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加热工况高温平板热管的稳态性能研究
1
作者 于莲韵 杨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4-1543,共10页
高温平板热管(热板)与板式燃料元件紧密贴合构成的堆芯具有结构紧凑、接触热阻小、可在多种工况下稳定运行的特征。为研究热板用于堆芯冷却的可行性,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热板三维热-流-固耦合分析模型,与文献实验参考值比对,相对偏差... 高温平板热管(热板)与板式燃料元件紧密贴合构成的堆芯具有结构紧凑、接触热阻小、可在多种工况下稳定运行的特征。为研究热板用于堆芯冷却的可行性,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热板三维热-流-固耦合分析模型,与文献实验参考值比对,相对偏差在5%之内,证明了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基于模型分析了一种干道式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合理性,以及非均匀加热对平板热管稳态传热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吸液芯通过改变液体回流路径,有效降低了流动阻力,使热板轴向高热流密度稳定传热;非均匀加热条件下,平板热管仍能保持良好的传热性能和均温性;非均匀加热会增大热板壳体的热应力,但不会超过材料的应力限值;平板热管满足堆芯冷却的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热管 均匀加热 干道 COMSOL 热流固耦合
下载PDF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Ⅱ.水平非均匀加热与能量频散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屹岷 吴国雄 +1 位作者 宇如聪 刘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利用位涡方程和热力适应原理,讨论了因非绝热加热的空间不均匀性导致的大气动力特征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了副热带地区的深对流凝结潜热加热的垂直非均匀性使副热带高压在中低空出现在热源区以东,在高空出现在热源区以西。在此基础上,... 利用位涡方程和热力适应原理,讨论了因非绝热加热的空间不均匀性导致的大气动力特征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了副热带地区的深对流凝结潜热加热的垂直非均匀性使副热带高压在中低空出现在热源区以东,在高空出现在热源区以西。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平非均匀加热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区以北,虽然非绝热加热消失,但存在加热的水平梯度在西风环流的背景下在高低层造成深厚的负涡度强迫。因而高层热源北部边界附近的酉风向南偏转进入加热区,造成加热区北部边界及其以北发生次级辐散;低层热源区的南风发生反气旋偏转,汇入加热区外的西风气流中,造成低层加热区北部边界及其以北发生次级辐合。结果该区域产生了垂直上升运动及负的涡度强迫源,对应着异常强烈的反气旋环流。该负涡度强迫源还通过能量频散,在西风带中以Rossby波的形式向中高纬传播,影响中高纬地区的异常环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加热 水平梯度 副热带高压 能量频散 位涡方程 大气环流 ROSSBY波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被引量:189
3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刘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讨论了空间非均匀非绝热加热(Q)对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空间尺度分析指出,Q的垂直非均匀分布比其水平非均匀分布对副热带高压带断裂成闭合中心的影响更大。在时间尺度较长时,低空的β... 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讨论了空间非均匀非绝热加热(Q)对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空间尺度分析指出,Q的垂直非均匀分布比其水平非均匀分布对副热带高压带断裂成闭合中心的影响更大。在时间尺度较长时,低空的β效应和高层的涡度平流对副热带高压形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它们影响下,低空副热带高压出现在表面感热加热西侧、深对流凝结加热东侧;而高空副热带高压出现在表面感热加热的东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加热 副热带高压 形成 变异 尺度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被引量:170
4
作者 刘屹岷 吴国雄 +1 位作者 刘辉 刘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5-538,共14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降水所致凝结潜热影响副热带高压带断裂的物理机制。基于全型垂直涡度方程的尺度分析指出,强的对流凝结加热的垂直梯度的变化,导致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和中低层的高低压分布呈现出反位相。数值试验证...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降水所致凝结潜热影响副热带高压带断裂的物理机制。基于全型垂直涡度方程的尺度分析指出,强的对流凝结加热的垂直梯度的变化,导致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和中低层的高低压分布呈现出反位相。数值试验证实凝结潜热是决定东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关键因素:东亚季风降雨所致凝结潜热加热使高层南亚高压位于加热中心西侧,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加热中心东侧。通过定常波的传播,副热带地区的凝结潜热加热对中高纬天气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加热 对流凝结加热 西太平洋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II:陆面感热与东太平洋副高 被引量:84
5
作者 刘屹岷 刘辉 +1 位作者 刘平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在文献[4]尺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 N C E P/ N C A R 月平均资料的分析,并利用 I A P/ L A S G G O A L S全球气候模式进行模拟和试验,研究了东太平洋北美地区副热带高压主体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基于全... 在文献[4]尺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 N C E P/ N C A R 月平均资料的分析,并利用 I A P/ L A S G G O A L S全球气候模式进行模拟和试验,研究了东太平洋北美地区副热带高压主体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基于全型垂直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指出,北美陆地的表面感热通量是决定该地区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及其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进一步表明,夏半年陆面感热加热是导致1000 h Pa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500 h Pa 北美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化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加热 陆面感热 东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熊万玉 王飞 +1 位作者 肖泽军 卢冬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8,共5页
