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调节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封雪 赵滨滨 任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疼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5μg·kg^(-1)·min^(-1))、瑞芬太尼高剂量组(20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抑制剂组(20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10μL IL-10抗体),评估大鼠疼痛阈值,统计坐骨神经指数(SFI),Masson染液评价靶肌肉萎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β-内啡肽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瑞芬太尼高剂量组比较,瑞芬太尼+抑制剂组大鼠疼痛阈值、SFI和IL-10、β-内啡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肌肉萎缩、IL-1β、IL-6、TNF-α、MAP2表达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激活IL-10/β-内啡肽信号通路抑制SNI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坐骨神经损伤 疼痛 白介素-10/β-内啡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刘胜 宋玉娟 +1 位作者 张争辉 王守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各4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10 min(T_(2))、麻醉后15 min(T_(3))、麻醉后30min(T_(4))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时刻HR、MAP、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高于T_(0)时刻,SpO_(2)均低于T_(0)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SpO_(2)较T_(0)时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低于对照组,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E、Cor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E、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T、PT、APTT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TT、PT、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跟骨骨折 手术麻醉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紫铆因通过激活SIRT1介导FOXO1/NF-κB信号通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
3
作者 车敏 张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4天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通过TU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DNF、MBP、GAP-43、SIRT1、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坐骨神经损伤组大鼠相比,紫铆因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坐骨神经BDNF、MBP、GAP-43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紫铆因可通过上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SIRT1表达抑制FOXO1/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继而改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铆因 坐骨神经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FOXO1/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麦粒灸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虹 张熙 +5 位作者 李竞 郭彦君 粟胜勇 羊璞 王琼潇 谢彩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观察麦粒灸“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坐骨神经干病理形态及脊髓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的影响,探究麦粒灸治疗SNI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6只。模... 目的观察麦粒灸“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坐骨神经干病理形态及脊髓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的影响,探究麦粒灸治疗SNI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6只。模型组、麦粒灸组采用坐骨神经钳夹制备SNI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日起麦粒灸组取患侧“环跳”麦粒灸干预,每次6壮,1次/d,连续10 d。观察造模后第7日及干预结束后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纤维丝测痛仪测量大鼠机械痛阈值(MWT),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干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p65、p-NF-κBp65、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FI、MWT显著降低(P<0.01),坐骨神经干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施万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有大量空泡变性,脊髓组织NO、iNOS含量及TLR4、p-NF-κBp65、MyD88、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SFI、MWT显著升高(P<0.01),坐骨神经干损伤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施万细胞数量减少,轴突脱髓鞘及细胞空泡变性减少,脊髓组织NO、iNOS含量及TLR4、p-NF-κBp65、MyD88、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麦粒灸“环跳”可下调SNI大鼠脊髓组织TLR4、p-NF-κBp65、MyD88、p-IκBα蛋白表达,抑制NO、iNOS分泌,从而缓解疼痛、减轻受损神经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六价铬对牛蛙心脏、骨骼肌和坐骨神经干生理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艳君 张敬 +4 位作者 张全有 李明臻 李鹏翠 卫小春 陈维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用重铬酸钾溶液浸润好的纱布包裹腓肠肌,测定腓肠肌收缩力变化。采用细胞外电极引导法,测定六价铬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重铬酸钾对心率和收缩力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别与六价铬抑制T型钙通道活性和L型钙通道活性有关;然而1 mg/L铬对在体蛙心作用15 min至30 min后,心率增加,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所致;0.001 mg/L至10 mg/L六价铬对腓肠肌收缩力具有浓度依赖性增强作用,表现为正性变力效应,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的结果;100 mg/L六价铬抑制了腓肠肌收缩力,表现为负性变力效应,机制与六价铬对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抑制作用有关;六价铬以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了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机制与六价铬对电压门控Na+通道产生的失活作用有关。【结论】六价铬对心肌、骨骼肌和神经均具有毒性作用,结果可为六价铬的毒性作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电生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收缩力 电位传导速度 心脏 骨骼肌 坐骨神经
下载PDF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原则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石宇晴 孙忠人 +1 位作者 尹洪娜 李全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坐骨神经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刺可明显缓解患者坐骨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阐述了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医传统理论选穴原则及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原则;从动物实验角度总结了坐骨神经痛产生的原因及针... 坐骨神经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刺可明显缓解患者坐骨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阐述了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医传统理论选穴原则及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原则;从动物实验角度总结了坐骨神经痛产生的原因及针刺镇痛的机制。同时,探讨了目前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创新性思维,并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基础研究到临床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坐骨神经 选穴原则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坐骨神经胞外核苷酸酶在针刺缓解大鼠踝关节炎性痛中的作用
7
