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分干涉雷达测量的地下矿山地表移动变形监测分析
1
作者 温宾玲 夏自锋 杨立焘 《价值工程》 2025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针对地下开采可能诱发的地表建(构)筑物变形破坏风险,本文通过D-InSAR方法对某地下开采矿山地表进行了长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显著降低的区域为场地平整及回填散体压实导致,矿区内其余区域地表沉降特征与矿区外地表沉降特征无显著差... 针对地下开采可能诱发的地表建(构)筑物变形破坏风险,本文通过D-InSAR方法对某地下开采矿山地表进行了长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显著降低的区域为场地平整及回填散体压实导致,矿区内其余区域地表沉降特征与矿区外地表沉降特征无显著差别,地下开采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很小;实地踏勘表明,当前地表建(构)筑物未出现明显开裂变形现象,验证了D-InSAR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 地表移动变形 地下矿山 地表建(构)筑物
下载PDF
M-CM-GA-BP算法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忠诚 高广慧 +1 位作者 李晓禾 席天乐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针对复杂的开采沉陷预测问题,研究22个工作面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M-CM-GA-BP算法求取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线性加权组合预测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融合多元回归模型来提高地... 针对复杂的开采沉陷预测问题,研究22个工作面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M-CM-GA-BP算法求取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线性加权组合预测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融合多元回归模型来提高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求取精度,以地表下沉系数q为例,将该模型与其他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预测精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94、均方根误差为0.013,为地表移动变形参数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BP神经网络 地表移动变形参数 组合模型 参数预测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协调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利军 冯斌 晋发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5,共9页
为实现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减损的目的,以甘肃某矿煤层赋存条件为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控制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大倾角(倾斜)煤层开采时,埋深浅的工作面对地表的破坏... 为实现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减损的目的,以甘肃某矿煤层赋存条件为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倾角(倾斜)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控制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大倾角(倾斜)煤层开采时,埋深浅的工作面对地表的破坏更严重;随工作面埋深的增大,对地表的影响程度逐步减弱;多煤层开采时,使埋深浅的工作面对应地表不移动或少移动,使煤柱影响范围内的地表进一步下沉,减小地表下沉、移动变形的不均匀变形程度,防止地表出现大的采动裂缝,是煤层间协调开采地表减损的核心问题;地表移动的均匀性、地表张拉程度、地表变形程度可以通过变异系数、张拉区水平移动斜率、地表水平,倾斜,曲率变形分别进行表征;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控制的工作面最优错距为80 m,1煤的遗留煤柱距4煤工作面上山边界水平距离约71.9 m,距下山边界39.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协调开采 地表减损 地表移动变形 UDEC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华阳二矿81215工作面区域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研究
4
作者 程学礼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1期27-29,共3页
为研究华阳二矿81215工作面区域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采取综合观测措施对开采区地表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60 d。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反演成图可知,采面走向位置观测线下沉曲线呈勺子形,倾向位置观测线下沉曲线呈漏斗形,最大沉... 为研究华阳二矿81215工作面区域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采取综合观测措施对开采区地表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60 d。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反演成图可知,采面走向位置观测线下沉曲线呈勺子形,倾向位置观测线下沉曲线呈漏斗形,最大沉降值4 032 mm,下沉量和开采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综合观测 下沉曲线 开采情况
下载PDF
山西三元煤业4302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5
作者 李朋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留设安全煤柱是为了保护建筑物、主要井巷和地面生态环境。分析了三元煤业开采的地质条件,并选取了有代表性、周边无采空区的四采区4302工作面,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现场实测和计算获取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条件下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 留设安全煤柱是为了保护建筑物、主要井巷和地面生态环境。分析了三元煤业开采的地质条件,并选取了有代表性、周边无采空区的四采区4302工作面,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现场实测和计算获取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条件下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及各种移动变形角的参数,其移动与变形曲线基本符合开采沉陷的移动与变形曲线基本形态,最大下沉的开始阶段为27 d,活跃期为210 d,衰退阶段因受邻近工作面开采影响,地表沉陷变形主要集中在沉降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观测站布置 综放工作面 三元煤业
下载PDF
斜坡山体地貌下采动诱发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6
