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实施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框架与实践——以武汉为例
1
作者 汪云 魏鹏 +1 位作者 张起 彭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从城市更新单元的提出背景、研究与实践进展以及实施面临的困境出发,梳理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作用与地位,总结城市更新单元划定的要求,提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以及技术框架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实践进... 从城市更新单元的提出背景、研究与实践进展以及实施面临的困境出发,梳理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作用与地位,总结城市更新单元划定的要求,提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以及技术框架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实践进行探索,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促进城市更新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 城市更新规划编制 城市更新规划实施 武汉
下载PDF
基于街区演替对出行拥堵影响的城市更新启示——以江苏淮安为例
2
作者 唐乐 陈雯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城市街区演替的多维现象是各种城市问题持续劣化的微观成因,探明其中影响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依据。针对江苏省淮安市107处城市街区,利用时空多源数据,采用逻辑降维、关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构建可表征空间规模、交通设施... 城市街区演替的多维现象是各种城市问题持续劣化的微观成因,探明其中影响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依据。针对江苏省淮安市107处城市街区,利用时空多源数据,采用逻辑降维、关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构建可表征空间规模、交通设施、日常出行、社会经济及公共交通等演替现象的多维复合要素体系,揭示城市街区演替对交通出行拥堵的时空影响机理。影响机理表明空间规模与日常出行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正向影响,公共交通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负向影响,交通设施与社会经济的演替则不具显著影响。依循时空影响机理,结合可预见变化、官方指导意见和近期实践经验,情景模拟了全局性交通出行改善下各类街区更新的空间增容阙值,作为城市更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街区演替 交通出行拥堵 多维复合要素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的公园体系评价指标研究——以宿州市为例
3
作者 邢军 马韬 +1 位作者 汪秀丽 黄晓峰 《建设科技》 202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文章构建了老城区城市更新单元内公园体系评价指标模型,包含空间评价、功能评价、生态评价3个类别,9个项目,并进一步细分为13个关键指标。以宿州市老城区内的城市更新单元为研究范围开展现状公园体系评价,进而提出公园体系格局优化建议... 文章构建了老城区城市更新单元内公园体系评价指标模型,包含空间评价、功能评价、生态评价3个类别,9个项目,并进一步细分为13个关键指标。以宿州市老城区内的城市更新单元为研究范围开展现状公园体系评价,进而提出公园体系格局优化建议,旨在探索空间增量约束背景下,为当前城市更新行动过程中完善既有城市公园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提升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单元 公园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的演进与转型——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
4
作者 田莉 姚之浩 +1 位作者 于江浩 梁印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城市更新的策略与走向。借鉴“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北上广深为例,梳理我国特大城市自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的变迁,阐述其规划响应策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的转向,分析我国宏观社会...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城市更新的策略与走向。借鉴“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北上广深为例,梳理我国特大城市自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的变迁,阐述其规划响应策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的转向,分析我国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就城市更新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进行解读,随后对城市更新中的战略转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政府 市场 社会 特大城市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
5
作者 殷洁 陈一展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7,共9页
话语作为一种权力深刻嵌入城市更新的空间生产过程中。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以南京老城南更新两个阶段为案例,将其中的话语权力建构过程置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三元论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更新反思过程中的学者话语... 话语作为一种权力深刻嵌入城市更新的空间生产过程中。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以南京老城南更新两个阶段为案例,将其中的话语权力建构过程置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三元论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更新反思过程中的学者话语建构过程,尝试阐明政府、学者与公众三方话语通过权力博弈与知识生产,干预城市更新空间实践的作用逻辑。研究发现:在城市更新中,权力呈现微观性与网络化特点,且话语、知识本身就是权力。城市更新空间生产是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与空间实践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空间的表征体现为政府塑造空间的意志与话语,表征的空间则是通过学者与公众话语由抵制转向接纳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空间实践则表现为物质环境与生产关系变迁的过程和结果。话语权力基于“共识”生产知识,知识则渗透空间生产三元互动的全过程,进而塑造城市更新的空间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话语权力 福柯 城市更新 南京老城南
下载PDF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
6
作者 温锋华 蒋雅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财政可持续性 空间生产 劲松模式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动力类型评价的更新模式研究——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
7
作者 贾艳飞 张智奇 +1 位作者 任帅 周梦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呈现粗放化的态势。通过对城市更新动力的分解,发现更新模式的选择与主导力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文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研究表明,基于动力差异评价得到的单元更新类型,是客观选择更新模式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发展、促进更新规划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动力机制 更新类型 丹江口市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的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与北京首钢公园为例
