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温度和地表辐射温度差值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妙芬 刘绍民 +1 位作者 刘素红 朱启疆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75-1082,共8页
依据实验数据,研究利用标准黑体源对红外辐射计测定值进行标定的方法;分析天空比辐射率的变化特性;计算天空环境辐射,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进行比较;推算考虑天空环境辐射和地表比辐射率后的地表温度,研究地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值.... 依据实验数据,研究利用标准黑体源对红外辐射计测定值进行标定的方法;分析天空比辐射率的变化特性;计算天空环境辐射,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进行比较;推算考虑天空环境辐射和地表比辐射率后的地表温度,研究地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值.结果表明:①地表辐射温度未经标准黑体源标定与标定后的差值绝对值在0.1~1℃之间;②天空比辐射率的变化范围为0.75~0.85,不同下垫面天空比辐射率日变化趋势非常一致;③用空气温湿度计算的天空环境辐射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的差值较小,相对误差平均为3.1%,但是天空37°热红外辐射计观测值与长波辐射计测定值差值较大,相对误差平均值达到38.1%;④地表温度高于地表辐射温度,差值在0.2~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天空比辐射 天空环境辐射 地表温度 地表辐射温度
下载PDF
地表辐射温度取代地表温度的可行性分析——以“风云2号”C星与MODIS数据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荣媛 杨永民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反演出全天各个时刻的地表温度数据,在不考虑大气水汽含量和地表比辐射率的情况下,首先建立"风云2号"C星2个热红外通道数据相对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之间的回归方程,反演出各个时刻的5 km空间分辨率的地表辐射温度;然后根... 为了反演出全天各个时刻的地表温度数据,在不考虑大气水汽含量和地表比辐射率的情况下,首先建立"风云2号"C星2个热红外通道数据相对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之间的回归方程,反演出各个时刻的5 km空间分辨率的地表辐射温度;然后根据地表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将反演的地表辐射温度降尺度到1 km空间分辨率,在同时刻、同尺度的前提下,通过对"风云2号"C星数据反演得到的5 km空间分辨率地表辐射温度和MODIS数据升尺度得到的5 km空间分辨率地表温度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趋于一致;最后,结合植被覆盖分类图,求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区域在"风云2号"C星(1 km空间分辨率)影像和MODIS(1 km空间分辨率)影像上的平均地表辐射温度,计算得到的绝对误差为1.95 K,相对误差为10.7%。反演结果表明,以土壤和植被为主体的地表面,用该方法得到的地表辐射温度与MODIS地表温度的最大误差在2 K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辐射温度 地表温度 热红外通道 降尺度 “风云2号”C星 MODIS
下载PDF
不同地表两种观测尺度红外辐射温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修信 胡道生 朱启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时,红外辐射仪在地面均匀分布的点上尺度观测温度的平均值代替面上尺度观测值存在的误差问题,在晴天太阳直接辐射下使用红外热像仪、红外辐射仪从10:00~16:30同步连续观测草地、裸土、沥青路面、水泥坪的... 针对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时,红外辐射仪在地面均匀分布的点上尺度观测温度的平均值代替面上尺度观测值存在的误差问题,在晴天太阳直接辐射下使用红外热像仪、红外辐射仪从10:00~16:30同步连续观测草地、裸土、沥青路面、水泥坪的辐射温度并比较。结果表明,辐射仪地表点上尺度观测温度的平均值代替热像仪面上尺度观测温度,较适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坪,适用于裸土,但不适用于草地等植被覆盖地表。两种尺度观测温度的偏离,以沥青路面和水泥坪最小,而草地最大,中午地表温度较高时这种偏离比其他时刻更大;12:30偏离值在沥青路面和水泥坪低于0.5℃,在裸土不高于1.0℃,而在草地达到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辐射温度 红外热像仪 红外辐射 点上与面上尺度 观测温度对比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TIRS地表温度数据反演的深圳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晓敏 刘知微 +4 位作者 方寒 翁君贺 肖春红 张晓春 刘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50,共9页
基于2014~2021年Landsat 8 TI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采用劈窗算法(SWA)和大气校正法(ARC)反演了深圳市地表辐射温度,并利用地面站点监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该期间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基于2014~2021年Landsat 8 TI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采用劈窗算法(SWA)和大气校正法(ARC)反演了深圳市地表辐射温度,并利用地面站点监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该期间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TSWA、TARC)与地面站点监测气温(TM)都存在显著线性相关(TSWA=1.01×T_(M)+2.65,TARC=0.85×T_(M)+5.51,p<0.01),但劈窗算法更接近地面站点监测数据。在2014~2021年间深圳城市热岛面积(HI>0.01)未观察到显著增加的趋势(p=0.94)。深圳市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发展格局关系密切,城市规划用地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影响。生态水域和生态绿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交通道路和工业仓储等城市用地强化了城市热岛的形成,并且城市路网的分布和密度对城市热岛的形成有强显著性影响(p=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地表辐射温度 时空特征 规划用地 城市路网
下载PDF
利用长波辐射计算地表温度并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志扬 《广东气象》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介绍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观测地表温度和长波辐射计算地表温度原理和方法。把草面温度(简称草温)作为地表温度代表,利用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气象站草温和长波辐射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表辐射温度与草温的差异... 介绍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观测地表温度和长波辐射计算地表温度原理和方法。把草面温度(简称草温)作为地表温度代表,利用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气象站草温和长波辐射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表辐射温度与草温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两者的相关性很好,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草温受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通过长波辐射计算地表温度则可以避免外部环境的影响,使观测数据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地表辐射温度 长波辐射 草温
