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浴场藻类垃圾收集装置设计
1
作者 郝恬 付祯 +1 位作者 张强 孙高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设计说明Design Description。本设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降低了人力处理垃圾的难度,并做出了优于垃圾处理现状的垃圾分类方式,也能够解决海水浴场景区特殊地况存在的设备难工作、处理流程繁琐、人工成本高、处理不全面等问题... 设计说明Design Description。本设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降低了人力处理垃圾的难度,并做出了优于垃圾处理现状的垃圾分类方式,也能够解决海水浴场景区特殊地况存在的设备难工作、处理流程繁琐、人工成本高、处理不全面等问题,为游客提供更佳的海水浴场游玩体验,并且能够在海洋环境保护上做出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海水浴场 垃圾处理方式 海洋环境保护 处理流程 设计说明 垃圾处理现状 处理垃圾
下载PDF
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项目——蒸发分质结晶处理浓缩液应用案例
2
作者 曹智强 张焕伟 +2 位作者 郑忆枫 周畅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基本情况】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基地,早期采用卫生填埋方式,随着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三期的相继投产,于2019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填埋场分两期建设,占地面积6.2×10^(5)m^(2)... 【基本情况】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环境园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基地,早期采用卫生填埋方式,随着宝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三期的相继投产,于2019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填埋场分两期建设,占地面积6.2×10^(5)m^(2),已填埋生活垃圾1.328×10^(7)m^(3),填埋场一期于2016年封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 000 t/d,承担深圳市日产生活垃圾量约50%的处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厂 设计处理能力 生活垃圾 垃圾渗滤液 生活垃圾填埋场 卫生填埋 环境园 封场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垃圾分类回收选址-路径优化研究
3
作者 李锋刚 陈杰 《中国储运》 2024年第4期144-146,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垃圾回收选址-路径问题进行研究,加入了垃圾分类。建立了考虑垃圾分类的垃圾回收中转站选址-路径模型,最小化物流总成本。根据问题模型特点,设计了改进遗传算法来对问题进行求解。采用自适应交叉、变异算子、变邻域算法以... 本文主要针对垃圾回收选址-路径问题进行研究,加入了垃圾分类。建立了考虑垃圾分类的垃圾回收中转站选址-路径模型,最小化物流总成本。根据问题模型特点,设计了改进遗传算法来对问题进行求解。采用自适应交叉、变异算子、变邻域算法以及精英保存策略来对算法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问题 改进遗传算法 垃圾回收 垃圾分类 自适应交叉 路径模型 变异算子 邻域算法
下载PDF
分类收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影响探析
4
作者 吴迪 平措 +3 位作者 周文武 孟德安 旦增 周鹏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4-9,16,共7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必然途径。垃圾分类制度的正式实行,使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得到了优化,节约了填埋场库容,降低了填埋场失稳风险和焚烧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我国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必然途径。垃圾分类制度的正式实行,使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得到了优化,节约了填埋场库容,降低了填埋场失稳风险和焚烧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我国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面推进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分类收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所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及分类收集对生活垃圾不同处理处置方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我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影响
下载PDF
垃圾场封场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探讨——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北山垃圾场为例
5
作者 张晓红 李调莲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从2021年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出台到2023年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发布,存量生活垃圾填埋成为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解决措施之一。因此,在垃圾场填埋及封场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是垃圾... 从2021年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出台到2023年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发布,存量生活垃圾填埋成为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解决措施之一。因此,在垃圾场填埋及封场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是垃圾场封场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 垃圾 封场 生态修复 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填埋
下载PDF
智能垃圾被服收集系统在精神专科医院的应用探索
6
作者 包轶凡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针对精神专科医院科室设置及医疗流程等与综合性医院存在差异化情况,以及各项管理政策的要求,设计符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实际需求且具有高效、安全、建筑适配度高等优势的垃圾被服收集系统,为有效简化医院垃圾被服收集流程、提升医院... 针对精神专科医院科室设置及医疗流程等与综合性医院存在差异化情况,以及各项管理政策的要求,设计符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实际需求且具有高效、安全、建筑适配度高等优势的垃圾被服收集系统,为有效简化医院垃圾被服收集流程、提升医院感控水平、营造更为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专科医院 生活垃圾 厨余垃圾 污衣被服 垃圾被服收集系统
下载PDF
垃圾分类,我能行
7
