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域1999~2008年地闪密度图及雷电参数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陆国俊 熊俊 +2 位作者 陈家宏 童雪芳 谷山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30-2936,共7页
为掌握高雷区雷电活动规律,以广州地区1999-2008年间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利用雷电参数统计技术及综合分析平台,结合GIS系统,详细研究了广州地域地闪总数、地闪密度、雷电幅值、雷电幅值概率分布及雷电日等重要雷电参数。研究表明广... 为掌握高雷区雷电活动规律,以广州地区1999-2008年间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利用雷电参数统计技术及综合分析平台,结合GIS系统,详细研究了广州地域地闪总数、地闪密度、雷电幅值、雷电幅值概率分布及雷电日等重要雷电参数。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地闪分布季节性明显,54%~83%的地闪主要集中在夏季;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相比雷电日更能科学反映实际雷电活动分布和变化特征;正负极性雷电流幅值均有明显的集中性。以广州电网500kV蓄增甲线为例,分析得到走廊沿线雷电活动与雷击故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于解决高雷区长期电网防雷难题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雷电参数 地闪密度 雷电流 雷电日 雷击故障 相关性 雷电防护
原文传递
雷电定位系统地闪密度分布图与雷击故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童雪芳 王海涛 +1 位作者 陈家宏 谷山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24-2929,共6页
为检验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密度分布图用于输电线路防雷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从输电线路实际运行经验角度对地闪密度分布图与雷击故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全国多个地区和线路走廊为例,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密度分布,获得了各区域雷... 为检验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密度分布图用于输电线路防雷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从输电线路实际运行经验角度对地闪密度分布图与雷击故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全国多个地区和线路走廊为例,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密度分布,获得了各区域雷区分布,通过相应区域输电线路多年雷击故障位置相关性分析,计算了各雷区等级中的雷击跳闸率或故障杆塔比率。通过比较分析雷区等级及地闪密度值与雷击故障分布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地闪密度分布与雷击故障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绘制的地闪密度分布图描述雷区分布是有效的和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检验 有效性 雷击 相关性 雷区等级
原文传递
浙江省地闪密度图的绘制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海涛 童杭伟 +2 位作者 冯万兴 童雪芳 彭庆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88-2491,共4页
为绘制、研究浙江省地闪密度分布图,选取浙江省雷电定位系统积累的2004~2006年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为研究样本,提出了利用海量雷电自动监测数据绘制出高分辨率地闪密度图的方法—网格法;依据网格的地闪密度值采用自然分割法将全省区... 为绘制、研究浙江省地闪密度分布图,选取浙江省雷电定位系统积累的2004~2006年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为研究样本,提出了利用海量雷电自动监测数据绘制出高分辨率地闪密度图的方法—网格法;依据网格的地闪密度值采用自然分割法将全省区域划分为5级雷区,最终形成了浙江省1km分辨率5级分色地闪密度图。通过分析浙江省地形情况,得出了地闪密度空间分布与地形季风相关性较强的结论;通过分析2004~2006年浙江电网雷击故障点与各级雷区的位置相关性,得出了故障次数与雷区等级正相关的结论,从而验证了地闪密度图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网格法 自然分割法 雷电定位系统 有效性
下载PDF
江苏省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分布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鸣一 王振会 +2 位作者 樊荣 周俊驰 曾庆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57-561,共5页
从雷电防护中重点关心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入时间权重法结合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给出地闪密度分布情况并依此绘制江苏省雷区分布图,对照Anderson经验公式拟合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从雷电防护中重点关心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入时间权重法结合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给出地闪密度分布情况并依此绘制江苏省雷区分布图,对照Anderson经验公式拟合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地闪密度的分布趋势是南部比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洪泽湖周边、太湖和宁镇丘陵周边是江苏省雷电防护重点区域.江苏省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符合Anderson经验公式,幅值主要在20~40kA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时间权重法 雷电流幅值 Anderson经验公式
下载PDF
考虑输电线路走廊地闪密度的防雷措施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宇 杨坚 +2 位作者 万军彪 李阳林 刘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2-175,共4页
为使防雷措施的效果评估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单位雷击跳闸率评价防雷措施效果的方法。该方法以实际雷电观测数据和输电线路运行记录为基础,将雷击跳闸率归算到同一地闪密度水平,弥补了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需要简化和假设的不足... 为使防雷措施的效果评估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单位雷击跳闸率评价防雷措施效果的方法。该方法以实际雷电观测数据和输电线路运行记录为基础,将雷击跳闸率归算到同一地闪密度水平,弥补了仿真计算和模型试验需要简化和假设的不足,克服了单纯采用雷击跳闸率指标或仅进行年雷暴日归算的评估方法的片面性。对江西电网输电线路广泛应用的负角保护针、防绕击避雷针分别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标明电压等级越低,防绕击措施所起的效果越弱,并给出了定量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防雷 地闪密度
