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的几个问题——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期很好地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埋藏史 成藏时间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埋藏史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巍 于文祥 +1 位作者 刘招君 马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盆地沉降史和埋藏史分析是油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测井资料,在地层剥蚀量计算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速率、沉降速率和埋藏史研究。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模拟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最高,泉头组、明... 盆地沉降史和埋藏史分析是油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测井资料,在地层剥蚀量计算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速率、沉降速率和埋藏史研究。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模拟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最高,泉头组、明水组较高,而登娄库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四方台组较低。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时期,具有快速沉降、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特征;营城组末期遭受剥蚀,地层缺失和剥蚀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登娄库组—明水组时期,埋藏史特征表现为较快速的沉降、沉积和埋藏;姚家组以下的地层保存相对完整,嫩江组上部—明水组地层剥蚀较大,东南隆起区基本缺失嫩江组三段—明水组;古近纪—新近纪,总体特征是缓慢抬升,之后缓慢下降、缓慢沉积、缓慢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埋藏史 剥蚀量 沉积速率 沉降速率
下载PDF
辽河盆地埋藏史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3
作者 秦承志 王先彬 +2 位作者 林锡祥 妥进才 周世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3-498,共6页
对辽河盆地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建立了准三维模型 (X、Y和纵向的地质层段 ,加时间 )并编制了相应程序。模型采用回剥法并考虑了不整合情况以恢复各凹陷的埋藏史 ,根据古地温资料计算相应的TTI史 ,依据TTI—Ro 关系式得出烃源岩Ro ... 对辽河盆地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建立了准三维模型 (X、Y和纵向的地质层段 ,加时间 )并编制了相应程序。模型采用回剥法并考虑了不整合情况以恢复各凹陷的埋藏史 ,根据古地温资料计算相应的TTI史 ,依据TTI—Ro 关系式得出烃源岩Ro 的演化过程 ,进而恢复成熟度演化史。模拟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发育了牛居地区和高力房—荣兴屯两个沉积中心 ,西部凹陷发育了台安地区和盘山—大清水沟两个沉积中心 ,大民屯凹陷发育了静安堡以北地区和荣胜堡两个沉积中心 ;东部凹陷沙三段、西部凹陷沙四段及沙三段、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及沙三段至今均已全段或大范围进入生油门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埋藏史 TTI法 镜质体反射率 烃源岩 成熟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埋藏史分析与油气关系类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3 位作者 李本竞 钟建华 赵密福 王海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471,共7页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1口重点探井的剥蚀量,并应用实例详细论证了该方法恢复的剥蚀量是合理可靠的,然后应用回剥技术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做出了单井埋藏史图。并划分出了连续沉积型、中期剥蚀型和晚期强烈剥蚀型3种埋藏史类型。埋藏史与油气的关系密切:未遭受强烈抬升、剥蚀影响的地区能够较好的保存原生油气藏;而后期的强烈剥蚀使得早期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坏,同时又导致了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这对正确认识该地区沉积沉降演化历史和成藏机制,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EASY%R. 回剥技术 剥蚀量 新构造运动 柴达木盆地西部 油气关系 类型 原生油气藏 地层厚度
下载PDF
江汉盆地地层埋藏史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晓容 陈荷立 +1 位作者 王家华 王凤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本文建立了适合江汉盆地的压实摸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岩石,选用了不同的压实校正公式,并建立起泥质岩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转换关系,恢复了晚第三纪末期的地层剥蚀厚度.利用“剥皮法”对每口井逐层进行压实恢复,编绘出了各个地层在不同时期... 本文建立了适合江汉盆地的压实摸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岩石,选用了不同的压实校正公式,并建立起泥质岩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转换关系,恢复了晚第三纪末期的地层剥蚀厚度.利用“剥皮法”对每口井逐层进行压实恢复,编绘出了各个地层在不同时期的平面展布、厚度变化、埋深变化的地层埋藏史图.整个工作中的大量计算与绘图都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层埋藏史 油气藏 泥质岩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埋藏史类型与生烃演化模式 被引量:29
