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地表沉积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性研究
1
作者 万颖 王正发 +5 位作者 刘炳义 侯志强 商放泽 胡智华 何梦男 万武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8-94,共7页
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对象,采集了商业区、居住小区、城中村、科教文卫区、交通用地、公园绿地等6种用地类型的地表沉积物,检测了地表沉积物粒径分布及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粒径分... 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对象,采集了商业区、居住小区、城中村、科教文卫区、交通用地、公园绿地等6种用地类型的地表沉积物,检测了地表沉积物粒径分布及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粒径分布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不同粒径沉积物中TN、NH_(3)-N与TP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地表沉积物累积强度差异较大,科教文卫区污染物累积量高于其他功能区,为203.47 g/m^(2),公园绿地累积量最小,为34.95 g/m^(2)。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TN、NH_(3)-N与TP负荷差异显著,城中村与住宅区的TN、NH_(3)-N负荷较大,而城中村、工业区和公园绿地TP负荷较大。不同功能区粒径>200μm的比例均值为40.5%,沉积物中大颗粒物质占主要部分。沉积物中TN与TP均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性,粒径<200μm的沉积物所携带TN、TP污染负荷比例最高分别可达90.1%、78.6%。因此,提高小颗粒物质的去除率是降低沉积物中氮、磷负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积物 粒径分布 总氮 氨氮 总磷
原文传递
准噶尔中南部沙尘暴源区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钱亦兵 吴兆宁 +3 位作者 陈冬梅 张立运 汪溪远 李冬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1-837,共7页
对准噶尔中南部沙尘暴源区———艾比湖地区、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组成、传统粒度参数及分维值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及克拉玛依开发区广泛分布的沙质、粘土质、盐土荒漠区,特别是春季翻... 对准噶尔中南部沙尘暴源区———艾比湖地区、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组成、传统粒度参数及分维值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及克拉玛依开发区广泛分布的沙质、粘土质、盐土荒漠区,特别是春季翻耕的大面积裸露农田地表物质含有大量小于0.063mm的粉砂和粘土,且粒度分维值较高,是沙尘暴的丰富物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成沙粒径较粗,分维值较低,加之较好的植被状况,沙尘暴发生频数相对较低。粒度参数C-M图、MzS0散点图和粒度分维值可以有效地表征地表松散物质的搬运-沉积特征,是描述沙尘暴发生地表条件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成和参数 分维值 地表沉积物 沙尘暴源区 准噶尔
下载PDF
我国西北干旱区现代地表沉积物颜色指标与降水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苗运法 杨胜利 +1 位作者 卓世新 孙爱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5,共9页
现代沉积物颜色(亮度L*、红度a*和黄度b*)与气候参数(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关系是理解地层沉积物颜色指标及其气候意义的关键。但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土壤及其古土壤序列,基本未涉及到现代河湖相沉积物。首次通过对我国西北干旱区... 现代沉积物颜色(亮度L*、红度a*和黄度b*)与气候参数(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关系是理解地层沉积物颜色指标及其气候意义的关键。但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土壤及其古土壤序列,基本未涉及到现代河湖相沉积物。首次通过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大空间尺度上57个地表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分析,用以探讨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a*、b*三组颜色参数变化范围分别为:67.0~80.0,1.2~9.4和7.2~22.1,其中L*和a*之间相关性较低(0.29),而a*和b*之间相关性良好(0.83)。同时,考虑到采样点远多于气象站(点)数量,二者之间不能进行直接相关,基于海拔与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技术上将L*、a*与对应样点的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相关性很低(分别为0.19和0.23),说明颜色指标与温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同样,基于经纬度变化基本可以和降水量的多寡联系起来,技术上将L*、a*与经纬度进行相关,结果发现相关性较好(前者为0.28和0.34,后者为0.55和0.53),表明a*优于L*与降水量之间的联系。通过进一步将气象站点附近的颜色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发现L*、a*指标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较好相关性(分别为0.44和0.55)。另外,研究发现L*与CaCO3含量之间相关性极低,而a*与赤铁矿关系不大。未来我们将进行有机质含量和岩石磁学的测试,以更好地确定颜色指标各自的致色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积物 颜色指标 干旱区 气候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地表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国栋 葛建华 +3 位作者 杜谷 王以尧 金斌 董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城市地表沉积物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通过研究城市地表沉积物的物化及矿物学特征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本文在成都市中心城区不同区域采集40... 城市地表沉积物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通过研究城市地表沉积物的物化及矿物学特征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本文在成都市中心城区不同区域采集40件地表沉积物样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分析研究了地表沉积物的粒径分布特征、重金属分布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及微区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沉积物粒径的质量和体积分布特征具有较高一致性,均以中细颗粒物为主,其中小于0. 