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2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融合式治理:城乡结合部社区生态治理的空间转向与生成机制
1
作者 茹婧 《长白学刊》 2024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究以成都市公园社区示范点为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为视角,以“空间断裂—空间修复—空间适配”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相“切割”引发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新陈代谢断裂”;通过空间修复与空间营造,城乡结合部社区实现了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而治转向空间适配的绿色融合式治理。“绿色融合式治理”是一种以“绿色”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包含“多元主体联动”“空间尺度再造”与“空间资源融合”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理论维度,更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绿色融合式治理”不仅是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也可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社区 生态治理 空间转向 绿色融合式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三产融合在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研究——以长安区鸣犊镇产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婷 赵磊 《新西部》 202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是国家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重要建设路径,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突破口。西安市长安区鸣犊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实施三产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鸣犊农业区建设...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是国家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重要建设路径,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突破口。西安市长安区鸣犊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实施三产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鸣犊农业区建设围绕做强一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位置优势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产业发展研究 农业区 城乡融合 建设路径 城乡结合部
下载PDF
刍论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3
作者 何永松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选择。各自为政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常态,存在协同乏力、治理内卷、资源浪费等弊端。提升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效能,需要通过发动公众参与、聚焦治理方式、构建互惠机制、创造议事条件...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选择。各自为政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常态,存在协同乏力、治理内卷、资源浪费等弊端。提升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效能,需要通过发动公众参与、聚焦治理方式、构建互惠机制、创造议事条件等做法,着力打造一种有效的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共同体模式。确保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发挥作用,应突出长效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社会治理共同体 最大公约数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基于灯光遥感和兴趣点数据的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以银川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桂琴 李建华 +1 位作者 赵倩倩 侯嘉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基于灯光亮度起伏度和兴趣点数据(POI)核密度起伏度变化特征建立特征组合值模型,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进行空间识别.结果表明,市区-城乡结合部-乡村在夜间灯光和POI的特征组合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市区有灯光亮度波动大的“高亮度、高... 基于灯光亮度起伏度和兴趣点数据(POI)核密度起伏度变化特征建立特征组合值模型,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进行空间识别.结果表明,市区-城乡结合部-乡村在夜间灯光和POI的特征组合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市区有灯光亮度波动大的“高亮度、高POI”特征组合;城乡结合部有波动较小的“中灯光与低POI”特征组合;乡村呈现变化波动小的“低灯光与低POI”特征组合.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外延23 km左右的环状地域内,面积占银川市域的51.27%.通过空间比较法将城乡结合部识别结果、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高分影像进行对比验证,城乡结合部提取准确率达8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珈一号 兴趣点数据 城乡结合部 空间识别 特征组合
原文传递
协同共治理念下食品安全治理路径探索——评《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梦格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0-320,共1页
社会共治是中国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推进保障和提升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为中国食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困... 社会共治是中国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推进保障和提升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为中国食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着生活于此的居民,甚至这一问题呈现扩散趋势。因而,推进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以食品安全共治为抓手,促进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市场监管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食品安全 城乡结合部 社会共治 协同共治
原文传递
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6
作者 张豪 冯长春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文章借助CiteSpace等分析工具,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1988年以来的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与热点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下降期;(2)土地利用和流动人口分别是突现分析中强度最高和持续时间最... 文章借助CiteSpace等分析工具,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1988年以来的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与热点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下降期;(2)土地利用和流动人口分别是突现分析中强度最高和持续时间最长的词;(3)社会融合和空间治理是最新出现的热点词。现有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研究中,要素自由流动的路径探索不够,人地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存在局限,空间治理难题仍需更多关注。由此,提出三点展望:一是发掘城乡结合部作为城乡统一要素市场试验空间的优势,探索在城乡结合部统筹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和集体土地利用问题的创新路径;二是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结构与居民个体行为研究,更加系统和综合地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是深化区域功能定位、空间格局和演变规律分析,探索适用于不同尺度、地区和对象的空间治理模式,提升城乡结合部的空间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研究进展 文献计量 CITESPACE
下载PDF
多元主体联动:中国城乡结合部共治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7
作者 刘浩男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6期3154-3159,共6页