对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研究。轴向加热方式为光滑的截尾余弦型,流动工质为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证明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低于轴向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数据分析采用"F修正因子法",得到... 对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研究。轴向加热方式为光滑的截尾余弦型,流动工质为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证明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低于轴向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数据分析采用"F修正因子法",得到了轴向非均匀修正因子的半经验关系式。将该修正因子关系式同国际上已有的各种修正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本文得到的修正因子预测的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值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 轴向非均匀加热 临界热流密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薄膜沿均匀加热平板下落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军 胡国辉 +1 位作者 孙德军 尹协远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20,共6页
 采用拉格朗日有限元法(FEM),对均匀加热下落薄膜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在线性阶段,由数值结果得到的空间增长率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结果是一致的.在非线性阶段,对于4种不同的小扰动频率,薄膜流动最终分别发展为饱和周期波、准周期波、多...  采用拉格朗日有限元法(FEM),对均匀加热下落薄膜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在线性阶段,由数值结果得到的空间增长率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结果是一致的.在非线性阶段,对于4种不同的小扰动频率,薄膜流动最终分别发展为饱和周期波、准周期波、多峰波状结构以及弧立波(solitaryhump).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有着相当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拉格朗日 均匀加热 薄膜 线性稳定性 周期 动频 流动 数值模拟方法 平板
下载PDF
非均匀加热条件下超临界压力水在垂直管中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海军 唐人虎 +2 位作者 罗毓珊 胡志宏 陈听宽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2,共6页
对超临界压力水在非均匀加热的垂直上升管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p=23~30 MPa,质量流速G=600~1 200 kg/(m2.s),内壁平均热负荷q=200~600 kW/m2。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周向非均匀加热情况,热负荷及传热系数的周向分... 对超临界压力水在非均匀加热的垂直上升管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p=23~30 MPa,质量流速G=600~1 200 kg/(m2.s),内壁平均热负荷q=200~600 kW/m2。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周向非均匀加热情况,热负荷及传热系数的周向分布的不均匀性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截面上可以同时存在传热恶化和传热强化现象,传热恶化是由局部的峰值热负荷引起的;不均匀加热的垂直上升管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可以采用均匀加热条件下的公式在相应的平均热负荷下进行计算;非均匀受热管传热恶化后,加热侧中点的壁温升高比相应热负荷下的均匀加热管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加热 超临界压力 垂直管 传热特性
下载PDF
均匀加热全长棒束过冷沸腾工况子通道参数场计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君毅 闫晓 +2 位作者 肖泽军 徐建军 刘文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5,共8页
采用壁面热分配模型对PSBT基准题中的5×5均匀加热全长棒束过冷沸腾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均匀加热全长棒束通道中不同子通道和加热元件表面参数沿轴向的发展过程和径向的分布特性。研究发现,角通道和边通道是弱对流区域,... 采用壁面热分配模型对PSBT基准题中的5×5均匀加热全长棒束过冷沸腾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均匀加热全长棒束通道中不同子通道和加热元件表面参数沿轴向的发展过程和径向的分布特性。研究发现,角通道和边通道是弱对流区域,其质量流速低于棒束平均值,但由于冷棒功率偏低,消除了流动不均衡性对传热效果的影响。在棒束径向方向,不同位置子通道间参数场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位于搅混格架横向导流对角方向的通道具有更有效的通道间对流效果,其传热效果更好。这种流动特性引起的参数差异在角通道中尤为显著。热棒表面过热度明显高于冷棒过热度,且位于非搅混格架横向导流方向的热棒具有更高的壁面过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BT 全长棒束 均匀加热 子通道 参数分布
下载PDF
