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以及与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娜 周婕 +3 位作者 徐锋 邹文婷 程丽华 傅媛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B组(地西他滨10 mg/d×10 d)24例,比较2组6周期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地西他滨疗效与TP 53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39.3%,B组总有效率为37.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感染、肝脏受损、发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 53突变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TP 53野生型组有效率为1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西他滨20 mg/d×5 d和地西他滨10 mg/d×10 d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TP 53突变型病人对地西他滨的反应率明显高于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TP 53突变 有效率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AML患者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侯丽敏 高瑛 +1 位作者 高秋英 牛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经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的AML患...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经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的AML患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51例采用预激方案治疗为常规组,51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Treg)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2.75%(P<0.05);治疗后联合组QLQ-C30评分为60.27±6.96,较常规组65.73±7.96低(P<0.001);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高(均P<0.001),而Treg水平较常规组低(P<0.001);联合组3年总生存率为72.55%,高于常规组的52.94%(P<0.001)。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初诊首程标准诱导化疗未缓解AML患者效果显著,可通过调节Treg相对含量减少抗肿瘤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标准诱导化疗 调节性T淋巴细胞 预激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竹节香附素A联用地西他滨对肝癌细胞QGY-7703甲基化及凋亡研究
3
作者 刘鑫 方晓蕾 李剑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8,I0001,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ddeanin A,RDA)联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E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侵袭迁移、甲基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QGY-7703为研究对象,RDA和DEC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ddeanin A,RDA)联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E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侵袭迁移、甲基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QGY-7703为研究对象,RDA和DEC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D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亚硫酸氢盐法)测定DNA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情况;Annexin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DA和DEC对QGY-770348 h的IC 50为5.74μmol/L、4.91μmol/L;RDA、DEC、联合给药对QGY-7703的侵袭抑制率为44.83%、55.17%、84.48%,迁移抑制率为38.45%、58.17%、82.69%;5-甲基胞嘧啶含量空白组为14.78±0.85、RDA组为9.60±0.29、DEC组为4.2±0.02、联合给药组为3.26±0.21;与空白组比较,DEC组能够降低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P<0.05),RDA能降低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DNMT3a、DNMT3b蛋白的表达(P<0.01,P<0.05),与EDC组比较,联合给药组DNMT3a mRNA表达水平和DNMT3a、DNMT3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RDA与DEC联合用药可以降低QGY-770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来降低DNA甲基化水平,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香附素A 地西他滨 甲基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抗白延年汤联合地西他滨+CAG化疗方案在老年AML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毅宁 梁春灵 +1 位作者 谢宝真 廖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抗白延年汤联合地西他滨+CAG化疗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52例AM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CAG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此... 目的探讨抗白延年汤联合地西他滨+CAG化疗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52例AM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CAG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白延年汤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血清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Hb及PLT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比对照组高,CD8^(+)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IG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IGF-1水平比对照组高,VEGF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1.54%)与对照组(15.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白延年汤联合地西他滨+CAG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IGF-1、VEGF的表达,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且未增加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抗白延年汤 地西他滨 CAG化疗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地西他滨维持治疗成功救治范可尼贫血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告
5
作者 戴银亮 何海龙 +7 位作者 范丽艳 李捷 卢俊 肖佩芳 凌婧 郑佳佳 杜智卓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序贯地西他滨用于治疗范可尼贫血(FA)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FA进展为AML患儿接受同胞弟弟作为供体的单倍体移植,移植后予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序贯地西他滨用于治疗范可尼贫血(FA)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FA进展为AML患儿接受同胞弟弟作为供体的单倍体移植,移植后予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结果患儿生后6岁出现贫血,8岁确诊范可尼贫血,按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环孢素、安雄)6年无效,且进行性三系下降,血小板无效输注,骨髓检查诊断为AML。骨髓二代基因测序检测,仍然表现为FANCA基因c.3348+1G>A纯合变异。遂予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后桥接以TBI为基础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5天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移植后给予患者减量环孢素,保持Ⅱ度皮排排异直至移植后1年,移植后6个月开始予每2个月予地西他滨,共计6次,同时监测WT1的表达水平。现已经移植后近6年,患儿无事件生存中。结论allo-HSCT后联合地西他滨序贯治疗能够有效治疗FA进展为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可尼贫血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西他滨 儿童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DA方案诱导治疗新生儿难治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1例
