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5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培养条件下蜡样芽胞杆菌AI-2和蛋白酶的相关性
1
作者 祁雪鹤 贾嫒 +6 位作者 黄燕 宋丹靓敏 秦雪 张微 姜毓君 满朝新 杨鑫焱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以分离自原料乳的1株产蛋白酶高酶活性的蜡样芽胞杆菌D8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信号分子AI-2和改变菌株的培养条件(温度、pH值、渗透压、营养条件),明确AI-2和蛋白酶间的关系,并探究菌株AI-2产量和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 以分离自原料乳的1株产蛋白酶高酶活性的蜡样芽胞杆菌D8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信号分子AI-2和改变菌株的培养条件(温度、pH值、渗透压、营养条件),明确AI-2和蛋白酶间的关系,并探究菌株AI-2产量和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偶氮酪蛋白法检测上清液中信号分子AI-2浓度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pH值和渗透压下,信号分子AI-2的浓度与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呈正相关关系。在低营养胁迫下可以诱导蜡样芽胞杆菌产生更多的信号分子AI-2,蜡样芽胞杆菌蛋白酶活性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影响信号分子AI-2产量和蛋白酶活性,二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培养条件 AI-2 蛋白酶活性
下载PDF
一株侵染白星花金龟幼虫的绿僵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2
作者 刘思雨 陈斌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弄清从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后山马铃薯田自然罹病的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幼虫虫体上获得的1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测量该菌株在SDAY、... 为弄清从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后山马铃薯田自然罹病的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幼虫虫体上获得的1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测量该菌株在SDAY、PDA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初步明确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为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编号为Ma20191123菌株。此菌株在(25±1)℃、相对湿度80%、光照16L∶8D的条件下利用SDAY、PDA两种培养基接种后均能正常生长,菌落直径分别为(2.56±0.15)、(2.36±0.17)cm,单位面积产孢量分别为(1.66±0.25)×10^(7)、(1.24±0.47)×10^(7)孢子/cm^(2)。该研究为蛴螬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罗伯茨绿僵菌 分离鉴定 培养条件
下载PDF
一株耐酸异养硝化真菌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3
作者 王秋宇 张先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近年来,氨氮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同时酸性氨氮废水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筛选具有耐酸功能的异养硝化微生物对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垃圾填埋场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耐酸功能的异养硝化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 近年来,氨氮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同时酸性氨氮废水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筛选具有耐酸功能的异养硝化微生物对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垃圾填埋场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耐酸功能的异养硝化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为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命名为OHCC-1。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OHCC-1的最佳氨氮代谢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控制C/N为10,pH值5.0,初始氨氮浓度为200 mg/L,最终氨氮降解率为87.02%。本研究为规模化酸性污水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氨氮降解 培养条件优化 耐酸
下载PDF
凉果制品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与控制方法
4
作者 谢曦 张雁仪 +8 位作者 李之勇 莫清华 王锋 肖更生 刘袆帆 谢必新 王琴 马路凯 林尚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82-190,共9页
为了解凉果制品中耐高渗透压腐败菌的种类、培养条件和控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腐败青梅中分离菌株,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和18S ITS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条件中的pH值、培养温度、碳源... 为了解凉果制品中耐高渗透压腐败菌的种类、培养条件和控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腐败青梅中分离菌株,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和18S ITS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条件中的pH值、培养温度、碳源对耐高渗透压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防腐剂对该耐高渗透压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腐败凉果中分离出的菌株为单一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命名为HP-1;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3.0,最适生长碳源为葡萄糖,在含有3%乙醇环境中生长良好;能耐受较低的pH值(pH2,存活率大于85%);0.3 g/L尼泊金乙酯和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0%以上。该凉果制品中分离的酵母菌能够在高渗透压条件下生长,并能利用多种碳源,对常规防腐剂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凉果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 分离与鉴定 培养条件 控制
