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与温度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建东 龚时宏 +1 位作者 于颖多 梁艳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5,共6页
针对华北地区降雨分布规律,以北京为典型试验区,在保证作物最优土壤水分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热状况及春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春玉米抽雄期以前实施的地面灌各... 针对华北地区降雨分布规律,以北京为典型试验区,在保证作物最优土壤水分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热状况及春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春玉米抽雄期以前实施的地面灌各处理中,高频灌溉下土壤平均含水率波动幅度较小,土壤水分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灌溉显著延迟气温对地温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平抑地温作用,地温受灌水过程、土壤含水率及作物冠层面积的影响较明显。灌水频率对春玉米根长密度在行间和行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影响,高频灌溉能显著促进春玉米根系在上层土壤中的分布。此外,在人工灌溉和降雨相结合灌溉模式下,地面灌不同灌水频率下春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北京地区的春玉米地面灌水方法宜采用低频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水频率 土壤水 土壤温度 春玉米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喷灌和地面灌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布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海军 龚时宏 王广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7,共4页
根据喷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并参照地面常规灌水 ,研究了 2种灌水方式的不同灌水定额下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和分布状况 ,提出了相应的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数学模型 ,较深入地分析了在喷灌和地面灌条件下根质量密度剖面相对分布... 根据喷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并参照地面常规灌水 ,研究了 2种灌水方式的不同灌水定额下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和分布状况 ,提出了相应的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数学模型 ,较深入地分析了在喷灌和地面灌条件下根质量密度剖面相对分布的异同 ,从而为更加准确地建立根系吸水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冬小麦 根系生长 分布 模型
下载PDF
地面灌溉条件下高产棉田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牛新湘 许咏梅 +3 位作者 马兴旺 杨涛 王斌 郭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5,61,共4页
以中棉43号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新疆沙雅新垦农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棉花产量的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 以中棉43号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新疆沙雅新垦农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棉花产量的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棉花产量的效应顺序为:施磷量>灌溉量>施氮量;各因素间耦合效应顺序为:氮、磷>氮、水>磷、水;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氮肥用量为545.55 kg/hm2,磷肥用量为199.8 kg/hm2,灌溉量为6 429.3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地面灌 水肥耦合 产量
下载PDF
地面灌田面行水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禄 杨培岭 曾德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75,共5页
根据我国地面灌现状提出极限灌水状态和最佳灌水状态及其灌水技术参数的概念。用Newton-Raphson法和Preisman法对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零惯性模型进行求解,实现畦灌田面行水流动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畦灌的行水... 根据我国地面灌现状提出极限灌水状态和最佳灌水状态及其灌水技术参数的概念。用Newton-Raphson法和Preisman法对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零惯性模型进行求解,实现畦灌田面行水流动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畦灌的行水、入渗机理。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建立极限灌水定额q0、L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研究灌水技术参数q0、L对极限灌水定额的影响,进而探讨了q0、L对灌溉系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适宜的畦长L和单宽流量q0的确定方法。结合通县宋庄地区实际,给出了该地区冬小麦适宜畦幅规格与灌水技术参数。利用上述畦幅规格与灌水技术参数对冬小麦灌水,收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模型 数值模拟 溉系统性能
下载PDF
地面灌溉条件下中长绒陆地棉的水肥耦合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冯耀祖 张炎 +3 位作者 马海刚 李磐 杨培林 张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以中长绒陆地棉新陆中9号为材料,在新疆库车县进行了地面灌条件下水肥因素对新路中9号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在地面灌条件下水肥对中长绒棉都具有增产效果,单株结铃数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棉花增产,合... 以中长绒陆地棉新陆中9号为材料,在新疆库车县进行了地面灌条件下水肥因素对新路中9号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在地面灌条件下水肥对中长绒棉都具有增产效果,单株结铃数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棉花增产,合理肥料投入有利于发挥灌溉的增产作用。灌水量、施肥量与产量藕合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是为:Y=-1453.04+1.32703I+5.12236F-0.000211I2-0.005032F2-0.000263I*F。新陆中9号获得最高产量1568kg/hm2时全生育期中合理施肥量和灌水量分别434kg/hm2(其中N235kg/hm2、P2O5143kg/hm2、K2O56kg/hm2)和2879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陆中9号 地面灌 水肥耦合效应