多元主体共治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基层治理场域中党政机构、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有效联动。以多元主体共治为视角,在理论层面探讨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运行机制,在实践层面明晰城乡结合共治实践的要素与困... 多元主体共治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基层治理场域中党政机构、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有效联动。以多元主体共治为视角,在理论层面探讨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运行机制,在实践层面明晰城乡结合共治实践的要素与困境。城乡结合部共治模式优化路径中应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体制改革、激发各主体治理活力、社会资本有机嵌入等途径,充分探索其优势并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多元共治 合作治理 社区治理创新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8
作者 黄欣瑞 彭位华 +2 位作者 张晋晨 柴媛媛 李致春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以兰州市西固区城乡结合部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Cr、Co、Ni、Cu、Zn、As、Cd、Hg和Pb 9种重金属开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o、Zn、Hg和Pb分别超过甘肃省土壤背景值1.037,1.174,2.014和1.227倍;9种重金属综合生态... 以兰州市西固区城乡结合部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Cr、Co、Ni、Cu、Zn、As、Cd、Hg和Pb 9种重金属开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o、Zn、Hg和Pb分别超过甘肃省土壤背景值1.037,1.174,2.014和1.227倍;9种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37.5±76.6),整体处于轻微风险,但有45%的样点处于中—高生态风险水平,且Hg贡献最大(占比55%);RI高值区与Hg单项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相似;Hg可能受工业、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城乡结合部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作业设计如何体现语文素养的策略
9
作者 杨城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0051-0053,共3页
城乡结合部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教育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加强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给予该区域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机会,推动城乡结合部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十分关键。同时,作业... 城乡结合部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教育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加强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给予该区域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机会,推动城乡结合部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十分关键。同时,作业是对学生情感体验、能力形成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水平进行有效评价的基本途径。高质量且符合标准的语文作业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个人思维的提升。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语文作业的评价环节与设计环节也迎来了重大的创新与变革,本文以笔者的工作的城乡结合部小学为例,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作业设计如何体现语文素养的策略展开研究,重点调查当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立足实际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小学高年级语文 实践作业 语文素养 体现策略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践研究
10
作者 刘冰霞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8期0062-0065,共4页
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班级管理情况好坏对于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学生问题和班主任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 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班级管理情况好坏对于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学生问题和班主任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主动建立可靠的民主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班主任日后做好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初中教学 班级民主管理 实践方法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初中实施STEM教育的实践研究——以《AI智能宠物救助小屋》项目实践为例
11
作者 郭丽清 黄耀忠 《教育信息技术》 2023年第12期60-63,共4页
本文以城乡结合部初中为研究对象,针对实施STEM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AI智能宠物救助小屋》项目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通过阐述城乡结合部初中实施STEM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模拟公司运营策略以及项目主题式... 本文以城乡结合部初中为研究对象,针对实施STEM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AI智能宠物救助小屋》项目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通过阐述城乡结合部初中实施STEM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模拟公司运营策略以及项目主题式策略。实践证明,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初中 STEM教育 问题导向式教学 模拟公司运营策略 项目主题式策略
原文传递
生活化实验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2
作者 周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0042-0045,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实验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该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用,并对这些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引入生活化实验方法,提高初中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利用、生活化实验培养初...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实验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该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用,并对这些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引入生活化实验方法,提高初中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利用、生活化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生活化实验促进初中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项目学习提升初中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科技教育拓展初中生物知识的应用领域、通过跨学科整合提升初中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实验 城乡结合部 初中生物教学
下载PDF