周向不均匀加热圆管内熔盐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为术 雷佳 +2 位作者 张斌 朱晓静 上官闪闪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建立周向不均匀加热圆管物理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在熔盐入口温度200℃~400℃.速度0.6~3.0m/s,加热面热流密度200—400kW/m^2参数范围内,对内径16mm,壁厚2mm的集热管内熔盐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热管出口截面温... 建立周向不均匀加热圆管物理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在熔盐入口温度200℃~400℃.速度0.6~3.0m/s,加热面热流密度200—400kW/m^2参数范围内,对内径16mm,壁厚2mm的集热管内熔盐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热管出口截面温度分布规律和集热管传热性能,对比不同参数管内壁周向温度不均习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集热管出口截面管壁温度差异较大,熔盐存在温度梯度;熔盐入口温度越低,换热效果越好;不同热流密度对Nu影响很小。Re相同时Nu相同;集热管内壁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增加入口速度和降低热流密度有助于改善温度周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管 均匀加热 熔盐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本体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万玉 王飞 马介亮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5-67,82,共4页
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试验本体设计、试验技术、试验数据处理等,而试验本体的设计是试验研究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因此,准确、合理的试验本体的设计,对于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 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试验本体设计、试验技术、试验数据处理等,而试验本体的设计是试验研究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因此,准确、合理的试验本体的设计,对于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矩形窄缝通道轴向功率按截断余弦分布的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本体的设计方法和结果。试验采用电加热方式,通过改变试验本体沿轴向的壁厚来实现非均匀加热,本文还介绍了试验本体的绝缘措施,临界测量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通道 均匀加热 临界热流密度 试验本体
下载PDF
轴向非均匀加热对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晓东 周铃岚 +3 位作者 巫英伟 苏光辉 秋穗正 张虹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4-609,共6页
基于均相流模型建立并联通道系统的控制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半隐式差分离散控制方程,并使用追赶法求解来模拟并联通道的两相流动特征。采用轴向余弦功率加热模拟轴向非均匀功率加热。运用小扰动法,获得了不同压力、入口过冷度和轴... 基于均相流模型建立并联通道系统的控制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半隐式差分离散控制方程,并使用追赶法求解来模拟并联通道的两相流动特征。采用轴向余弦功率加热模拟轴向非均匀功率加热。运用小扰动法,获得了不同压力、入口过冷度和轴向功率加热方式下的稳定性边界(MSB)和三维不稳定性空间。对于余弦和均匀功率加热,系统稳定性均随系统压力的增大而增强。余弦功率加热在高过冷度区降低并联通道系统稳定性,而在低过冷度区增强系统稳定性。随进口阻力系数的增加,处于余弦功率加热的并联通道系统稳定性增强,MSB的拐点逐渐向高过冷度区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非均匀加热 并联通道 流动不稳定性 三维不稳定性空间
下载PDF
底部均匀加热的倾斜腔体中的对流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昊 宁利中 +3 位作者 宁碧波 王新宏 田伟利 宁景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182-186,共5页
利用二维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普朗特数Pr=6.99时矩形腔体在一定倾斜角度下均匀加热后的对流特性,讨论了不同的控制参数对对流斑图及流速分布的影响。主要计算两种情况:控制相对瑞利数,改变腔体倾斜角度;控制腔体倾斜角度... 利用二维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普朗特数Pr=6.99时矩形腔体在一定倾斜角度下均匀加热后的对流特性,讨论了不同的控制参数对对流斑图及流速分布的影响。主要计算两种情况:控制相对瑞利数,改变腔体倾斜角度;控制腔体倾斜角度,改变相对瑞利数。结果表明:给定倾斜角度且角度较小时,随着相对瑞利数的增大,滚动圈个数逐渐增多,流速绝对值增大;给定相对瑞利数,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滚动圈个数逐渐减少,流速绝对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Bénard对流 底部均匀加热 相对瑞利数 倾斜角 对流特性 倾斜腔体
下载PDF
家用微波炉的非均匀加热对所消解样品测定结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跃 郑来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3-255,共3页
本文从微波加热的非均匀性出发,研究了微波炉(格兰仕WP750A型)中转盘的不同位置上样品的受热差异,从中发现了在统计学上差异不具显著意义的各受热点间的分布规律;并就这些受热差异不具显著意义的各点,通过对标准参考物质G... 本文从微波加热的非均匀性出发,研究了微波炉(格兰仕WP750A型)中转盘的不同位置上样品的受热差异,从中发现了在统计学上差异不具显著意义的各受热点间的分布规律;并就这些受热差异不具显著意义的各点,通过对标准参考物质GBW07233中的铜、NIESSRMNo.1中的铜和砷元素含量的实际测定(AAS法)确认,样品不会因这些位置上温度的非显著性差异,而引致其测定结果上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炉 消解 均匀加热 样品 制样
下载PDF
非均匀加热蒸发管内两相流动不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艳荣 杨冬 +2 位作者 陆启亮 姜勇 王少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3-1578,共6页
