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苷A通过调节AKT/Nrf2/GPX4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刘盼 王晓英 韩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112-4119,共8页
目的:探讨地黄苷A(ReA)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Re... 目的:探讨地黄苷A(ReA)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ReA低剂量组(ReA-L组)、ReA高剂量组(ReA-H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组(Fer-1组)及ReA高剂量+AKT抑制剂perifosine组(ReA-H+perifosine组),每组15只。ReA-L组、ReA-H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40、80 mg/kg ReA,Fer-1组大鼠腹腔注射2 mg/kg ferrostatin-1,ReA+perifosine组大鼠腹腔注射80 mg/kg ReA及20 mg/kg perifosine,Sham组和Model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除Sham组外,各组大鼠在末次给药1 h后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大鼠模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Fe^(2+)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Fe^(2+)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KT/Nrf2/GPX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Fe^(2+)含量上升,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p-AKT/AKT、Nrf2和GPX4蛋白水平下降,转铁蛋白受体1(TfR1)蛋白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组织损伤严重(P<0.05);与Model组相比,ReA-L组、ReA-H组、Fer-1组大鼠血清LDH、CK-MB和cTnI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和Fe^(2+)含量下降,组织中GSH-Px、SOD活性及p-AKT/AKT、Nrf2和GPX4蛋白水平升高,TfR1蛋白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组织损伤减轻(P<0.05);perifosine减弱了高剂量ReA对MI/RI大鼠铁死亡的抑制作用。结论:ReA可能通过激活AKT/Nrf2/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改善MI/RI大鼠心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苷a 蛋白激酶B/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铁死亡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地黄苷A对“阴虚”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军 于震 +1 位作者 李更生 王玉升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研究地黄苷A滋阴和调节免疫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阴虚模型 ,观察地黄苷A对cAMP系统的影响 ;制备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观察地黄苷A对血清溶血素、迟发性变态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地黄苷A可以使小鼠体重明显... 目的 研究地黄苷A滋阴和调节免疫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阴虚模型 ,观察地黄苷A对cAMP系统的影响 ;制备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观察地黄苷A对血清溶血素、迟发性变态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地黄苷A可以使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血浆cAMP含量和cAMP/cGMP值明显降低 ;地黄苷A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 ,增强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 ,而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地黄苷A具有滋阴作用 ,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对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苷a 滋阴 免疫功能 小鼠 药理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地黄苷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于震 王军 +1 位作者 李更生 王玉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 观察地黄苷 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 利用环磷酰胺 ip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 ,地黄苷 A进行治疗 ,对模型小鼠体重、外周血象、网织红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 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地黄苷 ... 目的 观察地黄苷 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 利用环磷酰胺 ip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 ,地黄苷 A进行治疗 ,对模型小鼠体重、外周血象、网织红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 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地黄苷 A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 DNA含量及体重。结论 地黄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苷a 环磷酰胺 白细胞减少症 升白作用 小鼠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生地黄与熟地黄中地黄苷A、D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更生 刘明 +2 位作者 王慧森 石任兵 郭瑞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建立生地黄和熟地黄中地黄苷A、D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来源药材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TLC法对生地黄和熟地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苷A和D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生地黄和熟地黄斑点清晰;地黄苷A和地黄... 目的:建立生地黄和熟地黄中地黄苷A、D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来源药材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TLC法对生地黄和熟地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苷A和D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生地黄和熟地黄斑点清晰;地黄苷A和地黄苷D范围进样量分别在0.192-0.160mg/mL,0.132-0.66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3和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和97.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生地黄中的地黄苷A、D的含量比熟地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地黄 HPLC 地黄苷a 地黄D
下载PDF
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长河 张留记 李更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地黄 地黄苷a 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留记 屈凌波 赵玉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方法薄层扫描法,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4:0.5),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扫描波长为407。结果y=176.42X+52.8,r=0.996,线性范围:0.5~2.5μg。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2.6...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方法薄层扫描法,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4:0.5),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扫描波长为407。结果y=176.42X+52.8,r=0.996,线性范围:0.5~2.5μg。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2.62%。结论河南温县、博爱、武陟产地黄中黄苷A的含量较高,与梓醇含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地黄 地黄苷a 薄层扫描法
下载PDF
HPLC测定生地黄中地黄苷A和D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慧森 刘明 李更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32-1733,1744,共3页
关键词 地黄苷a 地黄 HPLC测定 环烯醚萜 活性成分 玄参科植物 清热凉血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怀地黄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屠万倩 屈凌波 张留记 《中医研究》 2009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怀地黄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的含量。方法:NH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测定波长为200nm。结果:线性范围:0.27-1.62μg,平均回收率为97.5%,RSD=2.95%。结论:不同种植品种的地黄药材中地黄甙A含...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怀地黄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的含量。方法:NH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测定波长为200nm。结果:线性范围:0.27-1.62μg,平均回收率为97.5%,RSD=2.95%。结论:不同种植品种的地黄药材中地黄甙A含量差异较大,地黄甙A含量较高的怀地黄种植品种有怀庆-5、9302和北京-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种植品种 地黄苷a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怀药熟地黄地黄苷ARP-HPLC定量及TLC定性评价方法
