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F-1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胡振飞 李帆 戴晓雯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及其调节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1组为sham组,其余4组大鼠构建心室颤动型心脏骤停...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及其调节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1组为sham组,其余4组大鼠构建心室颤动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组作为CA/CPR,剩余3组分为补充IGF-1、补充TAK-24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抑制剂以及同时补充IGF-1和TAK-242组。利用伊文思蓝染色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的心肌损伤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IGF-1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8,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当大鼠心脏骤停后,利用心肺复苏恢复心脏自主循环后,大鼠的心肌组织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其中CA/CPR组损伤严重,补充IGF-1和TAK-242组心肌损伤减轻;与sham组相比,CA/CPR组大鼠心肌细胞IGF-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A/CPR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补充IGF-1和TAK-242组大鼠在所有模型大鼠中IL-1β和IL-18的表达量最低(P<0.05);与sham组相比,CA/CPR大鼠TLR4、MyD88、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模型组大鼠在所有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补充IGF-1和TAK-242组大鼠在所有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A/CPR大鼠RIPK3、MLKL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补充IGF-1和TAK-242组大鼠在所有CA/CPR大鼠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IGF-1的表达量会降低,IGF-1可以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坏死性凋亡,从而减轻大鼠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心肺复苏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RIPK/MLKL通路减轻OGD/R诱导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
2
作者 孙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OGD/R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右美托咪定低、中、高浓度组(2.5、5、10μM)。采用CCK-8测定细...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OGD/R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右美托咪定低、中、高浓度组(2.5、5、10μM)。采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LDH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坏死性凋亡关键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01),上清LDH含量和细胞凋亡率、RIPK1和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OGD/R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5和10μM显著提高了细胞存活率,减少了LDH含量和凋亡率,下调RIPK1和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OGD/R HT22细胞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坏死性凋亡共表达基因分析
3
作者 赵耀伟 李宏玉 +2 位作者 马西元 孟享泓 唐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与坏死性凋亡共表达基因并验证。方法基因表达图谱(GEO)数据库下载MI/RI表达谱数据(GSE67308和GSE19875),对GSE67308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集富分...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与坏死性凋亡共表达基因并验证。方法基因表达图谱(GEO)数据库下载MI/RI表达谱数据(GSE67308和GSE19875),对GSE67308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集富分析和生物信号通路分析。对GSE67308表达谱数据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数据库(MSig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检索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将DEGs与其交叉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确定关键基因。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平台分析关键基因在心脏各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使用GSE19875数据集对关键基因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1054个DEGs,其中363个上调,691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显示,DEGs功能主要与凋亡过程、免疫反应、细胞内信号转导调节相关;生物信号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TNF、NF-κB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MI/RI心肌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浸润程度高。PPI网络分析显示Il1b、TNF、Birc3、Ripk1是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单细胞测序分析表明,白细胞中关键基因表达升高。GSE19875数据集中与对照组比较,MI/RI模型组中Il1b、TNF、Birc3、Ripk1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MI/RI和参与调控坏死性凋亡的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高度相关;Il1b、TNF、Birc3、Ripk1是同时参与调节MI/RI和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IL-1b、TNf、Birc3、Ripk1可能作为坏死性凋亡关键调节因子参与M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坏死性凋亡 共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亚楠 郝建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37-2842,共6页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主要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坏死性凋亡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前景,探讨坏死性凋亡的调控机制和干预方法,有望为血...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主要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坏死性凋亡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前景,探讨坏死性凋亡的调控机制和干预方法,有望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治疗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生物标志物预测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黄琼庆 梁珍贵 +1 位作者 黄琪琪 欧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necroptosis-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s,NRLs)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的转录本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LASSO-Cox模型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 目的构建基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necroptosis-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s,NRLs)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的转录本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LASSO-Cox模型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qRT-PCR验证4个NRLs在肝细胞癌细胞Huh7和正常肝细胞MIHA中的差异表达。