3mm的地表沉积物占总质量或体积的70%以上,小于0. 125mm的地表沉积物占总质量或体积的40%左右;Cu、Pb、Zn、As、Hg、Cr、Cd、Ni等重金属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减小而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存在于小于0. 125mm粒径的沉积物中,同时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各方位区域和各环路区域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Si、Ca、K、Na等造岩元素在不同粒径级别沉积物中都大量存在;地表沉积物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长石类、方解石等,且各类矿物在不同粒径级别沉积物中所占含量大致相当,但细粒径矿物表现出胶体行为,极易吸附各种微量重金属。研究认为,城市地表沉积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和矿物组成特征是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分布的内在因素,而人类活动是决定地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沉积物 粒径分布 重金属分布 矿物组成 形貌特征 激光粒度分析仪 X射线衍射法
下载PDF
南极阿德雷岛地表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锐 林念炜 +4 位作者 赵晶 曾润颖 朱仁斌 孙立广 刘晓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67-1072,共6页
提取南极阿德雷岛沉积物柱状样各层次的总DNA,利用PCR-RFLP方法,对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分属于8个类群,以CFB(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ioides)类群和P... 提取南极阿德雷岛沉积物柱状样各层次的总DNA,利用PCR-RFLP方法,对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分属于8个类群,以CFB(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ioides)类群和Proteobacteria类群的β-,γ-亚群为主.在7 cm左右深度的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和16 S rDNA序列多样性与其他深度的沉积物有明显不同,推测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同时还发现了大量与降解有机化合物相关的细菌,表明阿德雷岛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阿德雷岛 地表沉积物 细菌多样性 16SRDNA序列 生态系统 环境变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三典型流域地表沉积物空间分异及指示(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1 位作者 吴伟 钱瑶 《地球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577-589,共13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广义)最为广泛的一种地表现象与地貌过程。通过对西部的克里雅河、中部的毛布拉孔兑河和东部的西拉木伦河三个典型流域的实地考察、地形测量、取样,分析其地表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化学风化过程以及动力因素,发现:...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广义)最为广泛的一种地表现象与地貌过程。通过对西部的克里雅河、中部的毛布拉孔兑河和东部的西拉木伦河三个典型流域的实地考察、地形测量、取样,分析其地表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化学风化过程以及动力因素,发现:自西向东三流域的粒度特征表现为粒度变粗,分选性变差,峰态变宽,粒度的水成特性更加明显;三流域的矿物及元素风化指数表明了三流域处于化学风化的最初阶段,且自西向东三流域化学风化程度增强,物理风化程度减弱;其中,化学成分变异指数(ICV)与碳酸钙化学参数含量可以很好的区分三流域地表物质的风化特征异质性。究其原因,在流域尺度上,气候引起风和水两种营力对地表沉积物的差异性分选,使得三流域地表沉积物理化特征呈现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三个流域 地表沉积物 风水交互作用
下载PDF
新疆青海地区现代地表沉积物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永耀 安聪荣 +3 位作者 苗运法 宋友桂 杨胜利 蔡晓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5-364,共10页
为更好理解现代沉积物颜色指标(亮度L~*、红度a~*和黄度b~*)与气候参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关系,采集新疆和青海地区大空间尺度上104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运用空间分析与传统统计方法相结合探讨了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的空间趋势特征... 为更好理解现代沉积物颜色指标(亮度L~*、红度a~*和黄度b~*)与气候参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关系,采集新疆和青海地区大空间尺度上104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运用空间分析与传统统计方法相结合探讨了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的空间趋势特征及局部空间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平均温度和L~*、a~*和b~*的趋势分析还是空间关联分析,年平均温度和L~*、a~*和b~*在研究区域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关系特征.年平均降水量和L~*、a~*和b~*的趋势分析在研究区域的不同地区呈现负相关,空间关联分析中在东南部和中部年平均降水量与L~*、a~*和b~*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特征.该地区现代表土沉积物颜色指标(L~*、a~*和b~*)与年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35和-0.29(P=0.01),与年平均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可能与年平均温度和颜色指标在研究区域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相关性有关。现代地表沉积物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的相关性高低,与采样点的数量、分布密度、跨度、地带性土壤类型、相关性分析方法等有关.本研究对新疆和青海地区地表沉积物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之间关系的探讨,为深入探讨该地区地层颜色指标与古气候环境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指标 气候参数 地表沉积物 相关性 新疆 青海
下载PDF
三种城市不透水地表沉积物采样装置应用比较
8
作者 刘立志 刘春 张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5-39,共5页
