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高品位地下铜矿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
1
作者 龚永超 梁巨理 +2 位作者 管桦 王雄荣 葛建平 《采矿技术》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针对黑牛洞铜矿前期基础资料难以满足采矿方法的优化研究,矿体、围岩实际揭露后稳固性与前期地质资料变化较大、采场支护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统计窗法、测线法、声波测速等方法开展了高海拔高品位地下铜矿的工程地质调查,同时采用节理... 针对黑牛洞铜矿前期基础资料难以满足采矿方法的优化研究,矿体、围岩实际揭露后稳固性与前期地质资料变化较大、采场支护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统计窗法、测线法、声波测速等方法开展了高海拔高品位地下铜矿的工程地质调查,同时采用节理岩体的RMR分级法、Q系统分级法和BQ分级法对矿山5种主要矿岩进行了岩体分级和质量评价,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岩体质量的分级支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调查 质量评价 岩体分级 分级支护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作者 戴建玲 雷明堂 +13 位作者 蒋小珍 ZHOU Wanfang 蒙彦 吴远斌 管振德 贾龙 殷仁朝 潘宗源 尹欧 陈英姿 杨涛 雷柱平 黄敬军 杨荣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202,共19页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从岩溶环境特征、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和机制、发育及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约25.4万km^(2),有记录的岩溶塌陷灾害2146处,矿山疏干排水、抽水、工程施工等是这一地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发育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二是发育地层一般为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沿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等岩溶洞隙密集发育带分布;三是多发生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河流两岸等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水动力条件易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段;四是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塌陷的规模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为了降低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结论]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广、危害大,高易发区内线性工程、重要城市群等规划建设应对这一环境地质问题引起重视,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地质灾害 分布 成因 工程建设 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3
作者 卢丽 樊连杰 +4 位作者 裴丽欣 邹胜章 林永生 邓日欣 王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分析地下水流场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情况,探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结果】海南岛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32.05×10^(8)m^(3)/a,在行政区中,海口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最大,多年均值为11.33×10^(8)m^(3)/a,昌江县的最小,多年均值为0.07×10^(8)m^(3)/a。海南岛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水质较差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区和山前地带,超标因子主要为pH、Al、Mn。岛内存在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琼北盆地的区域性水位下降问题、三亚市海棠湾和榆林湾、东方市板桥镇等地区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结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分布差异大,地下水水质较差,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 生态 环境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海南岛 海南省
下载PDF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评估模型与应用
4
作者 苏栋 黄茂隆 +1 位作者 韩文龙 陈湘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减少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方法]本文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灾害事件严重度、地质体脆弱性、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减少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方法]本文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灾害事件严重度、地质体脆弱性、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并结合某城市一起突发事件的相关数据对评估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评估模型具有较高操作性和可行性,可在各种复杂地质环境的城市中开展深层地下空间韧性评估工作;所评价灾害事件的严重度为5.601,属严重水平;地质体的暴露性为5.735,灾损敏感性为6.146,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35.247,属脆弱地质体;预警能力指数为1.00,防灾能力指数由原来的5.66提高至灾后的7.00,故抵御力综合评价结果由15.38提高至19.02;通过填砂、地下注浆等措施后,恢复力为2.00,且由于地质环境趋于稳定,地质环境适应力综合分析为1.00。[结论]若受灾害影响,地质环境韧性水平的演化可分为正常、受灾、抵御、恢复、适应和新的正常水平6个阶段,韧性水平曲线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后趋于稳定,且在受灾和抵御的节点处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韧性 城市韧性 深层地下空间 评估模型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与生态地质调查工作建议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张涛 余正伟 +2 位作者 舒思齐 许闯胜 舒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9-494,共16页
【研究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责任。开展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国际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Costanza... 【研究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责任。开展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国际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Costanza等于2014年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运用居民消费指数、人民币和美元购买力指数,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价模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采用热点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2019年度中国内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7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青海省属于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属于次热点区域,贵州省和重庆省属于次冷点区域,陕西省属于冷点区域。【结论】针对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海岸带等“两区三带”地质本底和生态特征,提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地质调查建议:一是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开展冰川冻土消融、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调查;二是在东北地区开展森林质量、生态多样性和湿地资源调查;三是在黄河流域开展上游生态退化、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湿地萎缩调查;四是在长江流域开展上游水源涵养、中游岩溶地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调查及下游河湖湿地退化调查;五是重点调查海岸线岸滩海浪侵蚀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保护 热点分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制订的地方标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技术规程》通过专家审定
