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6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西咸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李林 曾磊 +2 位作者 董英 张戈 朱立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等特点,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三维精细化剖分的评估单元为载体,综合使用多种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要素地质模型中定量或定性提取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0m以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总体适宜开发建设。浅层空间易受文物保护区、地面水体、活动断裂影响,中层空间受城市建成区既有设施及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大,深部地下空间主要受断裂影响。该方法能够精细刻画地下空间在垂向上的差异,评估过程与结果能够立体透明化表达,能够定性、定量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以达到资源保护优先、协同开发的开发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应性评价 三维地质模型 西咸新区
下载PDF
基于岩溶三维地质模型的桩基承载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奚望 边林松 +3 位作者 梁鹏飞 李伟 向成韬 周博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57,共8页
本文依托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岑大公路YTHJ4标桥梁桩基项目,通过Civil 3D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介绍了桩基作用下溶洞两种不同的破坏模式;然后采用基于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的单因子变量法分析了不同溶洞顶板厚度、顶板跨度、洞... 本文依托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岑大公路YTHJ4标桥梁桩基项目,通过Civil 3D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介绍了桩基作用下溶洞两种不同的破坏模式;然后采用基于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的单因子变量法分析了不同溶洞顶板厚度、顶板跨度、洞高、溶洞中心偏离桩轴线距离等对嵌岩桩承载力特性(极限承载力、极限侧摩阻力、桩土相对滑移距离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洞顶板是影响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溶洞极限状态下的破坏模式强烈依赖于溶洞顶板厚度、顶板跨度和岩体力学性质;当溶洞顶板厚度达到三倍的桩径时,桩侧摩阻力可完全发挥;溶洞顶板跨度和偏心距离对桩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存在一个稳定点。这些研究结论为岩溶地区的嵌岩桩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了岩溶地区桩基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嵌岩桩 三维地质模型 应力扩散 承载力特性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技术研究
3
作者 邹伟林 周文 +5 位作者 常松 高思岩 周新鹤 宋红亮 谢长虹 范维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4,共8页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和可视化显示等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顺应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趋势,提出并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技术,构建地质三维模型分级数据,按照不规则四叉树结构形成LO...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和可视化显示等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顺应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趋势,提出并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技术,构建地质三维模型分级数据,按照不规则四叉树结构形成LOD数据;基于构建的三维空间网格码规范编码,运用降维、非布尔运算的方法,实现最大精度化的地下空间模型数据无限逼近的融合;并采用多渲染引擎的混合渲染架构,支持DirectX、WebGL(OpenGLES)、OSG(OpenGL)和游戏引擎(UnrealEngine)等多引擎渲染,实现TB级地下时空数据的真实感可视化与高效调度,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分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 渲染引擎
下载PDF
面向智能开采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康健 张博成 杨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30-138,共9页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构建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则是基础。当前精细化物探技术精度不高,采用定向钻、人工测量等方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的透明工作面煤层空间位置还不够准确,尚无法满足智能开采对基础工作面地质信息...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构建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则是基础。当前精细化物探技术精度不高,采用定向钻、人工测量等方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的透明工作面煤层空间位置还不够准确,尚无法满足智能开采对基础工作面地质信息的需求。为此,提出利用三维地震数据解释成果融合槽波勘探、钻孔地质雷达、定向钻、生产及钻探揭露的地质信息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再解释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该技术在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锦界煤矿得到成功应用,将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从“10米级”“米级”提升到“亚米级”。基于此项技术,锦界煤矿综采工作面实现了智能截割,大力推进了工作面无人化、少人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透明地质模型 槽波勘探 地质雷达 定向钻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黄陵二号煤矿多维度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精准开采
