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功能与城市水文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跃朝 李宗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就城市水文化的内涵 ,水与城市的关系 。
关键词 城市功能 城市水文化 文化内涵 城市起源 资源 城市 利观念 城市利工作者
下载PDF
厘清物质“三态”关系促进城市水文化科学发展
2
作者 许歆云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4期86-88,共3页
水是一种自然存在,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一方面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一方面又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人类应以同是"生命"的观念去看待它,尊重它的特性和规律。人们只有认识水,敬畏水,爱护水,才能与自... 水是一种自然存在,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一方面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一方面又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人类应以同是"生命"的观念去看待它,尊重它的特性和规律。人们只有认识水,敬畏水,爱护水,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共存。城市水文化研究属于全人类的新兴课题,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从厘清物质"三态"关系的角度,呼吁全社会面对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严峻现实,重视城市水文化知识形态的传承与深化,重视城市水文化活动形态的丰富与鲜活,重视城市水文化成品形态的保护与创新,并重视城市水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三态"交互,融通管理,从而促进城市水文化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 城市水文化 和谐发展
下载PDF
文化凝聚力视阈下的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研究
3
作者 梁茼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作为文化软实力基础要素的文化凝聚力,表现为具体的文化载体和鲜活的文化内容.它对于理解以"城市—水—人"有机联系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水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文化凝聚力视阈下的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不仅有益于提升广州城市... 作为文化软实力基础要素的文化凝聚力,表现为具体的文化载体和鲜活的文化内容.它对于理解以"城市—水—人"有机联系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水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文化凝聚力视阈下的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不仅有益于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还有助于拓宽城市水文化研究的思路.在考察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的逻辑起点、必要条件和动态过程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以仪式传播观促进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以城市水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有助于把握广州城市水文化传播所蕴含的文化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凝聚力 城市水文化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漫谈城市水文化
4
作者 王若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第17期30-31,共2页
我国是一个治水用水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开始了对水的治理,水利建设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发展。历史上就有伍子胥相土尝水,营建吴国都城的典故。
关键词 城市水文化 奴隶社会 城市建设 利建设 历史
原文传递
水文化建设研究初探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86,共3页
通过对水文化内涵的阐述 ,提出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 ,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高雅、优美、生态的休闲娱乐空间 ,已成为当前城市水文化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城市水文化 域空间 城市建设 休闲娱乐空间
下载PDF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被引量:61
6
作者 章林伟 牛璋彬 +9 位作者 张全 马洪涛 任心欣 任希岩 王家卓 王文亮 陈玮 胡应均 赵晔 吕永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共5页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恢复城市海绵体,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由“快排”转为“渗、滞、蓄、净、用、排”,由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恢复城市海绵体,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由“快排”转为“渗、滞、蓄、净、用、排”,由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复兴城市水文化等多重目的。编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是科学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顶层设计 海绵体 资源承载能力 过程控制 城市环境 城市水文化 建设管理
下载PDF
城市水系规划与水文化发展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纯洁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6年第6期53-53,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建设园林化生态型城市已成为所有城市建设共同目标。园林化生态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水系统。通过对城市水系的全面规划,使其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的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建设园林化生态型城市已成为所有城市建设共同目标。园林化生态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水系统。通过对城市水系的全面规划,使其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的发挥,使水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对生物而言)都不断改善,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为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构建理想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规划 城市水文化 生态型城市 系统 文化建设 环境 河流景观 城市建设 文化内涵 城市
原文传递
伟大的生态文明工程——对中国大运河遗址的再认识 被引量:6
8
作者 毛锋 聂跃平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11-519,共9页
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宏观协调的角度,点评中国大运河工程。作者认为:她是中国东部大平原上开发湿地、利用湖泊的成功范例。是古代水网地区跨流域的内河航运的中央干线;为农耕文明时代国家级的标志性工程,是自隋唐以... 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宏观协调的角度,点评中国大运河工程。作者认为:她是中国东部大平原上开发湿地、利用湖泊的成功范例。是古代水网地区跨流域的内河航运的中央干线;为农耕文明时代国家级的标志性工程,是自隋唐以来保证中国南北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干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中国伟大的生态文明工程。中国大运河总长约3500km,顺应自然环境、水系格局和平原微地貌条件。她是2500年间代代中华儿女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河工逾千万、分段接力完成的伟大漕运系统。至今仍有近900km正常通航,每年货运量约3亿t,依然是北煤南运、南水北调、沿线资源流通的物流干道。中国大运河是活着的大遗址,是仍然发挥调控南北的作用的大遗址。中国大运河曾经串联了我国中东部六省两直辖市,穿越的33个地区级城市中有18个是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因大运河而兴衰,而且水文化和水景观仍然是这些运河沿线城市的特点和亮点,是其成为宜居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开发 漕运 生态文明 城市水文化
下载PDF
Stormwater Surface Solu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9
作者 Goran Sekuli Ivana Ciprani Pero Vujov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3年第1期7-14,共8页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torm sewers design must be supplemented by a precis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urbanization. This will ensure the reduction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in t...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torm sewers design must be supplemented by a precis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urbanization. This will ensure the reduction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ormwater sewer system normal functioning. As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areas has been in constant progress, there was a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 documents that accompany urbanization. Surface storage appears to be one of the solutions that can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terms of preserving water quality of recipient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the diameter of drain pipes downstream of surface storage. The necessary investments do not exceed the values of conventional technologies and procedures that are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 restriction of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is reflected in the limited space, especially in the smaller urban areas, where urbanization was a sudden and uncontrolled process. Future planning documents must contain alternatives like these, while the reservation of required space must be included in the planning documents in which the treatment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ill b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planning retention basin storm sewer malfun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