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SA模型的秦巴山区NPP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娜芳 贡恩军 +3 位作者 白天豪 赵婷 白红英 王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1843,共15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和环境变化的直接指标,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且在不同地形上有分异性。然而,人类活动及地形对秦巴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尚且不足。采用CA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和环境变化的直接指标,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且在不同地形上有分异性。然而,人类活动及地形对秦巴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尚且不足。采用CASA模型,综合利用线性趋势分析、转移矩阵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秦巴山区2001—2022年长时序NPP时空动态和地形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主要结论如下:①秦巴山区2001—2022年的NPP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均值为585.11g C/m^(2),并以4.30g C m^(-2)a^(-1)的速度增加。②林地有最高的年NPP均值,而退耕还林区域具有最高的NPP增长速率(8.17g C m^(-2)a^(-1)),表明退耕还林是秦巴山区NPP增长的有效措施;③NPP随海拔和坡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异性。在海拔3400m以下,植被NPP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而当高程超过3400m时,植被NPP显著减少,坡度在10°—40°范围内植被NPP的多年均值和变化趋势较高;④秦巴山区NPP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7.81%和62.19%,其中人类活动导致陇南等生态脆弱区NPP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过程的遥感模型(casa模型) NPP 趋势分析 地形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PIE-Engine云计算平台和CASA模型的植被NPP时空动态遥感监测:以道孚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曾见闻 戴晓爱 +2 位作者 徐纪鹏 李雯雨 刘东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道孚县的植被固碳水平以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方法】以MODIS数据、站点气象和土地覆盖等资料为基础,通过PIE-Engine遥感云计算平台建立了CASA模型,估算了2001—2016年道孚县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同时,结合Theil... 【目的】为深入了解道孚县的植被固碳水平以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方法】以MODIS数据、站点气象和土地覆盖等资料为基础,通过PIE-Engine遥感云计算平台建立了CASA模型,估算了2001—2016年道孚县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同时,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分区统计和冷热点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其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结果显示:(1)基于PIE-Engine云平台模型和CASA模型估算的道孚县2001—2016年的NPP,其精度较高并与MODIS NPP数据有良好的拟合效果。(2)道孚县NPP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中部和东南部NPP较高,东北部和中南部NPP较低,同时NPP的低值区正在逐年减少,反映出该地区生态状况正在逐渐改善。(3)所有乡镇的NPP在2001—2016年间均有增长,NPP的空间变化整体稳定,大部分地区NPP波动较小。(4)道孚县的NPP在2001—2016年间总体显著增长,增长区域面积占全县的93%以上。(5)高NPP值区域在空间上形成聚类,“热点”现象明显,这为进一步研究和理解NPP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结论】研究成果为道孚县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快速、高效的区域植被NPP评估方法,这对于全面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casa模型 PIE-Engine 时空分布 遥感 道孚县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呼伦贝尔牧草产量估算研究
3
作者 江健 吴坤 薛丰昌 《自然科学》 2025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著名的天然牧场,畜牧业也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优势对于提高草原地区牧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为获得长时序牧草产量数据,本文利用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基于CASA模型估算出呼伦贝尔市牧业五旗2001~... 呼伦贝尔草原是著名的天然牧场,畜牧业也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优势对于提高草原地区牧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为获得长时序牧草产量数据,本文利用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基于CASA模型估算出呼伦贝尔市牧业五旗2001~2020年牧草生长季(5~8月)的牧草产量,并分别用各牧业旗生态观测站的实测产量数据对模拟产量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本研究首先阐释CASA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模型框架,介绍CASA模型中估算牧草产量的两个关键参量: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实际光能利用率。通过太阳总辐射和植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确定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通过温度胁迫因子、水分胁迫因子、最大光能利用率确定实际光能利用率,最终计算出2001~2020年呼伦贝尔市牧业五旗牧草生长季的NPP。根据2001~2020年呼伦贝尔地区逐年的土地覆盖数据提取草原用地,经空间统计分析提取出牧业五旗的牧草生长季(5~8月)逐年平均NPP,进而转换成牧草产量。对比分析牧草估测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三种精度评价指标,验证CASA模型估产精度。实测产量值与估测产量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布区间为0.76~0.82、均方根误差区间为20.42~24.21 g/m2、平均绝对误差区间为17.94~23.19 g/m2,三项误差指标均在合理误差范围内。结果表明CASA模型模拟出的牧草产量数据精度较高,可为呼伦贝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Hulunbuir grassland is a famous natural pas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s also a basic industry in Hulunbuir grassland area,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nimal husband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herdsmen in the grassland are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long time series pasture yield data,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pasture yield of the pasture growing season (May-August) of the five flags of Hulunbuir City pastoralism from 2001 to 2020 based on CASA model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verifies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ed yield data with the measured yield data from the ecological observatory of each flag of pastoralism,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odel