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决策树的川滇地区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特征重要性研究
1
作者 赵小艳 蒋海昆 +2 位作者 孟令媛 苏有锦 贺素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基于1966—2021年川滇地区225次5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经验,构建了10个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定义,设置多震型、主... 基于1966—2021年川滇地区225次5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经验,构建了10个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定义,设置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三类样本“标签”。对样本进行不均衡处理、对特征参数进行缺失处理后,采用决策树模型对特征参数的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特征参数重要性类别有一定差异,随着序列数据资料的增加,序列类型判断更倚重动态的序列数据资料;主震震源机制相关参数和主震参数对序列分类有较高的贡献率,序列参数对序列分类贡献率不高。整体而言,模型给出的结果与实际经验性预报方法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类型 机器学习 特征参数 决策树
下载PDF
云南盐津地区两种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2
作者 张演 姜金钟 +3 位作者 王光明 张帅 何德强 周青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340次地震事件... 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340次地震事件。利用联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检测目录中351次地震的精确位置,对精定位后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津地区发生的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先后发生的2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沿两条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裂分布,其中2020年9—10月的M_(L)3.9震群型地震序列发生在NNW走向、倾角约为75°的盐津—筠连断裂;2021年1月的M_(L)5.2孤立型地震序列发生在近SN走向、断层线与盐津—筠连断裂呈约30°夹角且倾角约为50°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区 地震检测 匹配定位方法 双差重定位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磐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和谱振幅相关系数研究
3
作者 张锦玲 汪贞杰 马小军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基于浙江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2—9月磐安地区发生的地震序列资料,采用Brune震源模型理论和波谱分析方法,得到磐安震群序列的应力降、视应力等震源参数。利用台站的零频幅值,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采用聚类分组,并结合Cut and Paste(C... 基于浙江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2—9月磐安地区发生的地震序列资料,采用Brune震源模型理论和波谱分析方法,得到磐安震群序列的应力降、视应力等震源参数。利用台站的零频幅值,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采用聚类分组,并结合Cut and Paste(CAP)反演方法得到ML4.0主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系统分析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程度。结果显示:震源区应力降值在0.00~0.80 MPa之间,整体构造应力较低;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86~0.95之间,震源机制整体相似程度不高;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一个优势方向,可能指示磐安序列为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磐安地震序列为普通的小震序列,其震源机制类型与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谱振幅相关分析法可为小震序列的震后快速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应力降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云南盐津2个地震序列震源参数测定及发震构造探讨
4
作者 顾慧冬 姜金钟 +5 位作者 李姣 张演 杨跃文 王光明 张帅 姚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2021年1月23日云南盐津发生M L5.2地震,在此次地震前后该区域已经发生了多次中小地震。为了更好地评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及识别发震构造,利用云南和四川地震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和2种速度模型反演了盐津M L≥3.5地震的震源... 2021年1月23日云南盐津发生M L5.2地震,在此次地震前后该区域已经发生了多次中小地震。为了更好地评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及识别发震构造,利用云南和四川地震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和2种速度模型反演了盐津M 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sPn深度震相测定了盐津M L5.2地震的震源深度,最后采用双差定位法对盐津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①最大震级为M L5.2的“孤立型”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逆断层,走向近SN向、倾向东、倾角约50°,是一次沿断层面自下而上破裂较为充分的浅源地震;②最大震级为M L3.9的“震群型”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走滑型断层,走向为NNW向、倾向北东、倾角约为80°,该序列内3次M 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略有差异,可能是由于该区域复杂的断层结构和应力环境影响所致;③最大震级为M L3.9的“震群型”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可能为盐津—筠连断裂,而最大震级为M L5.2的“孤立型”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可能为华蓥山断裂与盐津—筠连断裂共同作用产生的一条未知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重定位 SPN震相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采用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节面聚类确定发震断裂几何形态