作者 王真 《动漫界(幼教365)》 2024年第15期44-44,共1页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你认真执行垃圾分类了吗?你知道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投放哪些品类的垃圾吗?请你和奶奶一起认一认垃圾分类标志,并帮助奶奶把每天的生活垃圾进行准确分类吧!请仔细分辨下列各种垃圾分别属于哪一类,用对应垃圾桶颜...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你认真执行垃圾分类了吗?你知道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投放哪些品类的垃圾吗?请你和奶奶一起认一认垃圾分类标志,并帮助奶奶把每天的生活垃圾进行准确分类吧!请仔细分辨下列各种垃圾分别属于哪一类,用对应垃圾桶颜色的水彩笔把它们圈出来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水彩笔 垃圾 生活垃圾 我能行 认一认 日常生活 颜色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的研发与设计
8
作者 程明 《移动信息》 2024年第2期229-231,共3页
文中针对水上垃圾处理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一种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通过对垃圾进行识别和分类,实现了智能化的垃圾处理和收集。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提出了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网... 文中针对水上垃圾处理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一种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通过对垃圾进行识别和分类,实现了智能化的垃圾处理和收集。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提出了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网络通信设计。同时,研究了关键技术,包括垃圾识别与分类算法、智能控制与操作系统、垃圾收集与处理机制。通过实验与性能评估,验证了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智能水上垃圾处理器 垃圾识别与分类 智能控制 垃圾收集与处理
下载PDF
地埋竖直式大型垃圾中转站AI智能控制运行技术研究与展望
9
作者 邓林立 聂新科 李金明 《家电维修》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现行的地埋竖直式大型垃圾中转站AI智能控制运行技术,分析总结其硬件、软件、工艺流程、平面布置等,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技术改善框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新一代垃圾中转站AI智能控制运行技术研究提供... 本文通过研究现行的地埋竖直式大型垃圾中转站AI智能控制运行技术,分析总结其硬件、软件、工艺流程、平面布置等,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技术改善框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新一代垃圾中转站AI智能控制运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竖直式大型垃圾中转站 AI智能控制运行技术 竖直垃圾压缩机 竖直式垃圾中转站工艺流程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特征与对策建议
10
作者 郭明坤 王菲 +3 位作者 刘宽 杨玉飞 杨延梅 慕宗宇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及焚烧飞灰处理处置对于推进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无废”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流域尺度上主要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处置特征存在的问题仍不清... 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及焚烧飞灰处理处置对于推进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无废”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流域尺度上主要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处置特征存在的问题仍不清晰.本文从时间、空间上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其与区域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及其时间变化,分别对比了流域城乡之间及流域城市与一些发达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南京市、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差异,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活垃圾产生量受人口数量的影响不大,受流域地区生产总值(GRP)影响较为显著.2018-2021年,除山东省外,同一区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差异明显.2012-2021年黄河流域及发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方式均为卫生填埋和焚烧,但发达地区焚烧比例更高,流域上、中游地区填埋比例高于下游.2021年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焚烧厂数约为上、中游地区的2倍,填埋场数最少.流域飞灰以填埋为主,资源化利用规模小,陕西省焚烧飞灰以填埋处置为主,资源化利用比例仅为11.14%,飞灰利用面临瓶颈.流域生活垃圾分类不理想,许多填埋场接近饱和,部分填埋场存在超负荷运行和面临封场的处境,填埋场渗滤液存在泄露风险.在此基础上建议黄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制定垃圾分类机制,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填埋场等设施的建设,开发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技术,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活垃圾 垃圾焚烧飞灰 焚烧 卫生填埋 资源化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底渣制备轻质低硅铝型陶粒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东帅 王进 +3 位作者 岳正波 吴建勋 杨永浩 詹欣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协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简称底渣)制备轻质低硅铝型陶粒,研究飞灰/底渣掺量、焙烧条件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分析热处理后矿物相转变、微观形貌,并从重金属浸出角度评估成品陶粒的质量。结果表明:(1)在... 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协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简称底渣)制备轻质低硅铝型陶粒,研究飞灰/底渣掺量、焙烧条件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分析热处理后矿物相转变、微观形貌,并从重金属浸出角度评估成品陶粒的质量。结果表明:(1)在最佳原料掺量(质量分数)为飞灰20.0%、底渣40.0%、凝灰岩40.0%,最佳焙烧参数为预热温度500℃、焙烧温度1100℃、焙烧时间10 min的条件下,陶粒的颗粒强度为2014 N,堆积密度为890 kg/m^(3),1 h吸水率为8.60%。(2)焙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相(透辉石、钙铁辉石和硅灰石),并且陶粒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多孔结构。(3)陶粒中Cr、Ni、Zn、As、Cd、Pd浸出毒性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 陶粒 重金属
下载PDF
