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知识建模
1
作者 朱秀丽 朱新周 +3 位作者 刘万增 承达瑜 张晓莹 张晔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的研究广泛,具有海量数据和信息,但缺少系统性的时空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知识,本文首先引入本体建模理论,提... 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的研究广泛,具有海量数据和信息,但缺少系统性的时空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知识,本文首先引入本体建模理论,提出了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知识建模方法,利用Protégé工具完成了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模式层的设计和构建;然后利用提取的亚马孙河流域地表覆盖时空变化数据、时空变化信息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完成了亚马孙河流域的建模,从而为亚马孙河流域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马孙河流域 地表覆盖时空变化 时空变化知识 建模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表覆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天 彭敏 《城市勘测》 2024年第2期81-83,共3页
研究地表覆盖的自动变化检测对于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全卷积神经网络(FCN)和孪生(Siam)神经网络,设计了一种全卷积孪生网络模型(FCSCN),并通过构建城市地表覆盖变化样本库、模型训练和测试、精度评价,得到了适用于沈... 研究地表覆盖的自动变化检测对于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全卷积神经网络(FCN)和孪生(Siam)神经网络,设计了一种全卷积孪生网络模型(FCSCN),并通过构建城市地表覆盖变化样本库、模型训练和测试、精度评价,得到了适用于沈阳城市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的深度学习模型。以2022年度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局部区域为试点,开展了实践探索,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对于高频次、全覆盖的地理国情监测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地理国情监测 地表覆盖 变化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全球地表覆盖时空变化交互式知识地图集设计与表达方法
3
作者 代如玉 遆鹏 +5 位作者 梅宇霆 万芳奕 李志林 陈军 朱秀丽 刘万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地图集是呈现地表覆盖知识的高效表达工具。然而现有地图集仅面向预定区划的知识内容展示,难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兴趣区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图集实用性较差。另外,传统地图集图幅版面布局主要以不同信息的拼合模式为主,难以体现知识所... 地图集是呈现地表覆盖知识的高效表达工具。然而现有地图集仅面向预定区划的知识内容展示,难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兴趣区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图集实用性较差。另外,传统地图集图幅版面布局主要以不同信息的拼合模式为主,难以体现知识所包含信息的关联性,从而不利于用户较快的理解知识内容。为满足地图应用的个性化和知识服务需求,本文基于三期GlobeLand30数据,进行近20年全球地表覆盖时空变化地图集编研工作。除了制作了从宏观角度反映全球、大洲和国家尺度的地表覆盖分布和变化图幅集,还采用用户交互式选择感兴趣区域的方式实时化生成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知识,并提供用户选择不同的知识可视化表达形式和图-文双向交互功能,从而以更为个性化和易懂的方式展示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知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地图 全球地表覆盖数据 知识可视化 知识组织 交互设计
原文传递
云南省近20年间地表覆盖变化及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影响研究
4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杨霞 董草 曾双贝 苏晓毅 庞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下载PDF
全球典型流域地表覆盖变化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时空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陈磊 马颖 +2 位作者 查逢丽 蔺妍臻 时广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3,31,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管理目标已从早期的防洪、供水、航运等转变为注重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管理,并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量化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管理目标已从早期的防洪、供水、航运等转变为注重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管理,并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量化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中的碳源/汇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探究全球典型流域地表覆盖类型与NEE的时空相关性对流域生态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和全球陆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数据为基础,分析2000—2020年全球8个典型流域的地表覆盖及NEE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地表覆盖类型变化与NEE的时空相关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流域内耕地、裸地、人造地表、湿地、水体及苔原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整体为增加状态;②2000—2020年,流域整体NEE先减小后增加,整体为减小趋势,碳汇能力增强;③2000—2020年,草地与NEE呈显著负相关,耕地、裸地、人造地表、湿地及水体面积与NEE在2010—2020年呈正相关,地表覆盖类型变化对NEE有显著影响。本文可为流域碳中和管制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推动流域协同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地表覆盖类型 时空变化 典型流域
原文传递
全球地表覆盖数据辅助多源影像融合提取城市不透水面
6
作者 霍嘉婷 赵展 朱秀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GlobeLand30数据辅助多源数据融合进行城市不透水面自动提取的方法。首先基于波段映射和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哨兵二号和高分二号影像,获得同时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融合影像,其具有丰富的光谱特...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GlobeLand30数据辅助多源数据融合进行城市不透水面自动提取的方法。首先基于波段映射和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哨兵二号和高分二号影像,获得同时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融合影像,其具有丰富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有利于提升复杂城市区域的不透水面和非不透水面区分能力。然后利用GlobeLand30数据的类别信息自动获取初始分类样本,基于融合影像的丰富光谱信息构建多种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建成区指数,对初始分类样本进行优化。最后利用优化后的训练样本,使用光谱、地物指数等特征训练分类器,实现城市不透水面的自动准确提取。本文以济南市2019年的高分二号和哨兵二号影像为试验数据,在时相、分辨率与影像均不同的GlobeLand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辅助下获得了总体精度优于92%的不透水面提取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 高分二号卫星 哨兵二号卫星 影像融合 不透水面提取