9
作者 周倩 王慧森 +1 位作者 李更生 刘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2918-2921,I0024,共5页
目的:建立怀药熟地黄中地黄苷A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含量测定法及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样品中地黄苷A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HPLC含量测定地黄苷A在0.336~2.... 目的:建立怀药熟地黄中地黄苷A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含量测定法及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样品中地黄苷A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HPLC含量测定地黄苷A在0.336~2.01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7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为1.23%(n=6),样品中地黄苷A精密度RSD为1.72%(n=6);采用该方法测定了10批次怀药熟地黄中地黄苷A。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怀药熟地黄中地黄苷A的定量控制方法,并建议怀药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地黄苷A应不低于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地黄苷a 高效液相色含量测定法 薄层层析鉴别法
原文传递
基于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洋地黄毒苷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与凋亡的机制
10
作者 蒋学林 刘长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4,共8页
目的探究洋地黄毒苷对脂多糖刺激下的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roi3-1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将Nthy-roi3-1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低剂量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中剂量组及脂多糖+洋地黄毒苷高... 目的探究洋地黄毒苷对脂多糖刺激下的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roi3-1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将Nthy-roi3-1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低剂量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中剂量组及脂多糖+洋地黄毒苷高剂量组,各组进行对应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C3Ⅱ/LC3Ⅰ、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 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蛋白表达情况。②将Nthy-roi3-1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组、脂多糖+洋地黄毒苷+自噬抑制剂组,各组进行对应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p-Akt、Akt、p-mTOR、mTOR及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洋地黄毒苷各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均<0.05);LC3荧光染色强度随洋地黄毒苷剂量增加逐渐增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p-Akt/Akt、p-mTOR/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②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洋地黄毒苷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p-Akt/Akt、p-mTOR/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脂多糖+洋地黄毒苷组比较,脂多糖+洋地黄毒苷+自噬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p-Akt/Akt、p-mTOR/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洋地黄毒苷能够促进脂多糖刺激下Nthy-roi3-1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脂多糖 自噬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品种怀地黄中地黄苷A、D的含量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炯 张杰 +3 位作者 张华锋 杨云 冯卫生 卫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5-339,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地黄中地黄苷A、D含量的方法,为怀地黄种质资源的优选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4:96),流速为1.0 mL·min^-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地黄中地黄苷A、D含量的方法,为怀地黄种质资源的优选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4:96),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13批怀地黄中,鲜地黄中地黄苷A、D的含量分别为0.0955%-0.3916%、0.3609%-0.8955%;生地黄中地黄苷A、D的含量分别为0.1333%-0.5542%、0.1985%-0.6786%,不同品种和产地含量差别较大。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所测数据可作为怀地黄的种资资源优选和质量控制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器 地黄 地黄 地黄苷a 地黄D 种质资源
原文传递
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及益母草苷含量快速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彩侠 李雅静 +4 位作者 张苗 耿晓桐 雷敬卫 王丰青 张重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测得85-5,北京1号,白状元,沁怀,白选,沁怀郑共6个品种108份怀地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测得85-5,北京1号,白状元,沁怀,白选,沁怀郑共6个品种108份怀地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结合高效液相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的样品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含量,并利用TQ软件将光谱信息与测得含量相关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4 67,0.934 96,0.951 54,校正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016 6,0.015 9,0.022 8,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017 00,0.007 86,0.012 50,交叉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分别为0.032 13,0.030 36,0.069 22,以及性能指数(performance index,PI)分别为92.5,82.7,83.1;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NIR模型预测值与HPLC测得参考值的P分别为0.422,0.549,0.131,均〉0.05,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绿色,可用于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怀地黄 快速测定 偏最小二乘法 地黄苷a 地黄D 益母草
原文传递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
13
作者 张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方法80例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比...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方法80例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周、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阅读速度评分、黄斑色素密度、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3±0.02)、(0.81±0.05),均高于对照组的(0.37±0.04)、(0.5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阅读速度评分分别为(3.19±0.51)、(4.32±0.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5±0.51)、(3.68±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的黄斑色素密度分别为(0.16±0.04)、(0.25±0.06)DU,均高于对照组的(0.11±0.03)、(0.15±0.07)D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185.25±1.32)、(181.21±1.69)μm,均低于对照组的(198.35±1.32)、(195.24±1.02)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更好的缓解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提升阅读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白内障 七叶洋地黄滴眼液 视力 黄斑色素 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下载PDF