针对蒸发管非均匀加热工况,采用包含水平、倾斜上升、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流动的优化内螺纹管,建立了基于均相流模型的蒸发管数学模型,采用时域法模拟了蒸发管内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计算了不稳定发生时,进口流量在各时间点的数值,并与Siem... 针对蒸发管非均匀加热工况,采用包含水平、倾斜上升、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流动的优化内螺纹管,建立了基于均相流模型的蒸发管数学模型,采用时域法模拟了蒸发管内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计算了不稳定发生时,进口流量在各时间点的数值,并与Siemens公司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符合良好,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在模拟两相流动不稳定性上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分析了系统参数对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并与均匀加热工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均匀加热工况系统参数影响规律与均匀加热工况具有相似性,增加进口压力或进口流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减小进口阻力系数或增大出口阻力系数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加热 两相流动不稳定性 时域法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镁冶金白云石煅烧振荡式均匀加热U型窑的开发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玲 夏德宏 赵恒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针对目前镁冶金过程中白云石煅烧时物料煅烧不均匀、热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振荡加热的特点,开发了一种通用型均匀透烧白云石的煅烧设备——双窑筒U型煅烧窑,以弥补传统竖窑和回转窑的不足。采用FLUENT软件对U型窑内流动、传热、燃烧过... 针对目前镁冶金过程中白云石煅烧时物料煅烧不均匀、热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振荡加热的特点,开发了一种通用型均匀透烧白云石的煅烧设备——双窑筒U型煅烧窑,以弥补传统竖窑和回转窑的不足。采用FLUENT软件对U型窑内流动、传热、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U型窑内气体流动均匀,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白云石物料的均匀煅烧。基于以上研究,设计开发了处理量为300t/d的白云石U型煅烧窑,确定了窑结构及供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冶金 白云石 煅烧 U型煅烧窑 振荡加热 均匀加热
下载PDF
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郎雪梅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5,480,共4页
介绍了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用非均匀加热管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按照这一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设计了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非均匀加热管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在满足实验设备要求、实验技术要求、加工条件及焊接技... 介绍了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用非均匀加热管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按照这一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设计了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非均匀加热管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在满足实验设备要求、实验技术要求、加工条件及焊接技术等诸多限制条件下的一个优化设计过程。最终的设计结果既要能满足实验要求,又可以在工艺上实现。依据该设计原则设计的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已成功应用于高性能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安全 热工水力 临界热流密度 均匀加热
下载PDF
液膜沿非均匀加热斜面流动传热稳定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小朝 史瑞静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5-39,共5页
从原始的N-S方程推导出相应的小扰动方程,通过长波摄动法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一系列稳定参数在内的临界雷诺数关系式,然后用MATLAB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Peclet数、斜面角度和Magelanni数等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液膜 均匀加热 稳定性 Magelanni数
下载PDF
家用微波炉的非均匀加热对试样分解的影响
19
作者 汪模辉 郎春燕 +1 位作者 王丽娟 徐思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家用微波炉 均匀加热 微波溶样技术 传统试样分解法
下载PDF
基于CFD的PSBT-5×5均匀加热全长棒束空泡份额预测
20
作者 张君毅 闫晓 昝元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96-202,共7页
在压水堆堆芯热工水力研发中,需要对燃料组件中可能出现的过冷沸腾传热工况开展研究,一方面为核热耦合特性提供输入,另外也为燃料组件中的偏离泡核沸腾(DNB)现象研究与确认提供进一步数据。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压水堆燃料... 在压水堆堆芯热工水力研发中,需要对燃料组件中可能出现的过冷沸腾传热工况开展研究,一方面为核热耦合特性提供输入,另外也为燃料组件中的偏离泡核沸腾(DNB)现象研究与确认提供进一步数据。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压水堆燃料组件中的过冷沸腾工况进行了预测,以确认CFD对压水堆燃料组件热工水力研究关注的宽范围热工参数、全长棒束规模下过冷沸腾工况的预测能力。计算基于两流体模型框架,采用壁面热分配模型预测沸腾过程中的汽相生成量,考虑了相间作用力及气泡分裂/合并过程。研究对象为PSBT基准题中的5×5均匀加热全长棒束,通过对比3个不同高度的中心4个子通道平均空泡份额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确定计算模型及方法的准确性。计算工况参数范围为:压力4.79~16.59 MPa、质量流速555~4194 kg/(m^(2)·s)、入口过冷度17.5~117.2 K、测点处热平衡含汽率-0.15~0.14。通过对比222个测量点数据,有51%数据点的预测偏差在实验测量误差范围内(±0.04),88%数据点的预测偏差在2倍实验测量误差(±0.08)范围内,证明了CFD方法在较宽热工参数范围内5×5均匀加热全长棒束中过冷沸腾工况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PSBT 全长棒束 均匀加热 空泡份额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