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公茂盛 左占宣 +1 位作者 赵一男 贾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响。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 地震动工程特性由幅值、频谱与持时三大要素决定,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动对工程结构破坏作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等应全面考虑三个要素综合影响。目前来看:关于幅值及频谱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抗震设计与评估,但关于地震动持时这一要素,国内外至今尚无明确的考虑方式和相应设计与评估技术,或考虑相对笼统。部分规范仅在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面做出了简单规定,尤其是用于确定地震荷载的抗震设计谱,几乎没有反映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影响,这远远不能满足性态及韧性等先进抗震方法对地震动作用的迫切需求。因此,关于地震动持时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近期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回顾和评述了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地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震动持时研究进行了展望,可供分析地震动工程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地震动特性 地震动持时 结构地震反应 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在工程抗震设计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王志涛 王巨 郭小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63,共17页
长持时地震动对工程场地震害和建筑结构累积损伤具有不利影响,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选取地震波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对几类典型的地震动持时定义进行阐述,分析其特点与适用性,并总结持时影响因素及预测方程的... 长持时地震动对工程场地震害和建筑结构累积损伤具有不利影响,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选取地震波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对几类典型的地震动持时定义进行阐述,分析其特点与适用性,并总结持时影响因素及预测方程的研究进展。基于持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总结考虑持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影响因素 预测方程 抗震设计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结构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研究
3
作者 公茂盛 霍逸文 赵一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2,共12页
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累积损伤有显著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因此确定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损伤的定量影响成为近来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拟静力试验是模拟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其加... 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累积损伤有显著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因此确定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损伤的定量影响成为近来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拟静力试验是模拟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其加载制度很少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鉴于此,文中建立了7种周期、4种目标延性、2种本构模型共计56个单自由度体系结构,以114对长、短持时地震动为输入,计算了其位移反应时程,并通过雨流计数法统计分析了自振周期、目标延性及本构模型等参数和结构往复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非弹性循环圈数与周期和目标延性相关性较强,而结构振幅分布与周期相关性较小,但与目标延性相关性较强。根据统计结果拟合了不同周期结构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位移振幅分布公式,进而提出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结构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确定方法,结果可供确定结构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拟静力试验 程反应分析 雨流计数法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RC框架结构损伤指标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俊 公茂盛 赵一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18-723,共6页
如何准确考虑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性态的影响,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热点课题之一。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反应指标的定量影响,本文首先基于目标谱匹配,得到了频谱相同但持时不同的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各100条,然后基于... 如何准确考虑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性态的影响,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热点课题之一。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反应指标的定量影响,本文首先基于目标谱匹配,得到了频谱相同但持时不同的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各100条,然后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了一个6层RC框架结构模型,并以长、短持时两组地震动为输入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滞回耗能及损伤指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影响不大,但对结构的滞回耗能和损伤指数影响很大,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滞回耗能是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2.8倍左右,而损伤指数最大则为1.9倍,说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不同类型反应参数影响程度差别较大。本文结果和结论可供结构抗震设计、时程分析及性能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地震动持时 最大层间位移角 滞回耗能 损伤指数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加载制度对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霍逸文 《四川建材》 2023年第11期24-27,共4页
