其组成 ,为蚊类生态、分类、防治以及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重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在进行蚊类标本采集的同时 ,调查收集所查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水系、森林植被等资料 ,并参考前人的经验和其他昆虫区系划分资料 ,综合分析 ,划分出云南省蚊类的地理区划。结果 初步划分出 2个亚区 7个小区 ,即热带雨林季雨林亚区 ,包括西双版纳小区、瑞丽小区、河口小区 ;亚热带森林山地亚区 ,包括无量山小区、元江小区、金沙江小区和横断山脉小区。结论 云南省蚊类属、种众多 ,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复杂 ,蚊类区系组成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蚊类 地理区划 区系组成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昆虫区系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地理区划 被引量:22
2
作者 申效诚 刘新涛 +3 位作者 任应党 申琪 刘晓光 张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6-906,共11页
为了总结分析中国昆虫的分布规律,为昆虫地理区划提出依据,作者2008年创建了新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它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主要不同是直接计算任意多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从而摈弃原来的合并环节。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对中国823... 为了总结分析中国昆虫的分布规律,为昆虫地理区划提出依据,作者2008年创建了新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它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主要不同是直接计算任意多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从而摈弃原来的合并环节。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对中国823科17 018属93 662种昆虫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当种级水平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9和0.14时,全国64个基础地理单元聚类为20个小单元群和9个大单元群。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提出我国第一个由定量分析产生的9个昆虫区20个昆虫亚区的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方案。西北昆虫区、东北昆虫区、华北昆虫区、青藏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北方昆虫大区,江淮昆虫区、华中昆虫区、西南昆虫区、华东昆虫区、华南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南方昆虫大区。江淮昆虫区的设立是因为这里多平原和丘陵,为重要农业区,昆虫区系简单,种类显著少于华东、华中、华南昆虫区,而和华北昆虫区相当;包括台湾在内的华东昆虫区是昆虫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显著高于邻近的华北、江淮、华南昆虫区。最后,对昆虫地理定量分析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讨论,还对今后昆虫区系调查的薄弱地区提出建议。这项研究证明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是简便、快捷、实用的,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应用,这预示着生物地理学研究将会由定性研究进入到定量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区系 分布 动物地理 地理区划 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121
3
作者 郑度 欧阳 周成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3-573,共11页
在研习和继承前人区划研究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于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及其体系的探讨。首先,深入阐述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内涵,认为:自然地理区划既是区域划分的结果,也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还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 在研习和继承前人区划研究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于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及其体系的探讨。首先,深入阐述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内涵,认为:自然地理区划既是区域划分的结果,也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还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第二,假设性认为自然地理区划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不同的区划目的和采用不同的区划原则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区划,如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区域区划与类型区划等,则构成了对区划对象的多角度认识,并且这些区划间存在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转换性。第三,在分析总结各种自然地理区划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区划本体、区划原则、区划等级系统、区划模型和区划信息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范式,其中自然地理区划原则、等级系统和区划模型构成了区划方法的核心,并且通过区划模型,实现区划原则、指标体系和单位等级系统的综合。最后,论文对自然地理区划信息系统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主要功能作了简要的说明和讨论,并指出:在地理空间单元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在统一的科学框架下的各种自然地理区划的集成,并为开展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可用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区划 区划方法 区划模型 区划信息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薇 夏霖 +1 位作者 杨奇森 冯祚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94,共20页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主编的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青藏高原兽类250种,分别隶属10目30科。将青藏高原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根据兽类分布特点,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青...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主编的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青藏高原兽类250种,分别隶属10目30科。将青藏高原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根据兽类分布特点,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青藏高原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青藏高原的兽类中,古北界物种主要分布在羌塘及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的古北界物种占高原全部古北界物种的88.6%;东洋界物种主要分布在藏南及横断山地区,该地区东洋界物种占高原全部东洋界物种的97.