原文传递
30 m地表覆盖栅格数据的更新方法研究
7
作者 杨青 林璐 +2 位作者 李伟 韩丛波 王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期186-188,192,共4页
基于对更新期影像的目视发现变化、栅格转矢量和面向对象的尺度分割技术,完成了30 m地表覆盖栅格产品的更新工作,并通过建立栅格转矢量的地表更新方法,实现了在更新工作中目视发现变化准确性的提高和影像解译工作量的降低。通过实验总结... 基于对更新期影像的目视发现变化、栅格转矢量和面向对象的尺度分割技术,完成了30 m地表覆盖栅格产品的更新工作,并通过建立栅格转矢量的地表更新方法,实现了在更新工作中目视发现变化准确性的提高和影像解译工作量的降低。通过实验总结,针对不同更新区域的地物分布情况,应考量不同更新方法的适应性,通过采用适宜的更新作业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很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栅格数据 更新方法
下载PDF
基于立体影像在地表覆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欧阳兆聪 《经纬天地》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了提高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地表覆盖图斑属性提取的正确性以及图斑界线定位的准确性,需要将不同分辨率的立体影像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试生产中。试生产中,基于航空立体影像与遥感卫星立体影像提取地表覆盖图斑,充分利用立体影像中的高... 为了提高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地表覆盖图斑属性提取的正确性以及图斑界线定位的准确性,需要将不同分辨率的立体影像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试生产中。试生产中,基于航空立体影像与遥感卫星立体影像提取地表覆盖图斑,充分利用立体影像中的高程信息,有效提取易于混分的灌木林、草地、耕地等地物种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易于混分的植被类型,使用分辨率优于1 m的立体影像可以充分反映植被的高度信息,有利于地表覆盖图斑的有效提取与判读,在大幅减少外业工作量的同时保证了数据质量;总结出了基于立体影像的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图斑提取的技术路线,可为今后此类项目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影像 高分辨率 地理国情监测 地表覆盖图斑 信息提取
下载PDF
融合“国土三调”地表覆盖数据内业更新方法研究
9
作者 张岱琼 《经纬天地》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落实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的要求,把所有的专项调查都整合到国土调查中,2021年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融合了“国土三调”图斑。两套数据的分类规则和位置信息是不同的,从而导致融合后数据属性和图斑边界不一致。以山西省测绘... 为落实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的要求,把所有的专项调查都整合到国土调查中,2021年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融合了“国土三调”图斑。两套数据的分类规则和位置信息是不同的,从而导致融合后数据属性和图斑边界不一致。以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2021年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为例,分析了融合后的地表覆盖底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ArcGIS模型构建器的数据内业更新方法。这给集成自然资源各项调查成果形成“一张底图”,统一调查监测提供了工作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三调” 地表覆盖数据 内业更新
下载PDF
省域精细地表覆盖数据智能化生产方案与实践
10
作者 张竹林 《地矿测绘》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了实现基于亚米级高分遥感影像的地表覆盖数据智能化生产,在“图谱耦合”遥感认知理论和“分区-分层”地学思想指导下,研究了省域范围精细地表覆盖数据的技术路线、地类样本设计、模型体系构建方案和矢量图斑后处理策略,并成功应用于... 为了实现基于亚米级高分遥感影像的地表覆盖数据智能化生产,在“图谱耦合”遥感认知理论和“分区-分层”地学思想指导下,研究了省域范围精细地表覆盖数据的技术路线、地类样本设计、模型体系构建方案和矢量图斑后处理策略,并成功应用于江苏全省地表覆盖数据生产。通过比较验证:整体分类精度达到90%;耕地、建筑、林地、水面等典型地物的图斑形态接近人工勾画效果;相对于传统人工作业模式,效率提升8倍。实践表明,该生产体系技术路线可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精细 地表覆盖 智能化生产
下载PDF
1990—2020年铁岭县地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11
作者 房苏 汤宇磊 +1 位作者 闫家盼 张保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5-108,116,共5页
地表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铁岭县199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图斑,构建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铁岭县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时空分析,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热... 地表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铁岭县199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图斑,构建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铁岭县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时空分析,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域。结果表明,1990—2020年铁岭县地表覆盖面积呈现“四增两减”特征,其中增加和减少面积最大的地表覆盖类型分别是建设用地(增加85.27 km^(2))和林地(减少91.14 km^(2)),其他几种地表覆盖类型动态变化不明显。说明1990—2020年研究区域地表覆盖类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地表覆盖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辽宁铁岭 1990—2020年
下载PDF
地表覆盖类型地理国情的普查与监测
12
作者 晋明辉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地理国情监测是以地理的角度对我国国情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化测绘和统计,能够实现对地理国情的普查。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有地表覆盖、地表形态、国情数据信息三个部分。其中地表覆盖是核心内容,也是最基... 地理国情监测是以地理的角度对我国国情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化测绘和统计,能够实现对地理国情的普查。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有地表覆盖、地表形态、国情数据信息三个部分。其中地表覆盖是核心内容,也是最基本部分。本篇文章针对地表覆盖类型地理国情的任务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监测工作要求与内容,重点阐述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技术与工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类型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监测