6
作者 沃玉进 周雁 肖开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中国南方海相层系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强烈后期改造。印支运动以来,多期沉降与隆升及其地区差异性表现产生了"早降晚抬"和"早抬晚降"两大类6种形式的埋藏演化史类型。受埋藏史类型控制,南方...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中国南方海相层系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强烈后期改造。印支运动以来,多期沉降与隆升及其地区差异性表现产生了"早降晚抬"和"早抬晚降"两大类6种形式的埋藏演化史类型。受埋藏史类型控制,南方各地区不同层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存在明显差异性。按生烃过程是否连续及成熟演化明显暂停前是否已达到或超过生烃高峰期,将南方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归纳为连续生烃模式、二次生烃模式和晚期生烃模式等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埋藏史 生烃演化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埋藏史及热史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倪斌 汤良杰 +2 位作者 郭颖 余腾孝 岳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根据地层分层数据和古热流分析,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的5口代表性钻井进行了埋藏史、热史的模拟与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成熟过程,初步划分了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研究结果认为:玉北地区寒武系-泥盆系沉积时期,具有... 根据地层分层数据和古热流分析,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的5口代表性钻井进行了埋藏史、热史的模拟与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成熟过程,初步划分了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研究结果认为:玉北地区寒武系-泥盆系沉积时期,具有多次沉积埋藏和隆升剥蚀的交替;泥盆系沉积之后,石炭-二叠系呈现沉积埋藏的特征;中生代在玉北地区东部少量沉积三叠系,随后被剥蚀,而在中西部发生沉积间断;进入新生代,地层持续沉积,且沉积速率呈现增大趋势。研究区寒武系烃源岩自沉积以来成熟度演化相对连续,奥陶纪时进入生烃门限,成熟时期较早;志留-泥盆纪,受海西早期运动的影响,发生隆升剥蚀作用,烃源岩演化变缓;石炭-二叠纪受控于区域上持续稳定的地层沉积与广泛发育的火山活动,研究区寒武系烃源岩进入中高成熟阶段;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远程效应,新生代研究区持续沉降,形成巨厚沉积,烃源岩成熟度达到高-过成熟,为天然气生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北地区 烃源岩 埋藏史 Ro 盆地模拟
下载PDF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5
8
作者 罗静兰 张成立 +2 位作者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203~157 Ma和 138~97 Ma)主要以拉伸背景下的沉积载荷沉降为主,沉降作用相对减弱。西部区由于褶皱和逆冲断裂,其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量高于东部区。岩石物性模拟结果显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储集层的物性明显好于下伏上三叠统延长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受河道砂体分布带的控制,呈NE方向展布。三叠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二次沉降阶段,侏罗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三次沉降阶段,两者在97Ma时达到与现今基本相似的最低值。埋藏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使侏罗系砂岩和三叠系砂岩孔隙度分别丧失15%和20%。碳酸盐胶结物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西部区储集层物性低于东部区可能缘于二、三次沉降阶段上覆地层载荷所引起的机械压实作用西部区大于东部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盆地埋藏史 物性演化 砂岩储层 油气藏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埋藏史及热史分析——以普光2井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群 彭金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运用热成熟度指数法(TTI),以普光2井为例,恢复了川东北地区地热史和地层埋藏史,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排烃过程。研究认为:各烃源层的成熟度演化主要定型于白垩纪末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期局限在晚二叠世—...