6
《河北地质》 2023年第2期48-48,共1页
由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制订的地方标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技术规程》,顺利通过河北省标准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会议认为,该标准技术路线合理,起草过程符合规定,填补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技术方面的空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 由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制订的地方标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技术规程》,顺利通过河北省标准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会议认为,该标准技术路线合理,起草过程符合规定,填补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技术方面的空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意通过审定。项目组将按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意见修改后,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和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调查 起草过程 意见修改 勘查院 技术规程 钻探技术 专家审定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冈瓦纳相冰碛岩的发现及其对北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的启示——来自1∶50000专题地质调查的新证据
7
作者 刘一鸣 翟庆国 +3 位作者 唐跃 胡培远 杨宁 李金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6-1494,共9页
【研究目的】拉萨地块作为构成青藏高原的最主要陆块之一,其构造格局的划分对深入理解特提斯洋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一般来说,拉萨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拉萨、中拉萨和南拉萨地块,但关于各地块基底属性、漂移历史、增生过... 【研究目的】拉萨地块作为构成青藏高原的最主要陆块之一,其构造格局的划分对深入理解特提斯洋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一般来说,拉萨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拉萨、中拉萨和南拉萨地块,但关于各地块基底属性、漂移历史、增生过程及构造亲缘性等仍不明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了笔者等在北拉萨地块北拉地区开展1∶50000专题地质调查期间,在原划定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中发现了大面积出露的典型冰碛岩与震积岩。【研究结果】它们与中拉萨地块申扎地区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可对比,是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冰期事件的记录。冰碛岩中可见明显冰筏作用形成的冰海相砾石稀散分布在砂质、粉砂质和泥质基质中,具坠石构造。震积岩以震褶岩和震裂岩为主,发育微褶皱、砂(泥)岩脉、同震节理、内碎屑副角砾岩、阶梯状断层和火焰构造等同生或准生地震沉积记录。【结论】北拉地区拉嘎组冰碛岩的发现表明,北拉萨地块与中拉萨地块具有类似的基底,它可能是在陆壳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增生型微陆块,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消减密切相关,这为深入理解北拉萨地块的构造属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嘎组 冰碛岩 震积岩 构造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藏北湖区
下载PDF
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三维地质结构构建及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8
作者 韩博 夏雨波 +4 位作者 马震 王小丹 郭旭 林良俊 裴艳东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3-1918,共16页
【研究目的】为了规范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构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更好地进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资料交流与利用。【研究方法】本文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阐述了雄安新区第四纪地层特征,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划分了... 【研究目的】为了规范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构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更好地进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资料交流与利用。【研究方法】本文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阐述了雄安新区第四纪地层特征,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划分了100 m以浅地层工程地质层组,分析了各层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构建了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雄安新区全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7~16 m,晚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50~60 m,中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70~80 m,早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约140~190 m;可将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区划分为冲积—洪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冲积—湖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和冲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100 m深度范围内地层可划分18个工程地质层组,其中(1)^(4)层为全新统(Q_(h)),(5)~I1层为上更新统(Q_(p)^(3)),I2~I5层为中更新统(Q_(p)^(2)),I6~I8层为下更新统(Q_(p)^(1)),构建了研究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雄安新区地下100 m范围内各层组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结构特征。【结论】通过划分工程地质层组,建立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可服务于雄安新区顶层规划设计、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天然地基和桩基持力层选择、城市地铁隧道选线施工等,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重要的地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分区 工程地质层组 三维地质结构 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地下空间储能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调查建议