下载PDF
高产IAA抗旱菌株SZF7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功能基因挖掘
5
作者 林宏 黄玉莲 +4 位作者 黄卫红 李若雨 薛喜枚 张英娇 张秋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4-742,共9页
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干旱导致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一些能够替代化学抗旱制剂且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的功能微生物亟待发掘。本研究以武夷山茶园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获得高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 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干旱导致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一些能够替代化学抗旱制剂且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的功能微生物亟待发掘。本研究以武夷山茶园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获得高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能力的强抗旱菌株,并对其进行最佳培养条件优化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株具有高分泌IAA能力的强抗旱菌株SZF7,其抗旱能力强于其他同批次筛选的菌株,经鉴定SZF7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SZF7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5.0、温度37℃和培养时间24h,且pH和温度对其IAA分泌量具有显著影响;SZF7基因组的COG和KEGG代谢途径中,参与生物代谢大类的基因数量分别占总功能基因的47.96%和68.52%,且其基因组包含IAA、铁载体、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脂肽类化合物和嗜铁素等植物促生相关基因;SZF7的IAA合成途径分别为由吲哚-3-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的吲哚-3-丙酮酸途径和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催化的色胺酸途径。本研究结果为抗旱促生菌剂在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吲哚乙酸 抗旱 培养条件优化 全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高糖培养条件下lncRNA CCAT2调控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金萍 崔彦杰 刘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在高糖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心肌细胞AC16,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干扰RN...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在高糖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心肌细胞AC16,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干扰RNA阴性对照组、高糖+干扰RNA组(干扰RNA的靶标为lncRNA CCAT2)。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CCAT2、β-catenin、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Caspase-3、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TCF7L2、CyclinD1蛋白表达;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 高糖培养条件下的AC16心肌细胞lncRNA CCAT2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β-catenin、TCF7L2、Caspase-3、c-Myc、Cyclin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条件下,RNA干扰lncRNA CCAT2表达后,细胞增殖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β-catenin、TCF7L2、Caspase-3、c-Myc、CyclinD1基因的表达下调(P<0.05),β-catenin(细胞核)、TCF7L2、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β-catenin(细胞质)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高糖条件下,lncRNA CCAT2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 WNT信号通路 心肌细胞 高糖培养条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一株高效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雷 邱路凡 +2 位作者 刘丽红 赵雪钰 韩春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以黑土水稻田中解钾菌为研究目标,共分离筛选出5株解钾菌,通过其形态特征以及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筛选出1株高效解钾菌株S1。利用16S rDNA鉴定S1的种属,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5株解钾... 以黑土水稻田中解钾菌为研究目标,共分离筛选出5株解钾菌,通过其形态特征以及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筛选出1株高效解钾菌株S1。利用16S rDNA鉴定S1的种属,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5株解钾菌均能有效分解钾长石,菌株S1解钾能力最强,解钾率为57.03%,发酵液中解钾量为3.852 mg/L,为最优解钾菌。初步鉴定解钾菌S1为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后的培养组分为碳源1.0%甘露醇、氮源1.0%蛋白胨、无机盐0.5%K_(2)HPO_(4),培养条件为温度30℃、时间48 h、培养基装液量(培养瓶250 mL)80 mL、初始pH 6.5、接种量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解钾菌 菌种鉴定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MTT比色和响应面法优化侧孢短芽孢杆菌最大活菌数培养条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鹏 李理想 +2 位作者 赵彪 王泽乐 孙兴鑫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62,共9页