6
作者 王欣宁 廖婵 +5 位作者 徐丽瑶 汤永民 徐晓军 张晶樱 宋华 徐卫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22天,因“皮肤多发紫色硬结22天”于2022年3月18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颜面部、腹部、双下肢深紫色硬结,渐增大增多,伴气急,无发热。日龄12天皮肤科行左大腿皮肤活检示: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分裂象多见,母细胞性浆... 1病例资料患儿,女,22天,因“皮肤多发紫色硬结22天”于2022年3月18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颜面部、腹部、双下肢深紫色硬结,渐增大增多,伴气急,无发热。日龄12天皮肤科行左大腿皮肤活检示: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分裂象多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首先考虑;免疫组化:CD20-TdT-CD3-Ki-67+MPO-CD34-ALK-CD30-EBER-CD21-CD4+CD163+CD8-CD56+BCL6+BCL2+Bcor-C-myc+CD123+,另一家三甲医院阅片亦诊断BPDCN,日龄12天外周白细胞20.98×10^(9)/L,淋巴细胞35.5%,血红蛋白183g/L,血小板179×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白细胞 地西他滨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皮肤活检 诱导治疗 三甲医院 CD56 BCL2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维生素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
7
作者 杨福冬 程丽华 +3 位作者 徐锋 张娜 周婕 傅媛媛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93-96,108,共5页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维生素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初诊MDS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化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应用地西他滨联合维生素C方案治疗,对照组(4...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维生素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初诊MDS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化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应用地西他滨联合维生素C方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地西他滨治疗,评估两组疗效。所有患者进行MDS相关突变基因检测,分析突变基因特点及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总反应率高于对照组(76.32%vs55.00%,P<0.05)。MDS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1.79%,TET2突变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 55.56%,P<0.05)。结论:MDS患者易发生基因突变,地西他滨联合维生素C较单独应用地西他滨治疗MDS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反应应答率高,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C激活肿瘤细胞TET2的表达,增强去甲基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维生素C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下载PDF
评估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中使用维奈克拉、高三尖酯碱和地西他滨治疗后的延长生存率和患者健康-病例对照研究
8
作者 裴晓杭 孔黛 +3 位作者 张丽娜 张萍 连成 张文荟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挑战,迫切需要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患者健康状况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联合使用维奈克拉、高三尖酯碱和地西他滨治疗对AML患者生存率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这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将50名AML...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挑战,迫切需要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患者健康状况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联合使用维奈克拉、高三尖酯碱和地西他滨治疗对AML患者生存率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这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将50名AML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维奈克拉、高三尖酯碱和地西他滨治疗的研究组,以及一组接受标准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常规血液检测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临床应答率(88%)高于对照组(80%)。在所有类别中,研究组的不良反应较低,包括脱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肺部感染。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常规血液检测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但在临床上具有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维奈克拉、高三尖酯碱和地西他滨的治疗方案可能能够提高AML患者的临床应答率,并减少不良反应。这些结果需要在更大规模、更全面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以确立该治疗方法在AML管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高三尖酯碱 地西他滨 生存率 患者健康状况
下载PDF
阿扎胞苷与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陈爱珍 王梦洁 马小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比较阿扎胞苷与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西他滨组和阿扎胞苷组,各25... 目的 比较阿扎胞苷与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西他滨组和阿扎胞苷组,各25例。患者均采用维奈克拉片治疗,在此基础上,地西他滨组患者予注射用地西他滨,阿扎胞苷组患者予注射用阿扎胞苷,2组患者均以28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血清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不良反应。结果 阿扎胞苷组客观缓解率为92.00%,较地西他滨组的68.00%高(χ^(2)=4.500,P=0.034)。治疗2个疗程后,2组CD3^(+)、CD4^(+)及CD4^(+)/CD8^(+)高于治疗前,且阿扎胞苷组高于地西他滨组,CD8^(+)低于治疗前,且阿扎胞苷组低于地西他滨组(P<0.05或P<0.01);2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且阿扎胞苷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地西他滨组(P<0.05或P<0.01);2组血清VEGF和VEGFR水平低于治疗前,且阿扎胞苷组低于地西他滨组(P<0.05或P<0.01)。阿扎胞苷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0%,与地西他滨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2,P=0.370)。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AML患者的效果优于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治疗,其可更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且可减小对机体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改善贫血、出血症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人 阿托胞苷 地西他滨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药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10
作者 尉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APL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APL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DAC联合AT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BP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出血、感染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C联合ATO治疗老年非APL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学指标,减少化疗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地西他滨 血红蛋白 总有效率