采用3种采样装置对不透水地表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单位面积SS累积采集量大小顺序为水洗采样装置、真空采样装置、框架采样装置;颗粒物样品中常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同样为水洗采样装置、真空采样装置、框架采样装置,但... 采用3种采样装置对不透水地表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单位面积SS累积采集量大小顺序为水洗采样装置、真空采样装置、框架采样装置;颗粒物样品中常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同样为水洗采样装置、真空采样装置、框架采样装置,但单位SS中常规污染物含量大小顺序为框架采样装置、真空采样装置、水洗采样装置,表明常规污染物大都存在于易于收集的地表颗粒物中。3种采样装置便携程度为框架采样装置、真空采样装置和水洗采样装置。实际应用时可依据采样距离、采样点地表性质和沉积物累积程度、样品保存和测定时限要求等情况选择不同的采样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装置 面源污染 地表沉积物 雨水水质 城市不透水地表
下载PDF
高寒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区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田丽慧 张登山 +2 位作者 彭继平 吴汪洋 张佩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寒干旱、半干旱荒漠区。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以封沙育草区、固沙造林区和农田林网区为一体的绿洲防护体系,成为中国高寒沙地土地沙漠化综合整治的典型示范。本文选择典型固沙...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寒干旱、半干旱荒漠区。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以封沙育草区、固沙造林区和农田林网区为一体的绿洲防护体系,成为中国高寒沙地土地沙漠化综合整治的典型示范。本文选择典型固沙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乌柳(Salix microstachya),针对不同治理年限的沙丘和丘间地,探讨治理50年后人工植被恢复区地表60cm深度土壤粒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直播柠条能促进沙丘地表60cm土层沉积物的细化,尤以地表5cm更甚。土壤颗粒的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及物质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珠玉 地表沉积物 粒度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乌柳(Salix microstachya)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沙尘暴源区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瑞军 何清 +1 位作者 孔丹 陈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研究表明,在肖塘地区,地表沙主要以细砂(0.125~0.25 mm)为主,占48.35%,极细砂(0.0625~0.125mm)占30.05%,中砂(0.25~0.5 mm)占14.34%,粉砂(0.003 9~0.062 5 mm)占6.09%,同时丘间沙有黏土(0.00002~0.0039 mm)存在,含量在0.5%~0.... 研究表明,在肖塘地区,地表沙主要以细砂(0.125~0.25 mm)为主,占48.35%,极细砂(0.0625~0.125mm)占30.05%,中砂(0.25~0.5 mm)占14.34%,粉砂(0.003 9~0.062 5 mm)占6.09%,同时丘间沙有黏土(0.00002~0.0039 mm)存在,含量在0.5%~0.8%;以细砂为主是造成肖塘地区沙尘暴结束后,很少出现浮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该地沙尘暴主要以就地起沙为主,只有少数几次较强的天气系统形成远源沙尘暴;沙丘砂样分选良好,标准偏差(σ1)为0.61,其次是胡杨林带和生态防护林带,分别为0.65,0.69,古河床的砂样分选最差为1.31,河床沉积土为1.64;沙尘暴输沙贡献以沙为主,河床裸露面积小,表土胶结紧实,对沙尘暴沙源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粒度 地表沉积物 肖塘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上海临港新城地表沉积物与径流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娟英 胡谦 +2 位作者 陈美娜 曹宏宇 何培民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2-889,共8页
以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交通区、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地表沉积物的粒径组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了不同功能区的地表径流水质;同时估算了地表沉积物和地表径流中6种重金属(Cu、Cd、Pb、Cr、Hg和As)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和径流... 以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交通区、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地表沉积物的粒径组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了不同功能区的地表径流水质;同时估算了地表沉积物和地表径流中6种重金属(Cu、Cd、Pb、Cr、Hg和As)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和径流年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样品粒径分布较为相似,65%~85%以上的颗粒质量集中在直径300μm以下的细沙中;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交通区Cu、Pb、Cr浓度较高,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的Hg和As的浓度较高,Cd在各功能区分布较为平均;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瞬时水样重金属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文教区径流水质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文教区沉积物6种重金属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和地表径流年污染负荷均高于商居混合区和交通区,文教区Cu、Cd、Pb、Cr、Hg和As单位面积沉积物污染负荷分别为2.03、0.205、2.42、2.82、0.0171和1.63 mg/m2,地表径流年污染负荷分别为37.21、1.10、19.46、9.60、0.83和7.22 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积物 地表径流 重金属 污染负荷
原文传递
我国环境土壤和地表水沉积物中Pu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卜文庭 郭秋菊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4-150,157,共8页