目的:探索获得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最大活菌数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方法:在建立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的相关回归方程基础上,对获得最大活菌数的侧孢短芽孢杆菌最适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 目的:探索获得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最大活菌数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方法:在建立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的相关回归方程基础上,对获得最大活菌数的侧孢短芽孢杆菌最适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初始pH、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进行优化。结果: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对活菌数测定结果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联(R^(2)>0.999);麦芽糖、氯化钙、初始pH、磷酸二氢钾为显著影响因子,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8.75 g/L,氯化钙0.17 g/L,初始pH 7.07、磷酸二氢钾3.73 g/L,此条件下活菌数为8.12×10^(8)CFU/mL,与理论活菌数(8.25×10^(8)CFU/mL)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MTT比色和响应面法优化侧孢短芽孢杆菌最大活菌数培养条件,优化后的活菌数较优化前提高了3.0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比色法 响应面法 侧孢短芽孢杆菌 活菌数 培养条件 优化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培养条件及CDKN2B对癌细胞的作用
9
作者 尹小川 尹瑞扬 +4 位作者 李冉华 蔡方奇 崔岳 毕涛 童兴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RPMI-1640、DMEM和DMEM/F12培养液)对人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组织中分离的MPM细胞传代的影响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B,CDKN2B)对...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RPMI-1640、DMEM和DMEM/F12培养液)对人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组织中分离的MPM细胞传代的影响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B,CDKN2B)对MPM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从MPM组织中分离细胞分别用RPMI-1640、DMEM和DMEM/F12培养液培养。CCK-8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及染色体利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免疫荧光实验检测MPM标志物Calretinin、CD141、CK5、EMA和WT-1荧光强度。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KN2B的mRNA和蛋白表达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建立的MPM细胞在RPMI-1640、DMEM和DMEM/F12培养液中传至第10代仍具有较好的活力,且MPM标志物Calretinin、CD141、CK5、EMA和WT-1在细胞中均表达,MPM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活力较为稳定。CDKN2B在MPM细胞中低表达(P<0.05),过表达CDKN2B显著抑制MPM细胞的增殖(P<0.05)、侵袭(P<0.05)和上皮间质转化(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结论建立的MPM细胞可在RPMI-1640培养液中稳定传代,CDKN2B可作为MPM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培养条件 RPMI-1640培养 CDKN2B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红托竹荪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10
作者 江晓凌 林辉 +4 位作者 杨驰 肖冬来 刘晓瑜 林衍铨 马璐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278-284,共7页
【目的】开展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为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培养基营养物质及培养方式对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玉米粉、发酵专用... 【目的】开展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为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培养基营养物质及培养方式对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玉米粉、发酵专用豆粕粉和黄豆粉可作为红托竹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适宜营养物质。当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玉米糖浆用量为20 g/L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7.13 g/L。玉米粉、发酵专用豆粕粉、黄豆粉在供试范围内(0~4 g/L)可显著促进菌丝生长,当使用量为4g/L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1 g/L、1.8 g/L、1.7 g/L。【结论】采用250 mL三角瓶,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5,装液量100~120 mL,接种量16%,培养时间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液体菌种 培养条件
下载PDF
青海高原优势禾草-麦宾草内生真菌最佳培养条件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媛 雷姝琦 +2 位作者 张鹏 马婧娟 鲍根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2-1148,共17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5个生态型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观测分离的5株麦宾草内生真菌菌株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大小、菌落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而确定各个菌株的最...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5个生态型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观测分离的5株麦宾草内生真菌菌株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大小、菌落生长速度等特性,进而确定各个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型麦宾草中分离的Epichloë内生真菌最适碳源和氮源存在差异。其中,1、3号菌株分别以蔗糖和胰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时,Epichloë内生真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大,而2、4号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在以淀粉为碳源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高,5号菌株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2)不同碳源处理下,2、3、5号菌株菌落形态相似,正面中央白色凸起,具有生长圈,背面颜色由中央向边缘由土黄色过渡为淡黄色;1号菌株在淀粉条件下边缘菌丝呈不规则形状;4号菌株在果糖条件下生长缓慢。