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1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工程学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结构地震工程、生命线地震工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同时刊载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北地震学报 地震工程学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 土动力学 学术期刊 工程地震
下载PDF
《地震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2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工程学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结构地震工程、生命线地震工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同时刊载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北地震学报 地震工程学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 土动力学 学术期刊 工程地震
下载PDF
《地震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3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工程学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结构地震工程、生命线地震工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同时刊载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北地震学报 地震工程学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 土动力学 学术期刊 工程地震
下载PDF
跨断层形变观测:聆听地球脉动,度量地震脚步
4
作者 彭丽媛 唐伟 +1 位作者 罗宇 马伶俐 《科学之友》 202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全球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我国大陆内部出现了许多具备强震发生能力的断裂带。多种因素的综合叠加使该区域的地震具有频次高、量级大、...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全球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我国大陆内部出现了许多具备强震发生能力的断裂带。多种因素的综合叠加使该区域的地震具有频次高、量级大、释放能量强、危害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汶川8.0级地震、芦山7.0级地震、玛多7.4级地震等,无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威胁着震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预警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平洋地震 汶川8.0级地震 菲律宾海板块 欧亚地震 地震监测 地震预警 大陆内部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S油田盐下地层的OBN地震数据与拖缆地震数据的对比
5
作者 曹树春 李春鹏 +2 位作者 曹向阳 覃天 饶溯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7,共16页
相较于拖缆地震数据,OBN地震数据品质较高,但OBN地震采集施工复杂、费用高昂,因此有必要厘清拖缆地震数据和OBN地震数据在成像质量以及构造和储层的刻画能力,了解OBN地震数据的相对优势,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的优选。深入对... 相较于拖缆地震数据,OBN地震数据品质较高,但OBN地震采集施工复杂、费用高昂,因此有必要厘清拖缆地震数据和OBN地震数据在成像质量以及构造和储层的刻画能力,了解OBN地震数据的相对优势,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的优选。深入对比了针对深水盐下目标的OBN地震数据和拖缆地震数据:首先根据二者观测方式的特点,对比分析二者在偏移距、方位范围、照明度、信噪比和地震速度场方面的差异;然后针对复杂盐下地层成像难的特点,全面分析了两种数据的绕射波成像、断层成像、基底成像、纵横向分辨率等数据特征以及构造深度、地震反演等解释结果特征;最后针对OBN地震数据低频信号丰富的特点,通过测井数据滤波分析了丰富的低频信号对地质体轮廓刻画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统计子波计算地震分辨率的方法。研究发现相较于拖缆地震,OBN地震作为大偏移距、宽方位的采集方式,使得其地震照明度更好和速度场精度更高,OBN地震数据品质更好;拖缆地震数据和OBN地震数据在盐下的构造形态和地震反演趋势大体一致,但OBN地震数据在构造和储层细节刻画上优势明显。OBN地震数据具有成像效果佳、断层反射清楚、基底响应清晰、地震分辨率高、地震频带宽且低频信号丰富、构造深度误差小、地震反演细节多等优点,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油田研究和应用拖缆地震和OBN地震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地震数据采集 拖缆地震数据 OBN地震数据 盐丘成像 地震照明 分辨率 地震反演 储层刻画
下载PDF
地震成因及地震预警研究
6
作者 杨桐 孟宪莹 张宗峰 《中国减灾》 2024年第8期52-53,共2页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邻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纵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横波到达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本文在分析地震成因的基础上,对地震预警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介...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邻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纵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横波到达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本文在分析地震成因的基础上,对地震预警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提出地震预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地震成因 预测地震 地震纵波 观测仪器 紧急警报 地震横波 未来发展趋势
下载PDF
融合时频空间特征的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改进MLP模型研究
7
作者 王晓玲 李清梦 +3 位作者 刘宗显 余佳 余红玲 王昊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针对现有地震易损性分析中采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等地震动指标未能充分反映地震动复杂的时频空间特征,且现有基于对数空间线性函数关系假设的地震需求模型难以揭示地震动指标与地震响应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时频空... 针对现有地震易损性分析中采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等地震动指标未能充分反映地震动复杂的时频空间特征,且现有基于对数空间线性函数关系假设的地震需求模型难以揭示地震动指标与地震响应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时频空间特征的土石坝地震易损性改进多层感知机(Multi Layer Perceptron,MLP)模型。该模型利用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CapsNet)能够充分捕捉和表征目标特征空间位置分布的优势,从地震动小波时频图中提取反映地震动时频空间分布的深层特征,并以特征拼接的方式与既有特征进行融合,构建地震动融合指标;进一步地,采用树形Parzen优化算法(Tree structured Parzen Estimator,TPE)对MLP的神经元数量、学习率等超参数进行优化,提出基于TPE-MLP的土石坝地震需求模型,以反映地震动融合指标与地震响应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进而实现土石坝地震易损性的可靠分析。案例分析表明,相比于既有地震动指标,基于地震动时频空间特征融合指标的土石坝地震需求模型的MAE降低了40.5%,表明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地震易损性 地震动时频空间特征 地震需求模型 胶囊网络 多层感知机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中国场地相关谱的核电厂结构地震易损性与风险研究