作者 徐靖雯 李雨佳 +4 位作者 汤思琦 沈诞 林捷 汪丽娜 沈雪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胞外核苷酸酶[CD39(NTPDase1)]在针刺缓解大鼠踝关节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将5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组、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针刺组、坐骨神经腺苷三磷酸(ATP)水解酶抑制(ARL67156注射)+针刺组、坐骨神经CD3...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胞外核苷酸酶[CD39(NTPDase1)]在针刺缓解大鼠踝关节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将5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组、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针刺组、坐骨神经腺苷三磷酸(ATP)水解酶抑制(ARL67156注射)+针刺组、坐骨神经CD39上调(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注射)组、坐骨神经CD39特异性抑制(噻氯匹啶注射)+针刺组、坐骨神经CD73特异性抑制(α,β-亚甲基腺苷5′-二磷酸钠盐注射)+针刺组、穴区CD39上调(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注射)组、穴区CD39特异性抑制(噻氯匹啶注射)+针刺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造模48 h后,需针刺组大鼠针刺患侧“足三里”穴20 min,需注射药物组于针刺前20 min进行局部相关试剂注射。以大鼠患侧足底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作为疼痛评价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以及“足三里”穴胞外核苷酸酶的表达。结果 (1)调节坐骨神经ATP水解酶活性:与空白组比较,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和坐骨神经ATP水解酶抑制+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与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P<0.05)。(2)调节坐骨神经CD39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坐骨神经CD39特异性抑制+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与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坐骨神经CD39上调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P<0.05);与针刺组比较,坐骨神经CD39特异性抑制+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3)调节穴区CD39活性:与空白组比较,穴区CD39特异性抑制+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与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穴区CD39上调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P<0.05);与针刺组比较,穴区CD39特异性抑制+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4)调节坐骨神经CD73活性:与空白组比较,坐骨神经CD73特异性抑制+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与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P<0.05)。(5)针刺对坐骨神经以及穴区CD39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坐骨神经CD3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D39表达显著下调(P<0.05)。RT-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与踝关节炎性痛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D39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坐骨神经局部CD39参与了针刺缓解大鼠踝关节炎性痛的机制,这可能与CD73联合促进胞外ATP向腺苷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炎症反应 关节疼痛 足三里 坐骨神经 胞外核苷酸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近5年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石宇森 王富春 +1 位作者 赵晋莹 蒋海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坐骨神经痛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刺疗法由于其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回顾近5年内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着重从治疗方法方面概述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中的进展与不足... 坐骨神经痛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刺疗法由于其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回顾近5年内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着重从治疗方法方面概述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中的进展与不足,以期为本病开展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较好的科研思路和针刺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坐骨神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9
作者 朱蓉雪 姜迎萍 +4 位作者 陈雪欢 廖武萍 赖炽洪 李松林 陈伟标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取腰部夹脊穴,第3至第5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共6个穴进行芒针针刺,隔两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周。分别在2周前后采集分析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数据信号(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 media frequency, MF值),并采用下腰痛系统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患者不适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Anxiety, SAS)评价焦虑程度。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进行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结果:受试者均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治疗后JOA = 23.9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 = 2.33,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JOA = 9.77, VAS =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腰部竖脊肌的AEMG = 71.60 ± 8.73、MF = 60.30 (治疗前AEMG = 36.87 ± 5.17、MF = 51.7 ± 5.26),治疗后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本次研究选取的健康志愿者腰部竖脊肌的AEMG = 85.5 ± 3.73、MF = 51.7 ± 5.26;治疗后患者SAS = 34.10 ± 2.72分(治疗前SAS = 49.20 ±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芒针治疗,提示与治疗前比较,腰部竖脊肌收缩力有所提高,疲劳程度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被激活,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在芒针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表面肌电 坐骨神经 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药物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影响
10
作者 耿浩洋 刘文平 +4 位作者 王国瑞 刘彬 王伟 马占桥 王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33-3838,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是主要的挑战。神经阻滞和混合药物注射是两种常用的镇痛方法,但其联合应用的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性收肌管阻滞...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是主要的挑战。神经阻滞和混合药物注射是两种常用的镇痛方法,但其联合应用的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性收肌管阻滞+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鸡尾酒”混合药物镇痛对患者置换后疼痛缓解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于2022年1-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性收肌管阻滞+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鸡尾酒”混合药物镇痛,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性收肌管阻滞+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评分、疼痛递质、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术后徒手肌力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8,12,24,48,72 h时的静息、运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3个月时的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在疼痛递质以及炎症因子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表达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徒手肌力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连续性收肌管阻滞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的同时,采用“鸡尾酒”混合镇痛药物关节腔注射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更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能缓解术后疼痛以及炎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收肌管阻滞 单次坐骨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混合式药物 疼痛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孙跃先 王九妹 +1 位作者 崔新刚 于晶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77,共6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DPN组(生理盐水)、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0.833 mg...