5
作者 沈千贺 万永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何形态。首先对收集到的玛多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DBSCAN方法的聚类分析,得到断层的走向为113.5°,倾角为88.2°,通过震源机制反演应力场,并将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断裂带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分别为0.84和-0.79,剪应力强度较大,滑动角为-0.72°。结果表明玛多地震是发震断裂受NE-SW的挤压和NW-SE的拉张,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从而促使近东西的江错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几何特征 震源机制 有噪声数据的密度聚类分析 2021玛多地震序列
下载PDF
适用于机器学习的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特征重要性讨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海昆 王锦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72,共18页
基于1970—2021年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构建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设置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3类样... 基于1970—2021年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地震目录、地震序列目录和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参考以往研究和震后趋势预测实践,构建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序列类型判定特征样本数据集。基于地震序列分类,设置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3类样本标签,初步提出44个可用于机器学习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的备选特征,包括主震及震源机制相关参数、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序列衰减和G-R关系相关参数、震级及频次相关参数。以44个备选特征为基础,变换震级下限、统计时段等参数,可以扩充出更多的机器学习备选特征。基于特征与标签之间的关联特性,评估特征对序列分类的重要性。宏观来看,震级相关参数、G-R关系和序列衰减相关参数、历史地震序列类型、震源机制相关参数等特征对序列分类有贡献,其中震级相关参数特征与标签之间的互信息值明显较大且排序稳定。补齐缺失特征不但能够增加可用的训练和检验样本,还可明显提升特征与序列类型之间的关联性,这意味着恰当的数据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提高特征的序列分类能力。添加原始数据的交互特征是拓展可用特征数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非独立特征经信息交互处理之后显示出与序列标签更强的关联性,这意味着特征选择应以模型预测效能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准,不宜过分强调特征参数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类型 机器学习 特征 互信息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地震序列南北分布不一致的成因分析
7
作者 靳志同 刘佳璐 +4 位作者 万永革 盛书中 王福昌 张小涛 冯淦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25-238,242,共15页
2017年九寨沟地震序列主震北部的余震分布较为分散,而主震南部的余震分布较为平直且集中。本研究基于地震震源机制的水平应变花、面应变和基于区域应变率的适应系数,分析上述不一致的动力学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主震北部具有震源机制... 2017年九寨沟地震序列主震北部的余震分布较为分散,而主震南部的余震分布较为平直且集中。本研究基于地震震源机制的水平应变花、面应变和基于区域应变率的适应系数,分析上述不一致的动力学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主震北部具有震源机制的余震中约有三分之一为逆冲型地震,而且由于区域构造主压应变方向与主震北部断层走向垂直,确实也容易促使低倾角断层上逆冲型地震的发生,同时由于主震北部整体震源机制为逆冲型,以及主震北部的地震序列引起的断层运动与板块构造运动的一致性较差等原因,都导致主震北部余震较分散。(2)主震南部具有震源机制的余震中只有1个逆走滑型,但是有30个为走滑型地震,而且区域构造主压应变方向与主震南部断层走向的夹角较大,这使得主震南部断层更容易产生走滑型地震,同时主震南部整体震源机制为走滑型,以及主震南部的地震序列引起的断层运动与板块构造运动的一致性较好等原因,都使得主震南部余震较平直且集中。本研究结果对研究巴颜喀拉东北缘虎牙断裂隐伏断层的活动性及发震性质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序列 应变花 面应变 应变率 适应 系数
下载PDF
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分析
8
作者 樊文杰 左可桢 +1 位作者 赵翠萍 王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91-2006,共16页