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当连接距离为0.6219-1.0738时,将青藏高原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Ⅰ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5034-0.6219时,划分为4个动物地理Ⅱ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2236-0.2684时,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Ⅲ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0930-0.1245时,划分为16个动物地理Ⅳ级区。(3)依据青藏高原兽类地理分布格局特点,结合青藏高原隆升对物种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高原兽类分布格局成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的形成与高原的自身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兽类 聚类分析 分布格局 动物地理区划
下载PDF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2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吴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 ,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水鼠耳蝠 (Myotisdaubent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翼手目 动物区系 地理区划 地理分布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下载PDF
河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瞿文元 路纪琪 +3 位作者 陈晓虹 牛红星 吕九全 牛瑶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 4种 ,即双全白环蛇、赤峰锦蛇、黄链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区系 地理区划 河南
下载PDF
江西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区划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志勇 张微微 +2 位作者 魏振华 黄慧琴 叶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5-1153,共9页
采用资料法结合调查数据,对江西省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共计4目15科51属90种。游蛇科种类最多,地理分布型中南中国型比例最高。对各保护区的统计结果显示官山爬行动物种类最多,丰富度指数最高,其次为赣江源和九岭山。对保护区面... 采用资料法结合调查数据,对江西省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共计4目15科51属90种。游蛇科种类最多,地理分布型中南中国型比例最高。对各保护区的统计结果显示官山爬行动物种类最多,丰富度指数最高,其次为赣江源和九岭山。对保护区面积、最高峰海拔以及温度和降水2个气候因子与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多数组间无明显关系,但物种数随最高峰海拔增大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指数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西两爬动物进行了分区,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特点,将江西省重新划分为3个地理区:中部平原山地区、西北山地区和东南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多样性 地理区划 江西
下载PDF
中国蜜蜂资源及自然地理区划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和绍禹 匡海鸥 +1 位作者 刘意秋 谭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蜜蜂资源的种类、分布、区系的组成, 区系特征和自然地理区划等方面的内容,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蜜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国 蜜蜂资源 地理区划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被引量:58
9
作者 倪健 陈仲新 +2 位作者 董鸣 陈旭东 张新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4期370-382,共13页
生态地理区划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分异基础。以国际上的生态地理区划原则为依据,采用多元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子,包括气候指标如与植物耐寒性有关的绝对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日平均温度的最... 生态地理区划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空间分异基础。以国际上的生态地理区划原则为依据,采用多元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子,包括气候指标如与植物耐寒性有关的绝对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最冷月日平均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需热性有关的植物生长季积温;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包括最冷月降水、最热月降水、年降水量、年降水的统计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年变率;植被指标如植被类型、植被区划类型、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植物区系类型、动物区系类型、植物特有属的丰富度以及度量植物多样性的植物种丰富度(属数、种数);土壤指标如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土壤表层阳离子交换量等;地形和地貌特征如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利用模糊聚类的手段,综合进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采用四级区划,即:生物大区→生物亚区→生物群区→生物区。全国划分为5个生物大区,7个生物亚区和18个生物群区:Ⅰ北方森林大区:ⅠA欧亚北方森林亚区:ⅠA1南泰加山地寒温针叶林,ⅠA2北亚针阔叶混交林。Ⅱ北方草原荒漠大区:ⅡB欧亚草原亚区:ⅡB1内亚温带禾草草原,ⅡB2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灌木草原);ⅡC亚非荒漠亚区:ⅡC1中亚温带荒漠,ⅡC2蒙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地理区划 生物大区 生物群区
下载PDF
中国生物地理区划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解焱 李典谟 John MacKinno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99-1615,共17页