framework of CASA model were firstly explained, and two key parameters for estimating pasture yield in CASA model were introduc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vegetation and actual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vegetat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ratio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plan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bsorption, and the actual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temperature stress factor, moisture stress factor, and maximum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and the NPP of the growing season of forage grass in the five flags of pastoral industry in Hulunbuir City from 2001 to 2020 was finally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year-by-year land-cover data of Hulunbuir area from 2001 to 2020, the NPP of the growing season of pasture grass was extracted. Grassland land was extracted, and the yearly average NPP of the pasture growing season (May-August) in the five banners of pastoralism was extracted by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n converted into pasture yiel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oot-mean-square error, and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three accuracy evalu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measured pasture yield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CASA model estimation.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measured and estimated yield values was 0.76~0.82,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ange was 20.42~24.21 g/m2, and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range was 17.94~23.19 g/m2, and the three kinds of error indexes were all within the reasonable error r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SA model simulated pasture yield data with high accuracy, which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ulunbuir’s livestock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牧草产量 畜牧业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世华 牛铮 李壁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NPP模型现在已经发展到遥感过程模型时代。通过3种主要的遥感过程模型(CASA、BIOME-BGC和BEPS模型)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了这几种模型的优势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casa BIOME—BGC BEPS
下载PDF
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被引量:78
5
作者 王军邦 刘纪远 +3 位作者 邵全琴 刘荣高 樊江文 陈卓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9,共16页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展到区域水平的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1km分辨率的AVHRR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模型主要输入,模拟并分析了1988~2004年该区NPP时空格局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平均NPP为143.17gC·m–2·a–1,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以森林NPP最高(267.90gC·m–2·a–1),其次为农田(222.94gC·m–2·a–1)、草地(160.90gC·m–2·a–1)和湿地(161.36gC·m–2·a–1),荒漠最低(36.13gC·m–2·a–1)。其年际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NPP表现为增加趋势,每10a增加7.8~28.8gC·m–2;而中、东部表现为降低趋势,每10a降低13.1~42.8gC·m–2。根据显著性检验,NPP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和20.34%,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NPP呈降低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0.75%和3.77%,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以该区长江和黄河等沿线区分布更为集中,变化显著性也更高。三江源NPP的年际变化趋势的气候驱动力分析表明,整个区域水平上该地区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变化的主导,西部地区暖湿化趋势,造成了该地区生产力较为明显的、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东、中部地区则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河流沿线,是人类居住活动密集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放牧压力较大、草地退化严重,而该地区暖干化趋势加剧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三江源 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陕西省NPP遥感估算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连喜 李萌萌 +1 位作者 李琪 许小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74-79,共6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手段,结合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植被类型数据,应用CASA模型估算得到陕西省2013年的NPP数据。结果表明,2013年陕西省NPP总量为8.87×107g C/a,平均值为469.58 g C/(m2·a),NPP最高值为7...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手段,结合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植被类型数据,应用CASA模型估算得到陕西省2013年的NPP数据。结果表明,2013年陕西省NPP总量为8.87×107g C/a,平均值为469.58 g C/(m2·a),NPP最高值为723.06 g C/(m2·a),其空间分布特点表现为显著的纬度分布,南高北低,陕南>关中>陕北;NPP时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植被类型NPP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耕地>草地,并且各植被类型最大值出现月份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陕西省 casa模型 NDVI 遥感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涛 史培军 +1 位作者 罗巾英 邵振艳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学者之间的估算值差异较大。从估算方法看,主要有基于土壤剖面的直接估算法和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间接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估算法由于只反映了不同...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学者之间的估算值差异较大。