8
作者 王晓磊 阎卫东 吕大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6,共15页
随着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分解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场地相关谱生成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基于中国场地相关谱的核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研究还较为匮乏。该文总结了标量型中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分解理论方法,提出了... 随着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分解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场地相关谱生成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基于中国场地相关谱的核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研究还较为匮乏。该文总结了标量型中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分解理论方法,提出了向量型中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分解、条件型中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基本原理,给出了基于中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分解的我国场地一致危险谱、条件均值谱、广义条件均值谱和条件一致危险谱生成理论和方法,总结了基于中国场地相关谱的核电厂结构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理论基础,以我国某核电厂厂址及核电厂安全壳结构为算例,生成算例厂址场地相关谱,计算不同场地相关谱条件下核电厂安全壳结构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场地相关谱条件下,我国核电厂安全壳结构安全裕量都较大;基于条件均值谱计算得到的风险结果偏于不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结构 中国地震危险性分析 中国地震危险性分解 中国场地相关谱 地震易损性 地震风险
下载PDF
美国地震监测现状综述
9
作者 吕帅 房立华 +1 位作者 任华育 周本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8,共18页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化、定制化的跨越。我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地震站网密度、监测预警能力、地震数据智能处理、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更好地了解国际地震监测现状,文章从地震监测架构、地震台网布局、数据处理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和数据产品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进展,并与我国地震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地震监测预警事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地震监测 区域地震台网 地震预警 地震数据处理
下载PDF
跨断层工程输入地震动模拟及地震响应
10
作者 胡进军 盛兆琦 +1 位作者 谢礼立 邹育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解决跨断层结构输入地震动的问题,揭示其地震响应规律,基于断层物理模型并引入等效脉冲函数,构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特征的转换矩阵,提出一种高、低频叠加的混合模拟方法,实现断层两侧输入地震动的模拟。首先,依据建立的桥址场地断层... 为解决跨断层结构输入地震动的问题,揭示其地震响应规律,基于断层物理模型并引入等效脉冲函数,构建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特征的转换矩阵,提出一种高、低频叠加的混合模拟方法,实现断层两侧输入地震动的模拟。首先,依据建立的桥址场地断层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生成目标点位的高频地震动;再由走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脉冲效应和永久位移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等效脉冲模型分别模拟断层平行向和法向的低频脉冲分量,两者在截止频率处采用Butterworth滤波器进行高通和低通滤波,依据场地模型以及走滑断层两侧地震动的空间相干性,建立转换矩阵以模拟其空间变异性,最终将匹配滤波后的高、低频分量在时域叠加得到断层两侧的输入地震动。从时程、频谱以及结构响应三方面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以实际的跨断层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全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拟的断层两侧地震动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跨断层的角度和位置,以及永久位移幅值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较大的残余内力和残余位移是造成跨断层桥梁破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工程 断层地震 地震动模拟 脉冲模型 地震动空间变化
下载PDF
跨走滑断层多跨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特征与参数分析
11
作者 石岩 王文仙 +2 位作者 赵昊淼 杨雄 柴文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73,共13页
为揭示跨走滑断层多跨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规律,以1座4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了3维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采用“分解-叠加”法合成40组跨断层地震动,以多点激励的方式输入到建立的动力分析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 为揭示跨走滑断层多跨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规律,以1座4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了3维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采用“分解-叠加”法合成40组跨断层地震动,以多点激励的方式输入到建立的动力分析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跨走滑断层多跨简支梁桥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特征,分析了断层的穿越角度和穿越位置对跨走滑断层多跨简支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作用下跨走滑断层桥梁结构会发生剧烈的位移反应;断层穿越角度和穿越位置对桥梁地震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地震动作用下跨断层简支梁桥的扭转效应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地震 多跨简支梁桥 地震响应 地震损伤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周·三叩大门问地震——漫步地震五千年(4)
12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公元前780年的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后的第一个震例,古代思想家没有停留于地震破坏的表面现象,而在探索地震规律上迈出了原始的第一步:伯阳父首次提出了阴阳斗争的地震机理,晏子注意了地震天象的关系,庄子指出了地震复发的特点... 公元前780年的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后的第一个震例,古代思想家没有停留于地震破坏的表面现象,而在探索地震规律上迈出了原始的第一步:伯阳父首次提出了阴阳斗争的地震机理,晏子注意了地震天象的关系,庄子指出了地震复发的特点。本文从这3方面的地震实例,介绍了现代科学的认识和发展,最后简介了可公度性的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地震 阴阳斗争 地震天象 地震复发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4年度《地震学报》
14