原文传递
地闪密度按杆塔画圆差异化统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欢 阮江军 +4 位作者 李振柱 甘艳 杜志叶 张思寒 吴焯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0,共6页
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在2007年提出用网格法对地闪密度进行统计,这种方法可形成直观的、高精度的密度空间分布图。但是在进行防雷计算的过程中,当某一杆塔处于地闪密度变化剧烈的网格分界处时,不易于确定地闪密度的值。笔者提出地闪密度... 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在2007年提出用网格法对地闪密度进行统计,这种方法可形成直观的、高精度的密度空间分布图。但是在进行防雷计算的过程中,当某一杆塔处于地闪密度变化剧烈的网格分界处时,不易于确定地闪密度的值。笔者提出地闪密度按每基杆塔为中心画圆的方法进行统计,可以更直观和精确的反映出杆塔所处地的综合地闪密度值。并以500 kV葛岗线为例,用按杆塔画圆方法得到的地闪密度值对线路耐雷水平进行计算,并进行了风险评估,计算结果显示,文中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线路地闪密度变化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防雷 输电线路 耐雷水平
下载PDF
山区典型地形雷击地闪密度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瑞芳 陶鑫 +1 位作者 杨雪 沈豪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地闪密度是各项防雷设计的基础参数,研究一定范围山区内不同地形地闪密度分布的差异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山区地闪密度分布图。文中首先定义了表征山区不同地形落雷密集程度的落雷分布系数这一概念,利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理论推导... 地闪密度是各项防雷设计的基础参数,研究一定范围山区内不同地形地闪密度分布的差异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山区地闪密度分布图。文中首先定义了表征山区不同地形落雷密集程度的落雷分布系数这一概念,利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理论推导了山顶、山谷、山脚地区的落雷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对比了山区典型地形落雷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的差异,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山区典型地形落雷分布系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某省不同地区10年的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做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山顶地区地闪密度大于山谷、山脚地区地闪密度;山体坡度越大不同地区的地闪密度差异越明显;50%雷电流幅值越大的地区地闪密度差异越明显;地形宽度变大地闪密度差异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距理论 山区典型地形 地闪密度 落雷分布系数
下载PDF
浙江典型区域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地闪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童杭伟 孙淑莲 《浙江电力》 2011年第1期1-3,35,共4页
通过对浙江4个典型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地闪密度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平原、高山、丘陵及沿海山岭等地形的地闪密度分布特点,以及各典型区域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各级地闪密度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不同地形区域差异化的防雷建议。
关键词 典型地形 雷击跳闸 地闪密度 防雷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电网地闪密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苏红梅 郑雄伟 +1 位作者 刘晓冬 何瑞东 《河北电力技术》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概述地闪密度统计分析方法,以雷电定位数据库为基础,采用自然分割法对河北省南部电网雷电数据进行计算分级,得到2003-2010年实际地闪密度分布情况,比较分析实际地闪密度分布情况与常规计算结果的差异,认为防雷设计应以基于雷电定位系统... 概述地闪密度统计分析方法,以雷电定位数据库为基础,采用自然分割法对河北省南部电网雷电数据进行计算分级,得到2003-2010年实际地闪密度分布情况,比较分析实际地闪密度分布情况与常规计算结果的差异,认为防雷设计应以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地闪密度分布图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 地闪密度 雷电日 PAM05定位模型 自然分割法
下载PDF
地闪密度对建筑物雷电防护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李慧 孙兰 +1 位作者 徐嘉伟 张红文 《建筑电气》 2022年第7期7-16,共10页
根据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稿提供的全国地闪密度对照表,以处于不同雷区典型省市的重要公共建筑物为例,分别对基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3类建筑物,按所在区域采用4种地闪密度计算对应的年预计雷击次... 根据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稿提供的全国地闪密度对照表,以处于不同雷区典型省市的重要公共建筑物为例,分别对基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3类建筑物,按所在区域采用4种地闪密度计算对应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和防雷装置的雷电防护效率,分析地闪密度对建筑物防雷类别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影响;并对全国31个典型省市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提出确定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划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LLS) 地闪密度 年平均雷暴日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物入户线路年预计雷击次数 防雷装置的防护效率 防雷类别 雷电防护等级
