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地铁站壁画分析与欣赏
1
作者 刘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26-I0027,共2页
青岛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名城,地铁建设方兴未艾,截至2023年6月,已开通运营线路7条,在建线路共有10条。在青岛地铁站内公共空间设计中,壁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青岛依托于自身的城市文化和艺术底蕴,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秀... 青岛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名城,地铁建设方兴未艾,截至2023年6月,已开通运营线路7条,在建线路共有10条。在青岛地铁站内公共空间设计中,壁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青岛依托于自身的城市文化和艺术底蕴,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地铁壁画作品,让地铁空间成为了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风景线,增添了文化艺术气息,活跃了地铁空间氛围,乘客可以与之进行艺术互动,获得了业界广泛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铁建设 地铁空间 滨海旅游 公共空间设计 空间氛围 地铁壁画 艺术气息
下载PDF
杭州地铁公共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分析
2
作者 田梓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24-I0025,共2页
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城市空间向地下的延伸。视觉传达设计既能反映城市特色又具有个性,近些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城市从地铁公共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入手,从地铁标志、线路标识颜色、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地铁站文化墙... 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城市空间向地下的延伸。视觉传达设计既能反映城市特色又具有个性,近些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城市从地铁公共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入手,从地铁标志、线路标识颜色、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地铁站文化墙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艺术性设计,以彰显城市特色。本文以杭州地铁为例,对其公共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公共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 杭州地铁 地铁 传统文化符号 交通工具 效果分析 简要分析
下载PDF
上海速度,创造地铁建设奇迹
3
作者 应名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3-I0010,共8页
30年前的5月28日,上海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从无到有。30年后的今天,我们拥有了一个20条线路、831公里运营里程的庞大地铁网,四通八达,已经成为上海市民交通出行的首选。上海地铁的发展史,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青春活力。
关键词 上海地铁 运营里程 地铁线路 地铁建设 交通出行 青春活力 地铁 上海市民
下载PDF
严寒地区地铁车站活塞效应与机械通风耦合作用下混合通风研究
4
作者 马广兴 徐腾蛟 +1 位作者 王林成 王东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93-98,119,共7页
以严寒地区呼和浩特市的地铁一号线东影路典型岛式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和活塞效应耦合作用下活塞通风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车站整体通风情况。结果表明: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对站厅层活塞通风... 以严寒地区呼和浩特市的地铁一号线东影路典型岛式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和活塞效应耦合作用下活塞通风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车站整体通风情况。结果表明: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对站厅层活塞通风量的影响均要强于站台层,机械通风系统开启不会对车站瞬时活塞通风量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但会随着活塞通风量减小而影响增大。轨道排热系统对列车进站及停站过程中送入站厅的活塞风量有明显限制作用,也可增加列车离站时由人员出入口引入站厅的新风量。严寒地区地铁车站通风系统运行时,在春夏秋季节可以充分利用列车离站活塞效应引入新风来改善车站内的空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通风 数值计算 地铁车站 活塞效应
下载PDF
上海地铁雕塑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
5
作者 罗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3-I0014,共2页
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之一,不仅实现了人们高效便捷出行的愿望,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入到城市生活中。其中,地铁站的雕塑艺术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静默却充满力量的艺术作品,以特有方式,成为公众与城市文化的桥梁... 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之一,不仅实现了人们高效便捷出行的愿望,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入到城市生活中。其中,地铁站的雕塑艺术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静默却充满力量的艺术作品,以特有方式,成为公众与城市文化的桥梁。无论是象征上海历史变迁的雕塑,还是融入现代科技的创新设计,都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并承载着深厚的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对上海地铁雕塑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探讨,加深对城市雕塑艺术的理解,并为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铁 城市规划 创新设计 雕塑艺术 美学价值 特有方式 艺术设计 地铁
