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垂直一维入渗对VG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志涛 缴锡云 +1 位作者 韩红亮 虞晓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4,共5页
基于HYDRUS-1D模型,采用单因素扰动分析方法对VG模型的残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经验参数n和α、饱和导水率Ks共5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n,θs,Ks的扰动对垂直湿润距离计算值Rz、累计入渗量计算值I的影响较大,α的扰动... 基于HYDRUS-1D模型,采用单因素扰动分析方法对VG模型的残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经验参数n和α、饱和导水率Ks共5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n,θs,Ks的扰动对垂直湿润距离计算值Rz、累计入渗量计算值I的影响较大,α的扰动影响次之,θr的扰动影响最小;n的负扰动对Rz和I的影响最大,且n较小时给模拟结果带来的误差较大。因此,在模拟计算中应保证VG模型参数n,θs,Ks等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一维入渗 VG模型 单因素扰动分析方法 参数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入渗水头对垂直一维入渗Philip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采用Philip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吸渗率、稳渗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包括入渗水头...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采用Philip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吸渗率、稳渗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包括入渗水头和饱和导水率的Philip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水头 垂直一维入渗 Philip模型 吸渗率 稳渗率
下载PDF
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分布与入渗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冀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土壤水分分...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入渗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容重、初始含水率和灌溉水深对土壤水分分布模式影响微弱.土壤质地和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大,入渗水头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一维入渗 土壤水分分布 入渗特性 数值模拟 SWMS-2D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垂直一维入渗Philip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Philip模型,提出了包括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Philip模型,提出了包括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水率的Philip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一维入渗 Philip模型 吸渗率 稳渗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9
5
作者 范严伟 黄宁 马孝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垂直一维土壤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采用已有文献资料,对均质土和层状土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建立了垂直一维土壤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采用已有文献资料,对均质土和层状土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湿润锋运移值和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实测值与模拟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既适用于均质土壤,也适用于层状土壤。[结论]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均质土和层状土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状况,证明利用SWMS-2D软件对层状土柱中土壤水分运动进行模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土壤 垂直一维入渗 土壤水分运动 数值模拟 SWMS-2D
下载PDF
不同硝酸钾溶液浓度对垂直一维入渗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雪姣 张建芳 +2 位作者 王岩 纪建海 程东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6,共3页
通过室内不同浓度溶液的垂直一维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碳酸钾溶液影响下的湿润锋和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浓度的分布规律,由不同浓度溶液累积入渗量,依据GREEN-AMPT入渗模型,反推出湿润锋面平均吸力和饱和导水... 通过室内不同浓度溶液的垂直一维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碳酸钾溶液影响下的湿润锋和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浓度的分布规律,由不同浓度溶液累积入渗量,依据GREEN-AMPT入渗模型,反推出湿润锋面平均吸力和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增大溶液浓度提高了垂直一维入渗的饱和导水率,但减小了湿润锋面的平均吸力,溶液浓度通过影响湿润体的饱和导水率和湿润锋面的平均吸力来影响入渗量,二者的综合作用是增大了入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浓度 垂直一维入渗 GREEN-AMPT入渗模型 入渗特性
下载PDF
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范军亮 张富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21,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土壤在不同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并基于Brooks-Corey模型,结合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方程,推导分析了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以及入渗时间之间的理论...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土壤在不同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并基于Brooks-Corey模型,结合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方程,推导分析了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以及入渗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利用入渗试验资料检验了这些变量关系。同时,验证了Philip入渗公式在负水头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理论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负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水头 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 Brooks—Corey模型 累积入渗 湿润锋
下载PDF
尿素溶液浓度对一维垂直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武海霞 刘建军 赵启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69,共3页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尿素肥液浓度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以及入渗结束后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和湿润峰运移距离随着尿素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区域,尿素肥液浓度对土壤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同,...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尿素肥液浓度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以及入渗结束后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和湿润峰运移距离随着尿素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区域,尿素肥液浓度对土壤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同,在传导区,土壤含水量随着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湿润区,土壤含水量随着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以为农田灌溉施肥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溶液浓度 垂直一维入渗
下载PDF