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运用热成熟度指数法(TTI),以普光2井为例,恢复了川东北地区地热史和地层埋藏史,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排烃过程。研究认为:各烃源层的成熟度演化主要定型于白垩纪末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期局限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二叠系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另外,各烃源岩都经历了至少2次生烃高峰期,包括成熟期的生油(液态烃)高峰期及高成熟期的尚未排除的残留液态烃进一步裂解生气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熟度 时-温指数 埋藏史 烃源岩 普光2井 川东北
下载PDF
烃源岩埋藏史——生油史与石油初次运移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邹华耀 吴智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2,共7页
对3个地区不同烃源岩埋藏史、生油史、排油史模拟表明,具有不同埋藏史—生油史的烃源岩,其石油初次运移的特征不同。将烃源岩埋藏史—生油史与初次运移的关系归纳为5种典型类型:①深埋藏—高成熟—有利排油型,烃源岩经历持续的埋... 对3个地区不同烃源岩埋藏史、生油史、排油史模拟表明,具有不同埋藏史—生油史的烃源岩,其石油初次运移的特征不同。将烃源岩埋藏史—生油史与初次运移的关系归纳为5种典型类型:①深埋藏—高成熟—有利排油型,烃源岩经历持续的埋藏作用,烃源岩成熟后经历相对短的时间就可达到排油饱和度门限,在持续深埋藏及相应快速的生烃作用下,烃源岩可形成异常高压力,有利于石油初次运移发生;②深埋后抬升—高成熟—有利排油型,烃源岩在抬升之前就达到高成熟,石油初次运移主要发生在抬升作用之前,石油初次运移特征与①型相似;③持续中埋藏—中等成熟—抑制排油型,烃源岩在早期达到中埋藏深度后,烃源岩进入成熟门限,此后未经受进一步的埋藏或埋藏作用甚小,地温没有增加,生烃作用缓慢,不仅烃源岩成熟后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达到排油饱和度门限,而且,较浅的埋深与缓慢的生烃作用不利于形成异常高压力,即使达到了排油饱和度门限,但由于动力的缺乏初次运移也难以发生;④中埋后抬升—低成熟—不利排油型,烃源岩早期达到中浅埋深,并达到低成熟,此后烃源岩遭受抬升,生油作用减缓甚至停止,而达不到排油饱和度门限,石油初次运移不能发生;⑤中、浅埋藏—低熟(油)—早生早排型,此类烃源岩在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埋藏史 生油 初次运移 石油
下载PDF
苏北盆地热史、埋藏史研究及其对南黄海南部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安定 唐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了凹陷的资源潜力,这是苏北盆地各凹陷油气分布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南黄海南部盆地与苏北盆地属同一构造域,二者在沉积、埋藏、后期改造、成藏期及成藏要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上述认识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南五凹、南四凹是资源潜力相对较好的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南黄海南部盆地 埋藏史 烃源岩 成熟度 凹陷资源潜力
下载PDF
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单井埋藏史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寿兵 杨光 +2 位作者 曾庆 于佳男 宋明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7,124-125,共4页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分析地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基础,是盆地构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期次、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和岩性资料的分析,利用地层分段回剥技术,编制了33口探井单井埋...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分析地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基础,是盆地构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期次、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和岩性资料的分析,利用地层分段回剥技术,编制了33口探井单井埋藏史图件。研究结果表明:①埋藏史曲线可划分出5种沉降类型,不同类型沉降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意义;②前陆盆地靠造山带一侧的沉降较靠稳定陆块一侧的沉降大,但也有例外;③从沉降量来看,自晚三叠世以来,川西中部都江堰附近的沉降量达9 500m,川北通江附近则为7 200m,分析认为这是造山带载荷与沉积载荷不同所致;④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应是挠曲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合型前陆盆地 埋藏史 地层 剥蚀厚度 去压实校正 沉降量 挠曲负载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埋藏史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成志 葛晓峰 齐东岩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82-486,共5页