5
作者 曹哲哲 《陕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26-129,141,共5页
为实现黄陵二号煤矿自动化精准开采,研究分析了工作面多源地质信息透明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平台、综采设备空间导航定位及精准控制。其中,信息透明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地质勘探及动态解释、三维可视化动态建模等部分;大数据分析... 为实现黄陵二号煤矿自动化精准开采,研究分析了工作面多源地质信息透明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平台、综采设备空间导航定位及精准控制。其中,信息透明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地质勘探及动态解释、三维可视化动态建模等部分;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平台主要包括开采工艺大数据决策、预警等部分;综采设备空间导航定位及精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导航定位技术大数据决策精准控制等部分。采用该技术后实现了工作面内多源地质信息的透明化,包括瓦斯赋存条件的可视化,确保了规划截割开采方式的常态化稳定运行,解决了大采高工作面找直和上窜下滑问题,达到对大采高开采装备的智能精准控制,实现智能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地质模型 大数据融合 精准开采 瓦斯赋存条件
下载PDF
采用带注意力机制3D U-Net网络的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波 李欣 +4 位作者 闫林 周腾骅 李顺明 王继强 李心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3,共7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的3D U-Net网络来补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并以一个复合河道砂体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表明,与CNN-PCA技术相比,采用带注意力机制的3DU-Net网络能够更好地补全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在反映原始地质模型的流动特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并能改善油藏历史拟合的技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历史拟合 地质模型参数化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3D U-Net网络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在钻探选址中的应用——以龙头-沙坝子钻探选址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珂 朱鹏飞 +5 位作者 刘军港 白芸 刘琳莹 孔维豪 李晓翠 王思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三维地质模型是对不同地质体、地质构造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3D展示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为了促进诸广地区鹿井铀矿田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文章建立了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体及矿体三维地质模型。在满足探测目标和钻孔施工要求的... 三维地质模型是对不同地质体、地质构造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3D展示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为了促进诸广地区鹿井铀矿田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文章建立了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体及矿体三维地质模型。在满足探测目标和钻孔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了龙头-沙坝子钻探选址,并进行了钻探验证。钻探验证结果达到了钻探设计的初衷,同时证明诸广地区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质模型为钻探设计提供了更直观的参考,在勘查工程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空间,在区域找矿预测及找矿勘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钻探选址 铀矿找矿预测 诸广地区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三维动态地质模型的采煤机自适应智能截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侯运炳 张弘 +3 位作者 毛善君 孙振明 李梅 陈华州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26-38,共13页
采煤机使用“记忆截割”技术割煤时,需要进行人工领刀,且对煤层赋存条件要求较高,当煤层起伏较大时需要频繁示教领刀。“记忆截割”技术仅针对下一刀煤层顶板截割路径进行优化,在采煤机推进方向无法根据煤层的赋存形态对采煤机俯仰采路... 采煤机使用“记忆截割”技术割煤时,需要进行人工领刀,且对煤层赋存条件要求较高,当煤层起伏较大时需要频繁示教领刀。“记忆截割”技术仅针对下一刀煤层顶板截割路径进行优化,在采煤机推进方向无法根据煤层的赋存形态对采煤机俯仰采路线进行精确规划与控制。本文基于采煤机自适应智能截割理念,设计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智能截割系统运行模式,利用煤层精细化物探数据构建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而后利用地质模型对采煤机的未来截割路径进行规划,并在开采过程中根据工作面揭露的最新地质资料动态修正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将高精度三维动态地质模型与采煤机开采规划算法耦合,提出可自适应煤层变化的采煤机开采控制基线规划算法,实现对采煤机推进方向的俯仰采控制与牵引方向的截割控制,以及地质模型更新、开采基线规划与采煤机滚筒调整之间的高效协作。设计了智能截割系统内滚筒调整参量的计算服务接口,以及智能截割系统与采煤机控制系统间的通讯协议,实现了采煤机滚筒基于规划截割路径的精准控制。实践表明,采煤机智能截割系统适用于底板倾角各种变化程度的煤层,采煤机截割线更好地贴合煤层顶、底板线,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采矿 综采工作面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 路径规划 高精度三维动态地质模型 通讯协议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田“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与深部找矿示范
9
作者 祝培刚 李秀章 +5 位作者 张文佳 王英鹏 王巧云 张文 于晓卫 迟乃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920,共12页