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累积损伤有显著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因此,确定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损伤的定量影响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拟静力试验是模拟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其加载制度... 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工程结构累积损伤有显著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因此,确定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损伤的定量影响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拟静力试验是模拟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其加载制度未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选取考虑俯冲区长持时地震动作用的加载制度和规范建议的加载制度,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RC柱结构模型,对比分析了FB、DB、HB梁柱单元,选择与试验符合较好的HB梁柱单元进行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长持时加载制度会不同程度增大结构的耗能退化和刚度退化,规范建议的加载制度不能体现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拟静力试验 加载制度 梁柱单元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重力坝动力损伤特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锦 王琛 谢应兵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3期40-43,52,共5页
为了解地震动持时对重力坝动力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以Koyna坝为例,建立坝体-坝基整体塑性损伤模型,从损伤区域分布、坝顶关键点位移以及损伤耗能情况3个方面出发,对比研究长、短持时地震动对重力坝坝体及坝基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解地震动持时对重力坝动力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以Koyna坝为例,建立坝体-坝基整体塑性损伤模型,从损伤区域分布、坝顶关键点位移以及损伤耗能情况3个方面出发,对比研究长、短持时地震动对重力坝坝体及坝基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坝体及坝基的损伤程度更为严重,坝顶关键点位移及损伤耗能更为明显;与坝基损伤情况相比,长持时地震动对坝体的损伤特性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坝基塑性损伤时,坝踵处混凝土应力得到释放,不会产生损伤破坏,与实际震害情况更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地震动持时 塑性损伤 损伤耗散能 位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对可液化地基地震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许成顺 豆鹏飞 +2 位作者 高畄成 陈苏 杜修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5,共9页
在与可液化场地相关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所输入地震动的持时、频率、能量等特性均发生改变,这将对液化地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以持时压缩比例为研究的唯一变量,依托小型振动台试验,... 在与可液化场地相关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所输入地震动的持时、频率、能量等特性均发生改变,这将对液化地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以持时压缩比例为研究的唯一变量,依托小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各组试验中可液化地基土在地震中的宏观现象、加速度反应、孔压比发展等,针对与可液化场地相关振动台试验设计中的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对液化场地动力响应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地震动记录按照很小的相似比压缩后持时太短,地震动峰值一定时,可液化场地则有可能不发生液化;地震动持时越长,地震动能量越大,超孔隙水压力随地震动的输入积累迅速,场地土液化现象越明显,土体中加速度反应也表现出不同规律。根据得到的试验结果,建议在涉及可液化场地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所输入的地震记录采用原始持时地震动记录或按照较大时间相似比压缩的地震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压缩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加速度 液化
原文传递
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场地地震动持时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高玉峰 刘汉龙 朱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认为场地地震动持时主要决定于近场地震影响;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越大,场地地震动持时越大;潜在震源区其它地震活动性参数(年发生率、起算震级、b值)减小或设防水准降低,场地地震动持时增加,且地震动持... 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认为场地地震动持时主要决定于近场地震影响;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越大,场地地震动持时越大;潜在震源区其它地震活动性参数(年发生率、起算震级、b值)减小或设防水准降低,场地地震动持时增加,且地震动持时增加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震级 潜在震源区 地震动持时 近场地震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持时的液化场地-桩基振动台试验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成顺 高畄成 +2 位作者 陈苏 杜修力 豆鹏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7,共7页
振动台试验中地震动输入是一个关键因素,地震动持时压缩是1-G振动台试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地震动持时压缩后,地震动特性发生改变,对地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振动台试验中地震动输入特性,特别是地震动持时压缩对可... 振动台试验中地震动输入是一个关键因素,地震动持时压缩是1-G振动台试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地震动持时压缩后,地震动特性发生改变,对地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振动台试验中地震动输入特性,特别是地震动持时压缩对可液化场地-结构体系地震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本论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振动台试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其中重点阐述了相似比设计思路及持时压缩方法、模型地基及结构制备、叠层剪切型模型箱性能、传感器布设及新型传感技术、持时压缩后地震动特性的变化、数据处理方法。成套方案设计思路为振动台试验提供了完备、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振动台试验 液化 测试技术 数据分析方法
下载PDF
模拟汶川地震动持时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菊芳 袁峰 邱卓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3-492,I0001,共11页
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时程模拟程序,模拟符合汶川地震区域特性的水平分量加速度时程,分析模拟加速度时程持时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加速度时程的各种持时分布均能很好地体现持时的破裂方向性效应,但未能清晰反映持时的上盘/... 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时程模拟程序,模拟符合汶川地震区域特性的水平分量加速度时程,分析模拟加速度时程持时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加速度时程的各种持时分布均能很好地体现持时的破裂方向性效应,但未能清晰反映持时的上盘/下盘效应;模拟加速度时程的重要持时能反映近断层区域持时明显小于远场持时的特点,但在总体空间分布上更为“单一”,未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突变”现象;相较于重要持时,模拟加速度时程与台站记录时程的Bolt持时之间存在更大差异;模拟加速度时程的重要持时与相对Bolt持时随断层距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能反映水平分量记录时程持时的空间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随机有限断层法 震源参数 汶川地震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可液化场地管道上浮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典庆 单晟治 +1 位作者 吴强 杜文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2,共10页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埋地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首先采用谱匹配方法选取具有一致谱形的长短持时地震动,然后基于OpenSees软件开展二维动力响应分析,从管道上浮位移和土体液化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分...