下载PDF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对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董长伟 苏威 张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地西他滨与维奈克拉联合对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维奈克拉治... 目的:探究小剂量地西他滨与维奈克拉联合对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维奈克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西他滨[15mg/(m^(2)·d)×5d],研究组患者给予地西他滨[6mg/(m^(2)·d)×10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学指标[血小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CD4^(+)和CD4^(+)/CD8^(+)水平更高,骨髓原始细胞比率及CD8^(+)水平更低,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与小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相当,但是小剂量的地西他滨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和血液学指标影响更小,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地西他滨 维奈克拉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淑芳 李丽娜 杨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MD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0...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MD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NEU、WBC、血红蛋白均升高,且观察组NEU、WBC、血红蛋白水平为(1.54±0.36)×10^(9)/L、(2.89±0.21)×10^(9)/L、(93.66±10.27)g/L,均高于对照组[(1.31±0.28)×10^(9)/L、(2.36±0.15)×10^(9)/L、(75.26±9.1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ɑ、IL-6、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ɑ、IL-6、VEGF浓度为(0.89±0.21)ng/mL、(34.66±7.61)pg/mL、(182.24±15.68)ng/L,均低于对照组[(1.05±0.21)ng/mL、(39.04±2.97)pg/mL、(249.36±27.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2C-30各项子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QLQ2C30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可有效改善MDS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机体炎症以及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相较于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地西他滨 复方皂矾丸 治疗效果 炎症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安罗替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曹阳 刘月 +5 位作者 刘琰 岳延华 商丽梅 陈惠娟 杨浩男 顾伟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生物学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安罗替尼以及地西他滨+安罗替尼处理MM细胞系和原代细胞,CCK-8法检测两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协同指数,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生物学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安罗替尼以及地西他滨+安罗替尼处理MM细胞系和原代细胞,CCK-8法检测两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协同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c-Myc蛋白的影响。结果:地西他滨和安罗替尼单药均能有效地抑制MM细胞系NCI-H929和RPMI-8226的增殖,并且诱导细胞凋亡;两药联合组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果明显强于单药组。两药联合在原代MM患者细胞中也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性。地西他滨和安罗替尼能够下调MM细胞中c-Myc蛋白的水平,并且联合用药组的c-Myc水平最低。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安罗替尼能够有效地抑制MM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这为地西他滨联合安罗替尼治疗MM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安罗替尼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凋亡 C-MYC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与CHAG方案治疗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张彭辉 李佳佳 边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与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1/ETO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与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1/ETO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AML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CHAG方案,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地西他滨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对比两组血象指标、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不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73.17%)高于对照组(51.28%)(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WBC、HGB、PL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FGF、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bFGF、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21年7月,对照组随访期内共16例患者死亡,6个月生存率79.49%、1 a生存率58.97%;研究组随访期内共7例患者死亡,6个月生存率85.37%、1 a生存率82.93%。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两组生存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HAG方案能有效提高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AML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血象,调节血清bFGF、VEGF水平,延长生存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CHAG方案 AML1/ETO阳性 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AML患者应用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维持治疗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吴燕 刘艳 陈羽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FLAG化疗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95例allo-HSCT治疗后复发的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95例患者分为联...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FLAG化疗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95例allo-HSCT治疗后复发的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95例患者分为联合组51例与FLAG组44例,联合组予以地西他滨(5~7mg/m^(2)/d皮下注射,d1~d5)联合FLAG方案治疗,FLAG组行FLAG方案治疗,两组均有相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4周后复查疗效,并记录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对症支持治疗情况,以2022年6月31日为随访截止时间,采用Kaplan-meier行生存分析,记录两组总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完全缓解率(CR)、总有效率(ORR)分别为50.98%、80.39%,较FLAG组的34.09%、56.82%高,其中O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Z=0.18,P=0.855)、胃肠道反应(Z=0.63,P=0.531)、肝损伤(Z=1.06,P=0.288)、出血(Z=0.61,P=0.540)、肺部感染(Z=0.33,P=0.739)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去白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抗生素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22年6月31日,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5(1.2~34.