不同氮源处理下,5个菌株菌落正面中央白色凸起,背面颜色由中央至边缘逐渐变浅;在钼酸铵条件下,仅观察到白色小圆点;而在不添加任何氮源时,菌落边缘气生菌丝稀疏呈透明色。3)分生孢子形态多为椭圆形、圆形、肾形或两端不对称,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下,同一菌株的分生孢子大小和分生孢子梗长度及基宽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型麦宾草−Epichloë内生真菌生长所需碳、氮源存在差异,筛选麦宾草内生真菌生长最佳培养碳氮源将为利用麦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披碱草属禾草新种质创制提供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宾草 Epichloë内生真菌 最佳培养条件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蒙古黄芪内生细菌产IAA菌株筛选与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垒 郭凤霞 +5 位作者 陈垣 周洋 李红玲 李琴 李国藩 王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寻蒙古黄芪内生菌的促生功能,挖掘优异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前期从蒙古黄芪品系甘芪1号根中分离纯化的20株内生细菌菌株(B1~B20,GenBank序列收录号OM938262~OM938281)为研究对象,以纯培养液为对照(CK),利用Salkowski显色... 【目的】探寻蒙古黄芪内生菌的促生功能,挖掘优异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前期从蒙古黄芪品系甘芪1号根中分离纯化的20株内生细菌菌株(B1~B20,GenBank序列收录号OM938262~OM938281)为研究对象,以纯培养液为对照(CK),利用Salkowski显色法对产吲哚乙酸(IAA)功能菌株鉴定,然后对优异菌株的培养条件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甘芪1号根可培养内生细菌菌株,有12株菌株较CK有明显Salkowski显色反应,测量各菌株产IAA浓度依次为B16>B18>B10>B20>B8>B13>B11>B3>B4>B6>B1>B17,产IAA浓度范围为2.74~26.48 mg/L,平均10.10 mg/L,其中B16高稳产IAA(GenBank OM938262),平均产IAA浓度高达26.48 mg/L,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产IAA的水平。培养条件优化显示,B16菌株培养最适温度为15~25℃,在浓度为0.1%~7%的NaCl培养基均能正常生长,最适NaCl浓度为1%,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培养条件优化后B16增殖及IAA产能较优化前分别极显著提高28.6%和53.5%。【结论】蒙古黄芪根内生细菌中产IAA菌株比例较高,是优异豆科药用植物微生物资源宝库,且筛选到一株高稳产IAA菌株B16,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可达到40.658 mg/L,是有较大的生态调控利用潜力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内生细菌 吲哚乙酸 菌株筛选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具有催化熊果苷酰化反应能力的微生物全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涛 李一豪 +5 位作者 胡珀 何婷婷 赵祥杰 杨荣玲 李晓滟 朱伟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7-142,共6页
熊果苷是一种具有抗炎、抑菌、镇咳、美白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糖苷类化合物,但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全细胞催化其酰化反应,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好及生物利用度高的熊果苷酯衍生物。由于目前全细胞原始培养基配方所... 熊果苷是一种具有抗炎、抑菌、镇咳、美白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糖苷类化合物,但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全细胞催化其酰化反应,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好及生物利用度高的熊果苷酯衍生物。由于目前全细胞原始培养基配方所得的细胞生物量较低,故该研究以熊果苷辛酰化为反应模型,以米曲霉为菌种,探究了全细胞培养条件对细胞生物量及其催化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较多生物量、较高催化活性的全细胞催化剂。结果表明,米曲霉在6.0 g/L大豆油、7.0 g/L胰蛋白胨、5.0 g/L(NH_(4))_(2)SO_(4)和0.2 g/L CaCl2的培养基中,于30℃、180 r/min培养48 h,米曲霉全细胞生物量达到6.28 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4.39倍,熊果苷转化率达99.55%。该研究设计的可催化熊果苷酰化反应的新型微生物全细胞培养体系,具有成本低、高效、高选择性等优点,为熊果苷酯衍生物的工业化制备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苷 全细胞催化 酰化反应 培养条件优化 生物量
下载PDF
多粘类芽胞杆菌X-11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对马家柚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文清 廖雅莉雯 +3 位作者 张译心 李珊珊 李鹏 刘文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57,共14页
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X-11(简称X-11)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到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固氮、抗菌和促生功能,有开发应用潜力。为优化X-11菌株的培养条件,采用二因素实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试验,研究培养基初始酸碱度(p... 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X-11(简称X-11)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到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固氮、抗菌和促生功能,有开发应用潜力。为优化X-11菌株的培养条件,采用二因素实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试验,研究培养基初始酸碱度(pondus hydrogenii,pH)和培养时间以及培养基装液量和培养温度对X-11菌液活细胞数及其胞外纤维素酶(包括木聚糖酶在内)活性的影响,以及优化培养条件下培养的X-11菌液对马家柚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用初始pH8的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broth,PDB)培养40小时(h)时,X-11活细胞的数最多,达4.78×10^(6)菌落形成数/毫升(colony forming units/mL,CFU/mL);用复装液量为35毫升(mL)的复合培养基在35度(℃)培养时,X-11活细胞数最多,达4.47×10^(7)CFU/mL;用初始pH7的PDB培养56 h或48 h时,X-11胞外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均最高,分别达3.93 U(mg/mL/min)和2.26 U;用装液量为20 mL的PDB在25℃培养时,X-11菌液胞外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活性均最高,分别达5.14 U和3.30 U。