本文基于云南地震台网数据,对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序列中4次M_(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了双柏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和发震构造.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双柏地震序列空间上呈... 本文基于云南地震台网数据,对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序列中4次M_(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了双柏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和发震构造.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双柏地震序列空间上呈NNE-SSW向优势分布,发震断层较为陡立,震源深度集中分布于5~15 km范围内,震源深度表现为南浅北深的特征.M_(S)5.1地震后余震序列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对称的双侧发展模式,M_(S)4.6地震前后余震沿SSW向存在往返迁移现象.反演得到的序列震源机制解类型均为走滑型,都具有与序列优势分布一致的NNE走向、高倾角SEE倾向节面.构造应力场反演表明震源区受到NNW向水平挤压和NEE向水平拉张的构造应力作用.结合重定位结果和序列震源机制分析认为,双柏地震序列与附近的楚雄—建水断裂等无关,其发震构造为一条NNE走向、SEE倾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形成受控于川滇菱形块体SSE向整体运动产生的NNW向挤压构造应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地震序列 重定位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山东长清4.1级地震序列的遗漏地震检测与发震断层
9
作者 李霞 王鹏 +1 位作者 张志慧 董腾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1217,共7页
使用波形互相关的模板匹配方法拾取2020-02-18山东长清4.1级地震序列的遗漏地震,构建高分辨率地震序列目录,并利用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定量拟合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结合4.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判定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可能的发生... 使用波形互相关的模板匹配方法拾取2020-02-18山东长清4.1级地震序列的遗漏地震,构建高分辨率地震序列目录,并利用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定量拟合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结合4.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判定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可能的发生原因。共识别和定位79个高精度地震事件,是原台网目录的1.7倍。依据断层面拟合及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测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具有与区域先存断裂相同性质的左旋走滑型小尺度隐伏断裂,断层面走向302°、倾角88°。结合区域地震地质特征,认为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由构造复合部位应力场的非均匀性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长清地震序列 遗漏地震检测 断层面拟合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
10
作者 张珂 王鑫 +3 位作者 杨红樱 王玥 徐岩 李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1-251,共21页
2021年5月21日21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的震中位于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是该区4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未产生地表破裂,余震也未沿震区附近已知的断裂分布。研究者针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已有若... 2021年5月21日21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的震中位于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是该区4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未产生地表破裂,余震也未沿震区附近已知的断裂分布。研究者针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已有若干研究结果,但采用不同数据、方法和思考角度对这些结果进行验证并同时补充新认识是必要的。文中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分析了漾濞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重新定位,并通过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取序列中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矩心深度。结果表明,漾濞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3km,余震带总体呈NW-SE走向,空间分段性明显:主震震中北西侧余震稀少且分布相对集中,东南侧余震密集且余震带宽度变大;前震序列发生在主震震中的东南侧,与余震密集段的位置基本重叠,反映主震震中北西侧的稀疏余震应属于触发型,而主震破裂可能属于由震中向SE扩展的单侧破裂型。余震带的深度横剖面显示主震破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序列北西段的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一个地震丛集,而南东段则相对复杂,很可能由2条倾向SW的高倾角断层组成。漾濞地震序列中29个M_(S)≥3.0地震的矩心深度主要分布于3~13km,震源机制解以右旋走滑型为主,大多存在一个NW-SE走向的高倾角节面,且具有一定的正断倾滑分量。主震是以右旋走滑为主的破裂所引发的,矩心深度为5.2km,与重定位所得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8.9km较为接近,反映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也反映震区的地震活动深度偏浅。文中对2021年5月云南漾濞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震源机制解的分析,反映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产状及力学性质与NW走向的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较为一致,但位置不同,证实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该断裂南段西侧一条SW陡倾的右旋走滑次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 地震序列精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中强(M_(S)≥5.0)地震强震动特征