下载PDF
考虑地面灌水技术制约的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钰 L.S.Pereira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制定作物灌溉制度不仅要考虑补充根层土壤水分以满足作物需求 ,还应考虑灌水方法对灌水量的限制。为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 -夏玉米连作的节水灌溉制度 ,在河北省雄县进行了连续 3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 ,用水量平衡模型 IS... 制定作物灌溉制度不仅要考虑补充根层土壤水分以满足作物需求 ,还应考虑灌水方法对灌水量的限制。为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 -夏玉米连作的节水灌溉制度 ,在河北省雄县进行了连续 3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 ,用水量平衡模型 ISAREG对各处理进行数值模拟 ,从而验证了选定的模型和参数。采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年冬小麦 -夏玉米连作的多种灌溉制度 ,对各方案的灌水次数、灌水量、降雨和灌溉水量损失以及作物产量等因素进行了对比 ,并对现行灌溉制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雄县现行灌溉定额大大超过了灌溉需水量 ,主要原因是地面灌水技术的制约 ,如田面不平、进地流量过小或畦块过大等 ,造成难以控制小水量灌溉。为研究既能满足作物基本需水要求 ,又使灌溉水量损失最小的最佳灌水定额 ,用模拟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 SRFR模型模拟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 ,得到了每次灌溉时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最小灌水量 ,以及灌水效率与灌水量的关系 ,据此提出了与灌水技术改进措施相结合的不同水文年的灌溉制度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水技术 溉制度 模型验证 方案选择
下载PDF
地面灌水技术优化组合节水高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司徒淞 张薇 庞鸿宾 《灌溉排水》 CSCD 1998年第4期11-15,共5页
对不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应用,根据全年作物连作的需水特点实施调亏灌溉使土壤水分消长过程在节水高产调控范围内,提高了水分效应,小麦和棉花水分生产效率达1.53kg/m3和0.41kg/m3的较高水平。同时还对其节... 对不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应用,根据全年作物连作的需水特点实施调亏灌溉使土壤水分消长过程在节水高产调控范围内,提高了水分效应,小麦和棉花水分生产效率达1.53kg/m3和0.41kg/m3的较高水平。同时还对其节水高产机理进行了探讨,为节水高产的地面灌水技术优化组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水技术 优化组合 节水高产 生理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果园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援农 马孝义 《河南农业》 2003年第3期32-32,共1页
1.坑灌 是在每棵果树周围用田梗围成圆形或方形坑,从输水沟引水灌溉。该方法简单,但水分仅湿润树根部土壤,土壤易板结,灌水效率不高。 2,分区灌溉 将果园以树为单位用土梗分隔成方形的小区引水灌溉。该方法具有湿润范围大、灌水均匀的优... 1.坑灌 是在每棵果树周围用田梗围成圆形或方形坑,从输水沟引水灌溉。该方法简单,但水分仅湿润树根部土壤,土壤易板结,灌水效率不高。 2,分区灌溉 将果园以树为单位用土梗分隔成方形的小区引水灌溉。该方法具有湿润范围大、灌水均匀的优点,但用水量大,易造成土壤板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 果园 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下载PDF
简述地面灌溉系统中的土地平整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甜甜 魏恒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10期920-920,共1页
关键词 地面灌水技术 地面灌 土地平整 溉系统 溉面积 激光平地技术 田间 溉管理
下载PDF
地面灌水方法自动化中的自动灌水闸阀
10
作者 林性粹 《灌溉排水》 CSCD 1989年第2期54-56,共3页
地面灌水方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灌水方法。据美国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对西部17个州的调查统计,75%以上的灌溉面积仍普遍采用地面灌水方法。我国现有灌溉面积的95%以上使用的也是地面沟、畦、淹灌等地面灌水方法。
关键词 地面灌 自动 水闸阀
原文传递
地面灌水方法的田间配水方式
11
作者 林性粹 马文敏 《陕西水利》 1996年第6期31-33,共3页
田间配水方式是指将灌溉水从田间渠道(管道)分配引入田间的方式。它包括田间配水技术和田间配水装置两个组成部分,是地面灌水技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地面灌 溉水 配水方式 田间配水方式
下载PDF
新型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立 李小龙 +1 位作者 顾唯甬 王盈盈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3期33-36,46,共5页
膜袋灌技术是一种集节水、节能、省工、省时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和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适应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 膜袋灌技术是一种集节水、节能、省工、省时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和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适应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室内水平土箱膜袋灌水实验研究,发现膜袋灌水后湿润带内灌水均匀系数均在70%以上,属于高均匀度节水灌溉新技术。灌水量和膜孔间距会对膜袋灌水后土壤湿润均匀性产生影响,特别是沿膜袋方向上。可通过减小膜孔间距和增大灌水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膜袋灌水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袋技术 地面灌水技术 水均匀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地面灌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琳 丁林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6,共3页