采用PDB培养时,X-11培养液活细胞数在初始pH与培养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活性在初始pH与培养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采用复合培养基培养时,X-11培养液活细胞数在装液量与培养温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PDB或复合培养基培养时,X-11胞外纤维素酶活性在装液量和培养温度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采用PDB培养时,X-11胞外木聚酶活性在装液量和培养温度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综上,X-11菌株接种于初始pH8的复合培养基中、摇瓶装液量为35 mL/100 mL、在35℃培养40 h时,X-11菌液活细胞数显著增加;X-11菌株接种于初始pH7的PDB中、摇瓶装液量为20 mL/100 mL、在25℃培养48 h或56 h时,X-11菌液胞外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显著提高。用收获高活细胞数的优化条件培养的X-11菌液对马家柚(Citrus grandis L.Osbeck)幼苗进行灌根处理,可显著促进其幼苗生长,X-11菌液处理的马家柚的主茎高度和分枝数分别较对照增加63.5%和3.5倍。研究结果可为X-11菌剂制备及其在植物促生和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培养条件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马家柚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丝状微藻克里藻生长与亚油酸合成的影响
15
作者 赵丹月 李璐 +1 位作者 陈林 刘天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为开发亚油酸生产新资源,对筛选获得的一株丝状微藻克里藻,考察培养基氮浓度、培养基磷浓度、光强、培养温度和环境pH对其生长、氮消耗、油脂含量和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氮浓度对克里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氮不利于... 为开发亚油酸生产新资源,对筛选获得的一株丝状微藻克里藻,考察培养基氮浓度、培养基磷浓度、光强、培养温度和环境pH对其生长、氮消耗、油脂含量和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氮浓度对克里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氮不利于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培养基磷浓度过低会抑制细胞生长,过高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适当提高光强有利于细胞生长,但对细胞内油脂含量影响不大,低光强培养有利于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培养温度对克里藻生长与油脂积累影响不大,低温培养有利于亚油酸的合成;环境pH对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和亚油酸合成影响明显,pH 6.0~7.5的弱酸-中性条件下细胞生长最快,油脂含量更高;控制初始氮浓度3~6 mmol/L、磷浓度0.115~0.230 mmol/L、光强100~300μmol/(m^(2)·s)、培养温度15~30℃、环境pH 7.5左右,克里藻细胞可积累42%左右的油脂,油脂中亚油酸含量在65%~75%。综上,丝状微藻克里藻是一种有潜力的亚油酸生产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藻 培养条件 油脂 亚油酸 PH
下载PDF
1株具有蛋白降解能力的雪茄优势菌株鉴定与培养条件优化
16
作者 李林林 王剑 +5 位作者 张贝贝 周亚彬 刘佳琪 黄友谊 王荣浩 潘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探明雪茄烟发酵所需优势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优培养条件,为雪茄烟叶人工接种发酵提供菌种来源和菌株规模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雪茄烟叶中分离出1株具有蛋白降解能力的优势菌株GL2,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 【目的】探明雪茄烟发酵所需优势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优培养条件,为雪茄烟叶人工接种发酵提供菌种来源和菌株规模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雪茄烟叶中分离出1株具有蛋白降解能力的优势菌株GL2,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菌株GL2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10 g/L、酵母提取物35 g/L、MgSO_(4)0.25 g/L;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v/v)、装液量30 m L/250m L、种龄16 h。菌株GL2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24 h后,生物量达1.153×10^(10)CFU/m L,是优化前的4400倍。【结论】优化后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能促进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菌株GL2的生长,有利于该菌株大规模制备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优势菌株 菌株鉴定 沙福芽孢杆菌 培养条件优化 生物量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产芽孢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17
作者 董雪 刘晓露 +3 位作者 李丽蓓 刘妩妍 雷浩 樊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50,共9页
本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为对象,芽孢数和芽孢率为目标参数,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并在此配方基础上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终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20 g/L果糖、20 g/L豆粕、5 g/L K... 本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为对象,芽孢数和芽孢率为目标参数,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并在此配方基础上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终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20 g/L果糖、20 g/L豆粕、5 g/L K2HPO_(4)、7 g/L NaCl、0.8 g/L CaCO_(3)和0.8 g/L MgSO_(4);产芽孢最佳培养条件为37℃,220 r/min,接种量5%,装样量20%,初始pH 6.5~7.5,发酵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的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培养基芽孢数及芽孢率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发酵液芽孢数达5.8×10^(9)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发酵培养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基于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18
