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稳定度对边界层垂直风切变的影响
1
作者 梁志 师宇 +1 位作者 张哲 胡非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大气边界层垂直风切变是高层建筑、航空和风能利用等领域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大气垂直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价值。选用位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激光雷达测试场地的140 m测风塔数据,通过测风塔和激光雷达的同期外场测量,验证激光雷达与... 大气边界层垂直风切变是高层建筑、航空和风能利用等领域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大气垂直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价值。选用位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激光雷达测试场地的140 m测风塔数据,通过测风塔和激光雷达的同期外场测量,验证激光雷达与测风塔对垂直风切变的测量精度,研究大气稳定度对于垂直风切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稳定度对风切变影响显著,风速切变、风向切变与大气稳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4;2)风速切变随位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位温梯度达到0.08 K·m^(-1)后,风速切变保持在0.35~0.40;3)位温梯度大于0时,风向随高度增加顺时偏转;位温梯度小于0时,风向随高度增加逆时针偏转;中性大气风向的垂直分布较为一致。通过测风塔和激光雷达的垂直观测建立了风速切变、风向切变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模型,对风场垂直分布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大气稳定度 测风塔 激光雷达 风速切变 位温梯度
下载PDF
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强下击暴流双偏振雷达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飞燕 刁秀广 +1 位作者 褚颖佳 马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1-693,共13页
基于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生于2022年6月26日、6月30日和7月2日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强下击暴流的双偏振特征,探讨其物理机制。研究表明:3次强下击暴流的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强,但垂直风切变较小。6·30风暴和... 基于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生于2022年6月26日、6月30日和7月2日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强下击暴流的双偏振特征,探讨其物理机制。研究表明:3次强下击暴流的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强,但垂直风切变较小。6·30风暴和7·2风暴低层较湿,中(上)层略干,6·26风暴除近地层外整层较干。在垂直风切变较弱且0℃层高度较高的环境下,强下击暴流同时伴有高强度分钟降水量(超过3 mm)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强下击暴流产生前,风暴强度较强且风暴顶较高(超过10 km),0℃层及以上高度存在超过3.0°·km^(-1)的差分相移率高值区,表明液态粒子或融化的小冰相粒子浓度较高,可视为风暴液态粒子质量团的悬垂,类似于强反射率因子核的悬垂及下降,诱发强下击暴流并伴有短时高强度降水;由于夹卷层平均风速较小,该类强下击暴流动量下传机制较弱,如果空气较湿,强下击暴流的主要机制为重力拖曳及冰相粒子的融化作用,如果空气较干,还应考虑干空气的夹卷蒸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强下击暴流 差分相移率高值区 质量团 重力拖曳
下载PDF
弱垂直风切变条件下一次飑线大风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宗圣 罗秀明 +1 位作者 华华 杨伟 《江西科学》 2023年第6期1191-1197,共7页
利用宣城市7个国家观测站及266个区域观测站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探空资料、风云卫星及宣城S波段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22年7月26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1)该过程飑线系统发生在500 hPa高空槽附近,位于副高边缘,过程发生前宣城地... 利用宣城市7个国家观测站及266个区域观测站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探空资料、风云卫星及宣城S波段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22年7月26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1)该过程飑线系统发生在500 hPa高空槽附近,位于副高边缘,过程发生前宣城地区处于槽前及槽线附近,正涡度平流增强,之后高空槽过境,转为西北气流,干冷空气注入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2)探空资料显示飑线发展时段,层结为上干下湿,近地层有浅薄的逆温层,有利于能量的储存和触发,订正后超过4000 J/kg的对流有效位能和35℃以上的K指数说明能量条件非常好,而0~6 km垂直风切变只有14 m/s左右,说明此次过程是在强不稳定能量和弱切变环境下触发产生的。飑线后侧入流急流的动量下传及干冷空气的卷入促进了蒸发作用,从而形成强烈的下沉气流,促使冷池快速移动并引起地面大风。3)区域性10级雷暴大风的雷达特征明显:飑线过境前的弓形回波,中心强度55~60 dBZ,飑线前先后出现两条阵风锋快速移动,并在宣城站附近相遇触发对流再次加强。低层径向速度出现模糊,形成大片径向速度大值区。4)中层明显的径向辐合和风暴顶的强辐散都对地面大风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雷暴大风 垂直风切变 速度模糊 阵风锋
下载PDF
不同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外核区冷池特征
4