9
作者 黄宽 张万益 +6 位作者 王丰翔 栾卓然 胡雅璐 陈骥 方圆 宋泽峰 王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研究目的]在现代能源体系中,能源储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能源储备体系,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处理好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从地下空间储备设施类型出发,并结合全球... [研究目的]在现代能源体系中,能源储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能源储备体系,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处理好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从地下空间储备设施类型出发,并结合全球的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建设与相关研究实验,深入对比分析世界和中国在储油、储气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由此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1)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储能是未来能源储备维护的重要方向。这是天然气调峰、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供应、大规模高效利用氢气的有效途径。发展地下空间储能是实现中国碳中和和能源结构升级的关键问题;(2)全球地下空间储能设施主要分为五类:盐穴、水封洞库、含水层、枯竭油气藏和废弃矿坑;(3)国外开展地下空间储能设施建设比较早,在地下储能电站、地下储氢设施建设、石油储备和天然气储备等方面都要领先。[结论]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开展地下空间储能能力调查、建立更多的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和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全国地下储库规划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储备 地下空间储能 地质调查工程 能源安全 能源体系
下载PDF
大尺度采空区岩体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必根 王春来 唐绍辉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9,86,共4页
广西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4#特大采空区具有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等特征,为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开展了详细的采空区周边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查。基于现场调查参数,利用RMR分级和Q系统分级方法,得出了采空区周边岩体的工程地质分级结果... 广西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4#特大采空区具有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等特征,为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开展了详细的采空区周边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查。基于现场调查参数,利用RMR分级和Q系统分级方法,得出了采空区周边岩体的工程地质分级结果,分析了分级结果的相关性,为4#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基本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工程地质调查 RMR分级 Q系统分级
下载PDF
大型地下铁矿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赞成 余斌 +1 位作者 解联库 曹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3-68,共6页
针对劳服铁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体力学特性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划分、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结构分类。同时应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分级方法对劳服铁矿岩体质量进行了系统... 针对劳服铁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体力学特性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划分、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结构分类。同时应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分级方法对劳服铁矿岩体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和评价,其评价结果为矿区顶板岩层片麻岩和底板花岗质混合岩岩体质量级别为III级至II级,底板花岗质混合岩岩体质量级别为II级至I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工程地质调查 岩体结构 岩体质量评价
下载PDF
模式勘查及其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兰珍 田宪谟 徐荣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94-302,共9页
本文介绍了模式勘查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作用。并且,简要说明了运用于电法资料处理的EPBEM系列软件,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勘查模式及其在北京-昆明国道主干线龙洞背隧道和蒲江-德阳隐伏断裂带通过成都某重大工程位置勘查中的应... 本文介绍了模式勘查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作用。并且,简要说明了运用于电法资料处理的EPBEM系列软件,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勘查模式及其在北京-昆明国道主干线龙洞背隧道和蒲江-德阳隐伏断裂带通过成都某重大工程位置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调查 模式勘查 数据处理
下载PDF
软弱破碎岩体工程地质调查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江飞飞 李向东 +1 位作者 盛佳 张彩青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3期94-99,共6页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并采用MRMR-2000系统法和Q系统法分别对矿体和上下盘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岩体中的结构面非常发育,均发育有3组以上的优势结构面,结构面平均线密度均超过25条/m;矿体及上下盘岩体均属Ⅴ级,矿岩体质量总体评价均为差,其中,下盘岩体相对稍好,上盘岩体次之,矿体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工程地质调查 MRMR-2000分级系统 岩体质量评价
下载PDF
呼的合铜矿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赞成 余斌 +1 位作者 胡建军 曹辉 《黄金》 CAS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针对呼的合铜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岩体力学特性等,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划分、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结构分类。同时应用CSMR分级方法对呼的合铜矿岩体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和评价,其评价结果为Ⅰ区和Ⅱ... 针对呼的合铜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岩体力学特性等,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划分、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结构分类。同时应用CSMR分级方法对呼的合铜矿岩体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和评价,其评价结果为Ⅰ区和Ⅱ区边坡岩体质量评价级别为IIIb,Ⅳ区、Ⅴ区和Ⅵ区评定级别为Ⅲa,Ⅲ区评定级别为Ⅱ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工程地质调查 岩体结构 岩体质量评价 CSMR分级
下载PDF