下载PDF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海南省地闪密度与雷击故障关系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赵海龙 张丹丹 +2 位作者 黄松 莫石 魏浩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6-192,共7页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雷雨众多,地闪密度远高于平均值,在研究输电线路防雷时需要特别注意地闪密度对雷击故障的影响。文中依据海南省67条35、110、220 k V输电线路资料参数及海南省输电线路近8年的运行报告、事故报告和雷电定位系统...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雷雨众多,地闪密度远高于平均值,在研究输电线路防雷时需要特别注意地闪密度对雷击故障的影响。文中依据海南省67条35、110、220 k V输电线路资料参数及海南省输电线路近8年的运行报告、事故报告和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绘制了地闪密度图,实际雷击故障分布图,拟合了海南省雷暴日与地闪密度的分布曲线,针对CIGRE经验公式及QGDW 672—2011标准不能准确反映海南省雷电活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海南省地闪密度的分级方法,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CIRGE标准及针对海南省标准下的地闪密度与实际雷击跳闸率的相关性,对海南省的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地形地貌 杆塔结构 皮尔逊相关系数 雷击跳闸率
下载PDF
广东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庄燕洵 刘三梅 +1 位作者 黄惺惺 殷启元 《广东气象》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基于广东省1999—2012年的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分级统计方法研究广东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并进行风险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广东省平均地闪密度为14.12次/(km^2·年);东莞、广州、佛... 基于广东省1999—2012年的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分级统计方法研究广东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并进行风险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广东省平均地闪密度为14.12次/(km^2·年);东莞、广州、佛山、中山、深圳为极高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达17.33-26.35次/(km^2·年);惠州、茂名、湛江、阳江、江门为高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达13.01-16.53次/(km^2·年);珠海、肇庆、清远、云浮、汕尾为中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0.01-12.72次/(km^2·年);河源、揭阳、潮州、梅州、韶关、汕头为低地闪密度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8.29-9.81次/(km^2·年)。地闪密度风险的区域分布与雷暴日、地形和社会经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地闪密度 空间分布 克里金插值法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二维高斯核密度方法的多空间尺度地闪密度推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扈海波 张西雅 王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180,共9页
为解决用闪电定位资料提取高分辨率闪电密度的难题,本文提出利用核密度方法建立闪电定位的二维高斯概率密度函数分布,从中获取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闪电密度分布。方法上,首先矢量化定位偏差,用矢量均一法推算单个闪击点处的二维高斯概率密... 为解决用闪电定位资料提取高分辨率闪电密度的难题,本文提出利用核密度方法建立闪电定位的二维高斯概率密度函数分布,从中获取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闪电密度分布。方法上,首先矢量化定位偏差,用矢量均一法推算单个闪击点处的二维高斯概率密度函数的信度椭圆区域的长短轴半径及旋转角参数。这样,能在空间上叠加多个闪击点的二维高斯密度函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值,形成一个连续的可体现闪击概率的地闪密度分布形态区域,即可从中提取任意点的地闪密度。使用ADTD在2008年至2016年期间探测的北京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做了地闪定位点的信度椭圆生成算法运用及对应的地闪密度分析。发现ADTD在北京地区的地闪定位精度最大偏差为3.39 km之间,平均精度为0.758 km。用核密度方法提取出的1 km、100 m及10 m分辨率的地闪密度在总体分布上仍然显示出东北部的密云及西南部的房山拒马河地区较大。用核函数方法推算的地闪密度与克里金及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结果做了比对,发现算法结果体出一定的连续性、可区划及分化特征,可明显削弱常规插值算法导致的数值结果离散及不确定性。算法在效果上体现出空间分辨率越高,结果越细致,平滑程度及结果的合理性也较为理想,可用于精细化应用。研究个例用核密度方法提取出的细小尺度地闪密度做了精细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发现评估结果平滑,其形态及数值特征贴近自然风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密度 电定位系统
原文传递
新疆雷暴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延慧 张建涛 +4 位作者 何清 韩雪云 于晓晶 焦阳 钱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针对新疆长时间尺度近63 a雷暴日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结合新疆人工观测雷暴日和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出了:新疆年均雷暴日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针对新疆长时间尺度近63 a雷暴日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结合新疆人工观测雷暴日和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出了:新疆年均雷暴日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西部多于东部。新疆年均雷暴日数整体上表现出递减变化,每10 a减少约0.3 d,同时存在着2~8 a,10~20 a,24~30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新疆月均雷暴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一年中99.8%的雷暴日发生在4-10月,7月达到峰值。雷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大多发生在14:00-20:00,持续时间在10-20 min的最多,约占总数的39.5%。新疆地闪密度与雷暴日的幂模型拟合关系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科学与技术 雷电预警预报 雷暴 气候特征 地闪密度 新疆
下载PDF
雷击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马金福 冯志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4-678,共5页
