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地震后效应的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志华 郭长宝 +1 位作者 姚鑫 杜国梁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频繁,地震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物源,增加了震后一段时期内的地质灾害发生强度。本文在青藏高原东缘地质背景、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发生的汶川地震、...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频繁,地震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物源,增加了震后一段时期内的地质灾害发生强度。本文在青藏高原东缘地质背景、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诱发的松散物源量表征地震作用对震后地质灾害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地震后效应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思路,建立了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传统信息量模型和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加权信息量模型,并完成了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地震扰动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显著高于震前水平,地震作用改变了地质灾害成灾条件,增加了震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研究结果对于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震后效应 地质灾害易发性 加权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地震后效应平推式滑坡形成演化特征
2
作者 唐然 董建辉 +1 位作者 邱洪志 杨有莲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4-98,108,共6页
平推式滑坡在四川盆地红层地区广泛分布,常发育在岩层倾角小于10°的近水平岩层斜坡区,大量案例调查中发现,部分平推式滑坡的演化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地震后效应.通过对2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认为,除了5种必备的平推式滑坡形成条件外,... 平推式滑坡在四川盆地红层地区广泛分布,常发育在岩层倾角小于10°的近水平岩层斜坡区,大量案例调查中发现,部分平推式滑坡的演化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地震后效应.通过对2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认为,除了5种必备的平推式滑坡形成条件外,地震后效应下平推式滑坡发育特征还具备一些特殊性:多发育在低山地貌区高陡斜坡地震放大效应较为强烈的部位;岩性组合多为中厚层~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坡体内部均发育一组规模较大且走向与坡面近于平行的陡倾结构面;强震后形成与坡面近于平行的张拉裂缝仍具有储水条件.同时,此类平推式滑坡震前都存在轻微的变形迹象,其演化过程受到地震强烈干预,地震在坡体内部产生垂直竖向张拉裂缝,并对层间薄层软岩产生强烈剪切作用,极大地加快其泥化进程,在震后几年内促成斜坡具备暴雨作用下的启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式滑坡 地震后效应 发育条件 演化过程
下载PDF
堆积层斜坡震后变形发展规律的离心模型试验
3
作者 张华 游宏 陆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5,共8页
地震作用后堆积层斜坡的变形规律与稳定特性是我国西南山区防灾减灾工程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深入研究震后堆积层斜坡变形发展规律,将坡体概化为花岗岩强风化土与砂土配制而成的匀质土模型,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探讨地震影... 地震作用后堆积层斜坡的变形规律与稳定特性是我国西南山区防灾减灾工程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深入研究震后堆积层斜坡变形发展规律,将坡体概化为花岗岩强风化土与砂土配制而成的匀质土模型,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探讨地震影响深度为10 m时不同震松程度(震松坡体压实系数分别为0.90、0.85、0.80)对边坡震后时效变形与长期稳定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将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原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震松坡体损伤程度增大,其应力与位移场于震后短期的调整幅度将相应提高;地震震松坡体密实程度以压实系数表征于0.90-0.80间变化时,其位移场于震后的主要调整时间为0.7-1.1 a;由于物理试验中边坡坡度较缓(约35.7°),地震震松坡体时效位移以竖向固结为主;离心模型坡面水平位移与原型斜坡代表性测孔顺坡向位移随时间的演进规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堆积层斜坡 离心模型试验 地震后效应 位移量测
下载PDF
Application Study on Correction Method for Lag of Water Level Response to Earth Tid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4
作者 Geng Jie You Benyue Zhang Zhaod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2期225-231,共7页
The water level in a deep well instantly responds to the earth’s tid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varies accordingly, not only in terms of amplitude but also in the phase lag. Therefore, phase lag correction is use... The water level in a deep well instantly responds to the earth’s tid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varies accordingly, not only in terms of amplitude but also in the phase lag. Therefore, phase lag correction is used in analyzing digital groundwater observation data in eastern China. Calculation results presented by the authors in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 method is effectiv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omalous changes for short-term seismic precursors. The correction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processing of observed deformation and til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tide Atmospheric pressure Lag effect Short-term anomaly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