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5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的影响
1
作者 梁爽 姜明泽 《化工管理》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交通运输需求、工业和商业的需求、居民生活用油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促使石油终端消费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的影响,可以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交通运输需求、工业和商业的需求、居民生活用油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促使石油终端消费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的影响,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以应对城镇化进程对石油终端消费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石油终端消费 清洁能源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2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②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③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和城镇人口增减、分布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城镇化发展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性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发展 城乡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来源 人口空间分布
下载PDF
时空视角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镇化发展效应的耦合联动研究
3
作者 张中秋 张裕凤 胡宝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10-22,共13页
基于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内涵剖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耦合协调、面板向量自回归和空间杜宾模型测度了2005—2020年31个省区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镇化发展效应的交互影响和空间联动效应。结果表明:... 基于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内涵剖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耦合协调、面板向量自回归和空间杜宾模型测度了2005—2020年31个省区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镇化发展效应的交互影响和空间联动效应。结果表明: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数由0.179增至0.740,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城镇化效应指数由0.134增至0.833,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②耦合协调度由0.394增至0.886,从轻度失调向良好耦合协调转变,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自身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解释力分别为60.9%和15.6%,城镇化效应对自身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分别为84.4%和39.1%;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空间回归系数为0.148,城镇化发展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直接效应为0.221%,空间溢出效应为0.071%;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更大,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时序耦合协调性;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等的空间联动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城镇化发展效应 耦合联动 PVAR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统计评价研究
4
作者 向书坚 徐应超 李凯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7,共15页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并探究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的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整体...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并探究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的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整体上提升速度较快,但多数省份的发展质量水平不高,智慧和创新正在成为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人文和宜居方面建设薄弱则可能会形成短板。分布动态演进方面,东部地区展现出显著的主力驱动型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均衡提升型趋势,而东北地区表现出鲜明的双峰并行型趋势。空间形态方面,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形成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形态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在短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路径依赖,而本地与邻域地区间的“邻高提升,邻低抑制”效应则强化了该种空间形态。本研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的阶段性统计监测和持续性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分布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
5
作者 张吉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O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城镇化发展,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新城镇化发展进行测量,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O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城镇化发展,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新城镇化发展进行测量,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且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力资本水平存在的门槛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是非线性的,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力资本水平门限下存在单重门槛效应,其中具体表现为当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小,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门槛值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人力资本水平门槛变量,只有当人力资本跨过门槛值时,城镇化才能发挥出对居民消费的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 居民消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力资本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潘明明 张杰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借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于数据可得性,港澳台地区未纳入)2012-2020年面板数据,测度我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挖掘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逐年下降,但西部地区城乡失衡问题依然较为... 借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于数据可得性,港澳台地区未纳入)2012-2020年面板数据,测度我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挖掘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逐年下降,但西部地区城乡失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效应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呈现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城镇化发展在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承担中介功能,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也因数字普惠金融和城镇化水平呈现单一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缓解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城镇化发展
下载PDF
县域经济加速城镇化发展
7
作者 梁小碧 《小康》 2024年第7期4-4,共1页
在我国复杂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县域一直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创造国民财富和维系社会平稳运行的地理单元。本期《小康》杂志从宏观和微观几个方面解析中国县域商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验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实现扩... 在我国复杂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县域一直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创造国民财富和维系社会平稳运行的地理单元。本期《小康》杂志从宏观和微观几个方面解析中国县域商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验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实现扩大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财富 县域经济 乡村振兴 扩大内需 地理单元 国家治理体系 城镇化发展 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载PDF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荣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农村金融的资金配置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产业发展较...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农村金融的资金配置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产业发展较慢,且金融市场活跃性不高,农村金融体系没有有效建立,制约着农村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着眼于农村金融的资金融通机制和政策调控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释放农村金融潜力,发挥其对农村城镇化的巨大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城镇化发展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9
作者 朱智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20期22-24,共3页
当前阶段,国内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乡村地区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事业的管理工作中加强生态管理,既有助于现代农村改革,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本文介绍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 当前阶段,国内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乡村地区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事业的管理工作中加强生态管理,既有助于现代农村改革,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本文介绍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当前阶段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管理发展不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希望能为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镇化发展 旅游业 生态化 管理创新