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DPN组(生理盐水)、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0.833 mg/kg)、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3.332 mg/kg)、硫辛酸组(阳性对照,0.1 g/kg)、重组大鼠HMGB1蛋白(rHMGB1,8μg/kg)组、穿心莲内酯高剂量+rHMGB1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构建DPN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HMGB1、RAGE蛋白表达水平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PN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严重,空腹血糖、热痛阈值、MDA含量及HMGB1、RAGE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机械痛阈值、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OD活性显著降低/减慢(P<0.05);与DPN组比较,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和硫辛酸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rHMGB1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3个给药组相反(P<0.05);并且,rHMGB1可减弱高剂量穿心莲内酯对DPN大鼠血糖的降低作用及坐骨神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来降低血糖、抑制氧化应激,进而改善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坐骨神经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周泽宇 马蕴涵 +5 位作者 李佳瑞 胡余梦 袁博 张银娟 于晓敏 付秀美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ANA)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10只制备ANA;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A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分离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5 mm处去除1...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ANA)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10只制备ANA;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A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分离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5 mm处去除10 mm制备SNI模型。ANA组将制备好的ANA连接在损伤神经的两断端处。联合组于ANA连接术后2 d采用电子针疗仪电针“环跳穴”和“阳陵泉穴”,15 min/d,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电生理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评估受损轴突再生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脊神经节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构;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脊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1);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尼氏体因肿胀、溶解导致结构不完整,数量显著减少(P<0.01);NGF和BDNF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NA组和联合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P<0.01);神经节神经元中尼氏体损伤减弱,数量明显增加(P<0.01);NGF和BDNF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ANA组比较,联合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1);神经节神经元中尼氏体形态较规则,数量明显增加(P<0.01);NGF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ANA联合电针可提高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节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发挥对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元中NGF和BDNF蛋白的表达,尤其是NGF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 电针 神经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坐骨神经损伤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血清HIF-1α、VEGFA水平与痛阈值关系及交互作用
13
作者 张雪峰 李伟 +1 位作者 王士源 袁光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LDHS)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与痛阈值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26例LDHS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126例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LDHS)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与痛阈值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26例LDHS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12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IF-1α、VEGFA水平、痛阈值,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HIF-1α、VEGFA水平与痛阈值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HIF-1α、VEGFA水平与LDHS患者痛阈值的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血清HIF-1α、VEGFA水平高于对照组,痛阈值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HIF-1α(r=0.777,P<0.001)、VEGFA(r=0.822,P<0.001)水平与痛阈值呈中度正相关,对照组血清HIF-1α(r=0.383,P<0.001)、VEGFA(r=0.453,P<0.001)水平与痛阈值无明显相关性。不考虑交互作用,血清HIF-1α、VEGFA水平与痛阈值存在线性相关(P<0.05),拟合方程为Y=-0.409+0.004×HIF-1α+0.019×VEGFA,所有预测变量可解释因变量的74.3%的方差。考虑交互作用,痛阈值的拟合方程为Y=19.276+0.062×HIF-1α+0.047×VEGFA-0×HIF-1α×VEGFA,所有预测变量可解释因变量的74.7%的方差,VEGFA低表达时,HIF-1α表达与痛阈值的关系较强,当VEGFA高表达时,HIF-1α与痛阈值的关系减弱,直线趋于平缓。结论血清HIF-1α、VEGFA水平与LDHS患者痛阈值关系密切,在对痛阈值影响中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 腰椎间盘突出 坐骨神经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不同时间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比较
14
作者 刘景铠 谢东进 陈晓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时间不同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于...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时间不同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切皮前(术前)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B组50例于手术缝合结束即刻(术后)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两组其余麻醉方法相同。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认知功能、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B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A组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与术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相比,能够延长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麻醉维持用药量,减轻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损伤,降低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胫腓骨骨折 术后疼痛 谵妄
下载PDF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和多裂肌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15
