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缘政治视域下中国参与亚运会历程中的重要议题及杭州亚运会的时代成就
1
作者 霍传颂 郝勤 郝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已经胜利落幕的杭州亚运会是在中国境内举办的第3届亚运会。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历史研究法,回顾中国的亚运会参与史,进一步分析亚运会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和体育格局的互动影响后发现,参与亚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体育、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重... 已经胜利落幕的杭州亚运会是在中国境内举办的第3届亚运会。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历史研究法,回顾中国的亚运会参与史,进一步分析亚运会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和体育格局的互动影响后发现,参与亚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体育、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重要桥梁;是中国施展体育外交坚实且富有弹性的“第一步”,是推动亚洲地缘关系,巩固在亚地位的重要渠道;是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场域。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杭州亚运会在加强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联系,促进亚洲国家的交流与团结,树立“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宣传“心心相融”的在亚外交倡议,推动两岸交流,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等方面体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并为中国以体育促外交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会 地缘政治 体育外交 地缘大国 重要议题 时代成就
下载PDF
东盟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
2
作者 鲁传颖 章时雨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60,共16页
中美在数字领域的激烈博弈加速了全球数字地缘政治时代的来临,东盟作为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部分也被卷入其中。东盟数字地缘战略的基本构想是将传统东盟“中心性”延伸到数字空间,以此确立东盟在数字地缘政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在实施... 中美在数字领域的激烈博弈加速了全球数字地缘政治时代的来临,东盟作为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部分也被卷入其中。东盟数字地缘战略的基本构想是将传统东盟“中心性”延伸到数字空间,以此确立东盟在数字地缘政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构想受到数字环境的影响。大国对数字技术的垄断使得东盟在数字空间中产生前所未有的外部依赖性。东盟仅通过构建与外部在数字领域的合作网络来应对东盟的数字中心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重视数字环境,聚焦云计算、算力中心、算法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以及海底光缆等数字空间的关键节点,通过合作、制约与制衡等策略,改变东盟在这些关键节点中的劣势地位,从而真正提升东盟在数字空间中的地位,实现东盟的数字中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数字地缘 东盟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基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钟学思 蒋楷文 +1 位作者 冯琛琛 杨怀佳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防范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对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56种货币的汇率月频数据,探究了不同区域的货币锚定人民币的程度,并进一步基于Frankel... 防范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对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56种货币的汇率月频数据,探究了不同区域的货币锚定人民币的程度,并进一步基于Frankel经典货币锚模型测度了地缘政治风险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美元虽仍是大部分地区的锚定货币,但人民币已逐步成长为东欧、东南欧、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钉住的货币锚。第二,地缘政治风险能够显著影响人民币在部分地区的货币锚效应,但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贸易开放度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时,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会更多地锚定人民币以规避汇率风险,而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却会选择降低锚定人民币的权重以寻求汇率稳定;高贸易开放度的国家会更多地锚定人民币,低贸易开放度的国家更可能会减少锚定人民币。研究结果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精准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别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货币锚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大北极地缘政治的基础与实现路径研究
4
作者 崔健 王天尧 《东疆学刊》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随着参与北极事务的国家不断增加,大北极地缘政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地缘政治学对自然地理因素的认识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权力的变化中得到了体现,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物质基础。批判地缘政治学对思想观念的认识也在北极域内、域... 随着参与北极事务的国家不断增加,大北极地缘政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地缘政治学对自然地理因素的认识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权力的变化中得到了体现,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物质基础。批判地缘政治学对思想观念的认识也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的北极政策变化中得到了验证,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思想观念基础。后批判地缘政治学对“领土”与“空间”的认识为构建“领土”与“空间”两种叙事提供了依据,从而提供了“北极身份”和“全球身份”并行并相互强化的大北极地缘政治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北极地缘政治 物质基础 思想观念基础 叙事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文学认知与国际地缘政治:欧美斯拉夫学视野中的俄罗斯文学
5
作者 林精华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1期53-78,共26页
英格兰、欧洲大陆、美国基于各自的地缘政治需要,商人、旅行家和外交官等分别译介俄罗斯文学,为19世纪后期开启学院化斯拉夫学奠定基础;布尔什维克政权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促成学院斯拉夫学在欧美迅速发展;二战结束伊始,苏联和西方... 英格兰、欧洲大陆、美国基于各自的地缘政治需要,商人、旅行家和外交官等分别译介俄罗斯文学,为19世纪后期开启学院化斯拉夫学奠定基础;布尔什维克政权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促成学院斯拉夫学在欧美迅速发展;二战结束伊始,苏联和西方进入冷战状态,孕育出直接服务于遏制敌人之战略的“苏联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斯拉夫学也受冷战格局影响,但鲜受政治正确左右,致使其未如“苏联学”那样显赫,也不随着苏联解体而萎缩,甚至反哺俄国学界,为后冷战时代世界读者深入理解俄罗斯问题和欧美-俄国之复杂关系提供了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学 地缘政治 俄罗斯文学 翻译和研究
下载PDF