我国不同地区表层土壤Pu放射性活度水平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讲239+240Pu活度浓度均在1 mBq/g以下。新疆核试验场上风向地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Pu来源于全球大气沉降,没有受到我国核试验的影响;而下风向地区,有采样点表明239+240Pu沉积通量... 我国不同地区表层土壤Pu放射性活度水平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讲239+240Pu活度浓度均在1 mBq/g以下。新疆核试验场上风向地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Pu来源于全球大气沉降,没有受到我国核试验的影响;而下风向地区,有采样点表明239+240Pu沉积通量达到了同纬度全球沉降值的5倍以上(>300 Bq/m2),而湖泊沉积物中有低于全球沉降240Pu/239Pu原子比值的数据报道。但由于报道数据有限,尚不能全面评价我国核试验对下风向地区的影响大小和影响范围。我国核试验场周边以外地区Pu沉积通量均在全球沉降范围以内(10~60 Bq/m2),240Pu/239Pu比值也与全球沉降比值(0.18)没有显著差异。Pu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形式,其迁移行为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表沉积物 中国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登山 田丽慧 +2 位作者 鲁瑞洁 唐清亮 石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湖东沙地 地表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地形 垂直变化
下载PDF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地表水和沉积物环境损害价值量化评估中的应用——以某油墨废水非法倾倒案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丛婷 许瑞臣 +3 位作者 吴佳美 隋本富 张国徽 宋有涛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地表水和沉积物的环境价值损害量化是其鉴定损害评估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虚拟治理成本法是计算环境损害价值的一个重要方法。以辽宁省两个企业非法偷排油墨废水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地表水和沉积... 地表水和沉积物的环境价值损害量化是其鉴定损害评估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虚拟治理成本法是计算环境损害价值的一个重要方法。以辽宁省两个企业非法偷排油墨废水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地表水和沉积物的环境损害价值量化评估中的应用,并对单位治理成本中实际调查法应用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治理成本法 生态环境损害 地表水和沉积物 价值量化
下载PDF
下凹式绿地调蓄净化城市径流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民生 朱勇 +3 位作者 谢冰 杨凯 李秀艳 徐启新 《建设科技》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指地表沉积物与大气沉降物等在降雨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扩散性进入水体造成城市水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地表径流是城市水体的主要面源污染之一,是造成城市内河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美国湖泊中氮磷沉积...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指地表沉积物与大气沉降物等在降雨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扩散性进入水体造成城市水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地表径流是城市水体的主要面源污染之一,是造成城市内河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美国湖泊中氮磷沉积物有76%来自非点源污染。对于污水(点源)采用二级处理的城市,BOD年负荷40%-90%来自暴雨所产生的径流.悬浮固体、重金属及碳氢化合物浓度在数量级上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下凹式绿地利用下凹空间充分蓄集雨水.显著增加了雨水下渗时间。具有渗蓄雨水、削减洪峰流量负荷、减轻污染浓度负荷.改善区域生态气候水文环境等多种等作用,是从中间过程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城市径流 地表沉积物 非点源污染 净化 调蓄 流量负荷 径流污染
下载PDF
以受纳水体水质为目标的基于Mike Urban的初期雨水调蓄池容积确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邦磊 赵白航 +2 位作者 李军 范飒 马春霖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82-489,共8页
以北京市副中心某合流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Urban建立溢流水质和水量模型,进行初期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由于Mike Urban的地表径流模型对基础数据要求非常高,因此首先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沉积物的特征,为地表径流模型提供详细的基... 以北京市副中心某合流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Urban建立溢流水质和水量模型,进行初期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由于Mike Urban的地表径流模型对基础数据要求非常高,因此首先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沉积物的特征,为地表径流模型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分析发现,研究区地表沉积物静态累积量为110kg/hm^(2),累积速率5.5kg/(hm^(2)·d)。其中COD、NH_(3)-N、TN和TP的总含量分别为307.9g/L、25.7g/L、11.6g/L、0.8g/L。通过不同粒径沉积物的负荷比分析得到细粒径颗粒物和粗粒径颗粒物对COD、NH_(3)-N、TN、TP的贡献率分别为84%、83%、74%、33%和16%、17%、26%、67%。最后,为了使雨季排放的溢流污水满足该区域下游受纳水体的功能(Ⅴ类)要求,以地表Ⅴ类水规定的浓度限值为目标浓度进行初期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发现若要同时满足COD、TN、NH_(3)-N和TP的排放要求,所需的调蓄池容积为1711 m^(3),相当于7.8 mm的径流控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排水系统 水质模型 水量模型 地表沉积物特征 调蓄池
下载PDF
Chronology and Nutrients Change in Recent Sediment of Taihu Lake,Lower Changjiang River Basin,East China 被引量:1
17
作者 YAO Shuchun XUE Bin KONG Dey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202-208,共7页