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AL117336.2、MKLN1-AS、FOXD2-AS1、LINC01224等4个NRLs的肝细胞癌风险预后模型。基于训练集构建的风险评分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275,P<0.001)。在训练集中,风险模型预测1、3、5年OS的AUC分别为0.816、0.747、0.752,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713、0.621、0.626,且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中位风险评分将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组,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高风险组的总存活率均低于低风险组(均P<0.05)。此外,不同风险组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4个NRLs在肝细胞癌细胞Huh7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细胞MIHA(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NRLs模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坏死性凋亡 lncRNAs 预后
下载PDF
沉默转录激活因子4抑制脑出血后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体外实验
6
作者 冯登峰 魏民 张恒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30-2035,共6页
背景:脑出血介导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是转录激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ATF4在脑出血后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 背景:脑出血介导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是转录激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ATF4在脑出血后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中的机制有待明确。目的:探索沉默ATF4基因对脑出血后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共同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和BV-2小鼠小胶质细胞系,利用氯化血红素刺激神经元构建脑出血体外模型。在0-100μmol/L区间设置氯化血红素干预细胞的浓度梯度,通过MTT实验评估氯化血红素处理24 h后对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然后将共培养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对照组加入50μmol/L氯化血红素处理,其余2组在加入氯化血红素48 h前分别用阴性对照小干扰RNA(NC siRNA)、ATF4小干扰RNA(ATF4 siRNA)干预细胞,再用50μmol/L氯化血红素处理细胞24 h后,利用PI/Hoechst染色检测神经元坏死性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TF4、RIP3、MLKL的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定位于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发生程度及ATF4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结论:①50μmol/L氯化血红素可以较大程度诱导神经元坏死性凋亡;②对照组和NC siRNA组的PI+/Hoechst+细胞数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01),ATF4 siRNA组PI+/Hoechst+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ATF4 siRNA组在抑制ATF4蛋白表达(P<0.001)的同时,也抑制了RIP3、MLKL蛋白表达(P<0.001);④通过对神经元荧光染色定位,与对照组相比,ATF4 siRNA组的RIP3、ML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01);⑤结果表明,通过沉默ATF4基因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脑出血后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到缓解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元 ATF4 坏死性凋亡 小干扰RNA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7
作者 叶利经 周福洋 +5 位作者 白勒谢 郭闯闯 吴帅凯 潘玉芝 吴丹媚 赵国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3-210,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借助体外实验加以验证,从坏死性凋亡的角度来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策略。[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的基因,从GeneCards数据库下载与坏...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借助体外实验加以验证,从坏死性凋亡的角度来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策略。[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的基因,从GeneCards数据库下载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基因,将两者取交集从而获得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性凋亡基因,进一步对基因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筛选关键基因,最后用终浓度为10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巨噬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获得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性凋亡基因81个,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在内多肽酶活性的正向调节、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和自噬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利用Cytoscape软件中cytoHubba插件的5种算法得到HSPA8、STAT3、HMOX1、SQSTM1和FAS 5个关键基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的THP-1巨噬细胞中HMOX1基因呈高表达(P<0.05),而HSPA8、STAT3、SQSTM1和FAS基因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ox-LDL处理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HMOX1、SQSTM1基因呈高表达(P<0.05),而HSPA8、STAT3和FAS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THP-1巨噬细胞中HMOX1蛋白表达也相应升高。[结论]HMOX1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并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坏死性凋亡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川陈皮素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张鹏 林桂雄 +4 位作者 卓裕丰 程宏基 陈钦修 谢文杰 冯燕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5-612,共8页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Nob)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样结构域蛋白(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Nob)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样结构域蛋白(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建立大鼠CH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CHF组)、川陈皮素低剂量组(Nob-L组,7.5 mg·kg-1·d^(-1)Nob)、川陈皮素中剂量组(Nob-M组,15 mg·kg-1·d^(-1)Nob)、川陈皮素高剂量组(Nob-H组,30 mg·kg-1·d^(-1)No b)和通路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2.45 mg·kg-1·d^(-1)Nec-1),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打开胸腔不进行结扎。