下载PDF
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要点
6
作者 杨智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14-I0015,共2页
近年来,地铁建设施工已经应用各种前沿技术和先进装备,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升级,迭代发展,其中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1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概述及可行性分析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就是将车站的整体顺着... 近年来,地铁建设施工已经应用各种前沿技术和先进装备,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升级,迭代发展,其中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1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概述及可行性分析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就是将车站的整体顺着纵向结构划分为长度相等的若干个类圆柱体环段,每个类圆柱体环段又由若干个标准的模块构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结构施工 施工要点 施工概述 纵向结构 装配式地铁车站 地铁建设 可行性分析 圆柱体
下载PDF
地铁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洋 杨历历 《设计》 2024年第5期4-7,共4页
在当前各地政府重视地铁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开发现状探讨地铁文创产品开发要点。基于对国内外地铁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对比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地铁文创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文创产品本身的文化性,美观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针对地铁... 在当前各地政府重视地铁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开发现状探讨地铁文创产品开发要点。基于对国内外地铁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对比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地铁文创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文创产品本身的文化性,美观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针对地铁文创产品提出“挖掘地域文化”“展现地铁特色”“内容与时俱进”“营造趣味体验”“树立品牌意识”五大设计要点,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创造性解析。全面阐释地铁文创产品开发方法,明确开发方向。地铁文创产品与城市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的同时体现自身特色,传播地铁文化与时代精神,成为人们认知城市形象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文化建设 文创设计 地铁文化 城市文化
下载PDF
适用于地铁站背景音乐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分析
8
作者 付琳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32-I0033,共2页
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与运营规模也日益庞大,并形成了地下交通网络。地铁每天的客运量不断攀升,城市居民与地铁空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来越长。市民们不仅关注车厢是否拥挤、温度是否适宜... 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与运营规模也日益庞大,并形成了地下交通网络。地铁每天的客运量不断攀升,城市居民与地铁空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来越长。市民们不仅关注车厢是否拥挤、温度是否适宜、运行是否安全,也开始关注服务是否到位、乘坐心情是否愉悦。为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乘客诉求,地铁运营部门根据不同时段在地铁站播放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本文从早晚高峰、非高峰、重要节日等几个时间节点,对适用于地铁站背景音乐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探寻最佳效果,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背景音乐 交通网络 地铁运营 地铁空间 客运量 大城市 城市居民
下载PDF
把上海地铁打造成世界级的品牌
9
作者 俞光耀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9,共7页
2023年是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回顾上海地铁的发展史,我感觉十分自豪,也颇多感慨。今天,我先从上海地铁“三个转型”发展战略讲起。“三个转型”发展战略“三个转型”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什么是上海地铁“三个转型”发展战略呢?就是从建... 2023年是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回顾上海地铁的发展史,我感觉十分自豪,也颇多感慨。今天,我先从上海地铁“三个转型”发展战略讲起。“三个转型”发展战略“三个转型”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什么是上海地铁“三个转型”发展战略呢?就是从建设运营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转型;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 地铁运营 建设运营 运营地铁 世界级
下载PDF
地铁车辆牵引与辅助供电系统故障处置:从预防到修复的综合策略
10
作者 潘蓉 《人民公交》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在当今的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活中,地铁作为大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高效的运行对城市动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铁车辆的电气系统,尤其是牵引与辅助供电系统,是确保地铁安全、顺畅运行的关键。然而,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及复杂的... 在当今的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活中,地铁作为大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高效的运行对城市动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铁车辆的电气系统,尤其是牵引与辅助供电系统,是确保地铁安全、顺畅运行的关键。然而,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及复杂的城市环境影响,这些系统难免会遇到各种故障。因此,深入分析这些故障的类型、原因及处置策略,对于提升地铁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供电系统 地铁车辆 故障处置 运营时间 地铁安全 车辆牵引 地铁运营 电气系统