11
作者 强生银 王宏伟 +2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崔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48,共7页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包括4次M_(S)≥5.0中强地震(M_(S)5.6前震、M_(S)6.4主震、M_(S)5.0和M_(S)5.2余震),这四次中强地震中强震动台站和地震烈度速报台共获得强震动记录近千组,尤其近场记录,这些记录为分析强震动特征提供了良好契机...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包括4次M_(S)≥5.0中强地震(M_(S)5.6前震、M_(S)6.4主震、M_(S)5.0和M_(S)5.2余震),这四次中强地震中强震动台站和地震烈度速报台共获得强震动记录近千组,尤其近场记录,这些记录为分析强震动特征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选取550组高质量的强震动记录,经过严格的记录数据处理后,采用插值方法给出了M_(S)6.4主震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受震源破裂方向性和局部场地效应的影响,利用破裂方向性系数C d表示震源破裂方向性相关的强震动峰值参数的方位角相关性,反演给出了四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方向性特征,其中M_(S)6.4主震为沿NNW-SSE走向的双向非对称破裂事件,优势破裂方向为SSE,在优势破裂方向上的破裂约占整个破裂长度的85%.将四次地震PGA、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与ASK14预测模型的预测中位值进行对比,事件间残差均为负值,表明四次漾濞中强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相对较弱,短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可能与地震类型相关,震源效应M_(S)5.6前震>M_(S)6.4主震>M_(S)5.2余震,事件间残差随距离增大呈上升趋势,表明漾濞地震发震区及附近区域的非弹性衰减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序列 强震动特征 破裂方向性 震源效应、非弹性衰减
下载PDF
2021年5月漾濞M_(S)6.4地震序列发震机理的应力分析
12
作者 李振月 李俊伦 +1 位作者 姚华建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8-1459,共12页
为了从应力的角度解释2021年5月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机理,本文开展了包括刻画断层结构,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研究应力场对断层的加载作用以及地震序列中较大地震对断层活动的库仑应力影响等4个方面的研究,具体的认识为,(1)相比于前... 为了从应力的角度解释2021年5月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机理,本文开展了包括刻画断层结构,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研究应力场对断层的加载作用以及地震序列中较大地震对断层活动的库仑应力影响等4个方面的研究,具体的认识为,(1)相比于前人工作中利用区域台阵定位结果刻画的断层结构,结合布设在漾濞震源区的实时地震监测台阵捕捉的7905个余震位置和沿断层均匀分布的16个M3.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我们刻画了漾濞地震序列发震断层的精细结构:漾濞地震序列最主要的特征为NW向和NE向两组断层共同破裂,NW向断层为右旋走滑破裂,NE向断层为左旋走滑破裂;(2)利用震源区1°×1°范围内的90个历史震源机制反演了震源区的背景应力场,得到震源区为近南北向水平挤压,东西向水平拉张的走滑型应力状态,应力方位的不确定度很小,而主应力相对大小(R)的不确定度很大,为0.2~0.8;(3)分析了漾濞地震序列两组发震断层的稳定性,发现两组发震断层均为应力场作用下最易失稳的断层.此外,发生在两组断层上地震的震源机制分别与两个最易失稳断层的震源机制相似,说明了背景应力对断层行为的控制作用;(4)两组断层都在失稳的边缘,任一组断层上的较强地震活动产生的应力扰动都可能推动另一组断层造成失稳,因此两组断层的活动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我们对此亦进行了库仑应力的计算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 应力 断层稳定性 应力触发
下载PDF
辽宁灯塔M5.1地震序列的前震特征研究
13
作者 马莉 刘力双 +1 位作者 杨红艳 孙艺玫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采用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序列数据为资料基础,重新定位了灯塔M5.1级地震序列及其余震,得到合理的计算结果后做出M5.1级地震序列的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在对本地区地震丛做震源机制一致性分析后聚类处理... 本文采用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序列数据为资料基础,重新定位了灯塔M5.1级地震序列及其余震,得到合理的计算结果后做出M5.1级地震序列的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在对本地区地震丛做震源机制一致性分析后聚类处理并做出前震震中机制解,结果成图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谱振幅 震源机制一致性
下载PDF
影像大地测量数据揭示2021希腊塞萨利地震序列潜在断层几何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14
作者 周成 马张烽 吕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5-1544,共20页
