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地震曲率属性融合的煤田小断层识别分析
1
作者 齐永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适应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对地质条件透明度的要求,识别落差在3 m左右的小断层已成为构造解释中的重要地质任务。通过介绍S变换时频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和RGB融合基本原理,提出了1种基于多尺度地震曲... 为适应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对地质条件透明度的要求,识别落差在3 m左右的小断层已成为构造解释中的重要地质任务。通过介绍S变换时频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和RGB融合基本原理,提出了1种基于多尺度地震曲率属性融合的煤田小断层识别方法。结果发现:S变换时频分析得到多频率的地震数据体,不同频率的地震数据体对应不同尺度的地下地质信息写照;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确定地震信号的主导频率、频带等参数,提取不同频率下地震数据体的最大正曲率属性;采用PCA方法对不同频率地震数据的地震曲率属性进行分析,采用RGB融合方法对前3个主成分进行融合;实际应用发现多尺度地震曲率属性融合结果在识别小断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高地震资料中小断层的精度和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震曲率属性 最大正曲率属性 融合 RGB
下载PDF
高精度地震曲率体计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世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5-972,1024+842,共8页
地震曲率分析法能根据致密脆性岩石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弯曲程度(曲率),预测裂缝发育程度。曲率在数学上可以通过倾角与倾角的导数表示,由此利用地震数据体的二次倾角计算就可以获得地震曲率体。目前基于倾角的地震曲率体计算方法适应于... 地震曲率分析法能根据致密脆性岩石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弯曲程度(曲率),预测裂缝发育程度。曲率在数学上可以通过倾角与倾角的导数表示,由此利用地震数据体的二次倾角计算就可以获得地震曲率体。目前基于倾角的地震曲率体计算方法适应于连续反射面的曲率计算,但在错断与中断等不连续部位,由于在时窗内不能扫描到精确的倾角而导致曲率计算的模糊,从而降低断层两盘地段曲率的准确预测。本文提出基于直平面与曲界面相结合的二次倾角扫描方法,结合保持边缘的多窗口扫描技术,实现连续反射、错断反射两类同相轴弯曲程度的准确检测,进而实现高精度地震曲率体的计算。实际资料的检测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提取的曲率异常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微起伏构造,精细检测与刻画断裂带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曲率 倾角属性 扫描技术 边缘保持 裂缝检测
下载PDF
基于层面的地震曲率属性在碳酸盐岩断裂预测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北某区块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崔立杰 何幼斌 +2 位作者 王锦喜 王振卿 胡再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某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地质年代老,地层埋深大,原生基质孔隙发育较差,其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多受断裂控制。因此,对该区断裂进行精细预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断裂精细预测难度较大这一实际问题,选用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地震曲率技... 塔里木盆地塔北某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地质年代老,地层埋深大,原生基质孔隙发育较差,其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多受断裂控制。因此,对该区断裂进行精细预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断裂精细预测难度较大这一实际问题,选用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地震曲率技术,运用曲率原理和基于层面的地震曲率属性对研究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顶界进行断裂预测,从常用的几种地震曲率中优选出最小负曲率和最大正曲率对断裂进行刻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地震剖面和基于层面的地震曲率属性平面图的交互分析发现,所预测的断裂级别、性质及走向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断裂 地震曲率
下载PDF
地震曲率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柏冠军 赵汝敏 +1 位作者 杨松岭 李培培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23-27,共5页
通过地震曲率属性的分析,寻找适合研究区的地震曲率,研究其解释技术。系统总结了地震曲率技术的解释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利用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 通过地震曲率属性的分析,寻找适合研究区的地震曲率,研究其解释技术。系统总结了地震曲率技术的解释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利用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进行小断层识别,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二维曲率属性有比较明确的物理意义,相对一阶导数属性(如微分、倾角、方位角等),它在构造特征识别上有明显的长处。它们对刻画地质体轮廓、分层结构、断裂系统等非常有效。实例表明,地震曲率属性对断层的轨迹、沉积体边界的刻画清晰、连续,利于解释,减少解释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曲率 断层解释 沉积体刻画 3D层位
下载PDF
地震曲率属性在断层识别中的应用探究
5
作者 党志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1年第4期35-37,共3页
石油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的消耗量巨大,对外依存度远远超过了50%的警戒线。但是,我国很多老油田都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中后期,采收率和产量日益减少。因此,为了提高油气产量,必须提高勘探... 石油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的消耗量巨大,对外依存度远远超过了50%的警戒线。但是,我国很多老油田都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中后期,采收率和产量日益减少。因此,为了提高油气产量,必须提高勘探开发的技术水平。文章主要对地震曲率属性在断层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首先简要阐述了地震曲率属性提取的基本原理,然后将其应用于实际工区的断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曲率 裂缝 断层识别 波数 最大正曲率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 被引量:28
6
作者 杜文凤 彭苏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01-2906,共6页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层位计算得到的曲率,反映解释层位上任一点的弯曲程度。地震层曲率的计算建立在解释层位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曲面拟合方程系数来实现。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因此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小断层预测,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实例表明,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震曲率 煤层 断层 预测
下载PDF