下载PDF
倪虹: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10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3期128-128,共1页
近日,十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话题做出回应。倪虹部长表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近日,十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话题做出回应。倪虹部长表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可概括为“三个革命”,第一个是“楼道革命”,消除安全隐患,有条件加装电梯;第二个是“环境革命”,完善配套设施,加装充电桩等和适老化的改造;第三个是“管理革命”,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近五年,全国改造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老旧小区 适老化 加装电梯 城镇化发展 配套设施 物业服务 充电桩
下载PDF
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1
作者 杨海涛 李守学 刘娜 《中国市场》 2023年第13期17-20,共4页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将“三农”问题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而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我国实现...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将“三农”问题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而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我国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就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就农村城镇化的理论和意义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中国式现代化 城镇化发展 农村城镇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探索的研究》
12
作者 刘保民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和必由之路,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进行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陕西理工大学许伟教授所著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探索的研究》一书,于2022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和必由之路,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进行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陕西理工大学许伟教授所著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探索的研究》一书,于2022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作出了积极探索,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城镇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 传统城镇 转型升级 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建设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腾飞 邓宏兵 李小帆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5期64-70,78,共8页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建设是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动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段函数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果为:1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2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具有差异性。3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为稳步上升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质量 协调度
下载PDF
县域经济助推城镇化发展
14
作者 胡小周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城镇的快速发展。从以县域经济助推城镇化的意义出发,具体阐述了当前我国县城城镇...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城镇的快速发展。从以县域经济助推城镇化的意义出发,具体阐述了当前我国县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并从产业、居民、土地、服务四个角度分析了县域经济助推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城镇化发展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城乡要素流动与城镇化发展——以深圳为例
15
作者 贾浩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9期43-48,共6页
为了研究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作用,以深圳为例,从深圳40余年的发展历程出发,研究以“三大要素”流动,即土地要素流动、资本要素流动和劳动力要素流动展开。其中,土地要素流动主要着眼于深圳城市的扩建问题,资本要素流动... 为了研究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作用,以深圳为例,从深圳40余年的发展历程出发,研究以“三大要素”流动,即土地要素流动、资本要素流动和劳动力要素流动展开。其中,土地要素流动主要着眼于深圳城市的扩建问题,资本要素流动主要关注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建厂的问题,而劳动力要素流动主要解决农村大学生毕业留城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土地要素流动的解决对策即需要融合周边城郊进行建设;资本要素流动的解决对策则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和基础性建设;劳动力要素流动方面则要注重高校人才质量和人才培养并且鼓励人才下乡进行基础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城镇化发展 城乡关系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下载PDF
化学分析仪器在城镇化发展中环保水质监测的应用
16
作者 于瑞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6期0176-0179,共4页
城镇化发展能够吸收剩余劳动力,改善城乡二元化分立态势,是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发展并非狭义的经济意义上的工业、商业的共同发展,也包括了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逐步融合。这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全体居民生活环境... 城镇化发展能够吸收剩余劳动力,改善城乡二元化分立态势,是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发展并非狭义的经济意义上的工业、商业的共同发展,也包括了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逐步融合。这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全体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国早期城市发展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污染一旦形成则会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各类污染中水污染最为严重,其不同于土地污染的中和治理以及空气污染的自然净化,一旦出现水污染则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水域污染,对其进行净化难度大、投入高、风险大,因此对于水污染预防意义大于治理。在城镇化发展中由于具有之前的经验,在推动乡村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将水质环保问题作为了工作重点。由于我国对环保水质问题的重视,水质监测技术手段也相对丰富,主要包括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对数种水质监测方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化学分析仪器方法具有便捷、不形成实验污染、长期监测等特点,这些使得化学分析仪器具备了对环保水质进行长期监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仪器 城镇化发展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被引量:64
17
作者 陆大道 宋林飞 任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哲学的角度对中国... 2006年12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10+10”全国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分别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成因、表现、后果进行了深度反思,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如何转换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探索。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长远计划 城镇化道路 空间生产 科学发展 空间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城镇 城镇化发展模式 发展之路
下载PDF
基于县域的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聪 朱喜钢 王富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2-687,共6页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40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系...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40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悬殊,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高于内陆、沿交通线地带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后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影响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镇化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PP-DEA模型的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晓瑞 王振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综合差异指数把安徽省划分成4类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包括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为此指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城镇化发展在资源投入、利用上的效率,又要坚持走提高发展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内涵型发展之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P-DEA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的不足,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情况,其能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差异 投影寻踪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综合差异指数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