地缘政治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梁非哲 王一婷 +1 位作者 陈阳 张红 《河北金融》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本文基于TVP-SV-VAR模型分析地缘政治风险向短期跨境资本传导的主要渠道,并利用DY溢出指数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地缘政治风险溢出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其他投资等渠道下资本流动的关联。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 本文基于TVP-SV-VAR模型分析地缘政治风险向短期跨境资本传导的主要渠道,并利用DY溢出指数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地缘政治风险溢出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其他投资等渠道下资本流动的关联。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时变的短期负向效应,并通过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向我国资本市场传递溢出效应;当地缘摩擦加剧时,政治风险会基于市场互联不断传染放大,造成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资本市场子市场的跨市场溢出。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外部冲击的宏观审慎研判,持续完善外汇交易真实性审核和实需管理,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和稳慎推进债券市场开放两方面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弹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跨境资本流动 TVP-SV-VAR模型 DY溢出指数
下载PDF
地缘政治视域下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政策:历史演进与现实动向
7
作者 廖梦琦 吴金平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4年第2期75-92,154,共19页
东南亚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国际贸易周转流通的走廊。由于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使其在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二战以来,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政策在不同阶段为应对不同的战略威... 东南亚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国际贸易周转流通的走廊。由于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使其在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二战以来,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政策在不同阶段为应对不同的战略威胁存在相应的政策调整,但始终围绕以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展开。目前,为了应对中国崛起,进一步强化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力推“印太战略”。东南亚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地缘政治空间布局里被推到了前沿位置。美国加大了对东南亚的安全介入,加强了与该区域国家的安全合作力度。“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安全政策针对中国的指向性更加明显,尤其挤压了中国面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空间,对中国发展海洋战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美国 东南亚 主导地位 印太战略
下载PDF
地缘政治回归进程中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十年评估与未来议程
8
作者 李开盛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8,166,共21页
非传统安全研究反对国家中心主义与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思维,与强调国家间竞争甚至对抗关系的地缘政治具有难以调和的内在张力。然而,当前世界正处于自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回归且不断强化的时期:美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在“印太战... 非传统安全研究反对国家中心主义与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思维,与强调国家间竞争甚至对抗关系的地缘政治具有难以调和的内在张力。然而,当前世界正处于自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回归且不断强化的时期:美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在“印太战略”名义下采取广泛的对华遏制措施,俄乌冲突成为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区战争,世界还见证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突然爆发。地缘政治的回归对非传统安全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原来更多强调合作与非零和关系的国际贸易、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议题,越来越被传统安全逻辑所影响、扭曲甚至控制,非传统安全议题成为大国博弈工具,非传统安全合作举步维艰。通过检视自2014年以来的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少量成果意识到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传统安全化”,但多数研究仍然对非传统安全概念与范式抱有过度乐观的期待,对地缘政治的回归重视不够,对非传统安全及其研究所受到的影响估计不足。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要求,未来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必须更具现实感和针对性,通过重新发现安全事实和完善分析框架,强化对地缘政治变量的重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地缘政治 非传统安全研究转型 大国安全关系
下载PDF
地缘政治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及应对路径
9
作者 罗晨月 李春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9-112,共14页
地缘政治冲突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和冲击。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能够在整体上有效保障粮食... 地缘政治冲突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和冲击。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能够在整体上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但大豆、玉米等部分粮食作物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价格及对外投资等方面,仍然遭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因此,在政策上要加强风险识别、监管及预测,立足国内生产形势,巩固多方位的国际农业合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地缘政治冲突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农产品期货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基于TVP-VAR-SV模型的分析
10
作者 郭鹏 王宁博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8,96,共14页
本文使用TVP-VAR-SV模型,探讨中美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农产品期货收益率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地缘政治风险对农产品期货收益率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在中长期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波动相对较小。不同农产品期货对地缘政治风险... 本文使用TVP-VAR-SV模型,探讨中美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农产品期货收益率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地缘政治风险对农产品期货收益率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在中长期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波动相对较小。不同农产品期货对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反应不同,大豆、豆粕收益率受到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波动最激烈,其他六种农产品期货则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克里米亚事件、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疫情,三个不同时期的极端事件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负向影响,不同期货品种受到的冲击存在异质性与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农产品期货 收益率 TVP-VAR-SV模型
下载PDF