下载PDF
基于静力推覆分析的穿越地裂缝浅埋地铁车站地震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仲明 陈帜 +2 位作者 陈轩 郑坤 阿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70,共11页
以处于西安f4地裂缝场地的浅埋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振动台试验,探讨了地裂缝场地和结构的震害特征。同时,考虑场地地震响应的非一致性,采用静力推覆分析方法,分析了穿越地裂缝浅埋地铁车站的地震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针对地裂缝... 以处于西安f4地裂缝场地的浅埋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振动台试验,探讨了地裂缝场地和结构的震害特征。同时,考虑场地地震响应的非一致性,采用静力推覆分析方法,分析了穿越地裂缝浅埋地铁车站的地震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针对地裂缝场地地下结构的Pushover分析方法能够较真实地反应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活动特征和地下结构的破坏特点。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趋于稳定状态的地裂缝上、下盘土体主要进行张合活动(相互挤压与分离)。其中,相互挤压会对结构中柱施加明显附加压弯作用。地裂缝场地土体的水平剪切变形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外在因素,而地裂缝活动造成的附加压弯作用会进一步增大中柱轴压比,降低中柱的变形能力,加速结构的地震破坏。在地裂缝场地特征变形作用下,结构底层中柱水平剪切变形能力相对较弱,且结构剪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上盘结构底层中柱是结构的抗震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铁车站 静力推覆分析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在地铁上盖结构中的减振效果研究
12
作者 陆德成 周颖 +2 位作者 王睿 马开强 王梁坤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地铁振动带来的舒适度问题已经成为地铁上盖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地铁上盖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可以兼顾对水平向地震和竖向地铁振动响应进行控制,在地铁上盖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橡... 地铁振动带来的舒适度问题已经成为地铁上盖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地铁上盖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可以兼顾对水平向地震和竖向地铁振动响应进行控制,在地铁上盖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橡胶隔震支座和碟形弹簧的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并通过原型支座试验对其竖向刚度和解耦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某地铁上盖结构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现场振动测试获得的地铁振动时程作为激励,建立了三维振震双控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置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后,该结构水平向隔震效果显著;竖向Z振级减小,有效提高了地铁上盖结构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振震双控支座 碟形弹簧 地铁上盖结构 地铁振动 舒适度评价
下载PDF
地铁双线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冻结加固冻胀控制措施
13
作者 陈湘生 丁航 +5 位作者 李方政 陈曦 高伟 王恒 王磊 陈汉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0,共9页
针对城市长距离大断面地下空间冻结工程的冻胀特性问题,依托上海地铁18号线国权路站双线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冻结工程,基于热力耦合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室内试验所得物理参数,研究该工程的冻胀位移场演化规律,并探究... 针对城市长距离大断面地下空间冻结工程的冻胀特性问题,依托上海地铁18号线国权路站双线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冻结工程,基于热力耦合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室内试验所得物理参数,研究该工程的冻胀位移场演化规律,并探究错峰冻结、调整盐水温度等措施对冻胀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①冻胀引起的车站底板变形主要发生于积极冻结期;双线隧道同时冻结模式下,冻结45 d时车站底板竖向位移量达到冻结90 d时竖向位移量的77.72%。②冻结90 d时,错峰冻结工况下车站底板竖向位移量较双线隧道同时冻结时减小了7.7%,表明错峰冻结避免了同一时间段内的冻胀叠加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冻胀效应。③冻结90 d时,调整盐水温度工况下车站底板竖向位移量较温度调控前减小34.2%;表明调整盐水温度可控制冻土扩展速率,有效降低冻胀效应。实际工程中,采用错峰冻结、调整盐水温度等措施协同控制冻胀,车站底板最大竖向位移为25.41 mm;数值模拟所得车站底板抬升规律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有效指导了工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铁车站 冻胀 地下空间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排烟口朝向与挡烟垂壁对地铁站台排烟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钟委 吴英昊 +3 位作者 田英 梁天水 王珍珍 高子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提高地铁站台的排烟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站不同排烟口朝向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效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比挡烟垂壁高度对排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口朝向不是影响烟气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顶面排烟的排烟效果最佳,其总... 