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政治学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
1
作者 吴征宇 杨于森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政治学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造成地理政治学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间相互脱节的原因有二,一是地理政治学往往被认为是纳粹德国扩张政策背后的思想渊源,二是战后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的科...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政治学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造成地理政治学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间相互脱节的原因有二,一是地理政治学往往被认为是纳粹德国扩张政策背后的思想渊源,二是战后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的科学化转型。地理政治学的现实主义内核是由当代学者用以界定现实主义思想或理论的三个核心标准决定的,即对无政府状态、国际政治主要行为体及国际政治本质的认识。本文指出,地理政治学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的内核都是以均势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理论,但两种均势论之间却存在本质区别,而这正是地理政治学的独具特色之处。地理政治学是一种介于当代现实主义理论两大分支(均势现实主义和霸权现实主义)之间的现实主义思想体系,它有着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截然不同的两个分析特征,即整体性和动态性,这两个特征同样也昭示着地理政治学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政治 现实主义 均势 霸权 国际政治
下载PDF
《新唐书·地理志》京畿地区政区编次中的政治地理观念
2
作者 刘霞飞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60-63,共4页
《新唐书·地理志》对唐代都城长安所在京畿地区的政区编次涉及丰富的政治地理观念。《新唐书·地理志》对京畿地区政区的编次遵循“东—南—西—北”的方位观,构建出以都城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和拱卫格局,蕴含着以都城为中心以及... 《新唐书·地理志》对唐代都城长安所在京畿地区的政区编次涉及丰富的政治地理观念。《新唐书·地理志》对京畿地区政区的编次遵循“东—南—西—北”的方位观,构建出以都城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和拱卫格局,蕴含着以都城为中心以及天下一统的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地理志》 政区编次 政治地理观念
下载PDF
地理禀赋与国家发展:政治地理学的脉络、发展与新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成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06,44,共12页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地理禀赋能够对国家发展带来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地理空间与国家发展的政治地理学理论演进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的先驱者们开创了许多经典的范式,讨论了气候和陆海权等诸多地理因素如何影响国家发展。第二代理...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地理禀赋能够对国家发展带来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地理空间与国家发展的政治地理学理论演进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的先驱者们开创了许多经典的范式,讨论了气候和陆海权等诸多地理因素如何影响国家发展。第二代理论出现在冷战结束后,学者们开始探讨气候、资源、交通、距离、形状和规模这些具体的地理要素通过农业生产、防御成本、对外贸易、资本积累、扩散效应等直接渠道影响国家发展。第三代理论出现在世纪之交,研究者们发现了更多复杂的非线性机制:地理禀赋通过对外贸易、产权制度、政府质量、人力资本和国内冲突等中介变量,以间接渠道影响国家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考察更为复杂的多重系统效应,分析机制的时空情境与演化过程,以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来进一步推动政治地理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禀赋 空间要素 国家发展 因果机制 政治地理
下载PDF
地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京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5,I0003,I0004,共13页
近代以来,国家构建通常有着诸多不同的路径选择,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民族性”,而忽略了“领土性”,后者作为塑造共同体意识的一项独立要素,是基于地理和空间的尺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由地图来呈现和表达的。早在民族主义兴起以前,这种... 近代以来,国家构建通常有着诸多不同的路径选择,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民族性”,而忽略了“领土性”,后者作为塑造共同体意识的一项独立要素,是基于地理和空间的尺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由地图来呈现和表达的。早在民族主义兴起以前,这种地缘性的领土国家建设及其测绘制图的实践就已然出现,尤其是在17世纪后的欧洲,地图既是一种“显示器”,反映了外部的边界划定与内部的国土整合,也是一种“助推器”,促成了阅读、出版和传播基础上的意识形塑与认同构建,这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成了疆域与国家历史书写的新面貌。地图的制作、编纂及其政治过程也就构成了一种不同于文字的、关于近代国家的图像志记载,而梳理这种地图之上的国家叙事不仅可以修补现有的国家理论,而且有助于推动一种综合了科学史、文化史与政治史的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地图学史 近代国家 政治地理 空间
下载PDF
特纳的美利坚种属论及其政治生源
5
作者 刘小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0-310,共11页
弗雷德里克·特纳以其“移动边疆说”解释美国的政治成长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政治品质著称,此论虽然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形成初期“西进”运动的理解,实际上与马汉的“海权论”以及西奥多·罗斯福的美国扩张论相呼应。特纳的政治史... 弗雷德里克·特纳以其“移动边疆说”解释美国的政治成长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政治品质著称,此论虽然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形成初期“西进”运动的理解,实际上与马汉的“海权论”以及西奥多·罗斯福的美国扩张论相呼应。特纳的政治史学用社会达尔文主义补充马基雅维利主义,无异于从生物—政治地理学角度为美国的扩张提供政治史学支撑。19世纪末的德国政治地理学家拉采尔因其生物—政治地理学迄今没有摆脱历史罪名,而特纳的政治史学理应分享这样的罪名。在19世纪末的自由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历史中,特纳的“移动边疆说”更有资格成为代表性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特纳 移动边疆说 政治地理 政治史学 自由帝国主义
