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特征
1
作者 戴进 赵奎锋 +3 位作者 董自鹏 彭艳 徐小红 陈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5-1068,共14页
巴山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深入了解区域内复杂地形下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及基础数据。利用2013-2019年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高差超过1400 m的4个区域自动... 巴山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深入了解区域内复杂地形下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及基础数据。利用2013-2019年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高差超过1400 m的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周围3个气象站的近地面实测温度,结合2017-2019年汉中探空资料,分析了米仓山北坡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比较了近地面气温和环境大气气温递减率(γ)的差异,探讨了其垂直气候带。结果表明:(1)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7月和1月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年均γ为0.624±0.136℃·(100m)^(-1),与自由大气γ比较接近。月均γ在12月最小,随月份逐步增加,8月达最大后再减小。γ季节变化明显,暖季γ值较高,冷季较低,春夏秋冬季均γ分别为0.647±0.099℃·(100m)^(-1)、0.732±0.103℃·(100m)^(-1)、0.605±0.113℃·(100m)^(-1)和0.508±0.120℃·(100m)^(-1)。日最高/最低气温与日均气温的月季变化类似,年均γ分别为0.646±0.185℃·(100m)^(-1)和0.606℃±0.166℃·(100m)^(-1);各高度上年均日较差在7~10℃之间波动,与高度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年较差随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2)近年来,区域内γ下降趋势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辐射差异快速缩小,以及气溶胶与前期相反的垂直变化趋势。(3)随高度增加,积温线性下降,递减率约213℃·(100m)^(-1);日平均气温≥0、5和10℃温度阈值的初日推后,终日提早,间隔日数缩短,每升高100 m,其积温持续天数分别减少3.4天、6.1天和7.0天。(4)在0.5~1.0 km、1.0~2.5 km、2.5~4.5 km和4.5 km以上,环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层次性明晰,反映了青藏高原大地形、秦岭地形、米仓山地形和下垫面对气温垂直变化的综合影响。4个高度区间内γ的差异较大,逆温尤其是冬季边界层上部和对流层中层逆温对它的双重影响明显。近地面各月γ比环境大气γ要大,5月后与0.5~1.0 km高度层γ的位相变化类似。(5)巴山垂直气候带可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分别处于500~1000 m、1000~1500 m和1500~2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变化 气温递减率 垂直气候带 秦巴山地 米仓山
下载PDF
武当山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2
作者 尹恒 夏金 +3 位作者 尹欣 文强 邹莹 黄锐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2期49-52,57,共5页
为探讨武当山风景区北坡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利用景区5个不同海拔高度无人自动气象站气温资料,对2012—2020年气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增加,武当山景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为探讨武当山风景区北坡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利用景区5个不同海拔高度无人自动气象站气温资料,对2012—2020年气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增加,武当山景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1℃/100 m,直减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气温日较差也表现为随海拔增加而下降趋势,直减率为0.43℃/100 m,直减率夏季最大;气温直减率日变化呈正弦振荡,峰值在06:00—09:00,谷值在15:00—19:00;积温同样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低山地区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垂直变化 武当山
下载PDF
石家庄市夏季臭氧污染近地层垂直变化特征
3
作者 郭小璇 金龙 +5 位作者 刘宇 姬艺珍 高珊珊 陈沛宇 代雅茹 幺伦韬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5期58-64,共7页
基于2022年6月1日—8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地面气象要素和臭氧(O_(3))观测数据,结合O_(3)激光雷达垂直探测数据分析近地层O_(3)垂直变化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探讨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石家庄O_(3)污染天数为6月&... 基于2022年6月1日—8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地面气象要素和臭氧(O_(3))观测数据,结合O_(3)激光雷达垂直探测数据分析近地层O_(3)垂直变化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探讨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石家庄O_(3)污染天数为6月>7月>8月。影响ρ(O_(3))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平均气温与ρ(O_(3))正相关,相对湿度与ρ(O_(3))负相关。(2)当探测高度≥2 km时,全天、日间、夜间的ρ(O_(3))变化较稳定,ρ(O_(3))均在100μg/m^(3)左右。近地层ρ(O_(3))差异最大,无论是日间还是夜间,ρ(O_(3))均在0.3 km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6月的ρ(O_(3))垂直变化速率较大,7、8月ρ(O_(3))垂直变化速率逐渐降低。(3)不同垂直高度下,石家庄夏季ρ(O_(3))日变化情况均成“单峰单谷”型,地面ρ(O_(3))日变化波动最明显,随着高度的上升ρ(O_(3))日变化情况趋于平缓。(4)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地面10,500,1000 m高度层的O_(3)后向轨迹均呈散射状分布,距离地面10 m的O_(3)路径来源为河北西南部,距离地面500 m的O_(3)路径来源为河北南部,距离地面1000 m的O_(3)主要途经地点为内蒙古西南部、西北部和河北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激光雷达 臭氧 垂直变化 后向轨迹 石家庄