首先将中国版图根据综合自然 (包括海拔、地形、气候、植被、水系、农业区等 )因素 ,利用 GIS技术手段 ,划分出 1 2 4个基本单元。同时 ,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了 1 71种哺乳类和 5 0 9种植物物种 ,利用中国物种信息系统收集这些物种的分... 首先将中国版图根据综合自然 (包括海拔、地形、气候、植被、水系、农业区等 )因素 ,利用 GIS技术手段 ,划分出 1 2 4个基本单元。同时 ,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了 1 71种哺乳类和 5 0 9种植物物种 ,利用中国物种信息系统收集这些物种的分布信息 ,并运用 GIS技术将这些信息转换为各个基本单元内这些物种存在与否的信息 ,再用数学量化分析方法 ,即Srensen相似性指数公式计算相关矩阵 ,以及 Ward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上述 1 2 4个基本单元的哺乳类和植物分布相似性聚类图 ,从而最终得到一个新的定量化的、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意义的中国生物地理区划系统 ,以及关于中国生物地理区划的许多重要结论。该区划包括 4个区域 ( 8个亚区域 )、2 7个生物地理区和 1 2 4个生物地理单元。采用从基本单元到高级区划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地理区划研究领域 ,这是一种方法学上的尝试 ,利用物种的分布相似性聚类结果来帮助确定区划界线 ,减少了对研究者自身所拥有的物种及生态学知识及经验的依赖 ,因而更具有客观性 ,较少掺杂研究者的主观臆断。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生物门类区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物地理区划 物种信息系统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6
11
作者 郑度 傅小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区域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深入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必要途径。综合地理区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涉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划分原则有:自然和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综合分... 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区域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深入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必要途径。综合地理区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涉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划分原则有:自然和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统一性原则,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等。综合地理区划的指标体系应涵盖环境、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等方面,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要求简洁实用,避免繁杂。所选指标应有区域可比性,能反映动态、可以量化,便于操作。由此得出的结果可作为划分区域发展状态地域类型的依据,进而提出综合地理区划的初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综合地理区划 指标体系 地理
下载PDF
湖南省茶树害虫地理区划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能文 谭济才 +1 位作者 侯柏华 苏建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6,共10页
通过湖南省茶树害虫的系统调查 ,查明湖南省茶树害虫 (害螨 )共 30 2种 ,根据其在湖南省各地 (市 )的分布 ,编成“0 ,1”分布数据表 ,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 ,参考地理、气候、茶树的种植历史和种植面积以及其他动物类群方面... 通过湖南省茶树害虫的系统调查 ,查明湖南省茶树害虫 (害螨 )共 30 2种 ,根据其在湖南省各地 (市 )的分布 ,编成“0 ,1”分布数据表 ,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 ,参考地理、气候、茶树的种植历史和种植面积以及其他动物类群方面的研究和前人的工作 ,把湖南省茶树害虫分成 4个区 :湘北环湖平原丘岗区 ,湘中、湘东丘陵区 ,湘西山区 ,湘南山地丘陵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区划 分布 茶树害虫 湖南
下载PDF
新疆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薇 夏霖 +1 位作者 冯祚建 杨奇森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5-337,共13页
通过整理文献资料,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到新疆兽类138种,分别隶属8目22科。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采用Ward的方法对各特定分布区进行聚类,依据特定分布区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 通过整理文献资料,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到新疆兽类138种,分别隶属8目22科。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采用Ward的方法对各特定分布区进行聚类,依据特定分布区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新疆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并将全疆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到第Ⅲ级。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与分布区的环境异质性密切相关,同时,区域环境一致性较高的地区,其兽类区系成份相似度亦较高,聚类结果的一致性较强;新疆兽类的分布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明显的地理界限对兽类的交流、扩散起到明显的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兽类 聚类分析 分布格局 动物地理区划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郭子良 崔国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4-1294,共11页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等提供基础资料,为区域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不断发展,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成为自然地理区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虽然我国自然保护...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等提供基础资料,为区域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不断发展,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成为自然地理区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没有一个同时依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布规律,确定的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服务。利用GIS技术和PC-ORD4.0软件中的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将中国版图划分出3489个基本地理单元,并对这些地理单元进行了数量化分类。然后,根据这个分类结果,参考植被区划和地貌区划等,提出了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包括了8个自然保护地理大区、37个自然保护地理地区和117个自然保护地理亚地区。该区划具有以下特点:(1)利用TWINSPAN的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地理区划的探索是区划方法上的创新,为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2)选取的数量化指标是在结合已有专项区划资料提出的,有助于避免动植物分布指标的人为选择偏差,可以综合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3)量化分析保证了地理区划的客观性,同时定性分析避免了量化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使区划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地理区划 数量分类 生态因子