从估算方法看,主要有基于土壤剖面的直接估算法和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间接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估算法由于只反映了不同土壤或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因而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间接估算法由于参数的简化,影响了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精度。作者将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型、实际测量的土壤有机碳结合起来,以求提高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受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不好,而土壤基础呼吸由于剔除了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从而使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测定系数R2可达0.78。采用了结合遥感和碳循环过程的CASA模型及Van’tHoff土壤呼吸模型,首先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基础呼吸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的土壤有机碳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基础呼吸 遥感 过程模型 中国
下载PDF
NPP过程模型遥感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世华 牛铮 李壁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主要探讨了NPP过程模型的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分类、植物生长状况信息、土壤水分信息和气象因子)的遥感获取方法。这些因子的全遥感化将为研究大区域和全球NPP模拟提供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过程模型 遥感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CASA模型的西江流域NPP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永领 郝成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基于EOS/MODIS遥感资料,采用CASA模型分析西江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平均植被NPP为400~500 gC/(m2.a),上游地区偏低,为200~300 gC/(m2.a),中下游地区较高,平均500~600 gC/(m2.a),... 基于EOS/MODIS遥感资料,采用CASA模型分析西江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平均植被NPP为400~500 gC/(m2.a),上游地区偏低,为200~300 gC/(m2.a),中下游地区较高,平均500~600 gC/(m2.a),部分地区可达到800 gC/(m2.a)以上;植被NPP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节次之,冬季最低小;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差异明显,在5-10月,上游地区植被NPP较低,中下游地区较高;在1-3月,上游地区尤其是南盘江流域的植被NPP较高,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中游地区明显较少。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特征还表现在汛期空间差异大,枯水期空间差别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格局 casa模型 西江流域 遥感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NPP估算——基于机器学习优化CASA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专 胥焘 +5 位作者 黄应平 肖敏 张家璇 周爽爽 席颖 熊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4-2478,共15页
三峡库区蓄水后,其生态效应受到广泛关注。消落带植被固碳量作为衡量库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库区碳循环与生态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消落带不同高程植被接受光照的时间有所差异,且受河流水位变化影响,传统的CASA模型在计算... 三峡库区蓄水后,其生态效应受到广泛关注。消落带植被固碳量作为衡量库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库区碳循环与生态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消落带不同高程植被接受光照的时间有所差异,且受河流水位变化影响,传统的CASA模型在计算消落带植被固碳量时,存在对植物的光能利用率计算不够精确等问题。以三峡库区香溪河陡坡消落带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耦合RBFNN模型(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与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的新方法(RBF-CASA)。基于RBFNN建立环境影响因子模型,借助高程数据及植被指数等特征计算适合消落带区域的环境影响因子。结合CASA模型中温度和水分胁迫因子,提高植被在像元尺度上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估算精度,并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模型验证结果显示:RBF-CASA模型估算值与观测值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730(P<0.01,n=32)。对比原始CASA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降低10.99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降低了23.861,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RMSE)降低5.1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降低1.12%。使用提出的RBF-CASA模型在库区水位落干期(7—8月份)进行固碳量估算,结果表明:NPP月均值在66.234—134.144g C/m^(2)之间,NPP随着高程的增加呈现起伏变化,其总量在150—155m之间达到峰值,均值在170m以上区域最高。在2021年9月植被NPP均值为35.883g C/m^(2),2022年9月植被NPP均值为25.964g C/m^(2),由于降雨量减少、长江水位下降,在2021—2022年间植被恢复情况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库区碳循环、生态净化及生态修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过程的遥感模型(casa) 机器学习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无人机 环境影响因子模型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与CMB模型的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PM_(2.5)溯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小锋 韩红 +6 位作者 闫学军 王在峰 李圣增 田勇 梁第 马明亮 张桂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5-1183,共9页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同时结合气态污染物和PM_(2.5)组分小时数据以及各项气象要素等资料,全面和综合地对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本地来源、区域传输和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本次重污染过程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随着湿度升高和大气边界层高度(PBL)的降低,PM_(2.5)日均质量浓度达到最高211μg·m^(−3),其中PM_(2.5)小时质量浓度最高达到333μg·m^(−3);NO_(3)^(−)、SO_(4)^(2−)、NH4+和有机物(OM)在PM_(2.5)中占比分别为30.7%、11.4%、13.9%和13.7%;重污染时段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达到0.6和0.5,说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来自于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CMB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源(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碳)和机动车源是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主要来源;与清洁天相比,硝酸盐的分担率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分担率是清洁天的2.2倍,质量浓度是清洁天的10.5倍。本次重污染过程除济南本地污染源以外,还受山东省内德州东部、滨州西部以及济南市的商河县和济阳区等地污染气团近距离传输,以及来自西南方向的河南省东北部和安徽省西部地区的跨省输送的污染气团,途径济南市南部、泰安和济宁地区以及济南市的长清区和平阴县等地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_(2.5) 溯源分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卫星遥感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基于辐射传输过程的水质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冉 徐鹏 +2 位作者 刘心怡 黄瑞 朱孟兰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236-240,共5页
