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飞机自动着陆技术概念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军 杨一栋 曹东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共4页
自动着陆段是航天飞机整个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段 ,它是指从离地高度 30 0 0m的自动着陆入口到航天飞机在跑道上着陆滑跑的这一段飞行。在自动着陆段 ,航天飞机着陆采用对基准轨迹跟踪的方式 ,就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基准轨迹 ,各模态的制导... 自动着陆段是航天飞机整个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段 ,它是指从离地高度 30 0 0m的自动着陆入口到航天飞机在跑道上着陆滑跑的这一段飞行。在自动着陆段 ,航天飞机着陆采用对基准轨迹跟踪的方式 ,就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基准轨迹 ,各模态的制导系统将航天飞机的高度误差和高度速率误差按照一定制导律得出法向加速度指令 ,去控制飞机 ,以跟踪基准轨迹。本文还阐述了速度控制、起落架着地后的俯仰速率控制、横滚改出及飞行员人工监控和接管航天飞机着陆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机 自动着陆技术 基准轨迹 轨迹跟踪
下载PDF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纤维铺放路径设计及屈曲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尘瑾 祖磊 +2 位作者 李书欣 汪准 兰总金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与传统纤维直线铺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变刚度层合板可以更好地实现材料的可设计性,并通过铺放路径的优化设计提高层合板的屈曲载荷。首先,对铺放角随坐标轴线性变化的铺放路径进行扩展,提出多种铺放角非线性变化的曲线线型,并以此... 与传统纤维直线铺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变刚度层合板可以更好地实现材料的可设计性,并通过铺放路径的优化设计提高层合板的屈曲载荷。首先,对铺放角随坐标轴线性变化的铺放路径进行扩展,提出多种铺放角非线性变化的曲线线型,并以此作为基准轨迹重新设计了四种纤维变角度铺放方式。其次,利用ANSYS软件对上述五种不同铺放路径的变刚度层合板进行建模运算,在单轴和双轴载荷下,对其进行屈曲载荷计算分析并与定角度铺放的层合板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铺放路径优化下的变刚度层合板与纤维直线铺放的层合板相比,其屈曲载荷得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 纤维曲线铺放 基准轨迹 路径设计 屈曲分析
下载PDF
重复使用运载器无动力自动着陆制导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彭腾飞 孟琳 +3 位作者 叶永强 黄一敏 李涛 薛雅丽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4年第2期208-212,228,共6页
自动着陆段是重复使用运载器整个飞行任务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从距离地面3 000 m高度的自动着陆入口到重复使用运载器在跑道上着陆的这一段无动力飞行过程。利用工作频域内迎角和过载的关系得到迎角指令,并将其作为制导指令进行了相应... 自动着陆段是重复使用运载器整个飞行任务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从距离地面3 000 m高度的自动着陆入口到重复使用运载器在跑道上着陆的这一段无动力飞行过程。利用工作频域内迎角和过载的关系得到迎角指令,并将其作为制导指令进行了相应的制导律设计。考虑到单轨迹线制导范围的局限性,还首次提出了多轨迹线制导的概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使得重复使用运载器以更大范围的初始纵向距离偏差实现安全着陆,以提升现有制导方案的制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自动着陆 基准轨迹 制导律设计 轨迹线制导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自动着陆纵向制导律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俊唐 王和平 +1 位作者 唐硕 闫晓东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94,共5页
在可复用运载器准确着陆控制问题的研究中,为实现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跟踪基准着陆轨迹以便安全地自动着陆,建立了以待飞航程为独立变量的无动力运动方程,利用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方法设计了纵向制导律。纵向制导律以速度偏差、高度... 在可复用运载器准确着陆控制问题的研究中,为实现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跟踪基准着陆轨迹以便安全地自动着陆,建立了以待飞航程为独立变量的无动力运动方程,利用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方法设计了纵向制导律。纵向制导律以速度偏差、高度偏差和航迹倾斜角偏差作为输入,给出迎角指令和减速板偏角指令。针对基准情况、存在初始条件和气动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纵向制导律可行,能很好地消除初始条件和气动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准确地跟踪基准着陆轨迹,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并且着陆速度、着陆动压和下沉速率均满足着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自动着陆 基准轨迹 线性二次调节器 纵向制导律
下载PDF
航天飞机自动着陆技术概念研究
5
作者 张军 杨一栋 张子彦 《航空与航天》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自动着陆段是航天飞机整个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段,它是指从离地高度3000m的自动着陆入口到航天飞机在跑道上着陆滑跑的这一段飞行。在自动着陆段.航天飞机着陆采用对基准轨迹跟踪的方式,就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基准轨迹,各模态的制导系... 自动着陆段是航天飞机整个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段,它是指从离地高度3000m的自动着陆入口到航天飞机在跑道上着陆滑跑的这一段飞行。在自动着陆段.航天飞机着陆采用对基准轨迹跟踪的方式,就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基准轨迹,各模态的制导系统将航天飞机的高度误差和高度速率误差按照一定制导律得出法向加速度指令,去控制飞机,以跟踪基准轨迹。本文还阐述了速度控制、起落架着地后的俯仰速率控制、横滚改出及飞行员人工监控和接管航天飞机着陆等内容。自动着陆技术的概念研究为以后航天飞机自动着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设计思想与工程实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机 自动着陆技术 基准轨迹 制导系统 飞行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