作者 潘兴磊 李燕娇 +2 位作者 刘加宝 叶华飞 昌文才 《山西焦煤科技》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以安顺煤矿为工程背景,研究西南山区斜坡山体地貌下采动诱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通过建立带有XTDIC系统的物理相似模拟模型,模拟斜坡地貌下煤层开挖。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因采动影响出现裂隙,先前产生的离层岩层开始垮落,裂隙出现发育趋... 以安顺煤矿为工程背景,研究西南山区斜坡山体地貌下采动诱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通过建立带有XTDIC系统的物理相似模拟模型,模拟斜坡地貌下煤层开挖。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因采动影响出现裂隙,先前产生的离层岩层开始垮落,裂隙出现发育趋势。在关键层破断后,关键层最大下沉量达到10.986 mm,地表最大下沉量达到5.274 mm.证实了关键层在岩层活动中具有控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山体地貌 采动 地表移动变形 关键层
下载PDF
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辉 左建宇 +4 位作者 苏丽娟 程桦 朱晓峻 张鹏飞 王保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巨厚含水松散层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明确巨厚含水松散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菏泽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某矿1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的... 巨厚含水松散层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明确巨厚含水松散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菏泽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某矿1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流固耦合计算模拟了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分别制定了动态固结沉降方案、无含水层方案、含水层位置方案,量化计算了巨厚含水松散层渗流固结沉降量占比,总结了巨厚含水松散层渗流固结沉降动态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含水层情况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差异,研究了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某矿巨厚含水松散层采矿条件下受采动引起的渗流固结沉降占地表总下沉量的8.5%;随工作面推进,开挖变形和渗流固结沉降增量的变化可划分为同步增长期、动态变化期、同步减缓期3个阶段。巨厚松散层内含水层受采动影响产生的疏水渗流固结现象会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增大、地表移动影响范围扩大,但最大曲率和最大水平变形的减小说明下沉盆地的整体形状更为平缓。地表变形参数与巨厚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与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含水松散层 含水层 地表移动变形 流固耦合 开采沉陷
下载PDF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延辉 侯克鹏 +1 位作者 孙华芬 谢富英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1年第5期36-40,45,共6页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某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并对矿区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开采三期工程(1 337~1 237 m...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某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并对矿区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开采三期工程(1 337~1 237 m)时地表下沉的计算值与现场GPS实测值之间的吻合,较准确地预测出四期工程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各阶段移动角及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为该矿山深部开采地下工程的布置及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移动 FLAC3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宝贵 彭杨皓 +1 位作者 李杨 匡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9-174,共6页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简要介绍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5项指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情况,分析了5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引入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简要介绍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5项指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情况,分析了5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引入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的概念,从而对充填开采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在减缓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的基础上,需要重点关注对梯度的控制情况。针对新阳矿十采区10203充填开采工作面现场条件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充填法和垮落法开采的地表移动梯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填开采减小了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显著降低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地表趋近于均匀下沉和连续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下沉梯度 水平移动梯度 建筑物保护
下载PDF
建筑荷载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机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绍杰 祝伟豪 +3 位作者 汪锋 尹大伟 任梦梓 ВАРНАВСКИЙКИРИЛ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03-4416,共14页
针对采煤塌陷地新建建筑物时老采空区覆岩活化运动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并威胁建筑物安全的问题,现场勘测和物理模拟分析了浅埋长壁老采空区覆岩长期状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探讨了建筑荷载作... 针对采煤塌陷地新建建筑物时老采空区覆岩活化运动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并威胁建筑物安全的问题,现场勘测和物理模拟分析了浅埋长壁老采空区覆岩长期状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探讨了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边界覆岩不稳定区域在采空区封闭后长期存在;相似物理模拟实验中,煤柱长期承载失稳破坏后,煤柱支承区高度增加、宽度增加了32.5%,矸石压缩区高度增加、宽度增加了80.4%,煤壁支承区高度增加、宽度增加了67.2%,侧向裂隙区高度增加、宽度减小了23.3%。当新建建筑物位置不变时,随着荷载的增加,地表移动变形量和范围也增加。各加载位置中,侧向裂隙区地表新建建筑物导致地表移动变形量突增的荷载阈值最小,建筑物高度阈值为18层,与建筑物高度12层时相比,地表最大下沉量增幅为91.4%,地表最大水平移动量增幅为62.1%。