作者 地震学报编辑部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 《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我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有关检索系统和文摘收录、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科学 中国地震学会 工程地震 地球物理 地震地质 学术刊物 检索系统 评述文章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4年度《地震学报》
15
作者 地震学报编辑部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 《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我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有关检索系统和文摘收录、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科学 中国地震学会 工程地震 地球物理 地震地质 学术刊物 检索系统 评述文章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震害异常的启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运生 赵波 +1 位作者 吉锋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对该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事件,发震断裂为拉脊山北缘断裂东段;震源浅叠加松散覆盖层产生了明显的地震波放大效应,使得极震区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异常高,强震动使得房屋大量倒塌;而位于断裂上盘的积石山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相对不发育,仅在黄土覆盖的官亭盆地产生了数百处小型滑坡和中川乡一处较大规模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地形放大 震害异常 松散堆积层
下载PDF
“从空间看地震”专辑征稿函
17
作者 《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72-372,共1页
我国空间技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活动构造识别,到基于红外遥感、GNSS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的遥感评估,空间技术以其高动态、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参量等特征,已经成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 我国空间技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活动构造识别,到基于红外遥感、GNSS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的遥感评估,空间技术以其高动态、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参量等特征,已经成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并以其地球多圈层联合观测和全球信息获取,为破解地震预测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科学研究 地震监测 地震预测 地震灾害 红外遥感 征稿函 圈层 信息获取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7.1级地震的快速产出参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3 位作者 陈鲲 刘瑞丰 王永哲 郭祥云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北京时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_(S)7.1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并对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同时基于震源... 2024年1月23日02时09分(北京时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_(S)7.1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并对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同时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天山山脉内,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25 s内释放;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65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21 cm、垂直向位移达到3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震源参数 余震重定位 地震动强度预测 地震辐射能量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多尺度地震震源物理”专刊征稿通知
19
作者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编辑部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00-500,共1页
近几十年来地震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进展,推动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防灾减灾应对能力的提高.众所周知,地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大多数浅源地震由断层的脆性破裂引起,形成复杂的同震破裂,其震源过程的基本物理性质受构造环境控制... 近几十年来地震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进展,推动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防灾减灾应对能力的提高.众所周知,地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大多数浅源地震由断层的脆性破裂引起,形成复杂的同震破裂,其震源过程的基本物理性质受构造环境控制.然而,有些地震是断层破裂以外的物理过程引起的,如深源地震可能涉及地幔矿物成分的相变,慢地震可能涉及不同的摩擦条件和板块耦合强度,山体滑坡可能涉及单力源性质和环境变化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地震震源物理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多尺度科学问题,人们试图整合传统的宏观地震学特征、中等尺度断层摩擦本构关系和微观的岩石理论实验参数,以获得震源过程的综合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源 板块构造理论 震源过程 浅源地震 深源地震 断层破裂 地震 力源
下载PDF
“从空间看地震”专辑征稿函
20
作者 《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24-124,共1页
我国空间技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活动构造识别,到基于红外遥感、GNSS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的遥感评估,空间技术以其高动态、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参量等特征,已经成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 我国空间技术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活动构造识别,到基于红外遥感、GNSS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的遥感评估,空间技术以其高动态、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参量等特征,已经成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并以其地球多圈层联合观测和全球信息获取,为破解地震预测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机遇。近年来,随着“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进实施,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发展迅猛,跨圈层、多物理化学参量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不断增强,积累了全球大量中强以上地震信息,发展了新的跨圈层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科学研究 地震监测 地震预测 地震灾害 数据分析处理 红外遥感 空间对地观测 征稿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