气相阻力与土壤容重对一维垂直入渗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1 位作者 刘继龙 蔡焕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气阻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并对入渗过程中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进行了研究。容重和气阻均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明显的影响:容重增加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 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气阻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并对入渗过程中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进行了研究。容重和气阻均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明显的影响:容重增加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为一常数,相对于容重为1.3g/cm3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容重为1.4g/cm3和1.5g/cm3土壤的减渗率分别为31.79%和52.03%。容重增加导致湿润锋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并非一常数,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气阻导致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减少的减渗率随基准入渗量的增加而变大,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对应于1.3,1.4,1.5g/cm3等3个容重土壤的积水入渗,入渗过程中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增量Δθ分别为0.377,0.3411,0.3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阻 土壤容重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累积入渗 入渗
下载PDF
PAM对一维垂直入渗特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1 位作者 刘继龙 蔡焕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77,共3页
分析了聚丙烯酰胺(PAM)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PAM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现为对应于同一时刻,PAM浓度越大入渗率越低;PAM导致累积入渗量... 分析了聚丙烯酰胺(PAM)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PAM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现为对应于同一时刻,PAM浓度越大入渗率越低;PAM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为一常数,相对于对照处理(PAM浓度为0)的累积入渗量,10×10-6、50×10-6、500×10-6的PAM溶液的减渗率分别为98.51%、79.63%和60.48%;PAM导致湿润锋降低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并非常数,随对照处理湿润锋的增加而增加,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入渗过程中浓度为10×10-6、50×10-6、500×10-6的PAM减渗率极大值分别为67.11%、83.26%和9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入渗 减渗率
下载PDF
PAM与SAP交并施用对一维水分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晨星 魏占民 +3 位作者 王晓宇 徐大为 苏婷婷 魏子涵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06,共5页
PAM(聚丙烯酰胺)和SAP(高吸水性高分子)分别作为具有显著固土截流和土壤水分保蓄能力的两类土壤化学调控材料,对于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水分高效利用、作物增产等意义重大。目前PAM和SAP的研究按各自作用特点和一定应用条... PAM(聚丙烯酰胺)和SAP(高吸水性高分子)分别作为具有显著固土截流和土壤水分保蓄能力的两类土壤化学调控材料,对于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水分高效利用、作物增产等意义重大。目前PAM和SAP的研究按各自作用特点和一定应用条件集中在单一材料上,而针对PAM和SAP在旱区坡耕地交并施用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试验,分析PAM和SAP并施对坡地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SAP处理水平下,随着PAM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入渗率、饱和导水率、累积入渗量均减小;在同一PAM处理水平下,土壤入渗率、饱和导水率、累积入渗量均呈现随SAP施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所以,PAM和SAP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的入渗能力;但相对于SAP,PAM对一维水分垂直入渗的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PAM 一维垂直入渗 入渗 饱和导水率 累积入渗
下载PDF
土壤一维垂直入渗控制界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贵盛 余翔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0,296,共5页
基于不同土壤结构条件下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通过分析对比结构良好表层土壤(容重在1.2~1.4 g/cm3之间)与特别疏松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0~1.2 g/cm3之间)入渗率过程的特性和差异,揭示了土壤稳定入渗控制界面下移的现象。在对土壤... 基于不同土壤结构条件下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通过分析对比结构良好表层土壤(容重在1.2~1.4 g/cm3之间)与特别疏松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0~1.2 g/cm3之间)入渗率过程的特性和差异,揭示了土壤稳定入渗控制界面下移的现象。在对土壤的干容重与稳定入渗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表层土壤结构条件下的入渗控制界面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良好的土壤的入渗控制界面在表层,特别疏松的土壤的入渗控制界面则在犁底层;入渗控制界面在表层的入渗属于无压入渗,入渗控制界面在犁底层的入渗属于非饱和土壤的有压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垂直入渗 干容重 表层土壤 犁底层 控制界面
下载PDF
浑水含沙率对一维垂直入渗特性及致密层形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2 位作者 朱士江 何军 康守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2-609,共8页
水中带沙是浑水灌溉较清水灌溉的本质区别,为揭示浑水含沙率对一维垂直入渗特性及致密层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以清水入渗为对照,设置了4个浑水含沙率水平(3%、6%、9%、12%),研究了浑水含沙率对一维垂直入渗能力、... 水中带沙是浑水灌溉较清水灌溉的本质区别,为揭示浑水含沙率对一维垂直入渗特性及致密层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以清水入渗为对照,设置了4个浑水含沙率水平(3%、6%、9%、12%),研究了浑水含沙率对一维垂直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致密层土壤颗粒组成及落淤层厚度等的影响,分别提出了以浑水含沙率和入渗历时为自变量的累积入渗量模型和湿润锋运移距离模型,建立了不同含沙率的浑水一维垂直入渗落淤层厚度与入渗历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浑水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含沙率的增加而减小,而落淤层厚度随浑水含沙率的增加而增大;入渗初期(0~20 min)的落淤层厚度较小,入渗中期(20~130 min)的落淤层厚度增加较快,而其厚度增加速率逐渐变小,入渗后期的落淤层厚度稳定增加;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滞留现象越明显,落淤层细颗粒相对含量越少,粗颗粒相对含量越多;滞留层细颗粒相对含量随着含沙率的增加而增多,其物理性黏粒含量显著高于原土壤,特别是在入渗深度为0~1 c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含沙率 一维垂直入渗 入渗特性 致密层 土壤颗粒组成
下载PDF
用垂直入渗法推求Gardner-Russo模型参数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军亮 张富仓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7-1373,共7页
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质地土壤的垂直一维水分入渗特性,并基于Gardner模型表征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和Gardner-Russo模型表征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式,结合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 通过室内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质地土壤的垂直一维水分入渗特性,并基于Gardner模型表征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和Gardner-Russo模型表征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式,结合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和湿润锋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上推求了Gardner-Russo模型中的参数,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中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求得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这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求解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ner-Russo模型 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 累积入渗 入渗 湿润锋
下载PDF
一维土壤入渗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5