干预28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RIP1、RIP3、MLKL磷酸化水平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HF组心肌组织部分细胞损伤坏死、结构紊乱、心肌细胞肿胀、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增加,与CHF组比较,Nob-L组、Nob-M组、Nob-H组和Nec-1组心肌纤维排列逐渐规则、心肌细胞肿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减少。与Sham组比较,CHF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IL-1β、TNF-α和MDA水平、细胞凋亡率、p-RIP1/RIP1、p-RIP3/RIP3、p-MLKL/MLKL表达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轴缩短分数(FS)、SOD和T-AOC水平、Caspase-8表达显著降低;与CHF组比较,Nob-L组、Nob-M组、Nob-H组、Nec-1组上述指标均改善(F/P=102.557/<0.001、117.684/<0.001、364.401/<0.001、268.087/<0.001、124.566/<0.001、229.003/<0.001、193.585/<0.001、182.164/<0.001、142.657/<0.001,140.900/<0.001、169.680/<0.001、103.485/<0.001、108.277/<0.001、200.435/<0.001),且Nob-L组、Nob-M组、Nob-H组的干预效果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Nob可能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抑制CHF大鼠的心肌坏死性凋亡,对CHF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川陈皮素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坏死性凋亡 大鼠
下载PDF
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袁长深 官岩兵 +5 位作者 李哲 容伟明 廖书宁 陈乐伟 梅其杰 段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5-700,共6页
背景:骨关节炎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具有广泛炎症特性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可影响骨关节炎进展,但目前尚未发现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相关靶点。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利用动物实... 背景:骨关节炎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具有广泛炎症特性的新型细胞死亡途径,可影响骨关节炎进展,但目前尚未发现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相关靶点。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利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为从坏死性凋亡角度防治骨关节炎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别从GEO数据库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骨关节炎相关基因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继而对两者取交集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的5种计算方法获得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Hub基因),最后选用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模型,通过RT-PCR检测Hub基因在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38个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基因,GO及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在白细胞活性、T细胞受体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Cytoscape的5种不同算法筛选出CYBB、FADD、IL1B、MYC及EGFR 5个Hub基因;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雄性SD大鼠骨关节炎中期模型软骨中EGFR、IL1B基因呈高表达(P<0.05),CYBB、MYC基因呈低表达(P<0.05),FADD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③结果显示,CYBB、IL1B、MYC及EGFR可作为骨关节炎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防治骨关节炎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坏死性凋亡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实验验证
下载PDF
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10
作者 李健 梁雷 +1 位作者 王颜 刘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10期781-786,共6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集(GEO)的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NRGs)表达和临床数据,经过LASSO和Cox回归分析,确定基于8个NRGs(HSP90AA1,IFNAR1,IFNG,IRF9,MAPK9,... 目的:构建乳腺癌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集(GEO)的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NRGs)表达和临床数据,经过LASSO和Cox回归分析,确定基于8个NRGs(HSP90AA1,IFNAR1,IFNG,IRF9,MAPK9,SHARPIN,GLUL和JAK1)的乳腺癌预后风险模型。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生存和列线图分析验证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个体的预后较差,风险评分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GSEA分析表明,高风险组主要通过DNA复制、氧化磷酸化等通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校准曲线表明所构建列线图的效能较好。结论:包含8个NRGs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能是乳腺癌的预后标志物和有前景的治疗靶点,可能更好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坏死性凋亡 TCGA 预后列线图
下载PDF
蒙古苍耳抑制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天露 付璐鹭 +4 位作者 许俊申 尚锐峰 陈钟文 刘峰 刘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为民间传统药用植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蒙古苍耳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活性。为明确蒙古苍耳(X.mongolicum)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为民间传统药用植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蒙古苍耳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活性。为明确蒙古苍耳(X.mongolicum)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该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ydroxydihydrobovolide(1)、树莓酮(2)、水杨醇(3)、对羟基苯乙酮(4)、对羟基苯甲醛(5)、咖啡酸乙酯(6)、阿魏醛(7)、异东莨菪素(8)、3,3′-bis(3,4-dihydro-4-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9)、axillarin(10)、槲皮素(11)、(+)松脂素(12)、β-谷甾醇(13)和棕榈酸(14)。化合物1-4、7-10均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坏死性凋亡 活性部位 化学成分 江西
下载PDF