当新建建筑物位于侧向裂隙区上方时,由于侧向裂隙区内部不稳定结构多,且建筑荷载下侧向裂隙区中关键块出现回转和滑落失稳,覆岩下沉量大,此时地表移动变形量最大;当新建建筑物位于煤柱支承区上方时,煤柱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继续产生塑性变形,覆岩下沉量较小,此时地表移动变形值次之;当建筑荷载作用于煤壁支承区时,煤壁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继续产生压缩变形,覆岩下沉量小,此时地表移动变形值较小;当建筑荷载作用于矸石压缩区时,覆岩下沉量小,老采空区垮落矸石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发生二次承载压缩变形,此时地表移动变形值最小。建筑荷载宽度增加初期地表最大移动变形量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建筑荷载宽度大于50 m时,地表最大移动变形量呈减速增长趋势。当建筑荷载附加应力对老采空区覆岩承载结构造成影响时,老采空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当建筑荷载传递至关键块的载荷超过关键块回转失稳或滑落失稳的临界载荷时,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建筑物 老采空区 承载结构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杨河煤业水库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堤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彦宾 韩亚鹏 +1 位作者 李德海 张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针对郑煤集团杨河煤业31采区东翼上部魔洞王水库及水库堤坝的采动损害问题,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31071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采... 针对郑煤集团杨河煤业31采区东翼上部魔洞王水库及水库堤坝的采动损害问题,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31071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采动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水库和堤坝区域内进行限采措施以后,试采工作面对水库和堤坝产生一定的损害,达到Ⅰ级,采区内各工作面开采后对堤坝损害程度最大达到Ⅱ级,未超过"三下规程"允许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变形 水库下开采 概率积分法 预计参数
下载PDF
丘陵山地采煤地地表移动变形与裂缝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小松 郑杰炳 王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在预测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地表变形预计系统对丘陵山区采煤地地表变形预测,通过对比分析预计裂缝结果和裂缝调查结果,分析裂缝与地表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修正后的丘陵山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调查结果吻合;裂缝... 在预测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地表变形预计系统对丘陵山区采煤地地表变形预测,通过对比分析预计裂缝结果和裂缝调查结果,分析裂缝与地表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修正后的丘陵山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调查结果吻合;裂缝宽度与预计的水平变形值的相关性显著,而裂缝长度与预计水平变形值的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地表移动变形 裂缝 相关性
下载PDF
黄土山区矿井地表移动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贵荣 袁志明 韩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39,共4页
黄土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煤层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平原区不同。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铜川矿区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研究了黄土山区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研究表明,黄土山区地表移动变形... 黄土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煤层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平原区不同。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铜川矿区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研究了黄土山区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研究表明,黄土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除了有向采空区方向移动的位移分量外,还有向山坡下方移动的位移分量,地下煤层顺坡向开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和控制山区地表采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山区 地下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FLAC^3D
下载PDF
厚松散层矿区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汤铸 李树清 +1 位作者 黄寿卿 万芳芳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0-212,216,共4页
以鑫龙煤矿首采工作面1501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综放开采对地表移动变形相关静态及动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采矿地质条件,在厚松散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 以鑫龙煤矿首采工作面1501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综放开采对地表移动变形相关静态及动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采矿地质条件,在厚松散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及最大下沉速度系数偏大,分别为0.86、0.75和17.53;地表移动活跃期及衰退期较长,所占总移动时间的比值分别为58.0%和37.2%,阶段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比值分别为97.6%和2.0%,表明厚松散层下综放开采,地表将较长时间处于移动剧烈期且地表稳定所需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下沉速度系数 移动时间 地表移动变形 厚松散层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地表移动变形分析的Fuzzy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秀 赵胜涛 +1 位作者 梁旭黎 王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495-5498,共4页
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测度理论导出了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移动变形问题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移动变形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将理论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比较,二者吻合得较好。这一结果... 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测度理论导出了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移动变形问题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移动变形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将理论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比较,二者吻合得较好。这一结果表明,导出的模糊测度理论模型适用于预测分析城区深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地表移动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深基坑 地表移动变形 模糊测度