下载PDF
反演地表温度三要素获取途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妙芬 邢旭峰 +1 位作者 刘素红 刘绍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1-547,共7页
根据2002年和2004试验中,利用红外辐射计获取的地表辐射温度、方向比辐射率仪获取的地表比辐射率和长波辐射计秋取的大气下行辐射等试验数据,探讨了反演地表温度所需三要素的获取途径;对地表辐射温度的热方向性进行研究,分别建立30°... 根据2002年和2004试验中,利用红外辐射计获取的地表辐射温度、方向比辐射率仪获取的地表比辐射率和长波辐射计秋取的大气下行辐射等试验数据,探讨了反演地表温度所需三要素的获取途径;对地表辐射温度的热方向性进行研究,分别建立30°、60°和90°高度角辐射温度观测值与半球积分值的回归方程;在给出几种温度的详细定义之后,计算了考虑及不考虑大气下行辐射和地表比辐射率影响所对应的温度,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值,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差值的原因;进一步讨论大气下行辐射、地表比辐射率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辐射温度 热效应 地表辐射 大气下行辐射 地表温度
下载PDF
运用表观热惯量遥感地表蒸散--以河北省易县崇陵流域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妙芬 张广英 +3 位作者 王胜宝 于静洁 金明 胡珊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现有遥感地表蒸散的方法是基于地表热量平衡方程,先求出地表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再用余项法求出潜热通量。地表净辐射通量和显热通量的计算需空气温度、风速和地表粗糙度等非遥感参数,并且涉及到空间插值问题,由此增加了... 现有遥感地表蒸散的方法是基于地表热量平衡方程,先求出地表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再用余项法求出潜热通量。地表净辐射通量和显热通量的计算需空气温度、风速和地表粗糙度等非遥感参数,并且涉及到空间插值问题,由此增加了估算的复杂性并降低了估算的精度。引入反映地物固有热特性的物理参数-表观热惯量,结合地表辐射温度,充分利用遥感较易获取的这两个参数来估算地表蒸散,可弥补上述不足。利用河北省易县崇陵流域卫星过境同步观测的地面资料,以2007年5月28日过境的LANDSAT/TM作为数据源,尝试利用表观热惯量来遥感地表蒸散的新途径。首先根据像元表观热惯量和地表辐射温度等遥感参数反演出像元的大气下行辐射,进而估算出地表净辐射通量;其次,利用表观热惯量估算出波文比,再根据波文比对地表净辐射通量进行切割,然后代入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中,直接估算出地表潜热通量;最后,计算出崇陵流域日地表蒸散量,并获取其空间分布图。这种方法避开了估算显热通量的中间环节,可操作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TM 表现热惯量 地表辐射温度 地表热量平衡方程 地表潜热通量 地表蒸散量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宁波城区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谢苗苗 周伟 +1 位作者 王仰麟 常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5-821,共7页
选取宁波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多光谱影像数据与Landsat ETM+热红外波段数据探求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效应。采用剖面分析方法表征宁波城区的热环境空间分异状况;通过热环境效应总体贡献指数与面积加权贡献... 选取宁波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多光谱影像数据与Landsat ETM+热红外波段数据探求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效应。采用剖面分析方法表征宁波城区的热环境空间分异状况;通过热环境效应总体贡献指数与面积加权贡献指数定量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的正负效应。结果表明宁波城区存在热岛效应,建设用地内部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工矿仓储用地、平房住宅、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与公共建筑用地对宁波城区热环境效应具有正向贡献,其中工矿仓储用地最为明显;水域、农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对于城市热环境效应具有减缓作用,其中水域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辐射温度 热环境效应贡献指数 宁波城区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杨 江平 +2 位作者 陈奕云 熊浩宇 张照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4-889,共6页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热岛空间分布,解释了武汉市热岛等级空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植被覆盖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辐射温度明显比其他土地类型敏感;城市中工业区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热岛强度高;水体和绿地对于分割城市热岛和缓解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规划、用地合理布局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地表辐射温度 热岛空间分布 武汉市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太原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艳红 郭晋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804,共7页
以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为研究区,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三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辐射温度分别作为城市绿地和热环境效应的反映指标... 以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为研究区,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三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辐射温度分别作为城市绿地和热环境效应的反映指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绿地景观格局及其与热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热环境效应的相关关系;以寻求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日后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1986-2001年间,NDVI值较大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的绿地逐年减少,取代以NDVI值较小的植被覆盖差的硬质半硬质景观;景观水平上,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各景观要素混杂程度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但这样的多样性是以大量的人工干扰为前提的;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降低,分布趋于均匀。反映城市绿地景观的NDVI与反映热效应的地表辐射温度LST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关系,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加剧、景观优势度降低和多样性的增加而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热环境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混合格局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绿地景观格局 遥感 地表辐射温度 太原