8
作者 韩晗 李玉婧 余珮珩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工业遗产公园建设是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分析归纳优质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因素,事关我国城市发展大局。本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北京首钢公园为例,探究公众对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及该框架的实用性,构建生态系统... 工业遗产公园建设是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分析归纳优质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因素,事关我国城市发展大局。本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北京首钢公园为例,探究公众对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及该框架的实用性,构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满意度分析(CES-ISA)框架。结果表明:工业遗产公园提供的消遣娱乐、美学和文化遗产与精神服务是最受公众重视的文化服务类型;完善地方感服务是提升公众满意度,促进工业遗产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CES-ISA框架能识别公众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并获得工业遗产公园文化服务的管理优先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CES-ISA框架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内容体系构成与关键技术路径
9
作者 唐燕 叶珩羽 殷小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当前各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和新兴工具,其编制方法和工作路径正处于探索阶段。辨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兴起的背景与需求,对比分析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地的规划编制经验,总结市区层面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当前各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和新兴工具,其编制方法和工作路径正处于探索阶段。辨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兴起的背景与需求,对比分析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地的规划编制经验,总结市区层面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做法与内容构成,详细剖析以存量空间资源统筹为核心的“本底识别—分类梳理—管控引导”规划编制技术路径,从实施流程、传导机制、落地工具等方面提出保障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效用发挥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体系结构 空间统筹 管控引导 实施保障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视域下低碳创新型社会构建研究——以北京为例
10
作者 陆小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城市更新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空间再生产、利益再分配、关系再构建的城市社会演进过程,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是推动城市更新的题中之义与重要支撑。以北京为例,当前,城市更新中的低碳创新型社会构建,存在创新政策不够完善、... 城市更新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空间再生产、利益再分配、关系再构建的城市社会演进过程,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是推动城市更新的题中之义与重要支撑。以北京为例,当前,城市更新中的低碳创新型社会构建,存在创新政策不够完善、低碳创新能力不足、低碳产业发展缓慢、能源结构不够合理、低碳社会建设滞后等难题。立足新阶段,城市更新下的加快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应完善低碳创新规划与政策,深化创新体制改革,提升城市低碳创新能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开发低碳新能源,强化资源整合与多元参与,推动城市低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低碳创新 社会构建
原文传递
从场所到场景:城市更新中的愿景认同与城市设计转型
11
作者 边兰春 卓康夫 《城市学报》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城市更新既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特征,又是多元主体综合愿景下的实践行动,城市设计必须积极向社会-空间发展转型,在更广泛的领域回应城市更新中的多元需求。文章从愿景认同的角度,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内涵与实... 城市更新既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特征,又是多元主体综合愿景下的实践行动,城市设计必须积极向社会-空间发展转型,在更广泛的领域回应城市更新中的多元需求。文章从愿景认同的角度,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内涵与实践影响两方面回溯场所与场景概念的发展,比较了场所与场景理论阐释的两种不同的人地关系,前者强调对集体聚居地的根植性认同,后者强调对群体生活方式的建构性认同。从场所到场景的思维转变,意味着城市空间的塑造正逐渐从关注场地环境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向关注场所延续过程中承载新的价值认同和空间体验的多元化选择。文章进一步针对城市更新中的不同领域特点和城市空间类型,提出了场景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的空间演进趋势与城市设计转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 场景 城市更新 愿景认同 城市设计
下载PDF
企业更替耦合土地发展的城市更新策略——以广州海丝城为例
12
作者 赵渺希 孔怡 林思仪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基于企业发展与土地整备来推动城市空间有效更新是重要的实践和学术议题。研究基于“问题—对策”的分析框架,以广州海丝城为研究范围,利用ArcGIS和营商主体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更替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和土地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分析。... 基于企业发展与土地整备来推动城市空间有效更新是重要的实践和学术议题。研究基于“问题—对策”的分析框架,以广州海丝城为研究范围,利用ArcGIS和营商主体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更替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和土地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内在业企业年龄结构较年轻,但整体企业生命周期与土地供地期限不匹配;诸如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开发区等政策型区域的企业迭代趋势显著;总部经济的集聚对区域发展产生多重外溢效应;用地空间破碎和国有集体权属混杂使城市更新的难度加剧。基于企业和土地数据的分析模型,提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灵活化土地出让、构建总部生态圈、鼓励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立差异化土地供应机制等城市临港区域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企业更替 土地利用 临港区域 广州
下载PDF
城市更新会改善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吗?