湿垃圾来源的蚯蚓粪肥对连作障碍土壤质量和黄瓜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杨晓磊 王亚利 +5 位作者 张一帆 陆萍 张蓉 吴健 陈卫华 李银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湿垃圾产量与日俱增,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利用蚯蚓处理湿垃圾制作蚯蚓粪肥用于农田土壤改良,是一项有效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以及有利于缓解蔬菜连作障碍方面问题。该文以常规有机肥为参照,选取以湿垃圾及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湿垃圾产量与日俱增,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利用蚯蚓处理湿垃圾制作蚯蚓粪肥用于农田土壤改良,是一项有效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以及有利于缓解蔬菜连作障碍方面问题。该文以常规有机肥为参照,选取以湿垃圾及其厌氧沼渣为原料制作的蚯蚓粪肥为研究对象,研究连续3年施加蚯蚓粪肥对黄瓜(Cucumis sativus)土壤综合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改良后,施加60.0 t/hm^(2)蚯蚓粪肥的黄瓜产量提高了5.6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50.0%,且蚯蚓粪肥的效果要高于常规有机肥;土壤全氮含量达到最高,高于背景值33.0%;土壤的养分含量(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也得到了提高,其中速效钾含量升高了94.0%。经过3年的改良,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在施加了有机肥后明显增加,其中以添加30.0t/hm^(2)蚯蚓粪肥的细菌数量最多;土壤细菌/真菌的比值有所提高,土壤生物性状得到改善。土壤的呼吸强度随着有机肥的施入而升高,以施加60.0t/hm^(2)蚯蚓粪肥的最大;土壤pH略有降低,盐度无明显变化。因此,湿垃圾来源的蚯蚓粪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连作障碍的发生,可作为化肥替代品或与化肥相配合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垃圾 蚯蚓粪肥 连作障碍 黄瓜 土壤性质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环境危害
13
作者 张乃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急速攀升。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已经达到了2.58亿吨。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这些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急速攀升。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已经达到了2.58亿吨。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这些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填埋、焚烧、堆肥。相较于其他两种方式,焚烧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中超过70%是被焚烧处理的。垃圾焚烧虽然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早年间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但在实际运行也会产生酸性气体、重金属、二噁英、飞灰等有毒有害物质,给生态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垃圾减量 垃圾焚烧 垃圾围城 城市垃圾 焚烧处理 垃圾数量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模式比较研究
14
作者 陈超 刘禹宏 文卫民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文章以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总结了德国、日本、瑞典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和模式,重点突出了它们在实践中所体现的垃圾分类模式的不同特质。通过对以... 文章以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总结了德国、日本、瑞典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和模式,重点突出了它们在实践中所体现的垃圾分类模式的不同特质。通过对以上三种模式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发现各模式均有利弊,各自的适用条件也有所不同。最后提出对我国当下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三点建议,为我国探求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综合治理的有效路径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城市社区 比较研究 垃圾处理
下载PDF
助推理论在垃圾分类行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梁宇超 张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论文梳理了现阶段中国垃圾分类管理相关政策研究,指出将新兴的助推干预工具引入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首先,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助推理论的内涵、分类方式、评价和争议,系统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助推理论的应用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 论文梳理了现阶段中国垃圾分类管理相关政策研究,指出将新兴的助推干预工具引入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首先,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助推理论的内涵、分类方式、评价和争议,系统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助推理论的应用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助推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然后,从默认型助推、显著型助推、启动型助推、社会型助推、承诺型助推等角度讨论北京市现行垃圾分类干预中带有助推特征的政策工具,并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垃圾分类中的助推工具提供了构想。最后,论文从实施成本角度、政府职能角度、文化背景角度以及实施环境角度分析了将助推干预工具引入中国垃圾分类管理的优势,并对助推理论在垃圾分类中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推理论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绿色助推 垃圾分类管理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地埋式垃圾分类装置
16
作者 林锋烽 梁景松 +2 位作者 王昊 谭成兰 王子棋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针对目前城市街头的大量垃圾分类箱占用了大量空间、细菌病毒容易在其中滋生、恶臭气味污染空气、用户在投放垃圾时容易接触到致病体等问题,使用STM32单片机、人体红外感应模块、超声波感应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及步进电机... 针对目前城市街头的大量垃圾分类箱占用了大量空间、细菌病毒容易在其中滋生、恶臭气味污染空气、用户在投放垃圾时容易接触到致病体等问题,使用STM32单片机、人体红外感应模块、超声波感应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及步进电机设计了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该装置可通过语音识别对常见垃圾进行分类,将垃圾引入地底,消除臭味缠身的烦恼,防止致病体传播,也可大大节省城市的空间,有望为城市垃圾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垃圾分类 地埋升跃 垃圾分类装置
下载PDF
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标准的编制建议