作者 程晶晶 李青青 陈锦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0-1524,共15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强度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外核区近地面冷池特征。结果表明:外核区对流性和非对流性冷池在不同切变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两类冷池均伴随局地位温、相当位温和水汽混合比的降...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强度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外核区近地面冷池特征。结果表明:外核区对流性和非对流性冷池在不同切变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两类冷池均伴随局地位温、相当位温和水汽混合比的降低和近地面高压扰动,冷池厚度通常低于400 m,平均强度4~6 m s^(−1),均远小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冷池,其中非对流性冷池的厚度和强度显著大于对流性冷池,表明外核区不同类型的冷池强度主要取决于冷池厚度。冷池内普遍存在下沉运动,对流性冷池中向下垂直质量输送约为非对流冷池的两倍。下沉运动导致冷池局地高压的主要原因为云下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和雨滴拖曳作用,对流云中的凝结潜热释放则不利于地面高压发展,其中对流性冷池中次云层蒸发冷却和降水拖曳作用较强,导致该类冷池地面增压也较大。不同强度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对不同类型冷池特征也有一定影响。弱切变环境中外核区冷池多表现为尺度较小且分布离散的对流性冷池,随切变增强,冷池总数目和对流性冷池数目减少,而尺度较大且多位于层云降水区域的非对流性冷池增多,同时厚度加深、强度增强。环境风切变增大还导致对流性和非对流性冷池造成的局地辐散出流均有所减弱但气旋式流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垂直风切变 对流尺度下沉运动 冷池
下载PDF
飑线组织化过程对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的响应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建军 王咏青 钟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9-702,共14页
利用ARPS模式对飑线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二维理想数值试验,讨论了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条件变化时,飑线内部物理因子配置变化及其与系统强度演变的联系。研究表明,飑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量、热量和水汽的再分配过程,造成系统内垂直环... 利用ARPS模式对飑线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二维理想数值试验,讨论了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条件变化时,飑线内部物理因子配置变化及其与系统强度演变的联系。研究表明,飑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量、热量和水汽的再分配过程,造成系统内垂直环流结构和扰动温湿场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系统内部深对流的组织化过程和飑线强度的发展。基于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两个要素的敏感性试验研究表明,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增大(减小)时,飑线移速减慢(加快),冷池前沿激发的新对流与中高层的垂直运动相互贯通(分离),飑线系统强度随之增强(减弱)。此外,当低层水汽增加(减少)时,会导致输送到中层的水汽增加(减少),中层凝结潜热释放增多(减少),该层垂直运动增强(减弱);同时,飑线系统区域环境释放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增大(减小),新生对流的强度增强(减弱)。低层水汽条件通过水汽输送和能量释放,改变冷池前沿新对流与中高层垂直环流的组织化结构,从而影响飑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数值模拟 冷池 环境垂直风切变 水汽
下载PDF
垂直风切变对风暴云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4
6
作者 潘晓滨 陈家华 魏绍远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本文用一个适合中─β尺度天气系统研究的三维非静力全弹性模式通过对理想环境大气中垂直风切变的不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风场在风暴的发展演变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低层民垂直切变值的大小决定了对流风暴的... 本文用一个适合中─β尺度天气系统研究的三维非静力全弹性模式通过对理想环境大气中垂直风切变的不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风场在风暴的发展演变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低层民垂直切变值的大小决定了对流风暴的类型和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对流风暴 数值模拟 风暴云 暴风
下载PDF
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冷池相互作用影响华北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发展维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0
7
作者 陈明轩 王迎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1-386,共16页
利用三维数值云模式和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技术,通过对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云尺度数值模拟,初步分析了2009年7月23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低层动力和热动力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飑线... 利用三维数值云模式和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技术,通过对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云尺度数值模拟,初步分析了2009年7月23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低层动力和热动力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处在低层中等强度切变的环境条件下,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和冷池相互作用是本次飑线过程维持发展和传播的关键机制。在飑线发展的初期,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强,但冷池偏弱,冷池传播速度(C)和垂直于飑线的低层切变分量(ΔU)的比值C/ΔU<1,飑线回波前倾。而此时环境热力条件(对流有效位能较高和自由对流高度较低)对飑线的发展加强起到了积极作用,克服了这种低层切变和冷池不平衡所形成的不利条件。在飑线的加强和成熟阶段,由于对流降水使冷空气不断下沉,从而导致冷池快速加强,使低层切变和冷池强度逐渐达到近似平衡状态(C/ΔU≈1),低层大气处于最强的垂直抬升状态,飑线发展最为强盛,飑线回波直立。随着时间的推移,降水累积效应导致冷池强度明显大于低层切变强度(C/ΔU>1),不利的形势导致飑线逐渐趋于消散,飑线回波明显变宽、后倾,回波顶高显著下降。