利用一对升降轨InSAR干涉图进行地震二维形变的分解通常是推断孕震机制与断层几何较为常用的手段.但该手段实施于短时间内发生的地震序列案例则较为困难,因为很难确保每个事件的形变都能够恰好被一对干涉图所记录.短周期多轨道InSAR数... 利用一对升降轨InSAR干涉图进行地震二维形变的分解通常是推断孕震机制与断层几何较为常用的手段.但该手段实施于短时间内发生的地震序列案例则较为困难,因为很难确保每个事件的形变都能够恰好被一对干涉图所记录.短周期多轨道InSAR数据为二维同震形变的描述和断层几何的推演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也为分离地震序列中各地震的同震形变提供了可能.2021年希腊塞萨利地震序列为研究地震序列形变分解提供了一个宝贵实例.针对此案例,本文利用覆盖震区的17幅多时相多轨道InSAR数据联合解算了该地震序列中三次事件各自的二维形变,并对形变场分布进行了解译.经形变分析认定,地震序列中第二、三次事件属于盲断层发震.基于分解出的二维形变,本文进一步推断了第二、三次事件所对应的断层几何并分析了潜在的孕震机制.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两个SE-NW走向/东北倾的断层(事件一、事件二),一个NW-SE走向/西南倾的断层(事件三).经过对滑动模型、同震库仑应力以及前震/余震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此次地震序列的潜在孕震机制可以解释为一次SSE-WNW走向的断层级联触发活动.此外,通过分析此次地震序列余震的空间分布发现了余震深度与断层面之间的线性关系,这为本文推断出的盲断层几何以及地震序列间的级联触发观点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希腊塞萨利 地震序列 盲断层 二维形变
下载PDF
土耳其地震序列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识别与特征分析
15
作者 丁龙兵 胡进军 +1 位作者 李培旭 刘名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1-79,共9页
2023年2月土耳其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连续发生多次6级以上强震,为揭示此次强震序列中的近断层地震动特征,选取土耳其M_(w)7.8、M_(w)7.5、M_(w)6.7和M_(w)6.3的四次地震中的781组强震记录,基于能量法识别获得45条水平向脉冲型地震动记录... 2023年2月土耳其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连续发生多次6级以上强震,为揭示此次强震序列中的近断层地震动特征,选取土耳其M_(w)7.8、M_(w)7.5、M_(w)6.7和M_(w)6.3的四次地震中的781组强震记录,基于能量法识别获得45条水平向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和17条竖向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其中水平向75%的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来自于M_(w)7.8地震。通过分析识别的速度脉冲记录表明,存在相同台站竖向为脉冲型地震动而水平向为非脉冲型地震动的现象;土耳其地震序列的速度脉冲具有周期短、幅值大的显著特点,其中8002台站记录的最大脉冲周期达到7.57 s、3138台站记录的最大脉冲幅值达到231.30 cm/s。通过分析矩震级对脉冲周期的影响和脉冲幅值随矩震级和断层距的变化规律表明,水平向速度脉冲周期随矩震级呈对数线性增大,在相同矩震级情况下脉冲周期明显小于已有模型的预测值;脉冲幅值随断层距的增加存在明显衰减的趋势,当断层距小于25 km时,脉冲幅值普遍高于已有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耳其地震序列产生了大量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识别结果丰富了全球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数据库,揭示的特征可为震害分析和脉冲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地震序列 脉冲型地震 脉冲识别 脉冲周期 脉冲幅值
下载PDF
2016年门源M_(S) 6.4地震序列视应力特征研究
16
作者 胡维云 刘文邦 +4 位作者 余娜 黄浩 张丽峰 李启雷 郭瑛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利用2016年门源M_(S) 6.4地震序列中59个M_(L)≥2.5余震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视应力,进而讨论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以及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从视应力的角度给出强余震判定依据。结果表明:门源M_(S)6.4地震的余震视应力值与震级具有... 利用2016年门源M_(S) 6.4地震序列中59个M_(L)≥2.5余震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视应力,进而讨论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以及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从视应力的角度给出强余震判定依据。结果表明:门源M_(S)6.4地震的余震视应力值与震级具有良好的拟合关系,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视应力在强余震前会有升高的趋势,对后续强余震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4地震 地震序列 视应力
下载PDF
姚安地震序列与大姚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丽芳 刘杰 苏有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8,共9页
2000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了Ms6.5地震,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发生了Ms6.2、Ms6.1地震。这两个地震序列均发生在滇中块体,震中位置相距42.5km,构造、应力背景相似,但序列类型不同,时间间隔短。为深入... 2000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了Ms6.5地震,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发生了Ms6.2、Ms6.1地震。这两个地震序列均发生在滇中块体,震中位置相距42.5km,构造、应力背景相似,但序列类型不同,时间间隔短。为深入研究姚安地震和大姚地震序列的特征,根据昆明区域数字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2000年姚安地震和2003年大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姚安地震序列和火姚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和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它们的地震矩舰均在10^12~10^14N·m,地震矩与震源半径之间呈线性关系。