地缘政治关系调整对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陈锦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7期49-52,共4页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新的研究视角考察了政治关系如何影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对东盟七国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与东盟良好的政治关系可以促进中国向东盟国家投资,但由于受联合国...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新的研究视角考察了政治关系如何影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对东盟七国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与东盟良好的政治关系可以促进中国向东盟国家投资,但由于受联合国投票潜在形式性及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战略等因素影响,模型结果呈现出“中国东盟政治关系对中国向东盟国家直接投资有抑制作用”这一与事实相悖的结果;(2)中国与域外经济体的政治关系对中国向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起到负向作用;(3)东盟与域外经济体的政治关系对中国向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起到正向作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东盟 政治风险 联合国投票大会
下载PDF
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对国内外原油价格的溢出性分析
12
作者 张思萌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条件相关性进行建模,研究2018年3月—2022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国家油价、国内原油价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全球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动态条件相关模型拟合数据最好,表明国内外油价... 本文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条件相关性进行建模,研究2018年3月—2022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国家油价、国内原油价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全球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动态条件相关模型拟合数据最好,表明国内外油价与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之间存在时变的溢出效应,其中迪拜原油价格与国内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条件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价 地缘政治风险 经济不确定性 多元GARCH 波动性溢出
下载PDF
地缘政治经济视角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
13
作者 刘洪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7,共20页
受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新冠疫情肆虐、俄乌冲突和中美大国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经济走上历史舞台。这一新型地缘关系是传统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发展和交织,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因全球供应链快速扩张而深度融合背景下,大国竞争... 受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新冠疫情肆虐、俄乌冲突和中美大国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经济走上历史舞台。这一新型地缘关系是传统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发展和交织,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因全球供应链快速扩张而深度融合背景下,大国竞争更为复杂、多维和复合的典型特征。这种背景下,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自主性为目标,采取产业政策、投资审查机制、出口管制以及进口限制等政策措施,试图以此设计并重建所谓弹性、安全的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未来会向何处发展,主要取决于大国地缘政治经济与全球自由市场力量的博弈,以及各国政府干预与企业应对的动态变化。我国需要在保持战略定力,扎实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开放进程,深化和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理性面对和化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地缘政治经济挑战,以此保证我国参与其中的全球供应链稳定发展与有序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经济 国家安全 经济自主性 全球供应链重构 中美大国竞争
下载PDF
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与食品价格波动信息流——基于EEMD模型的多尺度转移熵分析
14
作者 焦雨生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食品价格稳定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进入21世纪,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不断提升,并影响一国食品价格的波动,正确认识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至关重要。以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表征经济不确定性,以地缘政治... 食品价格稳定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进入21世纪,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不断提升,并影响一国食品价格的波动,正确认识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至关重要。以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表征经济不确定性,以地缘政治风险指数表征政治不确定性,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通过信号分解和重构,构建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并采用转移熵方法,构建多尺度信号转移熵矩阵,基于社会网络方法分析转移熵矩阵的网络特征。研究发现: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和食品价格波动率之间存在复杂而多尺度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中期和长期效应,即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在长期内影响食品价格的中期和长期波动,食品价格的中期和长期波动又影响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中期波动。中期和长期内食品价格波动率在整个互动网络中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是单向的,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是双向的。针对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保持经济和贸易政策中长期的稳定性;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对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指引,致力于多边合作和互利共赢,在长期内降低中国的地缘政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风险 食品价格波动
下载PDF
欧盟对非洲政策再调整的地缘政治转向
15
作者 金玲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24年第1期49-78,共30页
The great-power rivalry,the once-in-a-century pandemic and the Ukraine crisis have profoundly altered the EU’s worldview,and the EU’s Africa policy has experienced a reorientation in this context,which refocuses on ... The great-power rivalry,the once-in-a-century pandemic and the Ukraine crisis have profoundly altered the EU’s worldview,and the EU’s Africa policy has experienced a reorientation in this context,which refocuses on long-term strategic goals and serves its geopolitical shift in great-power competition.The EU wishes to move beyond the“donor-recipient”relationship and forge a reciprocal,equal,and balanced partnership with Africa,but the geopolitical shift in its strategy for Africa under the Cold War mentality is at odds with the goal,with deep-seated contradictions exposed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reori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POLICY 对非洲政策