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41.18%,较FLAG组的11.4(0.9~26.9)个月、22.73%高,但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3.758,P=0.053)。结论:在FLAG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治疗allo-HSCT术后复发AML患者可取得更好近期疗效,且未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地西他滨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张婧 郭阳阳 谢会丽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随机分为A(42例)、B(42例)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其中...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随机分为A(42例)、B(42例)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其中A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地西他滨辅助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变化。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A组总缓解率均高于同时间B组(P<0.05);且A组WBC、Plt水平高于同时间B组(P<0.05),Hb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疗效较好,在治疗时能有效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阿克拉霉素 阿糖胞苷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7
作者 刘淑芳 赵映 李丽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MDS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MDS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ATRA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输血、生存时间、血液学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计数(RB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6.04%,高于对照组(44.44%),红细胞输注量、血细胞数输注量分别为(7.60±1.03)、(75.36±7.29)U,均低于对照组[(7.95±0.65)、(79.25±10.10)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24.39±8.02)个月,长于对照组[(17.54±6.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EUT、PLT分别为(1.75±0.41)×10^(9)/L、(72.67±9.52)×10^(9)/L,均高于对照组[(1.60±0.19)×10^(9)/L、(67.51±6.3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MCV、R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ATRA较地西他滨单药治疗对老年MDS的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全反式维甲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
18
作者 荆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血细胞计数[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37%)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P=0.03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BC、PLT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BC、P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6.24%)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34)。结论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MDS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血细胞情况,且毒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半量预激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7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蓝 江兆清 +5 位作者 刘文洁 孙倩 朱雨 李建勇 钱思轩 洪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3-642,共10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D-CAG)方案治疗≥7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的59例≥70岁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AML...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D-CAG)方案治疗≥7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的59例≥70岁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AML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74(70-86)岁。D-CAG方案诱导治疗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CR)率为69.4%(34/49),中位CR持续时间为10.7(0.6-125.4)个月。依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染色体核型标准分组,预后良好组仅有1例获得CR,预后中等组CR率为71.8%(28/39),预后不良组CR率为55.6%(5/9),预后中等及不良组CR率无显著性差异。参考AML(2017年)ELN预后分层标准,预后良好组CR率为88.2%(15/17),预后中等组CR率为45.5%(5/11),预后不良组CR率为66.7%(14/2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CR率无差异,但均高于预后中等组(P<0.05)。通过二代测序分析59例患者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发生频率在10%以上的基因突变有11种,分别为TET2突变(35.6%)、ASXL1突变(30.5%)、NPM1突变(28.8%)、FLT3-ITD突变(27.1%)、DNMT3A突变(22.0%)、IDH1突变(15.3%)、CEBPA单突变(13.6%)、TP53突变(13.6%)、IDH2突变(11.9%)、RUNX1突变(11.9%)、NRAS突变(10.2%),上述11种基因突变频率在CR与非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染色体核型相比,复杂核型的患者更易出现TP53突变(P<0.001),而FLT3-ITD及DNMT3A突变则更容易出现在正常核型患者中(P=0.04,P=0.047)。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7(1.5-128.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3(1.5-128.2)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为8.5(1.5-128.2)个月。CR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EFS分别为19.8个月和13.3个月,明显长于治疗失败者的6.4个月和5.7个月(P<0.001,P=0.009)。对于突变频率>10%的突变基因,通过卡方检验及生存分析与野生型患者进行对比,发现CR率、中位OS及中位E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初诊时患者年龄、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细胞遗传学、CR等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D-CAG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骨髓抑制、肺部感染、发热(未查明感染灶)。结论:D-CAG方案治疗≥70岁的AML患者安全有效,同时能部分改善高龄且高危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D-CAG方案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和促进凋亡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月 曹阳 +2 位作者 顾伟英 商丽梅 刘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4期608-614,共7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DAC和ATO单药或联合处理AML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DAC和ATO单药或联合处理AML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DAC及ATO单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ML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可协同抑制AM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P<0.05)。两药联合显著降低AML细胞PI3K及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DAC联合ATO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抗AML效应,为两药联合临床治疗AML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三氧化二砷 急性髓系白血病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