对模拟结果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均表明,影响这次飑线过程发展维持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冷池相互作用机制与Rotunno和Weisman等用来解释飑线发展演变的RKW理论一致。另外,模拟结果显示,低层0—3km风切变对飑线的发展维持最为重要,但是0—6km的中层风切变也有正面作用,特别是在飑线发展旺盛阶段,应该考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垂直风切变 冷池 飑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瑞 李本亮 +2 位作者 胡鹏 梁永礼 刘爱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2,共9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麦莎"整个生命史中,垂直风切变与其强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垂直风切...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麦莎"整个生命史中,垂直风切变与其强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垂直风切变不是影响其强度变化的唯一因素;"麦莎"登陆前及登陆后在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强对流和强降水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对流和降水呈1阶非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强度 对流和降水结构 环境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弱垂直风切变下台前飑线不同发展阶段的热、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耀登 王芳 +2 位作者 章丽娜 高梦竹 牛泽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9-528,共10页
以2014年7月18日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影响期间,发生在湘赣地区的一次台前飑线过程为例,讨论了在垂直风切变明显弱于中纬度飑线情况下台前飑线的生成与发展机制。研究表明:1)在飑线初生阶段,弱垂直风切变与较弱冷池相平衡使... 以2014年7月18日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影响期间,发生在湘赣地区的一次台前飑线过程为例,讨论了在垂直风切变明显弱于中纬度飑线情况下台前飑线的生成与发展机制。研究表明:1)在飑线初生阶段,弱垂直风切变与较弱冷池相平衡使得飑线垂直发展,其前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环境条件是其发展加强的热力因素;台风倒槽右侧风向水平切变、飑线前侧的阵风锋是其发展的动力条件。2)在飑线成熟阶段,飑线后侧的地面冷池范围变大、强度变强,导致飑线前方的水汽及能量补给减弱;同时飑线后部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加强,飑线上升气流向冷池方向倾斜,垂直抬升条件减弱,不利于台前飑线的发展维持。成熟阶段的这两个特点表明台前飑线由盛转衰。3)在飑线消散阶段,由于飑线远离台风,台风的影响减弱,导致台前飑线水汽和动力条件不足,从而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前飑线 垂直风切变 威马逊 台风 热动力特征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统计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礼江 邱新法 王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49,263,共9页
利用199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压面流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太平洋TC每24h强度变化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的阈值,对比不同阈值条件下,TC快速增强初始时... 利用199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压面流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太平洋TC每24h强度变化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的阈值,对比不同阈值条件下,TC快速增强初始时刻的强度,TC快速增强发生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环境垂直风切变与TC快速增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区,当TC强度24h变化达到样本累积百分率的88%、90%、93%和96%的概率时,对应的强度变化值分别为25KT、30KT、35KT和40KT,定义它们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该阈值越大,快速增强初始时刻的强度也越强。60%左右的TC快速增强发生在8-10月,TC快速增强的空间分布集中于125°-150°E、10°-25°N的矩形区域内。对流层不同层次的垂直风切变与TC快速增强的关系有差异,TC快速增强阈值为40KT时对应的对流层中上层(200~500hPa)、对流层中下层(500~850hPa)和对流层(200~850hPa)的垂直风切变值的概率分布显示:当垂直风切变≥12m/s时,分别只有9.7%、1.5%、11.1%的TC可以快速增强;且其与TC快速增强时强度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04,以200~500hPa的最为显著,表明对流层中上层垂直风切变对TC强度增强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TC快速增强阈值为40KT的初始时刻,将200~850hPa垂直风切变划分为东风切变和西风切变的统计表明,57%的TC在东风切变的环境下可以快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垂直风切变 快速增强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对流单体对飓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辛辰 王咏青 钟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诊断分析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飓风Bonnie(1998)中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再现了Molinari等(2008)利用下投式探空仪获得的该飓风内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离散观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不同区域...