下载PDF
城市热岛缓解措施定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春雷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城市热岛是城市气象及全球变化研究热点。本文对城市热岛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的三种措施,即:减少人为热排放、增加反照率和城市绿化。本文采用城市陆面模式(Integrated urban land surface model,简称I... 城市热岛是城市气象及全球变化研究热点。本文对城市热岛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的三种措施,即:减少人为热排放、增加反照率和城市绿化。本文采用城市陆面模式(Integrated urban land surface model,简称IUM)对不同措施下城市地表温度进行模拟。敏感性分析表明,三种措施都能够不同程度的缓解城市热岛尤其是白天城市热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人为热 反照率 植被覆盖率 地表辐射温度
下载PDF
Impact of Different Aerosol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被引量:1
12
作者 Sun Dan Duan Min-Zheng +3 位作者 Lv Da-Ren Wang Pu-Cai Wang Yong Zhang Xiao-L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2期82-87,共6页
The present work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erosol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over Shangdianzi in Beijing.A one-dimensional ABL model and a radiative transfer scheme are incorporated to dev... The present work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erosol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over Shangdianzi in Beijing.A one-dimensional ABL model and a radiative transfer scheme are incorporated to develop the structure of the ABL.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radiative budget,atmospheric heating rate,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surface and the 2 m air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the ABL height,and its perturbations due to the aerosols with different single-scattering albedo (SSA)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aerosol-laden atmosphere to the clean atmosphe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rbing aerosols cause less reduction in surface evaporation relative to that by scatting aerosols,and both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2 m temperature decrease from the clean atmosphere to the aerosol-laden atmosphere.The greater the aerosol absorption,the more stable the surface layer.After 12:00 am,the 2 m temperature increases for strong absorption aerosols.In the meantime,there is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2 m temperature for purely scattering aerosols due to radiative cooling.The purely scattering aerosols decrease the ABL temperature and enhance the capping inversion,further reducing the ABL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S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radia-tion
下载PDF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nual Variabilities of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Simulated by CAM3 被引量:1
13
作者 XUE Feng SUN Dan ZHOU Tian-Ju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6期515-520,共6页
Based on four se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prescribed with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forcing in the Community 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3(CAM3),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 Based on four se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prescribed with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forcing in the Community Atmospheric Model version 3(CAM3),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ies of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AAO) during austral summer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s mainly driven by SST forcing. On the other hand,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 cooling trend was found in the high latitudes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SH) when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was specified in the model. This cooling trend tended to enhanc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mid and high latitudes in the SH, inducing a transition of the AAO from a negative to a positive phase on the interdecadal timescale. The cooling trend was also partly weakened by the SST forcing, leading to a better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urely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run. Therefore, SST forcing cannot be ignored, although it is not as important as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oscill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