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埋地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首先采用谱匹配方法选取具有一致谱形的长短持时地震动,然后基于OpenSees软件开展二维动力响应分析,从管道上浮位移和土体液化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分析并量化地震动持时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与持时相关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与管道上浮位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土体液化和管道上浮影响显著。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土体液化持续时间约为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液化持续时间的2~3倍,其管道上浮位移均值约为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2~2.5倍。以超孔压比大于等于0.8为标准的土体液化持续时间可较好反映地震动持时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此外,累积绝对速度CAV可优先作为用于管道上浮破坏风险评价的地震动强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液化场地 管道上浮 地震动强度参数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盖霞 田利 +1 位作者 马瑞升 潘海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9-237,共9页
研究了地震动持时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方法,选取了一组包括20条长持时和20条短持时的地震动作为输入。地震动调幅至0.2g和1.2g来分别研究地震动持时效应对结构弹性和塑性响应的影响,并选取输电塔的... 研究了地震动持时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方法,选取了一组包括20条长持时和20条短持时的地震动作为输入。地震动调幅至0.2g和1.2g来分别研究地震动持时效应对结构弹性和塑性响应的影响,并选取输电塔的塔顶峰值加速度、位移、主材应力以及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效应对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在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研究中持时效应不容忽视。可以为输电塔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效应 输电塔线体系 地震动强度 结构响应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基于条带-云图法的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易损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诗焱 韩建平 +1 位作者 于晓辉 吕大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显著,然而目前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很少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条带-云图法,引入向量型地震动强度指标IM=[IM1,IM2],利用IM1进行基于条带法的结构时程分析,然后采用与地震动持时...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显著,然而目前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很少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条带-云图法,引入向量型地震动强度指标IM=[IM1,IM2],利用IM1进行基于条带法的结构时程分析,然后采用与地震动持时相关的IM2离散化时程分析统计结果,进行云图法回归分析,建立合理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进而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为了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选取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两组地震动作为输入,对3个高度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条带-云图法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条带-云图法获得的IM与结构损伤之间的相关程度明显增加,可以提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可靠性;与短持时地震动相比,长持时地震动可以在更低的强度水平引起更严重的结构损伤,在易损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持时影响;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与选择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有关,与能量相关的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向量型强度指标 条带-云图法 地震易损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下载PDF
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的人工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兰 李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延长影响、高阶模态影响、估计结构屈服强度时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周期的结构给出相应的地震动持时预测结果。该深度学习模型以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对80280个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4层结构和16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与广泛使用的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确定方法(95%Arias持时和75%Arias持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95%Arias持时方法用于4层结构时均表现良好,但用于16层结构时95%Arias持时方法的计算误差明显变大;75%Arias持时用于4层和16层结构时的计算误差均远高于本文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有望实现兼具计算效率高、较小计算误差和较强适用性的优点,是处理工程输入地震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程分析 计算效率 深度学习 最大位移反应
下载PDF
基于我国强震动数据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培彬 温瑞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9-819,832,共12页
基于2007—2015年间我国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记录到的M_W5.0—6.6地震事件中的强震动记录,综合考虑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的影响,采用随机效应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动显著持时预测方程,并与其它地区的预测方程进行... 基于2007—2015年间我国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记录到的M_W5.0—6.6地震事件中的强震动记录,综合考虑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的影响,采用随机效应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动显著持时预测方程,并与其它地区的预测方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持时随震级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硬土场地的地震动持时整体上略小于软土场地,而且本文给出的地震动显著持时随预测变量的变化趋势与其它研究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记录 地震动显著 预测方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考虑梁柱节点区非弹性变形评估地震动持时对RC框架震后可修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小云 韩建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5,共11页