北京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浅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晓英 《前线》 2003年第11期52-53,共2页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区,它因“二元结构”而存在,有许多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自身特点。本文指出,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建设,应从建立以同质性人口为主体的“多元化”社区入手,将村居体制转换与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区,它因“二元结构”而存在,有许多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自身特点。本文指出,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建设,应从建立以同质性人口为主体的“多元化”社区入手,将村居体制转换与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转制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社区建设 农转非人员 体制转换 社区服务业 城市社区 城乡结合部地区 外来人口 农村社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城镇化的空间驱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吴巍 周生路 +1 位作者 魏也华 昌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0-228,共9页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最为敏感、迅速的特殊地域实体,区域内土地快速城镇化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尖锐的土地利用矛盾引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已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热点。该文以南京市郊江宁区为例,基于1999年、2010年的2期影像及其他数...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最为敏感、迅速的特殊地域实体,区域内土地快速城镇化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尖锐的土地利用矛盾引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已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热点。该文以南京市郊江宁区为例,基于1999年、2010年的2期影像及其他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将邻近变量、邻域变量和政策变量3类因素在空间上予以整合,从全局、局域2个尺度探索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城镇化的驱动模式。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与GWLR模型分别可解释研究区历史时期51%、64%的土地城镇化过程,后者在局部参数估计方面存在优势,各项评价参数都较优,更能够适用于研究区土地城镇化的模拟预测与机理探究;邻近变量中的距开发区、城市中心、次要干道的远近,邻域变量中城镇用地密度以及政策变量中土地交易样点密度是研究区城市扩展的重要解释变量,充分表征了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建设热潮、已城市化地区的集聚效应与边缘式扩展模式,以及土地市场、内部交通网络对城市增长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借助GIS工具,GWLR模型能够可视化各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可用来更直观、深刻地探究各变量对研究区土地城镇化的空间驱动模式,这也为耕地资源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总体而言,以土地出让行为及开发区建设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力量,是研究区土地城镇化的核心动力,这一定程度反应了中国城市郊区化的普遍特征,可为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扩张 模型 城乡结合部 城镇化 LOGISTIC模型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
下载PDF
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陶陶 刁承泰 +2 位作者 黄京鸿 谭青 葛永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3-66,94,共5页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南岸区 重庆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识别与土地利用研究——以北京中心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林坚 汤晓旭 +1 位作者 黄斐玫 苗春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44,共9页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对其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了有关指标和方法,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地域识别 土地利用 北京中心城地区
下载PDF
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土壤-作物系统铅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金达 王艳 +2 位作者 任慧敏 曹慧聪 张学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1-265,共5页
以沈阳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域,分析测定了土壤、蔬菜和粮食作物中铅的含量水平,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对铅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城乡结合部耕作层土壤铅含量平均值为107.35m g·kg-1,是背景值的3.2... 以沈阳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域,分析测定了土壤、蔬菜和粮食作物中铅的含量水平,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对铅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城乡结合部耕作层土壤铅含量平均值为107.35m g·kg-1,是背景值的3.25~15.08倍,土壤铅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G B15618-1995);蔬菜类可食部分铅含量的超标率是100%(G B14935-94、G B2707-2763-3),其中叶菜类叶子含铅量要远远小于其根系含铅量,根菜类叶子含铅量要大于根含铅量;粮食作物中水稻可食部分没有发现超标现象,而玉米籽粒超标率达7.1%。土壤有机质、pH值及全磷是影响作物铅含量及不同作物不同器官铅分配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蔬菜类的叶铅和根铅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呈负相关关系,水稻籽实铅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关系,尚未发现玉米籽实铅含量与土壤有机质、pH值及全磷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pH值及全磷3种因素协同作用是导致不同作物机体铅吸收与分配的不均一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 城乡结合部 土壤-作物系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万柏林区城乡结合部的耕地变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左玉强 刘伟 +2 位作者 朱德举 程锋 马素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297,共5页
应用GIS技术与统计方法对1990~2001年太原市万柏林区城乡结合部的耕地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全区耕地转为他用的面积占所有土地转用总和的52.04%。在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转用量最大,面积为766.38hm2;耕地动态度最高,... 应用GIS技术与统计方法对1990~2001年太原市万柏林区城乡结合部的耕地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全区耕地转为他用的面积占所有土地转用总和的52.04%。在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转用量最大,面积为766.38hm2;耕地动态度最高,为2.14%。城区外土地区位优势与建设用地比较利益较大,导致区域内耕地分布重心向城市中心外更远的方向移动,11年共移动了0.95km;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相对变化率在位于城乡结合部核心区的小井峪乡最高,达2.98。补充耕地时成片开发后备土地使耕地大图斑增多,近城区的零星耕地因建设占用使耕地小图斑减少,致使全区耕地破碎度由0.264减少到0.258,耕地分离度则由0.65上升到0.68,耕地重要度由53.23%下降到44.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重心移动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信息熵的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以荆州市为例 被引量:29
19
作者 钱建平 周勇 杨信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5,共5页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而目前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明确,确定方法以定性为主。针对这一特点,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结合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土...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而目前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明确,确定方法以定性为主。针对这一特点,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结合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并以荆州市为例,以2000年10月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ArcGIS和ERDAS Imagine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分析熵值分布特点,最后采用突变点检测的方法,以熵值60和30确定荆州市城乡结合部的内外边界。得到荆州市城乡结合部的面积为124.4 km2,大致包括25个行政村。比较表明,该方法划分精度较高、实时性强。但若能采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并结合其他模型,会使划分精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遥感 信息熵 荆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