下载PDF
松嫩平原北部未开垦黑土土壤物理性状垂直变化特征
4
作者 张琛 赫有有 +2 位作者 薛婷婷 陈祥伟 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1-240,共10页
[目的]探究松嫩平原北部未开垦黑土土壤物理性状特征,为黑土区退化土地恢复以及土壤质量评价提供重要的本底值参考。[方法]以未开垦黑土(天然次生林、五花草塘)为研究对象,测定0—140 cm土层范围土壤物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目的]探究松嫩平原北部未开垦黑土土壤物理性状特征,为黑土区退化土地恢复以及土壤质量评价提供重要的本底值参考。[方法]以未开垦黑土(天然次生林、五花草塘)为研究对象,测定0—140 cm土层范围土壤物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土壤物理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未开垦黑土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在0—60 cm土层范围内,天然次生林拥有更小的土壤容重以及更大的孔隙度和持水量;土壤质地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为黏壤土,≥100 cm土层为粉质黏壤土;未开垦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整体上五花草塘0—1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比天然次生林高出37.14%,87.96%和110.52%,但在10—80 cm土层范围内天然次生林表现较高;天然次生林与五花草塘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D)整体上差异不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发现,未开垦黑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状综合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整体在0—10 cm土层内表现最优,且在0—40 cm土层范围内天然次生林土壤物理性状相对于五花草塘表现更优秀。[结论]松嫩平原北部未开垦黑土表层土壤物理性状明显优于深层土壤,且天然次生林与五花草塘土壤物理性状差异较大,天然次生林对于浅土层土壤物理性状拥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开垦黑土 本底特征 垂直变化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顾及非线性垂直变化的中国南部区域Tm模型
5
作者 兰胜伟 张露露 +3 位作者 徐佼 黄玲 黄良珂 刘立龙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9-1628,共10页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Atmospheric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的中国南部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未同时顾及Tm的高程非线性垂直变化和日周...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Atmospheric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的中国南部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未同时顾及Tm的高程非线性垂直变化和日周期变化特征,提出利用2015—2017年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建立了水平分辨率为1°×1°的中国南部Tm模型(CNXNTm模型)。用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积分计算的Tm和探空站Tm数据为参考值,对CNXNTm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与目前精度较好的IGPT2W模型和最新的GPT3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的22个气压层内CNXNTm模型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4、2.26 K,相对于IGPT2W模型的0.73、5.38 K提升了81%和58%,相对于GPT3模型的17.66、17.81 K提升了99%和87%。在所有气压层范围,CNXNTm模型结果变化小,稳定性强。在内陆与沿海比较中CNXNTm模型适应性更好。因此顾及了非线性垂直变化的CNXNTm模型估计值更接近Tm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趋势,并且顾及了日变化的CNXNTm模型能够获得更精细的Tm值日周期变化特征,可为中国南部区域实时、高精度GNSS水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XNTm模型 中国南部区域 GNSS水汽监测 非线性垂直变化
下载PDF