GeoEast软件体曲率属性技术在碳酸盐岩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树珍 李相文 +3 位作者 张建伟 赵婧 李梁 李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53-55,79,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走滑断裂非常发育,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断距极小,常规解释时无法对比追踪,平面断裂组合难度极大。体曲率属性对地震同相轴的小挠曲、小褶皱、凸起、差异压实等变形特征具有很好的指示作...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走滑断裂非常发育,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断距极小,常规解释时无法对比追踪,平面断裂组合难度极大。体曲率属性对地震同相轴的小挠曲、小褶皱、凸起、差异压实等变形特征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GeoEast解释系统可对地震数据及曲率等属性开展空间立体化融合解释,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一体化解释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通过多参数优化,多种属性对比分析,优选优势曲率属性指导断裂的精细刻画,研究断裂对本区储层及油气的控制作用,在勘探开发中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震曲率属性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低渗储集层裂缝预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后金 王嘹亮 +1 位作者 万晓明 雷克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中朝地台之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生界砂岩储集层以特低孔特低渗为基本特征,裂缝是已发现油流的主要储集空间。根据盆地的三维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采用最新的全局寻优算法的FracPM曲率技术,结合蚂蚁追踪技...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中朝地台之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生界砂岩储集层以特低孔特低渗为基本特征,裂缝是已发现油流的主要储集空间。根据盆地的三维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采用最新的全局寻优算法的FracPM曲率技术,结合蚂蚁追踪技术,实现了裂缝的高精度成像,从大小尺度两个层面,对中生界目的层的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状况进行了预测,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预测的裂缝发育层段钻获较好的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盆地 中生界 低渗储集层 裂缝预测 地震曲率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with shear wave velocity based on laboratory study using bender element
9
作者 周燕国 陈云敏 柯瀚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8期805-812,共8页
Recent studies using field case history data yielded new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 saturated granular deposits based on in situ, stress-corrected shear wave velocity. However, the conditions of... Recent studies using field case history data yielded new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 saturated granular deposits based on in situ, stress-corrected shear wave velocity. However, the conditions of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case histories and limited site conditions in this approach call for additional data to more reliably defin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as a function of shear wave velocity.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undrained cyclic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aturated sand with shear wave velocity Vs measured by bender element. By normalizing the data with respect to minimum void ratio, the test results, in-corporat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laboratory data, statistically revealed good correlation of cyclic shear strength with small-strain shear modulus for sandy soils, which is almost irrespective of soil types and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consequently determined cyclic resistance ratio, CRR,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Vs4.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boundary curves were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is relationship and compared to liquefaction criteria derived from seismic field measure-ments. Although in the range of Vs1>200 m/s the presented curves are moderately conservative, they are remarkably consistent with the published field performance criteria on the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Shear wave velocity SAND Cyclic triaxial test Laboratory correlation Bender element
下载PDF
Multistage seism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10
作者 Xing Chenxi Shu Yiwei +1 位作者 Zhu Xiaojie Zhong Jia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4期386-395,共10页
The road traffic network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s,and calculating bridge damage using refined models demands significant time and resources.Therefore,developing a rapid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eismic capa... The road traffic network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s,and calculating bridge damage using refined models demands significant time and resources.Therefore,developing a rapid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regular bridges has become a crucial scientific challenge.This study presents an approach in which the ductile column is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degree-of-freedom model with 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characteristics.Utilizing an uncoupled multivariate power function model and a plastic hinge model,a multidimensional power function model for section hierarchical curvature is constructed.Subsequently,the seismic multistag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SMSD-CM)of member hierarchy is deduced and calibrated through theoretical methods.This model efficiently derives the tri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mponents by inputting several crucial parameters.The SMSD-CM accurately simulates the hysteretic curve and displacement time-history under actual seismic conditions and aligns well with pushover analysis results from tests.The efficiency,ease of operation,and accuracy make the model suitable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regular bridges within the road traffic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ment-curvature analysis fragility analysis curvature ductility seismic multilevel damage trilinear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