13
作者 汤新云 周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5,共14页
面对城市可利用新增土地日益减少和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的双重困境,通过城市更新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失为一道良策。利用2006—2020年我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检验城市更新对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 面对城市可利用新增土地日益减少和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的双重困境,通过城市更新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失为一道良策。利用2006—2020年我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检验城市更新对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更新显著缩小了核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尤其在沿海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城市群边界地区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发现,通过城市更新,外围城市强化了生产性制造功能、投资吸引能力和就业创造能力,进而缩小与核心城市的经济差距。但核心城市实施城市更新后,其生产性服务功能并未得到显著增强。研究结论为改善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制定以城市更新为导向的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 核心城市 外围城市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城市更新的参与式治理:从物质空间到社会空间
14
作者 张俊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全生命周期关注城市更新已引起政策和实践的重视,但现有研究多关注城市更新的空间建设和实现阶段,对于城市更新空间的后续维护和使用阶段却相对较少关注。通过对上海社区层面的微更新、街区层面的生活圈建设、城市层面的滨江滨河空间... 从全生命周期关注城市更新已引起政策和实践的重视,但现有研究多关注城市更新的空间建设和实现阶段,对于城市更新空间的后续维护和使用阶段却相对较少关注。通过对上海社区层面的微更新、街区层面的生活圈建设、城市层面的滨江滨河空间贯通等三个层次案例的分析发现,城市更新是否带来期待的社会效果不仅取决于物质空间建设,还取决于是否通过参与式治理形成了有序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的建设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有序社会空间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和探索。从城市更新到美好生活需要重视物质空间供给后引发的社会空间问题,以参与式治理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参与式治理 物质空间 社会空间 全生命周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一个村集体的转型
15
作者 黎熙元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 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分割的集体物业和个人物业交给村集体管理。这使村集体能够以不同的新形式保存下来,完成从村委会、合作社到村股份公司的转变。同时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权转换没有彻底完成,村集体仍然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代管集体用地及其上的物业,并主持这些物业的收益分配。对应中国社会学家曾经提出城市更新使村落终结的论断,文章提出,村集体依然是村民观念中赖以抵抗外来冲击的最重要屏障,这种信任来源于家族同地而居构成的复杂关系与历史经验,只要这个复杂关系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村落就不会随城市更新式现代化改造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家族 转型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展现城市更新江苏新作为
16
作者 王学锋 《群众》 2024年第4期22-23,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当前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江苏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城镇化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阶段,亟需进一步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当前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江苏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城镇化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阶段,亟需进一步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增强韧性。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江苏结合省情超前谋划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逐步推广,不断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路径 当前城市 提质改造 提升品质 城镇化进程 江苏特色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对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的再思考——以大连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为例
17
作者 杨怡 刘传耀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大连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城市记忆承载地,保护规划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法定文件目前在大连已启动。文章聚焦国家城市更新背景,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出发,分析传统保护与更新整治规划的不足,进... 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大连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城市记忆承载地,保护规划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法定文件目前在大连已启动。文章聚焦国家城市更新背景,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出发,分析传统保护与更新整治规划的不足,进行再思考。结合笔者亲身参与编制的《大连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从关注风貌区总体格局保护、风貌区展示利用两个维度出发,对保护体系的构建、相关内容的补充、与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结合、实施机制体制的配套完善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探索一个更加优化、完善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风貌区 保护规划 城市更新 展示利用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园改造策略研究——以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区校园更新为例
18
作者 马进 支曼姝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以南京市秦淮区已更新的中小学为例,结合城市存量更新、社区共享、教育理念变革等时代要求,综合考虑校园与城市的协调性、与城市风貌的融合性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更新改造策略,为既有中小学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园更新 城市更新 改造策略 中小学校园 教育理念
下载PDF
社会网络方法在城市更新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潜力探索
19
作者 翟宇琦 彭姗妮 《住宅科技》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城市更新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博弈,研究者运用社会网络技术方法,量化分析多方行动者关系网络与更新实践的互相影响,为更新实践提供策略指引。文章对我国城市更新领域学者应用社会网络方法的文献进行检索,针对文献在社会网络相关理... 城市更新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博弈,研究者运用社会网络技术方法,量化分析多方行动者关系网络与更新实践的互相影响,为更新实践提供策略指引。文章对我国城市更新领域学者应用社会网络方法的文献进行检索,针对文献在社会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方面的应用,探讨社会网络方法在城市更新研究的应用现状、有效性和不足,并探索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方法能揭示行动者关系、权力结构和信息流动,评估行动者对更新的贡献和影响,促进协商与合作,推动可持续更新,在城市更新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未来研究可加强理论框架构建,并结合新技术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方法 城市更新 研究应用 CNKI数据库
下载PDF
人居环境视野下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模式探究
20
作者 宋冰晶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82-84,共3页
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转型的重要举措。研究从人居环境的理论层面出发,思考了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片区开发规划设计的“点、线、面”的具体操作,探讨了其运作模式及城市更新政策层面的一些具体模式,进而... 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转型的重要举措。研究从人居环境的理论层面出发,思考了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片区开发规划设计的“点、线、面”的具体操作,探讨了其运作模式及城市更新政策层面的一些具体模式,进而结合我院承揽的西安灞桥区及河北沧州城市更新项目,对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对TOD模式、POR公共资源导向型模式、产城融合型模式以及旅游资源型模式进行总结,对同类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视野 城市更新 片区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