武汉月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含量与转换途径的垂直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国元 李建秋 +1 位作者 李清曼 周易勇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描述了2005年6月月湖4个采样点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垂直分布.亚表层(5-10cm)交换态NO3--N含量最高,而有效态氮与交换态NH4+-N含量最低,故具临界意义.有效态氮多以交换态NH4+-N的形式贮存... 描述了2005年6月月湖4个采样点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垂直分布.亚表层(5-10cm)交换态NO3--N含量最高,而有效态氮与交换态NH4+-N含量最低,故具临界意义.有效态氮多以交换态NH4+-N的形式贮存于表层(0-5cm)与底层(>10cm),且底层含量较高,这种分布与缺氧状态有关.表层沉积物总氮和有机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间隙水中NH4+-N浓度亦取峰值,而溶解态NO3--N浓度最低,据此提出氮循环的基本过程:有机态氮经矿化与硝化产生NH4+-N与NO3--N,同时导致有利于NH4+-N生成的缺氧状态,并促使部分NO3--N异化还原为NH4+-N,二者共同构成表层间隙水中丰富的NH4+-N源.总之,富营养化湖泊表层沉积物富含有机态氮,故为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为活跃的层面,而NH4+-N则为最具有效性且含量最高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湖 沉积物 氮含量 转换途径 垂直变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土壤抗冲性的水平和垂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蒋定生 范兴科 +1 位作者 李新华 赵合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装置,对吕梁山以西,长城沿线以南,渭河以北,和甘肃黄河以东的106县(市)、旗范围内的土壤抗冲性进行了野外测试,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抗冲性存在自北至南和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在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装置,对吕梁山以西,长城沿线以南,渭河以北,和甘肃黄河以东的106县(市)、旗范围内的土壤抗冲性进行了野外测试,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抗冲性存在自北至南和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在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变化上,存在三种迥然不同的形态,即:(1)作物根系活动层(10~30cm)土壤抗冲性较大,表层及根系活动层以下抗冲性很弱的农业耕作影响型;(2)粘化层土壤抗冲性大,两侧甚小的土壤成土过程影响型;(3)表层土壤抗冲性最大,往下越来越小的生物生长影响型。前两种土壤抗冲性沿剖面垂直变化曲线类似正态分布曲线,第三种则类似双曲线。根据测试结果,还将研究范围内的土壤抗冲性划分成五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垂直变化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42
8
作者 陈海滨 孙长忠 +1 位作者 安锋 党坤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分析,认为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和土壤水分微弱调节...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分析,认为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和土壤水分微弱调节层,荒坡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各立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和土壤水分消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pH和Olsen-P的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玉革 姜勇 +1 位作者 梁文举 孟凡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9-92,共4页
对潮棕壤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pH和Olsen-P在0~150cm土体10个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pH和Olsen-P含量的剖面分布差异显著,说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pH和Olsen-P有较大影响。林地和撂荒地0~... 对潮棕壤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pH和Olsen-P在0~150cm土体10个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pH和Olsen-P含量的剖面分布差异显著,说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pH和Olsen-P有较大影响。林地和撂荒地0~5cm土层pH分别为>7.0和6.5~7.0,玉米地0~20cm各土层土壤pH基本为6.0以下;20cm以下各土层中的pH,水稻田土壤呈微碱性,玉米地和撂荒地接近中性,林地呈微酸性。土体中Olsen-P平均含量为撂荒地>林地>水稻田>玉米地。水稻田和玉米地0~20cm的3个土层Olsen-P含量明显高于20~80cm的4个土层,表明耕地土壤由于施P肥而导致的P素表聚性;林地和撂荒地0~5cm土层的Olsen-P含量大大高于5~80cm的6个土层,这可能与林地和撂荒地的P素生物归还及基本不受人为扰动有关。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层次Olsen-P含量垂直分布的散点折线图呈现出较为相似的特征。80cm以下的3个土层Olsen-P含量接近或超过表层土壤,主要是受母质层相对较高的全P含量影响所致,也可能与地下水作用有关,不过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棕壤 利用方式 PH OLSEN-P 垂直变化特征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瑜 朱清科 +5 位作者 赵维军 王利娜 马欢 梁非凡 赵兴凯 李安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0,共7页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消耗土壤水分及其稳定性的特征。选取陕北黄土区3种典型人工林地—油松林、山杏林和沙棘林下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选取荒草地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其土壤水分在0-180 cm土层内的...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消耗土壤水分及其稳定性的特征。选取陕北黄土区3种典型人工林地—油松林、山杏林和沙棘林下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选取荒草地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其土壤水分在0-180 cm土层内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剖面垂直分层特点。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地及山杏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减小速率分别是0.019 3、0.020 9%/cm,人工沙棘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 6、0.086 3%/cm;根据变异系数法,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分层结果与使用有序聚类法分类的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 黄土区