下载PDF
秦汉时期汉中郡的政治地理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剑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念分析秦汉时期汉中郡的空间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实践。秦汉中郡,置郡时间较早,初置于惠文王后十二年。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演变特征,南北郡界因秦巴山势而定,较为稳定;东西界则由于... 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念分析秦汉时期汉中郡的空间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实践。秦汉中郡,置郡时间较早,初置于惠文王后十二年。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演变特征,南北郡界因秦巴山势而定,较为稳定;东西界则由于都城迁移及政治地理格局转变,为配合国家战略调整而出现了郡区行政管理变化。汉武帝时期,汉中郡治已由南郑迁至西城。昭帝元凤六年,郡、尉分治西城、褒城,是基于国家政治变化背景下,根据汉中城市地域分布与区域交通相互结合的空间结果。东汉初期郡治迁回南郑,都尉分治裁撤。至三国时期,汉中自子午道分界,东属曹魏,西归蜀汉,这也是不同时期政治活动在同一地域空间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汉中郡 政治地理 地域控制
下载PDF
历史政治地理视域下的管子研究
7
作者 王俊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以往管子研究中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的成果不丰且多局限在行政制度和地缘政治的讨论上。从历史政治地理视域考察:桓管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齐国外部政治地理环境使得齐国实现首霸的条件即机遇、空间和实力皆备;齐国政局非管子不可的深层动因源... 以往管子研究中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的成果不丰且多局限在行政制度和地缘政治的讨论上。从历史政治地理视域考察:桓管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齐国外部政治地理环境使得齐国实现首霸的条件即机遇、空间和实力皆备;齐国政局非管子不可的深层动因源于其内部政治地理格局的作用。在政治地理实践中:管子以尊王攘夷为核心战略;以改革优化内部政治结构,在搞好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力量整合。齐国霸政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与当时时代与主题相适应的内外政治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政治地理 齐国 桓管时期
下载PDF
政区沿革视角下的唐代陕州政治地理研究
8
作者 王鑫淼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陕州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扼守崤山、函谷关,为黄河漕运要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黄河漕运是影响陕州政区沿革和政治地理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漕运兴则关中兴,唐廷稳固长安洛阳两京、保障粮食供应才成为可能;漕运废则关中衰,唐廷对河南... 陕州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扼守崤山、函谷关,为黄河漕运要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黄河漕运是影响陕州政区沿革和政治地理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漕运兴则关中兴,唐廷稳固长安洛阳两京、保障粮食供应才成为可能;漕运废则关中衰,唐廷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控制力都会减弱,政治、军事状况皆受陕州地区的黄河漕运所影响,陕州行政区划屡变也是当时政治地理格局变动的外显。陕州围绕黄河漕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地理地位变化,体现出唐前期“关中本位”的丧失、唐中期政治格局走向保守内倾与中央集权衰落、唐后期彻底走向政治分裂的政治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陕州 沿革 政治地理
下载PDF
政治地理学近来在我国的发展与成就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恩涌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S1期36-43,共8页
政治地理学近来在我国的发展与成就王恩涌(北京大学)政治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方,从拉采尔为该门学科奠定了其科学基础之后,发展是比较迅速。但是,在德国于第一次大战后的二十年代,直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时,出现... 政治地理学近来在我国的发展与成就王恩涌(北京大学)政治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方,从拉采尔为该门学科奠定了其科学基础之后,发展是比较迅速。但是,在德国于第一次大战后的二十年代,直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时,出现了一批地缘政治学家。他们以卡尔·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 人文地理 地缘政治 国际战略 国家对外战略 地理政治论 九十年代 图门江地区 亚太地区经济 世界政治格局
下载PDF
我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地缘环境探索 被引量:59
10
作者 胡志丁 曹原 +1 位作者 刘玉立 葛岳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128,共6页
政治地理学以其宏观的思维模式、鲜明的理论格调和对现实国际问题的敏感关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温不火。政治地理学的这种发展状态明显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复杂... 政治地理学以其宏观的思维模式、鲜明的理论格调和对现实国际问题的敏感关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温不火。政治地理学的这种发展状态明显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复杂的政治地理位置不相符。本文以最近召开的两次"地缘环境"研究研讨会为背景,简要回顾我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历程和早期地缘环境研究的概况,从探讨地缘环境涉及的基础性的概念出发,初步给出了地缘环境的定义、构成、分类、空间尺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 地缘环境 地缘体 地缘 关系
下载PDF
当前国外政治地理学边境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灿松 胡志丁 +1 位作者 葛岳静 别乾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462,共9页