焦家金矿田是胶东地区金矿最富集的三大金矿田之一。为开展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在焦家金矿田深部调查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结果显示,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是焦家金矿田的金矿成... 焦家金矿田是胶东地区金矿最富集的三大金矿田之一。为开展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在焦家金矿田深部调查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结果显示,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是焦家金矿田的金矿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为焦家断裂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包括主断裂面、次级断裂面、裂隙面等;热液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等。以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指导,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2处,经钻探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见矿效果,开拓了深部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预测 地质模型 成矿地质 成矿构造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 焦家金矿田
下载PDF
赣北石门寺钨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10
作者 张志辉 叶天竺 +5 位作者 祝新友 巩小栋 贾文彬 熊光强 贺晓龙 胡擘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930,共10页
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对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细脉浸染型矿体的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石英大脉型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成矿地质体为花岗斑岩。成矿构造为近EW向和NW向断... 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对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细脉浸染型矿体的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石英大脉型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成矿地质体为花岗斑岩。成矿构造为近EW向和NW向断裂构造。成矿结构面明确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界面,其与似伟晶岩壳的分布大体一致,控制了大规模浸染状矿化的分布;花岗斑岩及隐爆角砾岩边部的成矿结构面则控制了大规模隐爆角砾岩型矿体。成矿作用蚀变特征标志为云英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其中云英岩化与钨矿化关系最密切。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建立了石门寺钨矿床的“三位一体”成矿预测地质模型,为指导花岗闪长岩大面积出露地区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北 石门寺 钨矿 矿产勘查工程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下载PDF
MVT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11
作者 韩润生 张艳 +4 位作者 叶天竺 陈青 任涛 郭忠林 邱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5-932,共18页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矿床成矿规律 成矿地质 成矿结构面 成矿流体作用标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地质模型
12
作者 何发岐 黎小伟 +2 位作者 张茹 齐荣 金东民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4-1203,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地表黄土层厚度变化大,对地震能量的吸收不均,因此,对该地区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时静校模型构建困难,资料成像难度大,被认为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禁区。以往的地震资料解释分歧大,多认为地震剖面上同相轴不连续的原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地表黄土层厚度变化大,对地震能量的吸收不均,因此,对该地区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时静校模型构建困难,资料成像难度大,被认为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禁区。以往的地震资料解释分歧大,多认为地震剖面上同相轴不连续的原因是地震采集技术不过关造成资料品质差,因而制约了地球物理资料的深度应用。华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期间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面积三维地震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剖面上存在杂乱反射和同相轴不连续等现象,这给该地区岩性圈闭和低幅构造解释带来了困难。近年来,在盆地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地质模型,认为区域性走滑断层对地层连续性、地质体完整性的破坏是造成同相轴复杂的重要原因,从而能够客观评价地震资料品质,对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后成像效果得到大幅改善,对重新处理后的资料进行解释后识别出了不同级序断裂以及伴生的裂缝体系。认为:燕山运动形成的走滑断裂十分发育,它们是盆地南缘中生界特别是三叠系致密油成藏及富集的主控因素。地质模型的正确建立奠定了黄土塬区地质物探一体化研究的基础,利用裂缝地震响应特征和地震属性开展断缝体的三维地震雕刻,形成了一套确定断缝体样式、组合、响应、期次、边界的技术,完善了黄土塬特殊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方法流程,据此发现了致密油藏高产目标,打开了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的油气勘探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地质模型 地震处理解释 黄土塬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龙女寺构造栖霞组薄储层预测地质模型
13
作者 刘宏 王双琴 +2 位作者 谭磊 唐松 陈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0,共12页