下载PDF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区系及其垂直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一鸣 姚志军 +5 位作者 黄志文 田园 李海滨 普琼 杨道德 胡慧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世界最高峰为代表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在生态和生物的演化及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外界对其哺乳动物区系的了解尚不完整。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保护区的调查点内...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世界最高峰为代表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在生态和生物的演化及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外界对其哺乳动物区系的了解尚不完整。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保护区的调查点内利用样带法、访问调查法、自动感应照相系统监测法和夹日法进行了5次哺乳动物区系调察,共确认10目23科81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有34种,占总数的42.0%;地域特征明显,高地型17种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4种,共占38.3%。区内可以划分为6个自然带,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表现为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并以2 500-3 300 m的物种数最多,共48种。区系组成南、北翼差异显著,南翼的76种哺乳动物中,东洋界41种,古北界25种;而北翼的29种中,东洋界仅2种,古北界23种。南翼3 300 m以下东洋界优势明显,而4 000 m以上古北界则占绝对优势,据此我们认为保护区位于东洋界和古北界分界线上,且分界线在3 300-4 000 m之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哺乳动物区系 青藏高原 垂直变化
下载PDF
不同利用年限蔬菜温室土壤性质垂直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文龙 党菊香 +2 位作者 郭俊炜 高峰 鱼彩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4,26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摸清温室土壤性质的垂直变化与蔬菜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利用年限温室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蔬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硝酸盐含量与利用年限呈正相关。温室土壤全... 为了进一步摸清温室土壤性质的垂直变化与蔬菜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利用年限温室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蔬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硝酸盐含量与利用年限呈正相关。温室土壤全盐含量自上而下呈现出高-次高-低-中的变化规律,盐分主要集中在根系密集的0-40cm土层;耕层土壤全盐量变幅在1.3~5.7g/kg之间,平均为3.2g/kg,属重度盐害。中度盐害程度以上(总盐>2.0g/kg)的占调查对象的75%,全剖面中,随着土层的下移,盐害程度逐渐降低。耕层pH均值7.96,与对照相比,下降0.61个单位。60-80cm的土层pH均值8.3,呈碱性,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0.27个单位,温室土壤0-80cm内pH值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一定的"弱酸化"现象。耕层土壤硝酸盐平均高达63.3mg/kg,是对照的5.5倍,60-80cm土层硝酸盐则是对照的6.8倍。全土壤剖面硝酸盐淋洗现象明显。除特殊的温室环境影响外,主要归因于有机肥用量少,过量或偏施化肥,常年连作,不合理灌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质 垂直变化 蔬菜温室
下载PDF
丹霞地貌桫椤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垂直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跃军 徐德静 +2 位作者 吴长榜 穆军 齐代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了探讨丹霞地貌区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对习水长嵌沟景区内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桫椤+贵州琼楠-粗糠柴-线柱苣苔群丛;... 为了探讨丹霞地貌区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对习水长嵌沟景区内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桫椤+贵州琼楠-粗糠柴-线柱苣苔群丛;样地内共有植物82种,其中乔木31种,灌木31种,草本17种,木质藤本3种,隶属39科56属;整个样地共有乔木317株,其中桫椤有153株,重要值为0.531 3,属于乔木层的优势种,是整个群落的建群种;灌木层和幼苗层的植株很少。90%的植株高度集中在9m以下,3~6m的植株最多;整个群落中随着树高的增加,植株的数量呈减小趋势;胸径级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胸径等级的增加植株数量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乔木层显著大于灌木层和幼苗层,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但是差异不显著。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始终大于灌木层和幼苗层,灌木层的几个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海拔620m处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小于灌木层;海拔770m处灌木层的SW指数、SN指数、PW指数和R指数都为最低值,SW灌=0,SN灌=0,PW灌=0,R灌=0.5;海拔670m和770m处SW指数和R指数变化趋势相反。海拔670m和770m的相似性最大,CJ=0.394 7,相似性最小的是620m和770m,CJ=0.18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丹霞地貌 垂直变化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振凤 郭忠升 +2 位作者 郭满才 袁志发 赵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4,共4页