作者 王大利 马培 +1 位作者 杨海燕 申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坐骨神经和多裂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92例单侧LDH患者作为研究组,按性别相同、... 目的探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坐骨神经和多裂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92例单侧LDH患者作为研究组,按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原则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受试者9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者均接受坐骨神经和多裂肌的超声SWE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坐骨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坐骨神经弹性模量、多裂肌弹性模量;观察坐骨神经直径、坐骨神经弹性模量和多裂肌弹性模量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病程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研究组健侧、研究组患侧坐骨神经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坐骨神经弹性模量高于自身健侧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侧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多裂肌弹性模量低于自身健侧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侧和对照组弹性模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坐骨神经前后径和左右径与患者的VAS和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侧坐骨神经弹性模量与VAS和病程呈正相关(P<0.05),患侧多裂肌弹性模量与VAS和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单侧LDH患者患侧坐骨神经硬度增加,多裂肌硬度降低,坐骨神经硬度增加与LDH病程和VAS呈正相关,多裂肌硬度降低与LDH病程和VAS呈负相关,坐骨神经和多裂肌的SWE表现可能对LDH诊断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剪切波弹性成像 坐骨神经 多裂肌 弹性模量
下载PDF
肾著汤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髓鞘再生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接琳琳 于宁 +2 位作者 孙秀玲 张彩霞 张淼 《大医生》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肾著汤灌胃后损伤小鼠坐骨神经模型中髓鞘的形态变化,探讨肾著汤对髓鞘再生及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4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7 d组(损伤)、实验7 d组(损伤后予以肾著汤灌胃),... 目的 通过观察肾著汤灌胃后损伤小鼠坐骨神经模型中髓鞘的形态变化,探讨肾著汤对髓鞘再生及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4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7 d组(损伤)、实验7 d组(损伤后予以肾著汤灌胃),各8只。治疗1周后,运用电子显微镜、劳克坚牢蓝等染色技术观察各组髓鞘变化。结果 HE染色及电子显微镜下均显示正常组小鼠坐骨神经髓鞘排列紧密有序,对照7 d组小鼠坐骨神经中髓鞘折叠、排列杂乱无章,甚至有脱髓鞘表现,实验7 d组小鼠髓鞘结构开始修复。劳克坚牢蓝染色显示应用肾著汤后,与对照7 d组比较,实验7 d组镜下蓝色区域明显增多,髓鞘再生明显。结论 肾著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后髓鞘再生有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肾著汤 髓鞘再生 劳克坚牢蓝
下载PDF
针刺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开陆 钟思羽 +3 位作者 田业 陈倩 许金菊 邱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8-70,共3页
坐骨神经痛患者在长期放射性下肢疼痛的折磨下,功能活动障碍逐渐加深,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法众多,包括普通针刺、电针、浅刺类针法、温热类针法、运动针法、针药结合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 坐骨神经痛患者在长期放射性下肢疼痛的折磨下,功能活动障碍逐渐加深,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法众多,包括普通针刺、电针、浅刺类针法、温热类针法、运动针法、针药结合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少且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择优选取治疗方式等优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因此梳理总结近10年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坐骨神经 研究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厐娜 李翠 张盛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5-0047,共3页
分析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心理韧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74例在我院行进行坐骨神经痛治疗的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方式,将74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坐骨神经痛37例、研究组坐骨神... 分析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心理韧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74例在我院行进行坐骨神经痛治疗的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方式,将74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坐骨神经痛37例、研究组坐骨神经痛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随后做好疼痛、肢体运动功能的对应评估,随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抑郁)进行对应评定,给予生活质量的管理,做好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评估。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SAS、SDS水平均降低(P<0.05);FMA评分、坚韧、自强、乐观评分、躯体疼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精神面貌评分水平均升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自身疼痛程度,逐渐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度,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于该护理方案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连翘苷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损伤
19
作者 郑领涛 申妍姣 宋丽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探讨连翘苷(PHI)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脂高糖饮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探讨连翘苷(PHI)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脂高糖饮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剂量(PHI-L)(50 mg/kg)组、连翘苷中剂量(PHI-M)(100 mg/kg)组、连翘苷高剂量(PHI-H)(200 mg/kg)组、阳性药物(甲钴胺,250μg/kg)组;另取正常饲料喂养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HbAlc、IL-6、TNF-α水平;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形态;试剂盒检测坐骨神经中ROS、SOD、MDA、MBP水平;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中HMGB1、RAGE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HI-M组、PHI-H组、阳性药物组大鼠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BP、SOD水平显著恢复,FBG、HbAlc、IL-6、TNF-α、ROS、MDA、HMGB1、RAGE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PHI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大鼠DPN,发挥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坐骨神经损伤 HMGB1/RAGE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
20
作者 王雅倩 钟盼 韩林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记录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_(2));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镇静评分表(Ramsay Sedation Score,Ramsay评分)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和镇静效果;术后用Steward苏醒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t_(1))2组的HR、RR、MAP和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15 min(t_(2))、术中30 min(t_(3))和术毕时(t_(4))时观察组的HR、RR、MAP和SPO_(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观察组的VAS及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和Stewar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8%)与对照组(1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可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降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麻醉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