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颅脑损伤模型大鼠坏死性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树楷 刘仲海 +2 位作者 刘珍 蔡金城 魏入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167-3172,共6页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关系,为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STAT1抑制剂)组,各10只。后2组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脑硬膜,不进行颅脑打击。颅脑损伤6 h后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以及脑含水量,检测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总m^(6)A RNA甲基化修饰水平、STAT1和JA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DF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JAK1和STA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组相比,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降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JAK1和ST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提示颅脑损伤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降低,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下降,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增加JAK1和STAT1的表达,促进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m^(6)A RNA甲基化 坏死性凋亡 JAK/STAT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CaMKⅡδ-RIPK1/RIPK3-MLKL通路的黄芪-丹参配伍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丞波 王新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08-113,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基于CaMKⅡδ-RIPK1/RIPK3-MLKL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激活剂(油酸)组、黄芪丹参...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基于CaMKⅡδ-RIPK1/RIPK3-MLKL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激活剂(油酸)组、黄芪丹参组和抑制剂(KN-93磷酸盐)组,分别于相应培养基培养。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钙调蛋白激酶(CaMK)Ⅱδ、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液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CaMKⅡδ、RIPK1、RIPK3和MLK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丹参组细胞上清液LDH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CaMKⅡδ、RIPK1、RIPK3和MLK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黄芪丹参作用与CaMKⅡδ抑制剂KN-93磷酸盐相当。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其机制与下调CaMKⅡδ-RIPK1/RIPK3-MLKL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H9C2细胞 缺氧/复氧 钙调蛋白激酶Ⅱδ 坏死性凋亡 RIPK1/RIPK3-MLKL通路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与铁死亡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书琦(综述) 武卫东(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72-775,781,共5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临床疾病之一,其特点是肾功能迅速恶化,并进一步引发代谢废物和毒素的积聚。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是AKI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文章就AKI中坏死性凋亡及铁死亡的定义、主要... 急性肾损伤(AKI)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临床疾病之一,其特点是肾功能迅速恶化,并进一步引发代谢废物和毒素的积聚。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是AKI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文章就AKI中坏死性凋亡及铁死亡的定义、主要生化机制、主要调节因子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坏死性凋亡 铁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佳丽 赵卉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通常指由于长期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不可逆的气道重塑和肺泡破坏,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2]。慢阻肺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子致病机制的复杂疾病,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通常指由于长期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不可逆的气道重塑和肺泡破坏,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2]。慢阻肺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子致病机制的复杂疾病,与氧化应激,气道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自身抗体产生,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等有关。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是慢阻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抗蛋白酶 慢性支气管炎 气道炎症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死 气道重塑
下载PDF
结肠癌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晓阳 梅璐 郑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 构建并评估结肠癌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采... 目的 构建并评估结肠癌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采用共表达分析得到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采用Kaplan-Meier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可作为结肠癌独立预后因素的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并拓展其临床应用,将9-LncRNA结合临床性状构建临床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结果 共识别9种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包括AC010973.2、LINC01011、AC027307.2、CD27-AS1、LINC02474、AC044802.2、LBX2-AS1、TNFRSF10A-AS1、B4GALT1-AS1,成功构建了坏死性凋亡相关9-LncRNA预后模型,并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风险组患者(P<0.001)。绘制ROC曲线,1、3、5 a生存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7、0.754,提示该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预后模型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临床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计算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816,95%可信区间为0.77~0.87,提示该列线图对结肠癌的预后预测和实际预后较为符合。结论 基于9种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对于结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同时为结肠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坏死性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对卵巢生殖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晓瑞 李欣 +4 位作者 丁赫 王军 吕文发 刘红羽 赵静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99,共6页