可修复性评价是震后结构性能评估和决策的重要方面,残余变形是可用于评价结构震后可修复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体现梁柱节点区可能的非弹性变形模式的影响,采用3种模拟工况,即梁柱节点区不考虑非弹性变形、考虑钢筋粘结滑移以及钢筋粘结... 可修复性评价是震后结构性能评估和决策的重要方面,残余变形是可用于评价结构震后可修复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体现梁柱节点区可能的非弹性变形模式的影响,采用3种模拟工况,即梁柱节点区不考虑非弹性变形、考虑钢筋粘结滑移以及钢筋粘结滑移和剪切变形同时发生。以此为基础,选择一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为算例,利用Open Sees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梁柱节点不同模拟工况所对应的有限元模型,选取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各30条并进行基于规范目标谱的匹配。以此60条地震动记录为输入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对应于不同节点模拟工况两组持时地震动记录的结构增量动力分析曲线、地震动重要持时与结构残余变形之间的相关性和基于残余变形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评估地震动持时对结构震后可修复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重要持时的增长,结构残余变形均有轻微增大的趋势,且随着梁柱节点区非弹性变形发展程度的增大,此趋势愈加明显;同一工况下,相对于短持时地震动记录,长持时地震动记录对结构可修复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同一损伤水平下,随着梁柱节点区非弹性变形发展的明显,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对其可修复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均依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重要 梁柱节点区非弹性变形 震后可修复性 增量动力分析 残余变形
下载PDF
基于SDOF体系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强度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小云 韩建平 +2 位作者 陈剑波 刘志鹏 崔彬彬 《低温建筑技术》 2019年第7期44-47,61,共5页
文中从PEER地震动数据库选取60条具有不同持时的地震动记录,并将峰值加速度(PGA)统一调整为0.1g。基于OpenSees分析软件建立了周期分别为1.0、2.0、3.0、4.0、5.0s的SDOF体系,并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其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响应。对基... 文中从PEER地震动数据库选取60条具有不同持时的地震动记录,并将峰值加速度(PGA)统一调整为0.1g。基于OpenSees分析软件建立了周期分别为1.0、2.0、3.0、4.0、5.0s的SDOF体系,并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其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响应。对基于这些响应的Ds5-95%与CAV、AI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周期的SDOF体系,基于加速度峰值响应的Ds5-95%与CAV或AI之间的相关性最好,速度响应次之,位移响应最差,且相较于AI强度指标,Ds5-95%与CAV之间的整体相关性明显较好。表明在进行与结构地震动持时特性的相关研究时,可采用CAV强度指标。此外,建立长周期结构模型会更有利于考虑地震动持时特性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强度指标 SDOF体系 程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冬 马力 +2 位作者 吴宇 崔笑 贾玉豪 《水力发电》 CAS 2022年第2期55-60,共6页
以我国西南某重力坝溢流坝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动接触分析模型,从坝基塑性区分布情况、接触面状态以及关键点滑移量3个方面出发,对比研究了长、短持时地震动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地震动具有相同的... 以我国西南某重力坝溢流坝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动接触分析模型,从坝基塑性区分布情况、接触面状态以及关键点滑移量3个方面出发,对比研究了长、短持时地震动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地震动具有相同的峰值加速度和相似的频谱特性情况下,与短持时地震动作用效果相比,长持时地震动作用后坝基产生塑性破坏的范围更大,接触面处于滑动状态和脱开状态的范围更大,坝踵关键点震后残余位移更大。说明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大坝更易产生滑动失稳,在分析大坝抗滑稳定性时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地震动持时 抗滑稳定 影响 塑性区分布 滑移量 接触面状态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冷成型钢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19
作者 费浩杰 王星星 张健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冷成型钢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地震动数据库中选取能概括大部分地震动特性的60条地震动记录,并依据5%~95%重要持时将其划分为长、短持时两组各30条.利用OpenSees分析软件建立两... 为了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冷成型钢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地震动数据库中选取能概括大部分地震动特性的60条地震动记录,并依据5%~95%重要持时将其划分为长、短持时两组各30条.利用OpenSees分析软件建立两种冷成型钢结构分析模型,计算结构在60条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得到结构在不同加速度峰值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抗剪墙体屈服数量,进而分析长、短持时地震动对冷成型钢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持时对冷成型钢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更大.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在开洞率较大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是短持时地震动下的6倍,在开洞率较小方向平均是短持时地震动下的2倍;抗剪墙体的屈服数量平均是短持时地震动下的2倍.加强节点连接使结构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沿开洞率较小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下降85%左右,沿开洞率较大方向平均下降30%左右;抗剪墙体屈服的数量平均下降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冷成型钢结构 地震响应 最大层间位移角 抗剪墙体屈服数量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美玲 唐丽华 卢建旗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1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地震动持时作为表征地震动的三要素之一,其对震害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然而,在地震动持时的定义方面,目前没有统一且明确的概念,文中给出了广义的地震动总持时和强震持时的定义,研究者们根据各自领域的研究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持时.持... 地震动持时作为表征地震动的三要素之一,其对震害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然而,在地震动持时的定义方面,目前没有统一且明确的概念,文中给出了广义的地震动总持时和强震持时的定义,研究者们根据各自领域的研究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持时.持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绝对持时,即基于加速度绝对值阈值的括号持时;二是相对持时,也就是反映地震动过程强度或能量变化趋势的持时,比如能量控制的相对持时等.持时的定义有很多种,文章简单地回顾了地震动持时的五种定义,同时,细致地分析了五种持时定义所表现的特点,并介绍了持时预测模型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目前应用持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强震 定义和特点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