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诊断分析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飓风Bonnie(1998)中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再现了Molinari等(2008)利用下投式探空仪获得的该飓风内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离散观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不同区域风暴的相对螺旋度、对流有效位能及风速的水平分布,揭示出与高值风暴相对螺旋度相联系的强对流单体的分布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密切联系。基于风暴相对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的配置分析,研究强环境垂直风切变时段,眼壁附近的深厚涡旋对流以及螺旋雨带中的小型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和演变特征。分析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强时,在眼壁附近的顺切变区存在典型的深厚涡旋对流系统,这类深厚涡旋系统能够激发二级垂直环流,有利于旋转上升运动的维持,并在近眼心区域引发补偿性的干暖下沉气流,有助于飓风暖心的维持和加强;同时,螺旋雨带中也存在以涡度为特征的小型对流单体,这些对流单体随着平流不断移入飓风中心,使得飓风中心垂直涡度增加,最终导致飓风强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飓风强度 诊断分析 涡旋对流单体 垂直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
下载PDF
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国民 沈新勇 刘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1期1-4,10,共5页
利用一个非静力、原始方程热带气旋模式(TCM4),通过对f平面不同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下理想热带气旋的模拟后发现:29.15°C的海温下理想热带气旋最大可能强度(MPI)接近910hPa,近中心最大风力可达到76 m·s-1左右。在理想条件下,能... 利用一个非静力、原始方程热带气旋模式(TCM4),通过对f平面不同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下理想热带气旋的模拟后发现:29.15°C的海温下理想热带气旋最大可能强度(MPI)接近910hPa,近中心最大风力可达到76 m·s-1左右。在理想条件下,能抑制热带气旋强度甚至减弱的垂直风切变临界值在8~10m·s-1。由于切变造成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使得在顺切变前部以及左侧边界层附近产生辐合,伴随着空气的气旋式螺旋上升,外流层对应区域产生辐散,从而使得强对流和强降水发生在顺切变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非对称 切变
下载PDF
利用机场天气情报计算大气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忠 《四川气象》 2001年第2期23-26,共4页
本文介绍利用机场天气情报 ,考虑气层厚度、地转风速Vg、下垫面的性质、温度层结、平流性质和气层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根据下垫面高度上的地转风速、风向和 850hPa高度上的地转风速、风向 ,给出了计算大气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的一种方... 本文介绍利用机场天气情报 ,考虑气层厚度、地转风速Vg、下垫面的性质、温度层结、平流性质和气层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根据下垫面高度上的地转风速、风向和 850hPa高度上的地转风速、风向 ,给出了计算大气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的一种方法。并对该计算方法的误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地转风 边界层 机场 天气情报 气层厚度 下垫面
下载PDF
感热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温带CISK扰动的影响
14
作者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是热带气旋发展的重要机制,Rasmussen(1979)在研究所谓极地低压时首先指出了温带CISK扰动的存在和性质。但对于温带扰动的发展,除了积云对流凝结的反馈外,下垫面的感热和对流层低层风的垂直切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是热带气旋发展的重要机制,Rasmussen(1979)在研究所谓极地低压时首先指出了温带CISK扰动的存在和性质。但对于温带扰动的发展,除了积云对流凝结的反馈外,下垫面的感热和对流层低层风的垂直切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感热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温带CISK扰动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将下垫面感热加热和对流层低层风的垂直切变分别引入温带CISK模式,其结果表明:下地面感热加热可以明显地加速温带CISK扰动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些温带小气旋急速发展(例如美国的炸弹气旋等)的原因之一;对流层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既可以加强也可以削弱温带CISK扰动,其影响依赖于垂直风切变的类型;下垫面感热加热和垂直风切变的共同作用则反映了复杂而有意义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低层垂直风切变对CISK扰动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 感热加热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下大冰雹天气浅析
15
作者 贾晓霞 徐卫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6期61-62,共2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逐3 h资料和太原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7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南部的强对流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CAPE值 SI指数 垂直风切变 冰雹
下载PDF
利用机场地面情报计算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的方法
16