作者 聂卫波 马孝义 王术礼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7,共5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基础,利用Richards模型模拟不同实验处理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过程,采用SWMS-1D软件对模型求解,用试验资料对模拟的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二者基本吻合。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土壤质地和容...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基础,利用Richards模型模拟不同实验处理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过程,采用SWMS-1D软件对模型求解,用试验资料对模拟的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二者基本吻合。对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土壤质地和容重对一维垂直入渗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大,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入渗水头对其影响较小;并分别建立了不同土壤质地下的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历时单参数幂函数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垂直入渗 入渗特性 数值模拟 模型
下载PDF
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费良军 王锦辉 金世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根据室内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浑水与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区别,研究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及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与浑水垂直一维入渗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与不... 根据室内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浑水与清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区别,研究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及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与浑水垂直一维入渗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与不同膜孔直径的关系;提出了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模型、稳定入渗率模型、单位膜孔面积侧渗量模型和湿润锋运移模型。结果表明,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单点膜孔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单位膜孔面积侧渗量逐渐减小;不同膜孔直径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的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α都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单位膜孔面积侧渗量的入渗系数Kc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侧渗量入渗指数αc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垂直和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直径 浑水膜孔灌 自由入渗 垂直一维入渗 侧渗量
下载PDF
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与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1 位作者 雷雁斌 贾丽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216,共5页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孔单点源入渗模型,只需知道垂直一维入渗参数、膜孔直径和入渗时间,即可用于膜孔单点源入渗量的计算。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计算精度高,应用方便,均为计算膜孔单点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点源入渗 入渗特性 一维垂直入渗 入渗模型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土壤容重双因子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营营 佘冬立 +1 位作者 刘冬冬 卜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88,94,共6页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容重双因子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在不同容重下土壤水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与容重...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容重双因子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在不同容重下土壤水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与容重对土壤入渗过程具有一定的交互影响。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稳定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在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均随容重增大递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同容重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稳定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土壤容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容重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占主导作用。此外,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入渗过程均可用Kostiakov公式和Philip公式进行高精度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垂直入渗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下载PDF
PAM和尿素混施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春强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135,共6页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和尿素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的入渗能力;相对于尿素,PAM对入渗的抑制作用更强;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小,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显著增加;在同一PA...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和尿素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的入渗能力;相对于尿素,PAM对入渗的抑制作用更强;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小,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显著增加;在同一PAM处理水平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总体呈现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达到稳渗所需时间也有所增加,但是当PAM用量超过0.1%时,由尿素产生的这种差异不显著;入渗结束后,测量土柱各土层含水率,显示土壤含水率随PAM用量增大而增加,尿素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尿素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土壤入渗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幼奇 阮晓晗 +1 位作者 白一茹 高小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8-1055,共8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利用室内垂直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2,5,10,20,30,40 a)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规律,借助4种入渗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并评价其适用性,通过... 为探究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利用室内垂直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2,5,10,20,30,40 a)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规律,借助4种入渗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并评价其适用性,通过一维代数模型及相关参数预测土壤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及湿润锋运移距离均减小,入渗时间为300 min时,5,10,20,30,40 a的累积入渗量相较于2 a分别减少了27.01%,43.32%,53.22%,54.79%和54.68%,湿润锋运移距离减小了24.84%,38.38%,48.56%,52.67%和54.00%.4种入渗模型的R 2从大到小依次为Horton模型、通用经验模型、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入渗完成后同一深度土壤剖面含水率呈现出随种植年限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一维代数模型拟合的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含水率值与实测值间的MAE均为0.48%~2.09%,RMSE为0.52%~2.13%,D均大于0.782,t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其可以较好地拟合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水分分布状况.压砂地种植年限越长,水分入渗能力越差、土壤剖面含水率越低,建议通过加强农田管理、休耕等措施实现压砂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种植年限 垂直一维入渗 模型分析 一维代数模型 宁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