地面灌水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灌溉技术,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仍在广泛应用。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面灌溉在世界范围内仍将是主要的田间灌溉方法,在我国更是如此。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从一个... 地面灌水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灌溉技术,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仍在广泛应用。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面灌溉在世界范围内仍将是主要的田间灌溉方法,在我国更是如此。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从一个侧面综述了地面灌水技术目前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节水型果园地面灌溉技术
14
作者 孔桂芹 《科学种养》 2008年第9期19-19,共1页
山东枣庄地区现有果园总面积81万亩,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面灌溉技术仍是该地区果园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鉴... 山东枣庄地区现有果园总面积81万亩,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面灌溉技术仍是该地区果园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鉴于我国水资源短缺,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溉技术 节水型 果园 地面灌水技术 大面积推广 水资源短缺 枣庄地区 经济实力
下载PDF
浅谈节水地面灌溉技术
15
作者 宋秀英 《河北农业》 2009年第11期14-14,共1页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而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又较低,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而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又较低,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溉技术 节水型 地面灌水技术 大面积推广 能源短缺 经济实力 溉面积 技术管理
下载PDF
节水型地面灌溉新技术
16
作者 周慧欣 《河北农业科技》 2008年第10期34-35,共2页
1 推行节水灌溉采取的必要措施 1.1 平整土地,合理设计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 1 推行节水灌溉采取的必要措施 1.1 平整土地,合理设计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水技术 地面灌 节水型 水技术参数 水质量 水均匀度 节水 平整土地
下载PDF
地面灌溉中浅层水流的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殿亮 耿敏 《灌溉排水》 CSCD 1994年第3期55-59,共5页
通过对小麦和多年生牧草现场研究的试验数据分析,本文对地面灌溉浅层水流情况应用满宁方程提出了疑问。在R2值大于0.9时,流量──水深方程(方程2)与绝大多数试验结果相吻合。方程中指数α的值取决于作物种类、作物密度、高度... 通过对小麦和多年生牧草现场研究的试验数据分析,本文对地面灌溉浅层水流情况应用满宁方程提出了疑问。在R2值大于0.9时,流量──水深方程(方程2)与绝大多数试验结果相吻合。方程中指数α的值取决于作物种类、作物密度、高度、播种型式、生长阶段和水流条件,一般在1.0到3.0之间变化。因而满宁方程把指数定为常数(即5/3)是不合适的。本文提出的流量──水深方程比满宁方程更适合浅层地表水流情况。并且提出了地表水流摩阻系数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浅层水流 模拟
原文传递
有蓄水工程的灌区喷灌与地面灌效益分析
18
作者 何永锋 吉红 朱振锁 《喷灌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结合农九师典型灌区建设实例和全师建设实况,用系统观点分析了新建灌区和灌区改建中地面灌与喷灌建设投入、产出关系,得出了喷灌较地面灌更为经济可靠的结论。
关键词 地面灌 系统投资对比 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工程中设置调节池的作用及水力计算
19
作者 林世乐 《喷灌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8-33,48,共7页
调节池是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简称“管灌”)工程中水泵压力水管与低压输水管道之间的衔接建筑物。本文针对山丘提水站灌区设置调节池这一工程措施,详细分析了调节池的作用。并通过引入池中水位高这一变量,把系统中水泵、水泵压力水管... 调节池是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简称“管灌”)工程中水泵压力水管与低压输水管道之间的衔接建筑物。本文针对山丘提水站灌区设置调节池这一工程措施,详细分析了调节池的作用。并通过引入池中水位高这一变量,把系统中水泵、水泵压力水管、低压管道、给水栓四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了相应的水力计算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可准确计算中系统中各轮灌组运行时的水泵工作点、给水栓流量及调节池高度,为设有调节池的管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低压管道 调节池 水力计算
原文传递
额敏灌区滴灌与喷灌、地面灌效益分析
20
作者 吉红 《农村科技》 2013年第3期73-74,共2页
一、不同灌溉方式工程模式1.滴灌用干管和滴灌管网输水,田间灌水模式采用支管轮灌。2.喷灌用干管和喷灌管网输水,田间工程采用半固定人工移管式。3.地面灌用传统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网输水。其中干支斗农四级为固定砼防渗渠... 一、不同灌溉方式工程模式1.滴灌用干管和滴灌管网输水,田间灌水模式采用支管轮灌。2.喷灌用干管和喷灌管网输水,田间工程采用半固定人工移管式。3.地面灌用传统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网输水。其中干支斗农四级为固定砼防渗渠道,毛渠为每年建、平的临时土渠,采用沟畦灌方式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 效益 田间工程 溉方式 防渗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