如何在边境地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自由、快速的有效流动,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防止国际犯罪集团、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毒品和大量破坏性武器通过边境地区进入本国,以保证边境和国家的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对... 如何在边境地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自由、快速的有效流动,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防止国际犯罪集团、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毒品和大量破坏性武器通过边境地区进入本国,以保证边境和国家的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对边境安全研究的核心。当前围绕这一主题国外政治地理学对边境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边境安全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自由贸易与边境安全、恐怖主义与边境安全和先进技术应用与边境安全等4个方面。文章在梳理这4个专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今后边境安全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1)边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一致性;2)高新技术在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边境安全管理中的双边合作;4)边境安全预警体系构建。最后,提出了国外边境安全研究对中国边境安全的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边境 边境安全 “9 11” 传统安全 非传统安全 政治地理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政治地理中的水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伟然 李伟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 以往的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大多是基于均质化的地面条件而进行的,很少注意到下垫面。近年,从较大尺度下垫面的不同而开展的研究渐次出现,山地对人文地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引起学界注意,而水域迄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历史政治地理视野中,水域几乎是空白。本文在梳理水域从化外之地到政区化管理的基本轨迹后,从水上人的管理、水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讨论了水域政治地理的主要问题,并将水域分为内陆水域和海洋两大类型,分别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思维支点。最后对下垫面之于政治地理研究的意义进行阐发。希望以此为基础,有助于建立基于本土经验的中国政治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 水上人 水上政区 历史政治地理 下垫面
下载PDF
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恩涌 曹诗图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3期18-22,共5页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我国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一次的分裂,通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形式的生动叙述,我国民众对此已家喻户晓。其彼此间的征战与兴衰在祖国这块大地上形成轰轰烈烈的壮举。虽然这些都是英雄人物的政治与军事活动,但...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我国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一次的分裂,通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形式的生动叙述,我国民众对此已家喻户晓。其彼此间的征战与兴衰在祖国这块大地上形成轰轰烈烈的壮举。虽然这些都是英雄人物的政治与军事活动,但是却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起着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只有把这些政治与军事活动摆在地理的背景上,才能较全面地看清与理解地理环境这个“无所不在的伟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的政治地理 《三国》战略分析 历史政治地理
下载PDF
越南政治地理的脆弱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原 王佳 葛岳静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2,共7页
政治地理的脆弱性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基础、社会文化历史、国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综合函数,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本文引入生态学关于脆弱性的概念,从内部和外部双重视角分析越南政治地理的脆弱性特征,同时分析梳理越南与世界... 政治地理的脆弱性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基础、社会文化历史、国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综合函数,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本文引入生态学关于脆弱性的概念,从内部和外部双重视角分析越南政治地理的脆弱性特征,同时分析梳理越南与世界大国、周边邻国特别是同中国的关系,并从区域热点问题入手,以期对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研究提供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政治地理 内部脆弱性 外部脆弱性
下载PDF
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振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9,共8页
中国历史上至今的主要都城都设在今天的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 中国历史上至今的主要都城都设在今天的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再仔细一点分析,每一组的定都过程及其变迁都出现往复徘徊现象。也就是说,在一段时期里同时存在两个地点都适宜建都的情况,难于有绝对的取舍,于是首都经常在这两个地方来回搬迁,这种搬迁不但只发生于王朝更迭之时,有时在一个朝代里也存在短时迁移或同时两都并建的情况。对首都定位何以存在这样的变迁进行一些分析,或许能让我们理解其背后的政治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 定位 政治地理
下载PDF