为了解水资源紧缺地区多年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采用中子仪测定法,于2002-2006年对宁夏自治区固原市上黄生态试验站人工柠条林地(生长季4-10月)的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并应用隔室分析法建立了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模型,对柠条林地土壤水分... 为了解水资源紧缺地区多年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采用中子仪测定法,于2002-2006年对宁夏自治区固原市上黄生态试验站人工柠条林地(生长季4-10月)的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并应用隔室分析法建立了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模型,对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参数取值特定的条件下,模型可表达试区内不同降雨条件下柠条人工林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林地 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
下载PDF
长寿湖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的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进长 龙翼 +2 位作者 张信宝 贺秀斌 王铭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揭示长寿湖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的垂直变化特征,采用重力采样器采集水库沉积泥沙,测定了沉积物样品的容重、颗粒组成、总有机碳(TOC)等。结果表明:自1956年水库建成后,长寿湖水库采样点沉积物的厚度为92cm,年均沉积深度为1.59cm。沉积物... 为揭示长寿湖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的垂直变化特征,采用重力采样器采集水库沉积泥沙,测定了沉积物样品的容重、颗粒组成、总有机碳(TOC)等。结果表明:自1956年水库建成后,长寿湖水库采样点沉积物的厚度为92cm,年均沉积深度为1.59cm。沉积物颗粒粒径随深度减小呈现出先变细,再变粗,表层变细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中TOC平均含量为14.14g/kg,从建库开始,采样点沉积物中TOC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减小;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如退耕还林、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特别是水面上肥水网箱养鱼等活动,使沉积物中TOC含量逐渐增加;在2004年长寿湖水库全面禁止肥水养鱼后,TOC含量逐渐减小。研究长寿湖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的垂直变化,对认识水库沉积物物理性质、沉积历史及沉积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碳 垂直变化 长寿湖水库
下载PDF
城郊新建开发区土壤环境特征垂直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志峰 李芳柏 +1 位作者 匡耀求 万洪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珠海城郊新建开发区南屏科技工业园区为例,通过 5 个土壤剖面采样与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工业园区建设期间景观突变对土壤环境特征垂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 值和重金属元素 As、Hg、Cu、Pb的含量垂直变化明显,并且随剖面样点的不同... 以珠海城郊新建开发区南屏科技工业园区为例,通过 5 个土壤剖面采样与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工业园区建设期间景观突变对土壤环境特征垂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 值和重金属元素 As、Hg、Cu、Pb的含量垂直变化明显,并且随剖面样点的不同,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剖面 SP-A 和 SP-E 上层呈酸性,下层呈强碱性;As、Hg、Cu 含量垂直变化相似,5 个剖面均呈上低下高趋势;而 SP-A、SP-B 和 SP-C 3 个剖面土样 Pb 的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有机污染物六六六与 DDT 在各剖面土样中均可检出,平均含量分别为 9.77 × 10-3mg/kg、8.09 × 10-3 mg/kg,但垂直变化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壤环境 垂直变化
下载PDF
武夷山土壤性状及其垂直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堋星 叶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7,共3页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土壤垂直带中7个代表性剖面,通过对土样处理及试验测定,分析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各土壤剖面的成土环境因子、理化性状、机械组成和质地等;比较分析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酸碱度、发育程度、淋溶富积作用...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土壤垂直带中7个代表性剖面,通过对土样处理及试验测定,分析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各土壤剖面的成土环境因子、理化性状、机械组成和质地等;比较分析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酸碱度、发育程度、淋溶富积作用等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大体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性;而剖面平均pH、发育程度和B层土壤黏化率等大体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性;且各剖面表土层的土壤颜色亮度总体是随海拔降低而变亮,心土层随海拔降低而变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性状 垂直变化规律