下载PDF
滑动构造影响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国胜 李德海 张彦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0-154,共5页
针对嵩山煤矿煤层顶板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以及在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呈现的特殊现象,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2204综采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 针对嵩山煤矿煤层顶板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以及在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呈现的特殊现象,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2204综采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嵩山滑动构造使得二1煤层顶板岩层裂隙较发育,破碎严重,采动过程中层状结构的上山方向易形成大量空洞,导致上山方向岩层移动变形剧烈;由于层间的相对滑动作用地表下沉盆地的最大下沉点偏向上山方向,地表下沉曲线呈现出非对称的'瓢形';在倾斜断面上地表上山方向上的移动变形值比下山方向大的多,致使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上山方向上出现平行于工作面走向的地表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滑动构造 地表移动变形 地表裂缝
下载PDF
城市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秀 赵胜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用Laplace函数导出了城市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Matlab语言绘制了地下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把理论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相比较,二者吻合,证明导出的数学模... 用Laplace函数导出了城市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Matlab语言绘制了地下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把理论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相比较,二者吻合,证明导出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分析城市隧道开挖地表移动,计算结果对城市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表移动变形 Laplace函数
下载PDF
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5
18
作者 康建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4,共6页
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地表产生采动裂缝的4个阶段及其形成过程机制,揭示采动裂缝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1)地表采动裂缝使得地表下沉呈现出非连续性移动特性,并在凹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减小;在凸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增大。(2)... 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地表产生采动裂缝的4个阶段及其形成过程机制,揭示采动裂缝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1)地表采动裂缝使得地表下沉呈现出非连续性移动特性,并在凹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减小;在凸形地貌部位,地表下沉值增大。(2)采动裂缝会使山区地表沿坡体下坡方向的水平移动值增大,增大的量值与坡体形态及与采空区相对位置、表土层特性有关。(3)采动裂缝的产生会改变水平变形的性质:在拉伸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值减小或转变为压缩变形值;或在压缩变形区域出现拉伸变形或压缩变形值减小情形,并且会使拉伸变形区域的拉伸变形值增大,压缩变形区域的压缩变形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沉陷 山区 地表移动变形 采动裂缝
下载PDF
砂黄土区路基下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明轩 刘国田 +2 位作者 苏卫卫 张留俊 尹利华 《中外公路》 2023年第4期8-13,共6页
中国砂黄土地区下伏大量采空区,极大地限制了砂黄土地区公路建设的发展。对于砂黄土地区路基下伏采空区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砂黄土地区公路下伏采空区的特点,基于FLAC^(3D)软件,选择合理参数建立路基下伏采空区模型。在砂黄土力学... 中国砂黄土地区下伏大量采空区,极大地限制了砂黄土地区公路建设的发展。对于砂黄土地区路基下伏采空区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砂黄土地区公路下伏采空区的特点,基于FLAC^(3D)软件,选择合理参数建立路基下伏采空区模型。在砂黄土力学特性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路基下伏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规律,进行地表移动变形区域辨识,并标识出砂黄土地区地表最危险区域的范围,为采空区公路选线和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黄土 采空区 路基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原文传递
金沙河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曌 王金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4,共5页
水体下采煤是煤矿开采的难题之一。以天祝煤矿为例,在对3229工作面分阶段拟采以后,运用三维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地表金沙河河床的影响。基于变形分析法预测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与"三下"规程导水裂隙带计算... 水体下采煤是煤矿开采的难题之一。以天祝煤矿为例,在对3229工作面分阶段拟采以后,运用三维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地表金沙河河床的影响。基于变形分析法预测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与"三下"规程导水裂隙带计算高度进行比较,认为随着煤层的开采,导水裂隙带可能会破坏到中侏罗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预计矿井涌水量增大;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潜水或地表河水可能通过塌陷裂隙灌入井下巷道造成淹井。在河下煤层开采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河水下渗,预防井下水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下采煤 地表移动变形 导水裂隙带高度 三维概率积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