为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地区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根据王府断陷的构造特征及相关资料,采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趋势分析法计算研究区火石岭组末期、营城组末期、嫩江组末期地层的剥蚀量,恢复研究区的埋藏史。结果表明:... 为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地区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根据王府断陷的构造特征及相关资料,采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趋势分析法计算研究区火石岭组末期、营城组末期、嫩江组末期地层的剥蚀量,恢复研究区的埋藏史。结果表明:火石岭组沉积时期为断陷形成的初始时期,各地区沉积厚度不同;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的特征;营城组末期地层反转抬升遭受剥蚀,剥蚀量具有东大西小的特征;登娄库组—嫩江组时期,具有较快速的沉积和埋藏特征;嫩江组末期,王府断陷一直处于抬升剥蚀状态,剥蚀剧烈,嫩三段以上地层普遍缺失。该结果为研究区油气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王府断陷 埋藏史 剥蚀量
下载PDF
中上扬子海相层系埋藏史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玉松 孙冬胜 +1 位作者 沃玉进 周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17,共11页
依据复杂岩性条件下孔隙度—深度关系模型,采用回剥法重建埋藏史。结果表明,中上扬子地区的埋藏史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早抬持续型、早抬再降型和晚抬持续型。埋藏史的类型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齐岳山断裂以西为晚抬持续... 依据复杂岩性条件下孔隙度—深度关系模型,采用回剥法重建埋藏史。结果表明,中上扬子地区的埋藏史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早抬持续型、早抬再降型和晚抬持续型。埋藏史的类型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齐岳山断裂以西为晚抬持续型,齐岳山断裂与黄陵隆起之间为早抬持续型,黄陵隆起以东为早抬再降型。印支运动在中上扬子地区只对海相层系有一次短暂抬升剥蚀,剥蚀量小,对埋藏史特征影响不大。燕山运动表现形式、作用强度、对海相层系的改造程度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导致海相层系埋藏史类型也有地区差异性。喜马拉雅运动波及整个中国南方,但岩石圈受力性质不同,表现为西挤东张,导致K_2—E期间黄陵隆起以西持续抬升,形成"持续抬升型"埋藏史类型,以东则发生拉张断陷,形成"再降型"埋藏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海相层系 埋藏史 构造运动 孔隙度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部侏罗系埋藏史和生烃史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珍汉 季长军 +1 位作者 赵珍 陈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23-2833,共11页
综合野外观测、地震反射、钻探标定及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等相关资料,分析羌塘盆地中部不同地区侏罗系海相沉积地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结果显示,羌塘盆地万安湖地区、半岛湖背斜、阿木错地区、比洛错古油藏早侏罗世海相泥页岩在... 综合野外观测、地震反射、钻探标定及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等相关资料,分析羌塘盆地中部不同地区侏罗系海相沉积地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结果显示,羌塘盆地万安湖地区、半岛湖背斜、阿木错地区、比洛错古油藏早侏罗世海相泥页岩在沉积之后,中、晚侏罗世埋深快速增加,镜质体反射率Ro随之增大,晚侏罗世早中期下侏罗统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o增至0.5%,主力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开始生烃;早白垩世早期145~143Ma侏罗系海相地层埋深、古地温和Ro达到极大值,比洛错油页岩开始早期生油,阿木错主力烃源岩进入第一期生烃高峰。早白垩世构造隆升及风化剥蚀导致侏罗系海相地层向上折返,埋深减小,晚白垩世和古近纪早期前陆凹陷和红层沉积导致侏罗系海相地层埋深增加。比洛错古油藏Toarcian期油页岩晚白垩世末期古地温和Ro达到最大值,~66Ma形成生烃高峰;阿木错地区Toarcian期含油泥页岩始新世中期~43Ma埋深达到最大值,形成第二期生烃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海相烃源岩 埋藏史 生烃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压溶埋藏史和排烃数值模拟模型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1 位作者 黄志龙 郝石生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2期55-58,共4页
压溶作用产生的缝合线是烃富集的场所及初次运移的通道。碳酸盐岩烃源岩压溶过程中,随着地层厚度和体积的减小,未熟和低熟油气会伴随孔隙流体一同排出。根据碳酸盐岩埋藏与压溶机理,提出了压溶的碳酸盐岩缝合线或溶解缝厚度恢复及其古... 压溶作用产生的缝合线是烃富集的场所及初次运移的通道。碳酸盐岩烃源岩压溶过程中,随着地层厚度和体积的减小,未熟和低熟油气会伴随孔隙流体一同排出。根据碳酸盐岩埋藏与压溶机理,提出了压溶的碳酸盐岩缝合线或溶解缝厚度恢复及其古厚度恢复的数学模型,同时结合碳酸盐岩基质和缝合线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建立了定量计算碳酸盐烃源岩压溶排烃量的数学模型。上述数学模型的关键是确定压溶作用开始和结束的深度和时间。