根据美国卫星观测得到的我国各省区年平均总闪电资料并计算出各省区的年平均地闪密度(以下简称地闪密度);根据全国各省区220个站点的年平均雷暴日资料,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公式计算出全... 根据美国卫星观测得到的我国各省区年平均总闪电资料并计算出各省区的年平均地闪密度(以下简称地闪密度);根据全国各省区220个站点的年平均雷暴日资料,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公式计算出全国各省区的地闪密度。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地闪密度,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区域差异变化很大。用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概念,分析了我国各地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指出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能粗略反映与我国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地闪密度的分布状况。进一步分析湖州市2007年人工观测和闪电定位仪观测的闪电资料,得到相同的结论。从而提出《规范》规定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存在较大误差,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雷暴日数 电定位仪
下载PDF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山区地形地闪密度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豪 陶鑫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96,共7页
山区地形不同位置的地闪密度差异较大。为了研究山区地形对地闪密度的影响,文中首先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闪密度差异,然后分析了某条500 kV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研究... 山区地形不同位置的地闪密度差异较大。为了研究山区地形对地闪密度的影响,文中首先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闪密度差异,然后分析了某条500 kV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研究发现:改进网格法筛选范围小于400 m时地闪密度明显大于实际情况,大于1600 m时山顶、山坡、平地的地闪密度趋于一致,抵消了地形的差异性;山区地形的地闪密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呈现出山顶地闪密度>山坡>山谷的规律,且山体的形状会明显影响山区地形地闪密度分布差异;某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较高区段与线路实际发生雷击故障区段吻合,文中的研究可为差异化防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山区地形 地闪密度 差异化防雷 Google Earth ARCGIS
下载PDF
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概率特征讨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赟 邓国峰 王淑一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文中根据辽宁省2007—2011年闪电定位资料,1962—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求出地闪密度与人工观测雷暴日之间的最优距离,在此距离上,结合时间权重法来进行地闪密度方法计算,并绘制出辽宁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对雷电流幅值概率... 文中根据辽宁省2007—2011年闪电定位资料,1962—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求出地闪密度与人工观测雷暴日之间的最优距离,在此距离上,结合时间权重法来进行地闪密度方法计算,并绘制出辽宁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对雷电流幅值概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套用现有经验公式偏差较大,利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拟合,得出辽宁省雷电流幅值累计概率的经验公式。上述研究结果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雷电流幅值 累计概率公式
下载PDF
基于闪电定位数据的地闪密度修订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国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6-881,共6页
利用湖北省闪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资料,用网格地闪密度数据表征地闪的空间分布,测站距离因子表征探测站布局,对2015年地闪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密度与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雷电流幅值5~30kA的密... 利用湖北省闪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资料,用网格地闪密度数据表征地闪的空间分布,测站距离因子表征探测站布局,对2015年地闪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密度与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雷电流幅值5~30kA的密度分量与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大于30kA的密度分量与因子相关不显著。同时发现探测站布局对地闪空间分布的疏密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密度进行修订,以消除测站布局的影响。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及其残差理论,建立了网格地闪密度的修订模型和相对探测效率的统计模型。验证了密度分段修订和不分段修订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对理论探测效率和相对探测效率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地闪密度修订方法和相对探测效率统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S经纬网格 地闪密度修订 探测效率 回归分析 残差理论
下载PDF
地闪密度在雷电防护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华晖 金玲 +1 位作者 杨清 徐玲献 《建筑电气》 2022年第7期17-20,共4页
根据地闪密度的定义和监测要求了解地闪密度的获取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观测方式、统计方法分析地闪密度和雷暴日数的差异,并列举全国部分省市的雷电数据加以对比说明。从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防雷装置检测、玻璃幕墙模拟雷击... 根据地闪密度的定义和监测要求了解地闪密度的获取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观测方式、统计方法分析地闪密度和雷暴日数的差异,并列举全国部分省市的雷电数据加以对比说明。从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防雷装置检测、玻璃幕墙模拟雷击试验、雷电电磁环境评估等技术工作入手,阐述地闪密度在雷电防护领域的具体应用。最后结合我国雷电防护工作现状提出地闪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数 地闪密度 地闪监测 雷电防护 雷电定位系统 防雷设计 雷击风险评估 防雷装置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