近年来,川中地区多口井在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较之川西北台缘带,位于台内的龙女寺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远低于地震纵向分辨率,一直未取得较好的储层预测效果,严重制约着广大台内... 近年来,川中地区多口井在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较之川西北台缘带,位于台内的龙女寺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远低于地震纵向分辨率,一直未取得较好的储层预测效果,严重制约着广大台内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台内地区薄储层预测难点,综合利用岩芯、薄片、测井及地震等资料,以地质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思路,对川中龙女寺地区栖霞组储层控制因素及预测地质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栖霞组储层主要为滩相白云岩储层,储集岩以晶粒云岩、云质灰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溶洞,可见少量裂缝。控制栖霞组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栖霞期古地貌位置、沉积微相及断裂发育情况,据此建立了“栖霞期古地貌高地+滩核和滩缘微相区+断裂发育区”的龙女寺栖霞组薄储层预测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优选出储层发育有利区,为栖霞组台内地区油气勘探部署优选有利区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女寺地区 栖霞组 薄储层预测 地质模型 颗粒滩
下载PDF
浅谈三维地质模型构成、优势及其在矿山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张广纯 赵英楠 +2 位作者 王广磊 杨国龙 秦卓然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24期195-197,共3页
三维地质建模由来已久,国内外相关软件已趋于成熟。此次阐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构成,论述了三维地质模型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及其运用上的便捷性,提出了三维建模应针对矿山找矿模型的特点,通过其筛选指定主要参考项目,使得三维模型在矿... 三维地质建模由来已久,国内外相关软件已趋于成熟。此次阐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构成,论述了三维地质模型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及其运用上的便捷性,提出了三维建模应针对矿山找矿模型的特点,通过其筛选指定主要参考项目,使得三维模型在矿山服务中实现最大化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找矿模型 矿山服务 成矿预测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元昊 高振记 宋越 《华北地质》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三维地质模型在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等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模型质量直接决定模型的应用潜力及应用成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影响三维地质模型质量的因素,包括建模地质对象复杂程度、建模数据源精... 三维地质模型在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等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模型质量直接决定模型的应用潜力及应用成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影响三维地质模型质量的因素,包括建模地质对象复杂程度、建模数据源精度与质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模人员专家知识等。同时,对当前主要的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方法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已经从定性评估逐步进入定量评估时代。最后,总结了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模型不确定性 模型质量 评估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煤储层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刘旭东 桑树勋 +6 位作者 周效志 刘世奇 韩思杰 王梓良 张守仁 吴见 张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73-2790,共18页
CO_(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CO_(2)-ECBM)强化煤层气开发、实现煤层气井增产的同时,将CO_(2)封存到深部煤层中,该技术极具发展前景。依托示范工程,基于地质建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仍是技术研发的重要路径。基于对角点地质模型和COMSOL Multi... CO_(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CO_(2)-ECBM)强化煤层气开发、实现煤层气井增产的同时,将CO_(2)封存到深部煤层中,该技术极具发展前景。依托示范工程,基于地质建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仍是技术研发的重要路径。基于对角点地质模型和COMSOL Multiphysics地质建模能力的分析,利用拆分-重构法在COMSOL Multiphysics内建立了能有效描述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和含气量、吸附时间、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模量、泊松比非均质分布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吸附-渗流-温度-应力-化学(AHTMC)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开展了控压注气方式的CO_(2)-ECBM数值模拟工作,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对CH_(4)增产、CO_(2)封存及煤储层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同时关井、序贯关井2种关井方式和省时提效、CH_(4)增产、CO_(2)封存以及3者综合兼顾4种CO_(2)-ECBM工程目标,优化了2种关井方式、分别实现4种工程目标场景下的CO_(2)注入压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15 a工期、5.5~9.5 MPa注气压力情况下,随着注入井CO_(2)注气压力的增加,生产井CH_(4)增产率、煤储层CO_(2)封存量均增加,最大可分别达14.39%和8.31×107 m3,含酸性裂隙水的煤储层区域扩大,受CO_(2)从生产井大量产出的影响,储层CO_(2)封存率降低,但保持在95%以上;(2)煤储层非均质性对煤层气井生产影响很大,煤层气井周围煤储层CH_(4)含气量越高、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CH_(4)增产效果越显著,周围煤储层吸附CO_(2)能力越强,CO_(2)产出速度越小;(3)同时关井和序贯关井方式下,CO_(2)注气压力对生产井组产出气CO_(2)体积分数和CH_(4)产气速度变化有显著影响,CO_(2)-ECBM工程结束时煤储层CH_(4)采收率随注气压力增加而降低,3.50、6.50、9.50 