缝合线的厚度可根据岩心或岩石薄片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岩 埋藏史 排烃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三维埋藏史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利 周祖翼 朱毅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在合肥盆地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求得现今盆地内部中新生代各个地层的厚度分布。并通过回剥技术模拟盆地埋藏史,获得合肥盆地中生代以来三维演化历史。结果显示中生代以来,合肥盆地沉积地层最厚超过万米,中上侏罗统为主要沉积地层;三维埋... 在合肥盆地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求得现今盆地内部中新生代各个地层的厚度分布。并通过回剥技术模拟盆地埋藏史,获得合肥盆地中生代以来三维演化历史。结果显示中生代以来,合肥盆地沉积地层最厚超过万米,中上侏罗统为主要沉积地层;三维埋藏史揭示合肥盆地的中新生代沉积演化历史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的共同控制,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与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埋藏史 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
下载PDF
地温场和埋藏史对碎屑岩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国华 王少依 姚根顺 《海相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41-46,86,共7页
在储层成分和结构相似的条件下,与地温场和埋藏史关系密切的热成熟度对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建立了三种代表不同地温场和不同埋藏史条件下的碎屑岩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模式:(1)高地温场、深埋期长;(2)中等地温场、深... 在储层成分和结构相似的条件下,与地温场和埋藏史关系密切的热成熟度对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建立了三种代表不同地温场和不同埋藏史条件下的碎屑岩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模式:(1)高地温场、深埋期长;(2)中等地温场、深埋期长;(3)低地温场和短暂深埋期。这些模式分别代表了浙皖长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石英砂岩和次岩屑长石砂岩、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_6砂岩、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地区三叠系砂岩储层的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特征。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塘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和轮南地区三叠系,由于低地温场背景和深埋期短暂,成为迄今罕见的深埋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储集层 储集层模型 地层地温 埋藏史 成岩演化 孔隙演化
下载PDF
盆地埋藏史恢复的计算机模型建立——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宝珍 朱炎铭 +2 位作者 赵洪 唐兴文 汤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面向对象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领域的一种先进的主流技术。文章基于这种技术对盆地埋藏史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反演的回剥法为沉积物埋藏史基础模型,初步建立相关模型——回剥计算数学模型,最终... 面向对象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领域的一种先进的主流技术。文章基于这种技术对盆地埋藏史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反演的回剥法为沉积物埋藏史基础模型,初步建立相关模型——回剥计算数学模型,最终目标把笔者所抽象出来的地质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进而编写出相应的程序软件,同时针对埋藏史计算顺序及不整合处理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而降低了软件实现过程中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方法 埋藏史恢复 盆地数值模拟 计算机模型 回剥技术
下载PDF
莺—琼盆地的独特埋藏史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红汉 张启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5期329-336,共8页
通过沉积速率线性外推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和异常高压以及古水深校正的单井埋藏史和连井埋藏剖面及构造沉降分析,发现莺-琼盆地是个多旋回沉积盆地,其沉积物埋藏过程可分为早期缓慢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两大阶段。这种独特的埋藏历史... 通过沉积速率线性外推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和异常高压以及古水深校正的单井埋藏史和连井埋藏剖面及构造沉降分析,发现莺-琼盆地是个多旋回沉积盆地,其沉积物埋藏过程可分为早期缓慢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两大阶段。这种独特的埋藏历史不仅是储层孔隙增生与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烃源岩干酪根热解反应路径、烃类的运移的聚集、异常高压的发育以及所发生的复杂的水(气)-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埋藏史 沉积速率 线性外推 异常高压校正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