下载PDF
甘肃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郑涛 张迎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甘肃啮齿动物有87种(含7亚种),隶2目9科41属。可将甘肃划分6个省:1.陇东高原省,有28种(含1亚种);2.中部黄土高原省,有30种;3.河西走廊省,有36种,三趾心颅跳鼠和短耳沙鼠为本省特有种;4.祁连山地省,有29种,高原高山鼠和银白高山鼠为本省... 甘肃啮齿动物有87种(含7亚种),隶2目9科41属。可将甘肃划分6个省:1.陇东高原省,有28种(含1亚种);2.中部黄土高原省,有30种;3.河西走廊省,有36种,三趾心颅跳鼠和短耳沙鼠为本省特有种;4.祁连山地省,有29种,高原高山鼠和银白高山鼠为本省特有种;5.甘南高原草原省,有34种,棕背(鼠平)和普通田鼠为本省特有种;6.陇南山地省,有34种,豪猪和巢鼠为本省特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区系 地理区划 甘肃省
下载PDF
云南农林螨地理区划研究(一)云南省农林螨类平面地理区划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斌 罗佑珍 +2 位作者 李正跃 殷绥公 徐维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云南省农林螨种类丰富,有15科36属130种,其中捕食螨9科13属58种,分布广,从海拔320~3 250 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农林螨种类及其平面地理带分布特点,将云南省农林螨的地理分布从平面分为7个区,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和螨类为... 云南省农林螨种类丰富,有15科36属130种,其中捕食螨9科13属58种,分布广,从海拔320~3 250 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农林螨种类及其平面地理带分布特点,将云南省农林螨的地理分布从平面分为7个区,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和螨类为害、捕食特点等.种类组成的区域特征,表现在各区域间环境条件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制定农林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更有利于害螨的有效防治和捕食螨的利用等,同时也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螨类 平面地理区划 综合治理 控制
下载PDF
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24-3433,共10页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系统聚合、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单要素划分到层次约束、相互包容与不包容的等级斑块思维的整体性功能、过程和结构性划分的发展路线。我国生态地理区划在借鉴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较为迅速,并在区划的原则、方法、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就全国或地区的生态地理综合区划及要素区划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不完善。中国未来生态地理区划应重点展开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严密的区划体系和理论体系,更加关注人文要素在区划中的重要影响,注重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加强对典型生态地域系统区划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划 生态地域系统 进展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鱼类区系特征及我国东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鹗 陈宜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1-261,共11页
本文依据赣东北鱼类区系的特征,结合古地史资料,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其区系的形成和演化;进而对我国东部地区淡水鱼类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赣东北以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隶属于东洋区;南岭──武夷山──天台山──仙... 本文依据赣东北鱼类区系的特征,结合古地史资料,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其区系的形成和演化;进而对我国东部地区淡水鱼类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赣东北以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隶属于东洋区;南岭──武夷山──天台山──仙霞岭可构成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内次一级地理区划的分界线,即华东小区和华南小区的分界线;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应享有相同的区划级别,同处于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东小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赣东北地区 区系特征 动物地理区划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划 被引量:20
19
作者 薛祥煦 张云翔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23,共9页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可划分为古北界的北方区及其东北亚区,属东洋界的南方区及其东部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南北两个区系的雏型早已出现,但非常明确而具体,且涉及到几乎各主要哺乳动物自主要始于更新世的早期,北方区与南方区...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可划分为古北界的北方区及其东北亚区,属东洋界的南方区及其东部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南北两个区系的雏型早已出现,但非常明确而具体,且涉及到几乎各主要哺乳动物自主要始于更新世的早期,北方区与南方区的分异在中更新世已基本稳定,其界线大约位于秦岭山嵴。晚更新世时,南北之间的界线从秦岭的某个地段转向南,沿阿坝若尔盖等地青藏高原的东缘而下,从而为现代动物地理区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部过渡区大约在早更新世出现,最西达陕西蓝田或更西。之后,其范围逐步从西向东退缩。从中更新世中晚期起,随着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过渡区或南或北地移动,甚至有时可达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哺乳动物 动物地理区划
下载PDF
贵州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魏刚 陈服官 李德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41-249,共9页
本文报道贵州省两栖动物63种,其中省新纪录2种,即阔褶蛙和锯腿树蛙。将贵州划分为黔西高原中山、黔北中山峡谷、黔中山原丘陵、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和黔南低山河谷五个动物地理省。认为黔南低山河谷省属于向华南区过渡的华中地带。讨论... 本文报道贵州省两栖动物63种,其中省新纪录2种,即阔褶蛙和锯腿树蛙。将贵州划分为黔西高原中山、黔北中山峡谷、黔中山原丘陵、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和黔南低山河谷五个动物地理省。认为黔南低山河谷省属于向华南区过渡的华中地带。讨论了各动物地理省的地貌、气候、两栖动物区系特征及地理替代种类。分析了各动物地理省两栖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及数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区系 地理区划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