下载PDF
半干旱区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温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华 徐晨 +7 位作者 闫伟平 孙宁 谭国波 于江 赵洪祥 李斐 孟祥盟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与当年的降雨时空分配有关,垂直空间上2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0~20 cm,处理间土壤贮水量SM>CM>DM>CK;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CM>SM>DM>CK的变化趋势。地表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与CK相比,CM和DM使5、6月土壤温度分别提升2.12、1.71℃和2.07、1.52℃,SM下降了1.72、1.01℃;与5、6月气温相比,地膜覆盖每日土壤温度较气温提升2.2~3.2℃,秸秆覆盖降低0.3~0.6℃,8、9月覆盖土壤温度下降幅度低于气温;与无覆盖(CK)相比,CM和DM处理4 a平均增产8.59%和14.10%,SM减产8.96%,水分利用效率CM和DM提高10.3%和15.6%,秸秆覆盖降低8.4%;玉米产量与5、6、8、9月以及5、10、15、2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20 cm土层、R1期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解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升温、增产、水分利用高效且环保等多重作用,可在半干旱区水分高效玉米增产栽培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基于GEE云平台和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产品制作方法
14
作者 王宇 林中云 +3 位作者 赵胜楠 郭灵辉 李亚龙 任礼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1-217,共7页
地表覆盖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生态系统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等活动的重要基础数据。GEE、PIE、微软行星云等遥感计算云平台具备丰富的数据源和强大算力。利用GEE云平台融合多套公开产品制作训练样本,可以显著降低产品更新的成本和周期,... 地表覆盖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生态系统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等活动的重要基础数据。GEE、PIE、微软行星云等遥感计算云平台具备丰富的数据源和强大算力。利用GEE云平台融合多套公开产品制作训练样本,可以显著降低产品更新的成本和周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将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存储在GEE平台上的2020年分辨率10 m地表覆盖产品作为训练样本数据源,选用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特征空间,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制作分辨率10 m的地表覆盖产品。为验证方法效果,进行了2组对比实验。实验1随机抽取1 116个公开产品类别一致的样点作为训练样本,并通过目视解译方式验证本文产品与多套公开产品的精度。结果显示,本文产品总体精度为80.35%,相较于公开产品的总体精度提升2.89~8.94个百分点,局部刻画也更加精细;在Sentinel-2基础上加入雷达影像,总体精度提高3.52个百分点,雷达影像辅助效果明显。实验2设置8组不同数量的训练样本,并分别以人工判读、ESA、ESRI、DW、GlobeLand30为参考数据源,研究不同训练样本量和不同参考数据源对分类产品总体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训练样本不断增加,基于5种不同参考数据源的总体精度的提升幅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相对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借助GEE平台上的公开地表覆盖产品和海量遥感影像,可以快速提取高质量的训练样本,获得更高质量的分辨率10 m地表覆盖产品,该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产品 Sentinel数据 GEE 数据融合 训练样本量
下载PDF
基于双分支图卷积融合网络的水库区域地表覆盖遥感分类
15
作者 张成才 郭少华 +1 位作者 罗蔚然 杨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31,138,共9页
准确的水库区域地表覆盖遥感分类,为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库优化调度及水土保持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近年来,深度学习广泛应用于地表覆盖分类中,目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表覆盖分类方法,通常是使用规则卷积核进行的局部空间运算... 准确的水库区域地表覆盖遥感分类,为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库优化调度及水土保持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近年来,深度学习广泛应用于地表覆盖分类中,目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表覆盖分类方法,通常是使用规则卷积核进行的局部空间运算,难以捕获像元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因此提出一种双分支图卷积融合网络(Dual Graph Convolutional Fusion Network,Dual-GCFN)进行地表覆盖遥感分类,网络分为两部分,其中上分支利用K近邻算法构建像元间的拓扑关系图,然后用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聚合邻域特征更新目标节点信息,实现光谱特征的聚合;下分支利用稠密网络(Dense Convolutional Network,DenseNet)对影像局部块进行卷积,提取遥感影像的空间信息和高阶语义信息;最后通过维度通道Add操作将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将进行有效融合,经过全连接层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实现地表覆盖分类。以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区域为研究对象,使用研究区的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ual-GCFN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0.63%和0.87,与经典分类方法随机森林分类(Random Forest,RF)、单一的GNN或者DenseNet的分类结果相比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15.97%、10.86%、4.64%,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26、0.24、0.08,且在分类结果中大幅减少了地物的错分现象和分类图中的点状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覆盖 深度学习 图神经网络 稠密网络
下载PDF
中国遥感干旱指数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沭 邢秀丽 居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691-6705,共15页