某铁矿工程地质调查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饶运章 吴卫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1-144,148,共5页
对某铁矿300m、360m、390m、420m、460m、500m等中段的沿脉、穿脉和采切巷道共29条测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统计显示区内有二组控制性节理,优势结构面倾向SE,约占80%节理倾角介于50~90°,多数节理的走向与矿体走向相近。利用RMR法对... 对某铁矿300m、360m、390m、420m、460m、500m等中段的沿脉、穿脉和采切巷道共29条测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统计显示区内有二组控制性节理,优势结构面倾向SE,约占80%节理倾角介于50~90°,多数节理的走向与矿体走向相近。利用RMR法对岩体进行分级评价,发现灰岩、石英岩和砂岩都属于III类;运用FLAC^3D对巷道和优势结构面建模并模拟分析,可知影响巷道失稳的主要因素是其轴线与结构面走向平行,对矿山后续巷道布置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调查 节理 RMR 岩体质量 FLAC^3D
下载PDF
新时期1∶50000工程地质调查规范编制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彭 石菊松 +3 位作者 张永双 马震 王家松 牛广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第8期62-67,共6页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至今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从最初的针对单一工程地质问题的专项调查,发展成为调查内容丰富、包含学科广泛、解决问题多样的综合地质调查。《1∶50000工程地质调查规范》从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手段、评价方法...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至今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从最初的针对单一工程地质问题的专项调查,发展成为调查内容丰富、包含学科广泛、解决问题多样的综合地质调查。《1∶50000工程地质调查规范》从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手段、评价方法以及成果表达等方面规定了现阶段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使得调查工作更加规范、服务保障更加有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成果表达更加实用。建立工程地质调查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理论与技术方法,提升成果表达是今后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调查 规范编制 调查内容 成果表达
下载PDF
金山金矿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文文 闵忠鹏 缪国卫 《黄金》 CAS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金山金矿随着采深加大,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介绍了工程地质调查实施方案,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手段对金山金矿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了调查区域结构面发育情况,提出改善爆破效果的应对措施,使今后类似现场施工、爆破设计等工作有... 金山金矿随着采深加大,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介绍了工程地质调查实施方案,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手段对金山金矿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了调查区域结构面发育情况,提出改善爆破效果的应对措施,使今后类似现场施工、爆破设计等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进而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调查 结构面 爆破效果
下载PDF
川藏公路海子山-竹巴笼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录仕 牛宝茹 +1 位作者 鲍桂宝 林峰 《遥感信息》 CSCD 2001年第3期41-42,48,共3页
在川藏公路海子山 -竹巴笼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 ,确定了这一典型工程地质区工作的基本技术路线与工作程序 ,总结了各主要工作环节即图像制作与处理、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及工程地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在川藏公路海子山 -竹巴笼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 ,确定了这一典型工程地质区工作的基本技术路线与工作程序 ,总结了各主要工作环节即图像制作与处理、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及工程地质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技术工作方法。目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 工作程序 技术方法 川藏公路 遥感技术 工程地质调查方法
下载PDF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以工程环境为重点的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启兴 文锦明 +4 位作者 梅刚 易军 秦宇龙 庞仁俊 杨学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2-1010,共9页
针对1∶25万阿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涉及的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运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数字填图。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适宜于以工程与... 针对1∶25万阿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涉及的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运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数字填图。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适宜于以工程与环境为侧重点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流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 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
下载PDF
南昆铁路施工阶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宝熙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3年第1期32-37,8,共7页
以往铁路遥感技术是用于勘测阶段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遥感技术在南昆铁路施工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概况及效果 ,这是遥感技术首次用于施工的一次尝试 ,也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突破。文中首先对沿线地形、地质概况进行介绍 ,然后结合施工部门... 以往铁路遥感技术是用于勘测阶段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遥感技术在南昆铁路施工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概况及效果 ,这是遥感技术首次用于施工的一次尝试 ,也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突破。文中首先对沿线地形、地质概况进行介绍 ,然后结合施工部门的要求 ,开展全线陆地卫星 TM图像的断裂构造判释 ;利用全黑白像片开展主要隧道、部分地段岩溶、八渡桥位地区等的判释 ;利用不同时期航片对段家河流域的泥石流沟进行动态分析。文中还列出该线部分地段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意见与施工验证结果对比一览表。从该表得知遥感判释成果绝大部分是对的。最后 ,在结论中归纳出几点认识 ,并提出施工阶段在特定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应用遥感技术是有益的。同时指出 ,施工阶段应用遥感技术是有条件的 ,并非任何情况下均可应用遥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施工阶段 遥感技术 工程地质调查 勘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