下载PDF
洋河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垂直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庆朋 张俊梅 +2 位作者 赵志革 周亚鹏 许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40-1442,共3页
以洋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和arcview3.3以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选取斑块类型面积、分形维数、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蔓延度、散布与并列等指标,对洋河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垂直变化进... 以洋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和arcview3.3以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选取斑块类型面积、分形维数、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蔓延度、散布与并列等指标,对洋河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垂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洋河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各种土地类型的绝对数量在区域的低海拔段占绝对优势,随着海拔的升高,耕地、水域所占本高程带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相反趋势。园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建设用地基本维持不变。土地利用影响景观格局的变化,景观格局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林地、未利用地和园地的分形维数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而建设用地呈现相反趋势。由于人类干扰程度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升后降,优势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这与蔓延度指数与散布和并列指数所体现的景观类型的团聚程度和混杂情况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垂直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秀兰 邹立尧 +1 位作者 沈能展 罗盛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以农田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为基础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常数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创建了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指标。选择 3个典型站点研究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 ,结果为 :海伦从表层到 5 0 cm各个土层均为盈余 ,而且随深... 以农田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为基础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常数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创建了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指标。选择 3个典型站点研究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的垂直变化规律 ,结果为 :海伦从表层到 5 0 cm各个土层均为盈余 ,而且随深度的增加盈余先增加后下降 ,2 0 cm处为最高值 ;泰来的土壤水分从表层到 30 cm为增加 ,之后又下降 ,而且以 2 0 cm为界将盈余区与亏缺区划分开 ;总平均来看 ,宝清土壤水分随深度呈减少趋势 ,盈余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农田土壤 蓄水量 盈亏状况 垂直变化规律 生长阻滞湿度 田间持水量 凋萎湿度
下载PDF
亭下水库伪鱼腥藻昼夜垂直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双叶 赵洋甬 胡建林 《现代科学仪器》 201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蓝藻生物钟研究是当前藻类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宁波市亭下水库(N29°39′26.51″,E121°13′11.60″)伪鱼腥藻水华爆发期,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了昼夜垂直分层监测。根据分析结果,在水深不大于5米的浅水水域,Morisita指数均接... 蓝藻生物钟研究是当前藻类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宁波市亭下水库(N29°39′26.51″,E121°13′11.60″)伪鱼腥藻水华爆发期,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了昼夜垂直分层监测。根据分析结果,在水深不大于5米的浅水水域,Morisita指数均接近1,表示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在水柱中趋向于随机分布,分层现象较不明显。在整个日照周期内,水体均深叶绿素a昼夜变化不明显(p<0.05);分析水体中伪鱼腥藻总体含量时,使用均深叶绿素a以可以得到更为贴近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下水库 伪鱼腥藻 昼夜变化 垂直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