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国良
徐兴奎
柳钦火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z1期121-128,共8页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研究,应用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式,很难解释、预测其生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内部机制.研究气候变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气候数值模拟.到目前为止,气候数值预测模式已经有几十种之多,但都存在着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问题主...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研究,应用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式,很难解释、预测其生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内部机制.研究气候变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气候数值模拟.到目前为止,气候数值预测模式已经有几十种之多,但都存在着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在于模型运行方向上的非客观性:静态的初始边界场与动态的地-气过程之间的矛盾.随着模型的运行超过某一时间尺度后,这种初始场已不能影响模型的运行方向,由于现有气候模式的局限性,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新的模型.该文发展了一个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研究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包括地表特征数据的建立,地表反照率、温度和粗糙度的反演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交换
地表
特征模式
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地区冬季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吕钊
李茂善
+5 位作者
刘啸然
阴蜀城
宋兴宇
伏薇
王灵芝
舒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458,共14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峨眉山地区冬季感热通量占主导。地表辐射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结构,短波辐射的峰值在峨眉山地区于13:00(北京时,下同)左右出现,而长波辐射到达峰值的时间段要晚于短波辐射,在14:00左右出现。地表反照率月变化明显,日变化呈“U”型,即日出后和日落前较大,日间较小的趋势,但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值并不相等。峨眉山站冬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29。峨眉山区域地表能量不闭合现象十分显著,日间和夜间的能量闭合程度差异很大。在考虑地表0~5 cm处的热量储存的条件下,白天闭合程度最好为67.22%,夜间闭合程度最差为65.09%。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对比分析表明:丹卡、排龙站地表辐射各分量达日峰值时间晚于峨眉山站。峨眉山站冬季的地表反照率高于丹卡、排龙站,月变化更加显著。峨眉山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其地表能量闭合程度大于青藏高原上部分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地区
涡动相关法
TDEC
地表能量交换
能量
平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国良
徐兴奎
柳钦火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出处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z1期121-128,共8页
基金
本文得到攀登项目(95-预-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99270)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2952-SI-303)的资助.
文摘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研究,应用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式,很难解释、预测其生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内部机制.研究气候变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气候数值模拟.到目前为止,气候数值预测模式已经有几十种之多,但都存在着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在于模型运行方向上的非客观性:静态的初始边界场与动态的地-气过程之间的矛盾.随着模型的运行超过某一时间尺度后,这种初始场已不能影响模型的运行方向,由于现有气候模式的局限性,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新的模型.该文发展了一个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研究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包括地表特征数据的建立,地表反照率、温度和粗糙度的反演和计算.
关键词
地表能量交换
地表
特征模式
遥感
分类号
TP79/P422.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地区冬季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吕钊
李茂善
刘啸然
阴蜀城
宋兴宇
伏薇
王灵芝
舒磊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458,共14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7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10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KYTZ201721)。
文摘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峨眉山地区冬季感热通量占主导。地表辐射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结构,短波辐射的峰值在峨眉山地区于13:00(北京时,下同)左右出现,而长波辐射到达峰值的时间段要晚于短波辐射,在14:00左右出现。地表反照率月变化明显,日变化呈“U”型,即日出后和日落前较大,日间较小的趋势,但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值并不相等。峨眉山站冬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29。峨眉山区域地表能量不闭合现象十分显著,日间和夜间的能量闭合程度差异很大。在考虑地表0~5 cm处的热量储存的条件下,白天闭合程度最好为67.22%,夜间闭合程度最差为65.09%。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对比分析表明:丹卡、排龙站地表辐射各分量达日峰值时间晚于峨眉山站。峨眉山站冬季的地表反照率高于丹卡、排龙站,月变化更加显著。峨眉山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其地表能量闭合程度大于青藏高原上部分站点。
关键词
峨眉山地区
涡动相关法
TDEC
地表能量交换
能量
平衡
Keywords
Emei Mountain area
eddy correlation method
TDEC
surface energy exchange
energy balance
分类号
P42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
田国良
徐兴奎
柳钦火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地区冬季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研究
吕钊
李茂善
刘啸然
阴蜀城
宋兴宇
伏薇
王灵芝
舒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