应力降随震级变化不明显。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拐角频率和地震矩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可计算出给定地震矩的拐角频率估计值fa,进而可分析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的时间变化曲线。姚安地震序列和大姚地震序列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及应力降随时问的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姚安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4.3级和4.6级强余震前均有一个上升-下降过程,反映余震区应力场有一个增高-下降过程;大姚地震序列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Ms≥4.6强余震发生之前均会出现高值异常,但在Ms4.6~4.7地震之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时间短,在Ms6.1地震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较长。文中结合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序列类型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姚安地震序列 大姚地震序列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会泽5·3级和文山5·3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丽芳 秦嘉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9,共7页
利用云南区域地震数字台网记录到的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Ms5.3地震和8月13日文山Ms5.3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在对S波观测记录位移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校正后,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估算了这两个... 利用云南区域地震数字台网记录到的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Ms5.3地震和8月13日文山Ms5.3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在对S波观测记录位移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校正后,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估算了这两个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两个序列的地震矩M0均在10^12-10^14N·m之间,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无明显的依赖关系;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拐角频率的实际计算值fc与在给定地震矩条件下得到的估计值fa之差及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会泽地震序列的拐角频率差值和应力降在ML3.1余震前有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余震区应力场增高一下降的过程;文山地震序列拐角频率差值和应力降在ML≥3.1余震前均会出现高值或低值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会泽地震序列 文山地震序列 遗传算法 云南
下载PDF
2023年云南隆阳M_(S)5.2地震序列类型及后续趋势判定
19
作者 匡泳庄 欧阳鑫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52-254,共3页
1研究背景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发生M_(S)5.2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准确判定是研究地震后续发震趋势的重要依据。而要对地震做出相应的趋势预测,主要是基于对发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地震... 1研究背景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发生M_(S)5.2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准确判定是研究地震后续发震趋势的重要依据。而要对地震做出相应的趋势预测,主要是基于对发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序列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赵小艳等(2021)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h值等判定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并利用云南地区6级地震最大余震发震时间统计和震级差分布特征判定最大余震已经发生,为地震序列后续的发展趋势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H值 B值 余震
下载PDF
震级变异系数与地震序列类型、性质的统计物理特征和早期判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灼礼 王伟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共14页
根据G-R公式和非线性动力学观点,在分析不同类型地震序列震级分布细结构基础上,提出用震级变异系数δm、b值和震级熵H(m)、马尔柯夫链理论值h和信息量维数D1等统计量,来综合描述和界定不同类型、性质的地震序列;同时对截止震级问题、b... 根据G-R公式和非线性动力学观点,在分析不同类型地震序列震级分布细结构基础上,提出用震级变异系数δm、b值和震级熵H(m)、马尔柯夫链理论值h和信息量维数D1等统计量,来综合描述和界定不同类型、性质的地震序列;同时对截止震级问题、b值、平均震级m、h和D1等统计物理含义进行了探讨。认为δm、b值和H(m)及其与理论指数分布的震级熵H(∞)的差值ΔH(m)相结合将有助于区分前震序列、前兆性震群和各种不同类型(主-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地震序列,并且可以对这些类型进行早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变异系数 地震序列统计特征 地震序列类型判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