MPa的注气压力下分别为33.28%、18.90%、12.81%和41.63%、29.03%、23.01%;(4)以省时提效、CH_(4)增产、CO_(2)封存及3者综合兼顾为工程目标的CO_(2)最优注入压力在同时关井时分别为8.05、3.50、6.35和6.25 MPa,在序贯关井时分别9.50、9.50、3.50和9.50 MPa;(5)相较于同时关井,序贯关井在采用最优CO_(2)注气压力时能够通过延长工程时间获得较好的CH_(4)增产和CO_(2)封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 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 煤层气增产 CO_(2)封存 注入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一种多属性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及在高地应力隧道中的应用
17
作者 程曦文 李天斌 +5 位作者 马春驰 韩瑀萱 曾鹏 黄解放 邓科 张彧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967,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场地的建模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指示克里金法(indicator kriging)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构建,以及空间中岩性分布的准确表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复杂地质情况下三维表观模型... 为了解决传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场地的建模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指示克里金法(indicator kriging)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构建,以及空间中岩性分布的准确表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复杂地质情况下三维表观模型与数值模型的融合。以围岩分级修正与高地应力隧道岩爆灾害预测为例,开展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分析。最后,结合地应力属性模型与开挖计算得到的隧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实现对某隧道岩爆发生区域、等级的工程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通过硬岩段易发生中等至强烈岩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克里金 三维地质模型 多元属性 隧道工程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在智能回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冠宇 王艳龙 陈明刚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针对煤矿智能回采工作面存在的生产环境状态不透明、采煤机难以应对煤层地质条件变化、智能化集成度不高等问题,分析了G煤矿4307工作面智能化建设现状,结合现有地质资料,根据附近回采工作面及4307工作面掘进巷道地质素描图,建立了模拟4... 针对煤矿智能回采工作面存在的生产环境状态不透明、采煤机难以应对煤层地质条件变化、智能化集成度不高等问题,分析了G煤矿4307工作面智能化建设现状,结合现有地质资料,根据附近回采工作面及4307工作面掘进巷道地质素描图,建立了模拟4307工作面煤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实测回采顶底板截割线,修正煤层底板等高线,模拟出与实际情况最相近的煤层三维地质模型,为智能回采提供了可靠的生产条件,回采过程中,实收剖面图与三维地质模型相验证,已初步实现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的智能化回采,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为煤矿智能回采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屯煤矿 智能回采 透明化工作面 三维地质模型 惯性导航系统
下载PDF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三维地质模型信息读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浩 李志 +1 位作者 陈俊 田龙强 《电力勘测设计》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解决三维设计场景下地质勘察专业到结构设计专业之间的地层信息的数据贯通问题,本文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以读取ItasCAD导出的三维地层模型为例,介绍了地层信息的读取方法,从而获取勘察区域内的地层分布情况并关联地层属性信息,实... 为解决三维设计场景下地质勘察专业到结构设计专业之间的地层信息的数据贯通问题,本文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以读取ItasCAD导出的三维地层模型为例,介绍了地层信息的读取方法,从而获取勘察区域内的地层分布情况并关联地层属性信息,实现了站区全范围地层分布的查询功能,可提升设计专业查询地质信息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Revit二次开发 三维地质模型 设计数据贯通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隧洞工程地质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树盛 孙云志 谢礼明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为更好地发现隧洞工程中的风险,生成更安全、高效的设计以及更有效的成果,明确隧洞工程中的风险所在和其结构性能至关重要,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工程应用历程、工程地质模型开发的基础性作用、建模流程和数字孪生成熟度模型。提出了数... 为更好地发现隧洞工程中的风险,生成更安全、高效的设计以及更有效的成果,明确隧洞工程中的风险所在和其结构性能至关重要,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工程应用历程、工程地质模型开发的基础性作用、建模流程和数字孪生成熟度模型。提出了数字孪生在隧洞工程地质应用总体框架和应用的不同阶段任务,探讨了应用阶段和工程地质模型的不确定问题。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局限进行了初步阐述,展望新技术在隧洞工程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复杂地质条件的隧洞工程数字孪生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但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为未来大型引调水工程隧洞数字化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工程 工程地质 数字孪生 地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