干旱严重影响植被生长,威胁粮食安全,基于遥感计算的植被状态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VCI)、温度状态指数(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 TCI)和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 VHI)是常用的干旱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干... 干旱严重影响植被生长,威胁粮食安全,基于遥感计算的植被状态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VCI)、温度状态指数(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 TCI)和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 VHI)是常用的干旱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干旱监测。为了探究近年来我国干旱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分析了2003—2016年期间VCI、TCI和VHI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最小二乘(OLS)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指数对气候和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基于上述干旱指数计算的干旱频率表明,中温带中部和南温带等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指数变化趋势表明在2003—2016年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干旱缓解,但在中温带、南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局部地区干旱加剧;总体而言,干旱指数随着年平均温度的上升和年降水量的降低而减小,VHI与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在不同气候区的一致性优于VCI和TCI;裸土的减少和植被的增加导致干旱指数增大,树木转变为低矮植被干旱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气候变化 地表覆盖变化 变化趋势 响应
下载PDF
黔中城市群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17
作者 滕明塔 李旭东 +2 位作者 方冰轲 程东亚 芦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1-31,共11页
地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研究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资源合理利用、人地关系协调提供参考。基于Globeland 30数据,通过年变化率、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 地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研究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资源合理利用、人地关系协调提供参考。基于Globeland 30数据,通过年变化率、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耕地、林地、草地为城市群主要地表覆盖类型,期间以耕地、林地、草地收缩,灌木地、水体、人造地表扩张为总体趋势;2)地表覆盖转移面积呈先小后大的特点,转移方向为草地转林地、人造地表、耕地、水体,林地转耕地、人造地表、水体,耕地转人造地表、水体;3)耕地为东南角扩张其余各地收缩,林地为北部扩张南部收缩,草地为整体收缩、局部扩张,水体为整体扩张、局部收缩,人造地表为全域扩张;4)黔中城市群地表覆盖变化受地形、气候、人口、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总体呈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变化 驱动因素 转移方向 黔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自动化分类结果30 m地表覆盖数据生产
18
作者 周琦 李孝玲 韩富圆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S01期282-284,288,291,共5页
地表覆盖数据在开展自然资源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灾害防治、全球疫情防治、城市化进程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快速、高效地实现地表覆盖数据的更新,对推动地表覆盖数据的深度应用和推广... 地表覆盖数据在开展自然资源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灾害防治、全球疫情防治、城市化进程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快速、高效地实现地表覆盖数据的更新,对推动地表覆盖数据的深度应用和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发展,其技术理念和手段可应用于地表覆盖数据生产,从而创新地表覆盖数据生产技术路线,持续提升地表覆盖数据分类质量与不断提高一线生产作业效率,进一步推动数据在更广泛领域的深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技术路线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ResNet-UNet的地表覆盖自动分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传庆 王凯 王文杰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6期21-23,27,共4页
针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应用需求,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表覆盖自动分类,以提高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效率。提出了样本采集相关原则,形成了地表覆盖分类样本数据集,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的关键技术,构建... 针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应用需求,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表覆盖自动分类,以提高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效率。提出了样本采集相关原则,形成了地表覆盖分类样本数据集,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的关键技术,构建了ResNet-UNet自动分类网络组合,并探索出了一套从样本采集、网络构建、模型训练、模型推理到分类数据后处理的地表覆盖自动分类技术流程。选取了局部区域的资源三号(ZY-3)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实验对象,并利用训练后的最优模型开展了地表覆盖自动分类实验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esNet101-UNet网络模型的地表覆盖自动分类技术能够提高地表覆盖分类的效率和精度,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地表覆盖 深度学习 ResNet UNet
下载PDF
基于地表覆盖的城市扩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前 《智能城市》 2023年第9期18-20,共3页
文章对都匀市1990—2020年地表覆盖数据重新分类,提取农田、不透水面等土地利用变化,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城市扩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展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城市扩展的因素,进而分析当前城市扩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文章对都匀市1990—2020年地表覆盖数据重新分类,提取农田、不透水面等土地利用变化,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城市扩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展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城市扩展的因素,进而分析当前城市扩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开展空间治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城市扩张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