作者 李昕阳 杨阳 +5 位作者 刘栋 刘宇光 刘俊泽 陈长宝 王欢 王淑敏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6期937-946,共10页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已被报道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往往被用作生物防治。然而,有关其液体发酵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了1株从发网菌属中分离出的丝孢真菌SL001,即S.lanosoniveum。以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已被报道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往往被用作生物防治。然而,有关其液体发酵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了1株从发网菌属中分离出的丝孢真菌SL001,即S.lanosoniveum。以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比例,以阐明液体发酵S.lanosoniveum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麦芽糖40 g·L^(-1)、蛋白胨3 g·L^(-1)和KH_(2)PO_(4)1 g·L^(-1)的营养条件下,S.lanosoniveum的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对S.lanosoniveum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麦芽糖>蛋白胨>KH_(2)PO_(4)。最后,根据营养需求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糖40 g·L^(-1),蛋白胨3 g·L^(-1),KH2PO41 g·L^(-1),培养温度28℃,pH 5.5,转速150 r·min-1,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6%。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可达到最大值1.69 g·100 mL^(-1)和3.968 mg·ml^(-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真菌S.lanosoniveum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进一步研究S.lanosoniveum的抗菌作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nosoniveum 液体发酵 营养成分 培养条件 菌丝生物量 胞外多糖含量
下载PDF
小白菜根际高效解磷菌的分离鉴定与培养条件优化
19
作者 瞿云杰 唐易 +5 位作者 李花 家佳丽 贾幸宸 荣航 熊月明 王明元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评价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根际微生物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明确其优势解磷菌的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基础。采用蒙金娜有机磷平板法筛选小白菜根际有机磷分解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分析菌株解磷能力;... 为评价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根际微生物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明确其优势解磷菌的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基础。采用蒙金娜有机磷平板法筛选小白菜根际有机磷分解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分析菌株解磷能力;进一步观察优势解磷菌的菌落形态,并通过16S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和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优势菌株FG5的分类学地位;最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一步探讨菌株FG5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小白菜根际共分离筛选出解有机磷菌3株,其中菌株FG5解磷效果最佳,接种菌株FG5培养3 d后,培养基中游离磷质量浓度高达165.20 ug·mL^(-1)。FG5菌落圆形,表面干燥,微微隆起,边缘波状的米白色,16S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其为特基拉芽孢杆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FG5最佳培养条件为:甘露醇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培养温度27℃,转速180 r·min^(-1),接种量1.5%(V/V)。在该条件下FG5的解磷量达到307.25 ug·mL^(-1),相较于培养条件优化前,解磷能力提高85.99%。菌株FG5有机磷分解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肥料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有机磷分解菌 分离筛选 生物学鉴定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优化
20
作者 王超凡 王慧慧 +2 位作者 胡世伟 赵华 张朝正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6-122,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葡萄糖、硫酸锰和维生素C是鼠李糖乳杆菌TCCC10035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响应面结果得... 试验旨在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葡萄糖、硫酸锰和维生素C是鼠李糖乳杆菌TCCC10035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响应面结果得到培养基最优工艺参数为葡萄糖25.00 g/L、硫酸锰0.32 g/L、维生素C 0.24 g/L,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初始pH值6.3、接种量4%、静置培养22 h,培养温度37℃,在上述条件下培养所获菌体数达5.36×10^(9) CF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21%。研究表明,试验优化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可以提高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活菌数,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高密度培养 活菌数 培养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