根据入射光在水体中的辐射传输过程以及水分子、悬浮泥沙和污染物等的散射、吸收对传输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水质遥感模型。该模型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较经验和半经验模型具有适用性强,可行性高的优点。采用Landsat8卫星数据,运用该模型对... 根据入射光在水体中的辐射传输过程以及水分子、悬浮泥沙和污染物等的散射、吸收对传输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水质遥感模型。该模型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较经验和半经验模型具有适用性强,可行性高的优点。采用Landsat8卫星数据,运用该模型对珠江口水域进行了水质定量分析,先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太阳天顶角纠正和大气校正,继而进行水陆分离,最后选取OLI 3和OLI 4两个波段计算了污染物和悬浮泥沙的浓度,结果与所掌握的珠江口污染物和悬浮泥沙分布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证明利用该模型进行水质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过程 水质遥感模型 Landsat8 珠江口 污染物浓度 悬浮泥沙浓度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北京植被NPP时空格局及其因子解释 被引量:38
13
作者 尹锴 田亦陈 +3 位作者 袁超 张飞飞 苑全治 花利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北京为研究区,整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多源辅助数据,基于改进的光能利用率(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分析了2010年北京植被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 以北京为研究区,整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多源辅助数据,基于改进的光能利用率(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分析了2010年北京植被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北京NPP总量为5.5 Tg C,其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北部和西部山区总量较高,平原区NPP总量较低;2北京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NPP最大,占全年的62%,冬季最小,仅占3%,春季和秋季分别占全年NPP总量的18%和17%;3北京植被NPP受水分和热量条件限制,不同区域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北部和西部山区自然植被受气温影响较大,平原区农作物生长更容易受降水影响,而在山区向平原过渡区域的植被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casa模型 遥感 北京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过程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72
14
作者 冯险峰 刘高焕 +1 位作者 陈述彭 周文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模拟已从统计模型发展到过程模型时代。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物物理过程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理论框架完整,结构严谨。论文从植物器官、个体、冠层、景观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对过程模型进行分...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模拟已从统计模型发展到过程模型时代。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物物理过程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理论框架完整,结构严谨。论文从植物器官、个体、冠层、景观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对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近年来,由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使得遥感过程模型融合了遥感及时、准确、宏观、多尺度的优势而成为当前生产力模型的主攻方向。遥感过程模型可实现生态系统NPP的及时模拟和动态监测,便捷、准确地反映NPP的时空变化格局。而在NPP建模过程中,尺度转换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尺度模型间扩展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数学手段进行尺度转换,同时遥感和GIS技术提供了尺度转换的有力工具。综观我国NPP研究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是其特点。虽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过程模型的建模方面还很不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过程模型 遥感过程模型 陆地生态系统 尺度转换
下载PDF
遥感蒸散发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5
作者 高彦春 龙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528,共14页
蒸散发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水分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也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分量之一。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区域尺度的蒸散发估算成为可能,由此涌现出许多旨在精确反演不同时空尺度蒸散发及地表通量的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的... 蒸散发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水分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也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分量之一。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区域尺度的蒸散发估算成为可能,由此涌现出许多旨在精确反演不同时空尺度蒸散发及地表通量的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根据模型建构思想和方法的不同,从基于能量平衡的单层和多层模型、基于能量平衡的彭曼类模型以及遥感经验模型3个方面入手,系统回顾国内外遥感蒸散发模型的算法,详细评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BAL,SEBS,TSEB模型的原理和优劣,分析了蒸散发反演存在的时间拓展及不确定性、时空分辨率及尺度效应、模型选择及适用性判别、平流影响和精度检验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加强陆面过程和地-气系统作用机制、模型输入参数精度、精度检验和尺度效应及误差传递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蒸散发 模型 陆面过程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Ⅰ模型的原理与结构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中根 郑红星 +1 位作者 刘昌明 赵为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面向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个基于GIS/RS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单元水文模型与河网汇流模型两大部分。