下载PDF
科技地缘政治:从现实到理论--关于地理学加强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德忠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世界在科技全球化、科技变革和大国科技博弈进程中正步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全球科技竞合是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科技竞合现实出发,明确了中国在科技地缘政治时代修正或重构国家科技地缘战... 世界在科技全球化、科技变革和大国科技博弈进程中正步入科技地缘政治时代。全球科技竞合是科技地缘政治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科技竞合现实出发,明确了中国在科技地缘政治时代修正或重构国家科技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认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地缘政治研究。其次,从时代变迁和地缘政治理论演进的视角阐释了科技地缘政治研究亟需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理学、政治学和科技管理领域关于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尽地揭示了全球科技竞合的时空特征,但并未从全球科技竞合的表象透视国家科技权力争夺的本质;政治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详细追溯了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潮演进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关系,但其剥离空间的抽象思维无法解释国家围绕一定地理空间进行博弈的现实;科技管理学领域的科技地缘政治探索虽进行了系统的全球科技体系演化与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的立足点忽视了大国科技竞合的本质。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科技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地缘政治 科技竞合 科技战略 科技治理 科技地理
原文传递
数字标准的地缘政治论析——基于大国竞争的视角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国柱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7,共14页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大国竞争对传统的经济和技术领域构成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传统上由专家和技术人员主导的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被赋予了越来越浓厚的国家色彩。尤其是在代表着未来技术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技...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大国竞争对传统的经济和技术领域构成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传统上由专家和技术人员主导的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被赋予了越来越浓厚的国家色彩。尤其是在代表着未来技术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标准包括技术产品运行规则的地缘政治化呈不断加剧的趋势。数字技术标准的制定能够赋予标准制定者经济竞争力、地缘政治与安全、价值观念等领域的优势,而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产业的技术标准基本上还处于“待开发”状态,使得这一领域成为主要数字大国竞争的重要场域。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展历史表明,技术设计最好、协作性最强、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数字技术标准才是最成功的标准,须从地缘政治回归数字技术本身与全球数字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标准 大国竞争 地缘政治 数字主权 全球治理
下载PDF
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态势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鲁传颖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数字地缘政治是传统地缘战略思想在数字空间中的映射,目的是为了争夺数字空间的主导权,进而强化和延伸在物理空间的控制权。美国在数字领域的对华“脱钩断链”、欧盟追求的“技术自主”和“数据本地化”,以及俄罗斯提出“主权互联网”... 数字地缘政治是传统地缘战略思想在数字空间中的映射,目的是为了争夺数字空间的主导权,进而强化和延伸在物理空间的控制权。美国在数字领域的对华“脱钩断链”、欧盟追求的“技术自主”和“数据本地化”,以及俄罗斯提出“主权互联网”的背后,反映出全球数字版图的地缘政治化正在加速。各国争夺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关键数字技术控制权,导致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不仅会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国际秩序转型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数字空间安全困境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缘政治 数字地缘战略 数字技术 数字空间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及其对中国企业海外利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河 刘彦彤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8,共14页
当前,世界正处于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的动荡时期。地缘政治风险通常与相关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地缘政治变局因此备受各界广泛关注。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日趋复... 当前,世界正处于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的动荡时期。地缘政治风险通常与相关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地缘政治变局因此备受各界广泛关注。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日趋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利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国际体系中,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分析方法,能够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中的政治经济互动进行深入探究,而结构性权力格局的不平衡加剧了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力。从结构性权力及其形成地缘政治风险机制的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保护深受大国权力博弈的影响,同时与中国的海外战略布局紧密相关,并且越来越受到多方行为规则的限制。对此,中国应当继续强化在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四个维度的海外利益保护的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 海外利益保护 结构性权力
下载PDF
消失的边界?——元宇宙与数字时代的技术-地缘政治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京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61,共11页
边界确立与领土统一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也促成了一种封闭性、排他性、有限特殊的空间观念和地缘政治安排。这种格局在二战后被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浪潮所打破,回归地方的个体同时遭遇了互联网社会的崛起,赛博空间不仅突破了... 边界确立与领土统一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也促成了一种封闭性、排他性、有限特殊的空间观念和地缘政治安排。这种格局在二战后被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浪潮所打破,回归地方的个体同时遭遇了互联网社会的崛起,赛博空间不仅突破了物理学意义上的时空距离和边界控制,也在流动形态中塑造非物质性、操控性、虚—实分隔的新界面形式。元宇宙既沿袭了资本全球主义、技术自由主义和信息精英网络的特性,也依托区块链、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技术,形成虚实结合基础上新的身份-位置系统、开放景观与边疆地带。数字时代的地缘政治仍然摆脱不了安全困境,并且因虚拟社会、后边界状态和超国家行为体的参与而变得越发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空间 边界 数字技术 地缘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