17
作者 何品晶 李晓静 +3 位作者 吕凡 仇俊杰 廖南林 章骅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填埋作为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编制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标准,将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的相关标准和指南研制进展,分析了我国垃圾... 填埋作为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编制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标准,将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的相关标准和指南研制进展,分析了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标准编制面临的挑战,在深入讨论相关标准的基准方法、编制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发展建议。研究认为,国际上已有的标准和指南以及提供的缺省值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缺少规范统一的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方法,也缺乏可靠的核算清单数据。为此,针对我国填埋垃圾特征和技术现状,提出了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方法、核算范围和清单的建议内容;明晰了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标准编制的重点任务,提供了适合我国垃圾填埋场景的清单数据获取方式。后续,可充分考虑地区因素,采用我国特征性数据,以获得更贴合实际情况的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结果,据此开展我国垃圾填埋碳排放核算标准的编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 碳排放 标准 核算方法 清单数据
下载PDF
海藻酸钠改性垃圾焚烧底灰-矿渣基胶凝堵漏材料研究
18
作者 窦国兰 简赫达 +3 位作者 仲晓星 秦波涛 刘根 张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5-1487,共13页
针对传统矿用水泥基堵漏材料存在的收缩开裂、高能耗及高碳排放的问题,探索采用海藻酸钠(SA)交联金属离子,制备SA改性垃圾焚烧底灰(MSWI-BA)-粒化高炉矿渣(GBFS)基胶凝堵漏材料(SWM)。通过抗压强度和凝结时间的测试,确定了最佳水固比为... 针对传统矿用水泥基堵漏材料存在的收缩开裂、高能耗及高碳排放的问题,探索采用海藻酸钠(SA)交联金属离子,制备SA改性垃圾焚烧底灰(MSWI-BA)-粒化高炉矿渣(GBFS)基胶凝堵漏材料(SWM)。通过抗压强度和凝结时间的测试,确定了最佳水固比为0.4。通过胶凝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压强度、收缩率及裂缝形貌的分析,探究了SA改性对胶凝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改性后,胶凝材料的耐高温性得到了改善,受热后改性胶凝材料表面裂缝明显减少,收缩率较改性前最大降低了26.5%,在400℃受热后,剩余抗压强度仍高达17.25 MPa。结合微观形貌、孔结构性能和热分析实验,探究了SA改性胶凝材料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SA改性MSWI-BA-GBFS基胶凝堵漏材料通过SA与底物中的Ca^(2+)/Al^(3+)的配位交联与碱激发底物形成的硅铝酸盐共价网络协同作用,细化孔径,减小孔容,在受热后保持基体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改善胶凝材料的抗收缩开裂性。堵漏风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固比0.4的SA改性MSWI-BA-GBFS基胶凝堵漏材料的堵漏性能优于矿用水泥基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堵漏性能。SA改性MSWI-BA-GBFS基胶凝堵漏材料的研制不仅为城市垃圾焚烧底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还提供了一种抗压强度高、抗收缩开裂且耐高温的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矿用水泥基堵漏材料的环保防灭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垃圾焚烧底灰 胶凝材料 堵漏风 防灭火
下载PDF
基于臭氧氧化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优化及中试验证
19
作者 杨培 杨立臣 +3 位作者 胡晓娜 祝金星 张亮 彭永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开展中试实验。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工艺,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工艺过程中的MBR出水、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深度处理工艺... 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开展中试实验。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工艺,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工艺过程中的MBR出水、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深度处理工艺经过参数优化调整后,处理MBR出水时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7.3%、71.76%和42.26%,处理纳滤浓缩液时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82%、74.41%和22.53%。其中,臭氧氧化对有机物处理能力最强,深度处理后COD浓度可直接满足排放限值,但是氨氮在后续的臭氧氧化环节和生物活性碳吸附环节存在较大波动。长期成本核算分析表明:处理MBR出水的运行成本为约92.10元/吨;处理纳滤浓缩液的运行成本为约166.00元/吨。最后根据中试研究成果实现了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纳滤浓缩液处理工艺的工程转化,为该工艺市场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深度处理 高级氧化 臭氧
原文传递
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垃圾分类意愿的关系:环境价值观和垃圾分类经历的作用
20
作者 淡乔 韩慈洁 金灿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821名大学生对其大五人格、环境价值观、垃圾分类经历以及垃圾分类意愿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2)环境价值观可以在大五人格的外向...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821名大学生对其大五人格、环境价值观、垃圾分类经历以及垃圾分类意愿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2)环境价值观可以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对垃圾分类意愿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垃圾分类经历能够调节环境价值观在外向性与垃圾分类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但不能调节责任心和宜人性的中介模型,具体来说,垃圾分类经历促进了高外向性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的形成。结论提示,高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不仅直接促进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塑造环境价值观来提升垃圾分类意愿,过去的垃圾分类经历会加速这一结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垃圾分类意愿 环境价值观 垃圾分类经历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