为提高地铁站台的排烟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站不同排烟口朝向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效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比挡烟垂壁高度对排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口朝向不是影响烟气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顶面排烟的排烟效果最佳,其总排热量是底面排烟的1.32倍,总排烟量是底面排烟的1.19倍;并通过分析3种排烟系统吸入烟气的方式和温度解释排烟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增设挡烟垂壁可起到良好的控烟效果,当挡烟垂壁下沿高度分别降低至3.5,3.0,2.5 m时,顶面排烟,侧面排烟和底面排烟能够将烟气控制在起火防烟分区;挡烟垂壁与机械排烟系统具有协同作用,设置挡烟垂壁可以有效改善排烟效果,因此建议采用排烟管道顶面开口的排烟方式,并可通过设置一定高度的挡烟垂壁提高现有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站台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排烟口朝向 机械排烟 挡烟垂壁
下载PDF
时速120 km地铁快线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
15
作者 陈勇 李杨 +1 位作者 左建勇 梁习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6-1167,共12页
为探明设计时速120 km快速地铁列车在多区段桥隧衔接线路运行时的气动效应和气密性能,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在武汉某多区段桥隧衔接地铁快线对某4车编组的新研A型密封性地铁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实验测试系统采用LL-250-15A型Kulite... 为探明设计时速120 km快速地铁列车在多区段桥隧衔接线路运行时的气动效应和气密性能,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在武汉某多区段桥隧衔接地铁快线对某4车编组的新研A型密封性地铁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实验测试系统采用LL-250-15A型Kulite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列车外部和内部的瞬态压力变化,分析全线路车外压力波动特性,对比沿列车长度方向不同测点位置的压力变化幅值,并分析不同空调状态下的车内压力舒适性。经过3次实验测试分析,该实验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结果表明:全线路运行时,列车在隧道段内加减速导致车外压力变化幅值明显大于高架段,气动效应最恶劣的位置为地下段人防门变截面处,列车上行通过该处时车外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为1 071 Pa,下行通过该处时车外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为905 Pa;相对于下行线全线路,上行线车外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大18.3%;列车正线运营时压力波保护阀会在压力变化剧烈区段进行动作响应,列车上行时,空调开启、压力波保护阀正常启用状态下,车内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相对于压力波保护阀打开未启用时减少了16%,下行时,减少了28%,空调压力波保护阀能够有效降低车外压力波动对车内气压变化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快速地铁线路设计、地铁列车运营及地铁气密性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快线 桥隧衔接 实车试验 压力波 气密性
下载PDF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地铁车体轻量化设计
16
作者 杜子学 化杨 +2 位作者 文孝霞 杨震 黄淋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134,共6页
为实现地铁新车型前期快速的概念设计和性能评估,引用“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对重庆6号线地铁的MP车体进行了隐式参数化建模;并录入车体的17个主要钣金件进行设计分析。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筛选出模态和刚度对质量相对灵敏度较大的7个车体... 为实现地铁新车型前期快速的概念设计和性能评估,引用“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对重庆6号线地铁的MP车体进行了隐式参数化建模;并录入车体的17个主要钣金件进行设计分析。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筛选出模态和刚度对质量相对灵敏度较大的7个车体钣金件,进行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轻量化优化设计;车体的刚度、模态等多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理念的车体隐式参数化建模及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应用于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地铁车体 隐式参数化模型 灵敏度 轻量化
下载PDF
轨底坡耦合轮径差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欣 朱爱华 +2 位作者 孟宇轩 杨建伟 白堂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为了研究轨底坡耦合轮径差对于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设置了3种轨底坡工况(1/20、1/30和1/40)和5种轮径差工况,通过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和轮轨接触三维弹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轨底坡耦合轮径差对地铁车辆直... 为了研究轨底坡耦合轮径差对于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设置了3种轨底坡工况(1/20、1/30和1/40)和5种轮径差工况,通过建立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和轮轨接触三维弹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轨底坡耦合轮径差对地铁车辆直线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线路段车辆平稳性指标受到轮径差变化的影响大于轨底坡变化的影响,轮轨等效应力和接触应力会随着轮径差的增加而增大;曲线路段的各个动力学指标会随着轮径差的增加而增大;综合考虑动力学指标和轮轨接触特性,直线路段下尽量减少使用1/20轨底坡;曲线路段下,可以选择1/30轨底坡,减少轮径差对车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轮 轨底坡 轮径差 动力学性能 轮轨接触特性