HPLC-ELSD测定地黄寡糖中地黄苷A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影 杨菁 +1 位作者 王晶 刘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地黄寡糖中地黄苷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水(10∶90),流速1.0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3.2L·min1。结果 地黄... 目的 建立测定地黄寡糖中地黄苷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水(10∶90),流速1.0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3.2L·min1。结果 地黄苷A在0.2~1.2mg·mL1(r=0.9993)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6%)。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地黄寡糖中地黄苷A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地黄寡糖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寡糖 地黄苷a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原文传递
葛根汤加减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价值研究
15
作者 郝欣 牛苗 宋彬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减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5月泰安市中医二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减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5月泰安市中医二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人工泪液,对照组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睑板腺分泌能力及分泌物性状变化,治疗后眼表疾病患病指数及泪膜破裂时间,分析治疗后人眼泪液所含蛋白水平变化,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睑板腺分泌能力和分泌物性状评分分别为(4.3±0.6)分、(2.3±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表疾病患病指数为(91.7±6.5)分,泪膜破裂时间为(12.6±2.5)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人神经趋化蛋白和IL-1受体拮抗蛋白分别为(386.9±53.7)、(251.0±78.9)μ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能有效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泪液稳定性,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七叶洋地黄滴眼液
下载PDF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的效果研究
16
作者 谢海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5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展开对应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平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 目的探讨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展开对应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平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参照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玻璃酸钠滴眼液,研究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于两组患儿的用药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眼部刺痛感、眼部烧灼感)总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用药总有效率(93.10%)高于参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两组不良反应(眼部刺痛感、眼部烧灼感)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的治疗,同玻璃酸钠滴眼液展开比较,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有效应用,可在对安全性做出保障情形下,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缓解系列症状,可促进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的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洋地黄滴眼液 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下载PDF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渗出型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戚海慧 胡春燕 黄永战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 分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渗出型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渗出型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应用雷珠单抗治疗,研... 目的 分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渗出型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渗出型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应用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眼底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6,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底出血与渗出面积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渗出型黄斑变性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减少眼底出血与渗出面积,安全性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洋地黄滴眼液 雷珠单抗 渗出型黄斑变性
下载PDF
百合地黄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其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18
作者 但济修 李淞明 詹常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 建立百合地黄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梓醇、地黄苷D、王百合苷B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XSelect■HSS T3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194 nm... 目的 建立百合地黄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梓醇、地黄苷D、王百合苷B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XSelect■HSS T3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194 nm(含量测定时再增加312 nm)。结果 16批基准样品特征图谱中有8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84。3种指标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88.8%~101.1%,RSD 2.09%~3.99%。结论 HPLC特征图谱结合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可为百合地黄汤后续相关制剂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地黄 基准样品 HPLC特征图谱 梓醇 地黄D 王百合B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姚微微 黄超平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0期199-202,共4页
目的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7月本院门诊诊治的干眼症患者1563例进行研究,经系统抽样将其划分为实验组(781例)、对照组(782例)。对照组... 目的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7月本院门诊诊治的干眼症患者1563例进行研究,经系统抽样将其划分为实验组(781例)、对照组(782例)。对照组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实验组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比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水平、生活质量测量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临床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优(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测量值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治疗效果好,不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而且其角膜染色、泪液分泌量等情况也有所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七叶洋地黄滴眼液 干眼症
下载PDF
微波干燥对鲜地黄中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若男 张振凌 +1 位作者 刘艳 于文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微波干燥方法对鲜地黄中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的影响,为地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Aichrombond-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 目的:比较不同微波干燥方法对鲜地黄中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的影响,为地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Aichrombond-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95),流速1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μL。以冷冻干燥法为参考,考察微波干燥对鲜地黄中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地黄苷A以5 k W微波切3~4 mm片时含量为最高(0.249 mg·g-1),地黄苷D及益母草苷以3 k W微波切1~2 mm片时含量为最高,分别为3.461,6.857 mg·g-1。结论:微波干燥对益母草苷的含量影响最大,对地黄苷D的影响最小;以微波干燥方法来制备鲜地黄饮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该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微波干燥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地黄苷a 地黄D 益母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