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卵泡发育、黄体分解等生殖过程,但其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综述了坏死性凋亡具体分子机制、鉴定手段及其对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坏死性凋... 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卵泡发育、黄体分解等生殖过程,但其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综述了坏死性凋亡具体分子机制、鉴定手段及其对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坏死性凋亡在哺乳动物卵巢生殖细胞上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卵母细胞 颗粒细胞 黄体细胞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晶体黏附的影响及聚乙二醇的干预作用
18
作者 万洋 彭泳涵 高小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401,共8页
目的 考察坏死性凋亡抑制剂及分子量为4 000的聚乙二醇(PEG-4000)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表面一水草酸钙(COM)晶体黏附沉积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400、800μg/m L COM作用于TCMK-1细胞,或先用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IP... 目的 考察坏死性凋亡抑制剂及分子量为4 000的聚乙二醇(PEG-4000)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表面一水草酸钙(COM)晶体黏附沉积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400、800μg/m L COM作用于TCMK-1细胞,或先用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IPK) 3抑制剂GSK-872预处理后再加入400、800μg/m L COM处理TCMK-1细胞,37℃孵育12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晶体黏附情况,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K1、RIPK3、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p-MLKL)的表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检测细胞表面晶体黏附量。将TCMK-1细胞分为3组,分别用800μg/m L COM、先用PEG-4000溶液再加入800μg/m L COM、先用800μg/m L COM再加入PEG-4000溶液处理细胞,37℃孵育12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晶体黏附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ICP检测细胞表面晶体黏附量。结果 400μg/m L COM作用时,与COM处理组相比,GSK-872预处理组中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减少、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5)、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0.05);800μg/m L COM作用时,与COM处理组相比,GSK-872预处理组中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5)、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0.05)、RIPK3和p-MLKL表达减少(P<0.05)。与COM处理组相比,PEG-4000预处理组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均<0.05),而后加入PEG-4000组与COM处理组相比晶体黏附量、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用GSK-872抑制坏死性凋亡可以一定程度减少COM在细胞表面黏附沉积,但在较高的晶体负荷下晶体可在细胞表面聚集形成不定型沉淀。在培养基中使用PEG-4000预处理能够使COM微晶粒在悬液中保持悬浮稳定,减少晶体聚集沉积及细胞黏附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但充分接触COM晶体后的TCMK-1细胞再加入PEG-4000不能逆转晶体细胞黏附聚集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草酸钙结石 坏死性凋亡 GSK-872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19
作者 刘汝杰 李明晔 +1 位作者 孙泽威 仲庆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0-1278,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Gln)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佳(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个组(A、B、C、D和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B...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Gln)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佳(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个组(A、B、C、D和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B组运输前灌服1 mL生理盐水,C、D和E组运输前分别灌服1 mL质量分数为0.50、0.75和1.00 g/kg的Gln。灌服均在雏鸡出壳后1 h内完成,灌服结束后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C、D和E组以70 km/h的速度运输应激5 h。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N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D和E组线粒体NAD+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黏膜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黏膜RIPK1、RIPK3和ML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5 h的运输应激导致雏鸡空肠线粒体损伤,加快肠黏膜细胞凋亡进程,而运输前灌服Gln可有效缓解由运输应激造成的上述不利影响,且以灌服剂量为0.75 g/kg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应激 谷氨酰胺 线粒体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与铁死亡在膝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宗亿洲 戴易 +4 位作者 李哲 延伟伟 雷茂锟 袁长深 段戡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675-1680,共6页
膝骨关节炎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多发的慢性致残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行动上的困扰,还给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目前其治疗手段虽然多样,但疗效不佳,基本以缓解症状为主,且无法干预疾病进展。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是近年来发... 膝骨关节炎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多发的慢性致残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行动上的困扰,还给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目前其治疗手段虽然多样,但疗效不佳,基本以缓解症状为主,且无法干预疾病进展。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两种全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它们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为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就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及其在膝骨关节炎中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坏死性凋亡 铁死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