作者 王永忠 《四川气象》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在机场气象台没有天气情报的条件下 ,确定了利用地面情报计算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所需要的重要参数Ri 数、μO -H 和地转风速值Vg;介绍了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的法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对保障飞行安全有一定的现实... 在机场气象台没有天气情报的条件下 ,确定了利用地面情报计算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所需要的重要参数Ri 数、μO -H 和地转风速值Vg;介绍了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边界层下部垂直风切变的法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对保障飞行安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地面情报 边界层 垂直风切变 计算方法 天气情报 飞行安全 航空气象学 层结参数 地转风
下载PDF
飑线结构和强度对低层湿度和环境垂直风切变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彦青 孙璐 +2 位作者 马旭林 孟泽华 程凯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8-947,共10页
利用数值模式WRF进行二维飑线理想数值试验。通过改变初始场低层湿度和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探讨了初始环境场对飑线在触发阶段与发展初期结构和强度的影响。低层湿度试验表明,增加低层湿度有利于初始启动阶段对流的发生从而使对流系统强... 利用数值模式WRF进行二维飑线理想数值试验。通过改变初始场低层湿度和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探讨了初始环境场对飑线在触发阶段与发展初期结构和强度的影响。低层湿度试验表明,增加低层湿度有利于初始启动阶段对流的发生从而使对流系统强度更强;飑线强度增加,对流上升运动增强,更有利于冷池前沿激发出新生对流单体,系统发展更快;同时激发更多降水,冷池强度增强。低层环境垂直风切变试验表明,在飑线触发阶段,更强的环境垂直风切变使对流主体前倾趋势更大,对对流的触发有阻碍作用;冷池和环境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飑线发展的重要机制,基于RKW理论,在飑线发展初期,近地面冷池相对较弱,在更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作用下更容易使对流结构呈直立状态从而产生更强和更深的上升运动,飑线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敏感性 低层湿度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2001—2014年热带气旋结构变化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统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乾 张庆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720,共8页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风切变,强度减小的TC主要伴随西风切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TC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水汽异常;而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增强增大"("缩小减弱")的TC伴随着正(负)水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结构变化 环境垂直风切变 水汽场
下载PDF
一次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飑线发展维持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屈梅芳 俞小鼎 +2 位作者 农孟松 翟丽萍 赖珍权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66-473,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分析2018年5月27日广西飑线过程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发展机制及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冷舌叠加低层暖脊建立了较强的层结不稳定结构,同时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分析2018年5月27日广西飑线过程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发展机制及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冷舌叠加低层暖脊建立了较强的层结不稳定结构,同时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为飑线的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广西沿海中尺度辐合线是导致此次飑线系统初始对流形成的触发机制;飑线低层暖湿入流到风暴顶形成辐散,中层后侧干冷空气入流使得飑线内下沉气流加强,下沉气流出流在风暴前侧形成辐合,触发新的对流,以及入流和出流错开形成飑线系统的自组织结构,使得飑线在弱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发展维持;近地面冷池的合并加强,造成的冷池密度流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飑线 自组织 冷池
下载PDF
一次弱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下短时大暴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王军 蒋友严 +1 位作者 霍佳宇 敖泽建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2期32-39,共8页
利用雷达回波、探空、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6年8月22日发生在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的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下发生在两个592 dagpm副热带高压之间切变区的短时大暴雨,地面冷锋、露点... 利用雷达回波、探空、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6年8月22日发生在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的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下发生在两个592 dagpm副热带高压之间切变区的短时大暴雨,地面冷锋、露点锋以及地形抬升共同触发了对流;前期的逆温层结和高温高湿状态的空气对大暴雨发生有很重要的指示意义;大暴雨发生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明显的的水汽输送;新单体与旧单体的合并指示强降水的开始,降水主要集中在回波开始合并增强到趋于减弱的近2 h内,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大于1.00 kg/m^2的时段每10min降水量基本在10 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大暴雨 垂直风切变 切变 露点锋 雷达回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