下载PDF
黄土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诱导缝三维地震响应研究
18
作者 权登州 王玉铃 +2 位作者 柴少波 范智双 卜永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1-734,共14页
自20世纪90年代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概念提出以来,诱导缝已在我国大、中等城市地铁车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抗震性能尚未得到验证。以西安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工程建设为研究背景,基于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黄土场地与地铁车站结... 自20世纪90年代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概念提出以来,诱导缝已在我国大、中等城市地铁车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抗震性能尚未得到验证。以西安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工程建设为研究背景,基于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黄土场地与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对比研究,验证了数值模型及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基于上述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建立原型结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频谱特性及不同峰值加速度地震波作用下黄土场地中地铁车站诱导缝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诱导缝断面处结构更易发生较大水平相对位移而产生破坏,为地铁车站结构的薄弱面,且其两侧结构水平相对滑动沿地铁车站结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诱导缝两侧结构竖向相对错动沿地铁车站截面宽度方向呈现出两端较大、中间相对较小的规律;在低频成分丰富的西安人工波作用下,诱导缝处余留纵向钢筋塑性变形发展贯穿整个地震作用过程,塑性应变累积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设诱导缝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特征及规律,对进一步探索设诱导缝地铁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损伤、破坏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作用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诱导缝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诱导缝 数值模拟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方法
19
作者 王艳 篮杰 +1 位作者 李国栋 王海涛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介绍了一种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弱电设备发热量实测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相互验证,可以有效提高弱电设备发热量确定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了室内气温、地铁是否运营、设备额定功率和车站类型等因素对设备发热... 介绍了一种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弱电设备发热量实测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相互验证,可以有效提高弱电设备发热量确定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了室内气温、地铁是否运营、设备额定功率和车站类型等因素对设备发热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间接测量和预测模型的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方法可以提高和保障设备发热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室内气温会显著影响设备外表面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及围护结构内表面热流密度,但对设备外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较小;地铁是否运营对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有较大影响,地铁运营期间设备发热量大于非运营期间;设备额定功率对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峰值有较大影响,车站类型和建筑面积对设备发热量峰值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弱电设备间 空调负荷 设备发热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劝导式思维的地铁车厢空间设计策略
20
作者 何灿群 刘珂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9-307,共9页
目的从劝导式思维出发,通过设计介入寻求合理的地铁车厢布局,借助行为导向来规避公共环境下的不良行为习惯。方法首先,梳理劝导设计和可供性作用机制的构成内涵,归纳出劝导设计与可供性的结合特性;其次,利用劝导式设计思维,探讨地铁乘... 目的从劝导式思维出发,通过设计介入寻求合理的地铁车厢布局,借助行为导向来规避公共环境下的不良行为习惯。方法首先,梳理劝导设计和可供性作用机制的构成内涵,归纳出劝导设计与可供性的结合特性;其次,利用劝导式设计思维,探讨地铁乘客行为及其发生机制,寻找地铁车厢空间设计的劝导机会点;最后,通过调研和实地观察,找出造成车厢人流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结果通过剖析车厢空间设计三要素,结合FBM模型和可供性作用机制,构建地铁车厢空间设计框架和劝导式设计模型,最终提出以乘客行为为中心的地铁车厢劝导式设计策略,即利用不同功能件的差异化舒适度调整区域吸引率;利用系统内部元素透明性进行路径劝导;利用视觉传达系统的符号暗示性实现行为触发。结论在车厢空间设计中引入劝导式思维,可有效缓解车厢人流分布不均的情况,为地铁空间设计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导设计 可供性 FBM模型 地铁车厢 乘客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