范式的转换——沿革地理-政区地理-政治地理的进程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振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经历了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的范式转换。沿革地理依据研究内容的发展,可分为史料编纂、考证订讹、历代大势的研究阶段。与传统的政区沿革着重于政区的历时变化不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历史政区地理强调共时...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经历了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的范式转换。沿革地理依据研究内容的发展,可分为史料编纂、考证订讹、历代大势的研究阶段。与传统的政区沿革着重于政区的历时变化不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历史政区地理强调共时的政区结构。90年代逐渐出现的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政治过程对于地理区域变迁的影响、边疆区与核心区的变迁、首都定位的地缘政治基础、行政区划与行政中心的变迁等。对中国学者而言,不仅有丰富的文献遗存可以凭借,而且中国古代对政治与地理关系特别重视,留下大量思考成果,因此使得政治地理的研究有比其他国家更加优越的研究空间,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沿革地理 政区地理 政治地理 范式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云贵地区政治地理与社会环境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伟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8,共10页
清代前中期对云贵地区实施的府州升降、卫所裁并和改土归流等行政、疆域调整,是中央王朝有效治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具体政治活动表现。通过这些重要活动,清王朝在云贵地区系统地建立起中央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体系,并为外来移民的全面进... 清代前中期对云贵地区实施的府州升降、卫所裁并和改土归流等行政、疆域调整,是中央王朝有效治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具体政治活动表现。通过这些重要活动,清王朝在云贵地区系统地建立起中央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体系,并为外来移民的全面进入和深入开发创造了重要条件,对云贵两省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历史地理和社会史视角,重新审视和构建这些政治过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展开情况,在仔细判读史料基础上,发现清前中期改土归流等政治过程并未对一些地域社会起到完全重构的作用,重建或者说有效填补了一个地域社会没有像学界原来认识的那样理想化呈现。尽管存在着这样的行政管理缺失,但由于移民经济开发的有利环境出现,总体上还是带动了云贵地区社会的深入发展,并最终实现政治制度上的统一趋势。这个发现不仅对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对云贵地区清中后期的社会历史进程理解有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贵地区 政治地理 社会
下载PDF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云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28,共6页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地理学分析尺度的下移、建设性实证研究的缺乏、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不足和地理学本身"远离政治"的惯性影响。本文在粗略梳理了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期待中国政治地理多尺度、多样化的实证研究尽快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 城市政治 地方政治 政治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几个政治地理热点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峰华 徐建斌 +1 位作者 任成凯 李少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以2013年9月21—22日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为背景,在深入探讨反思会议上争论的主要政治地理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概括出目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4个政治地理热点问题:... 以2013年9月21—22日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为背景,在深入探讨反思会议上争论的主要政治地理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概括出目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4个政治地理热点问题:(1)从"综合国家竞争力"到"国家地理竞争力";(2)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到"奥林匹克地缘政治经济运动会";(3)从中国古代"三国之争"方略到世界现代"三个大国博弈"的战略;(4)从国外的地缘战略论到重新发现毛泽东的地缘战略思想.以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和具体战略,认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有新政治地理观念、思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地理竞争力 政治地理 热点问题
下载PDF
IPO热潮中的政治地理效应——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发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庆丰 郝凯 黄振东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2,20,共10页
2005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扶持下,地方企业加速上市,掀起IPO热潮。综合研究"政治关联"与"同乡效应"的"政治地理因素"在地方IPO热潮中的影响与作用,在构建中国地区政治地理指数基础上,选取2006年1月... 2005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扶持下,地方企业加速上市,掀起IPO热潮。综合研究"政治关联"与"同乡效应"的"政治地理因素"在地方IPO热潮中的影响与作用,在构建中国地区政治地理指数基础上,选取2006年1月~2012年6月沪深两市全部IPO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治地理因素对企业IPO行为及上市后业绩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政治地理因素对该地企业IPO通过率会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国有企业;但是这些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往往容易出现逆转,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政治地理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效应 地方IPO热潮 业绩逆转 IPO过会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