Two short sediment cores named ZS and THS dated by the 210Pb or 137Cs method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Taihu Lake respectivly,and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nutrients including total nitrog... Two short sediment cores named ZS and THS dated by the 210Pb or 137Cs method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of Taihu Lake respectivly,and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and nutrients including total nitrogen(TN) and total phosphorus(TP) were determined to analyze the chronology and nutrients change in recent sedi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137Cs activities are low(less than 15 Bq/kg) in the two cores,attributed to the 137Cs migration.Based on 210Pb constant rate of supply(CRS) model,the sedimentation accumulation rates range from 0.13 g/(cm2·yr) to 0.76 g/(cm2·yr) in the ZS core,and from 0.10 g/(cm2·yr) to 0.56 g/(cm2·yr) in the THS core.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has occurred in the two dated cores since the mid-1980s.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the two cores are consisitent with the monitoring data for surface sediment after the 1960s.The TP accumulation rates after the early 1980s are 0.97 and 0.92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in ZS and THS cores,respectively.Higher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st two-decade deposits of Taihu Lake are due to both diagenetic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分析 泥沙变化 太湖 下游流域 137Cs 地表沉积物 年表 长江
下载PDF
2014年川中丘陵区自然沟渠干湿季水环境基本状况数据集
18
作者 高美荣 汪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1期152-160,共9页
自然沟渠是连接农业排水、村镇居民生活废水与河流湖泊的重要通道,兼顾防洪和服务农业生产双重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湿地功能。本数据集生产于2014年6月(丰水季)和11月(枯水季),对分布在川中丘陵区的盐亭、西充、南充、渠县、射洪、蓬溪... 自然沟渠是连接农业排水、村镇居民生活废水与河流湖泊的重要通道,兼顾防洪和服务农业生产双重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湿地功能。本数据集生产于2014年6月(丰水季)和11月(枯水季),对分布在川中丘陵区的盐亭、西充、南充、渠县、射洪、蓬溪、遂宁、中江、三台等县市农村地区的72条和44条不同类型的自然沟渠进行了调查。水体、沉积物的样品采集与室内相关污染指标的测定分析主要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水环境要素观测与分析》。本数据集包括地表水的全氮、全磷、氨氮、硝态氮、可溶性氮、可溶性磷等和沉积物的全氮、全磷、氨氮、硝态氮和碳氮比等指标,对该区域退化沟渠生态功能恢复提供科学数据,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自然沟渠 丰水期 枯水期 水环境 地表水与沉积物
下载PDF
工业园区地表非点源污染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龙 吴伟 +1 位作者 唐琪 余昂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通过对苏南某工业园区6类不同功能区内地表沉积物、降雨地表径流和地表水中污染物的分析,探讨了工业园区地表非点源污染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地表沉积物特性和地表径流内污染物对地表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工业园区非点源污染物... 通过对苏南某工业园区6类不同功能区内地表沉积物、降雨地表径流和地表水中污染物的分析,探讨了工业园区地表非点源污染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地表沉积物特性和地表径流内污染物对地表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工业园区非点源污染物主要为氮、锌和氟,来自于点源无组织排放形成的气态污染物和大气干湿沉降,其中化工区和光电区为重点防控区域,而办公区的生活污染也应加强控制.主要的防控措施应集中在地表径流的污染控制上,同时加强工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尤其是控制气态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地表沉积物 地表径流 功能区
原文传递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建立石笋微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瀚瑛 程海 +2 位作者 王健 田野 宁有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49-1551,共3页
自1963年首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出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简称LIBS)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并以其便捷高效、成本低廉、无需样品前处理、可原位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化、食品和工业检测等... 自1963年首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出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简称LIBS)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并以其便捷高效、成本低廉、无需样品前处理、可原位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化、食品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在地质学领域,LIBS也有长足的发展。已有研究人员使用LIBS测量水体、岩石矿物、土壤以及沉积物中的元素组成[1]。石笋作为地表沉积物中重要的古气候研究载体,也受到LIBS研究人员的关注[1~2]。微量元素比值是继石笋碳氧同位素指标之后又一具有重要气候意义的指标[3],尤其石笋Sr/Ca、Mg/Ca和Ba/Ca可作为碳氧同位素气候指标的补充,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理解气候变化[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古气候 光谱仪 石笋 微量元素 击穿 应用 地表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