单元水文模型涉及到冠层截留、融雪、蒸散发、坡面流、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地下水出流等水文物理过程。产流计算考虑到... 面向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个基于GIS/RS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单元水文模型与河网汇流模型两大部分。单元水文模型涉及到冠层截留、融雪、蒸散发、坡面流、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地下水出流等水文物理过程。产流计算考虑到地形坡度的影响采用基于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汇流演算基于河网结构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方法。模型的大部分参数与输入信息可以利用GIS和RS技术获取,能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改变,做出快速的模拟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原理与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水文过程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遥感信息的洪水过程模拟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红梅 任立良 +2 位作者 安如 袁飞 王美荣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将遥感技术获取的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1km栅格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空间配准,由此直接提取新安江模型参数IMP(不透水面积比),并通过构建林地面积比与新安江模型参数SM(土壤自由水蓄水容量)的关系间接确定各子流域... 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将遥感技术获取的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1km栅格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空间配准,由此直接提取新安江模型参数IMP(不透水面积比),并通过构建林地面积比与新安江模型参数SM(土壤自由水蓄水容量)的关系间接确定各子流域的SM值.汉江褒河流域24场洪水实例研究表明: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15场洪水的确定性系数增大,22场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显著降低;SM对洪峰流量的影响要比对确定性系数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流域 土地利用 地表覆盖 遥感 洪水过程模拟
下载PDF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水量过程模拟——以黄河河源区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道峰 吴悦颖 刘昌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的结合点,采用数字网格技术,以流域水量变化对地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为目的,讨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下垫面和气候变化下流域水量响应过程的一般方法...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的结合点,采用数字网格技术,以流域水量变化对地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为目的,讨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下垫面和气候变化下流域水量响应过程的一般方法,并以黄河河源区为实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量过程 黄河河源区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瓦屋山林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4
19
作者 耿君 阮宏华 +1 位作者 涂丽丽 吴国训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6,共7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并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和林班数据,估算出瓦屋山林场2008—2009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PNPP),并通过实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系,验证CASA模型在研究地区估算结果。...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并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和林班数据,估算出瓦屋山林场2008—2009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PNPP),并通过实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系,验证CASA模型在研究地区估算结果。结果表明:CASA模型估测植被PNPP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适用于瓦屋山林场植被净生产力估算;CASA模型估算结果主要植被类型年均PNPP区别明显,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山杨、麻栎、板栗、马尾松、湿地松、灌木、杉木和池杉;瓦屋山林场植被PNPP季节变化显著,夏季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少,主要由于不同季节环境因素不同,其中又以太阳辐射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遥感 净初级生产力 森林生物量
下载PDF
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过程模型和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冯险峰 孙庆龄 林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6-503,共8页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不仅是表征植被活动和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而且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汇和反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主要因子。当前,模型模拟成为大尺度NPP研究的主要手段,而在众多NPP估算模型中,过程模型逐渐趋于主导地位。虽...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不仅是表征植被活动和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而且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汇和反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主要因子。当前,模型模拟成为大尺度NPP研究的主要手段,而在众多NPP估算模型中,过程模型逐渐趋于主导地位。虽然目前有关NPP的研究有很多,但还没有关注于大尺度上应用的过程模型及其模拟的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因此本文主要侧重于NPP过程模型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的应用,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进一步将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过程模型分为静态植被模型和动态植被模型。②阐明这些模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③归纳出NPP过程模型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应用的3大挑战:时空尺度转换、多源数据的获取与融合以及模型模拟结果的验证与评价,并根据其解决方案总结出通用的模型应用框架。④从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3个方面探讨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找到NPP变化的规律与模式。最后根据NPP模型的发展对未来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过程模型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模型的综合性将更高,机理性也将更强,同时与全球变化研究结合得更加紧密,且基于多个已有模型的混合模型也是未来NPP模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本文认为对NPP模拟结果的尺度效应研究也是未来NPP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区域及全球尺度 过程模型 全球变化 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