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耦合协调模型的山东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家明 丁浩 郑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35,共7页
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分析山东省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迟滞于城镇化率导致承载能力欠佳,产业... 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分析山东省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迟滞于城镇化率导致承载能力欠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后续动力不足,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因此,协调城镇化建设己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转型的当务之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方法进行梳理,结合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进行解读,将城镇化协调发展定义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5个系统协调发展,运用相关鉴别力模型对指标进行筛选和指标体系构建,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构建各系统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经测算得出:2007-2016年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但地市间差距并未缩小。目前,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处协调之列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地市间在滞后类型与阻力因素上均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 城镇化协调发展 组合赋权
下载PDF
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蒙永胜 李琳 夏修国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45-51,共7页
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关键着力点。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刻画出"三化"在波动中不断协调的态势,预测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前1年实现,并给出了"三化"协调发... 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关键着力点。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刻画出"三化"在波动中不断协调的态势,预测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前1年实现,并给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 农牧业现代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技术路线图 绿洲城乡一体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以驻马店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第24期16-17,共2页
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驻马店市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步伐已是刻不容缓。文章以驻马店市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新农村建设... 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驻马店市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步伐已是刻不容缓。文章以驻马店市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以便能够为驻马店市乃至广大内地农村地区找到一条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模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协调发展 驻马店市
下载PDF
关于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4
作者 岳子涵 郭子嘉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年第3期75-76,共2页
在进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人口集聚是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城镇化建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要体现,也是必然的趋势,从我国目前国情来说,我国要实现现代化、推动经济等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城镇化发展来实现。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镇 城镇化协调发展
下载PDF
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视角
5
作者 栗向阳 王磊 张宇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10-122,共13页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市域单元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市域单元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角度对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识别和刻画,并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内,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持续缩小特征,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地带性特征.Moran s I指数表明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随时间不断增强;时间路径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其空间格局演变呈动态整合的特征;时空跃迁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对本地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人口规模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协调发展 城镇水平和质量 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2 位作者 鲁钰雯 刘宏波 周姝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8,共7页
以系统论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提出包含发展状态指数、发展偏离指数和发展向好速率指数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动态分析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全国286个样本城市2005—2019年的城镇化协调... 以系统论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提出包含发展状态指数、发展偏离指数和发展向好速率指数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动态分析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全国286个样本城市2005—2019年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各样本城市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维持在稳定区间内,整体上下浮动较小,并且整体协调水平在逐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中"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改善明显,城镇化发展规模的短板效应减小,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极易受到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 城镇质量 城镇规模 系统论 动态分析模型
下载PDF
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协调一体化发展
7
作者 杨仪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8-248,共1页
杨仪青撰文《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指出,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在2014年制订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方... 杨仪青撰文《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指出,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在2014年制订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方面,要依据“中心城区带动、县域城镇组团发展、产业项目支撑、城乡统筹建设”的发展思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镇新组圃、新市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主要内容,统筹推进“物”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全面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城市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协调一体化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走城乡互动、就业优先、文明和谐、城乡统筹的全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杨仪青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建设路径探析》
下载PDF
效率与协调:土地市场助推城镇化发展的证据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坤秋 王良健 +1 位作者 屠爽爽 龙花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7,共11页
基于效率与协调性视角,构建了土地市场助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框架,从土地市场效率与城镇化协调性的内涵出发,运用SE-DEA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土地市场效率进行测评,以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表征城镇化协调性,分... 基于效率与协调性视角,构建了土地市场助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框架,从土地市场效率与城镇化协调性的内涵出发,运用SE-DEA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土地市场效率进行测评,以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表征城镇化协调性,分析了二者的时空特征,并运用面板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4年我国城市土地市场效率与城镇化协调性均呈下滑态势,土地市场效率、城镇化协调性提升的城市占比仅分别为21.75%、9.12%,但区域差异逐渐缩小。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低效率与低协调性城市的集中分布地。高效率城市散见于东北、陕甘宁、成渝等地,而高协调性城市则散布于胡焕庸线两侧及两广地区。②土地市场通过价格、竞争与流转机制以及吸纳、集聚与累积效应促进土地城镇化的精益发展与人口城镇化的相对快速提升,并触发城市经济与城镇化协调性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③城市土地市场效率对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兼具累积叠进的时间滞后效应,城市土地市场效率每提高1%,城镇化协调性将提升6.9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财政分权则呈负向影响,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因素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协调发展 土地市场效率 作用机制 城乡转型发展 人口城镇 财政分权 城市经济
原文传递
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美丽乡村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娟 《农业装备技术》 2016年第3期39-41,共3页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新型农民培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农业必须转型、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新型城镇化和美丽...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新型农民培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农业必须转型、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培训 农业转型 农业经营主体 绿色生态 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