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质资源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破解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的难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勇 郝晨阳 +3 位作者 焦成智 李甜 毛龙 刘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10年前后,随着各大作物模式品种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的重测序研究,突破了分子标记数量的限制,带动作物科学研究全面进入基因组时代,大量代表性品种、种质资源完成了重测序工作,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SNP标记,全基因... 2010年前后,随着各大作物模式品种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的重测序研究,突破了分子标记数量的限制,带动作物科学研究全面进入基因组时代,大量代表性品种、种质资源完成了重测序工作,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SNP标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广泛应用于遗传资源研究,使近10年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的黄金期,通过GWAS解析一些复杂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成为Cell、Nature和Science及其子刊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推动种质资源学迈入一个崭新时代。20世纪,遗传育种学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种质资源学科的萌芽和初步形成,而21世纪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种质资源学推动育种学发展的新局面,一些长期困扰育种家的问题,通过GWAS分析得到了重要启示或答案(如番茄的驯化、育种史,品质与产量矛盾问题,小麦骨干亲本等)。而泛基因组研究的迅速发展,突破了单一参考基因组的局限性,使我们认识到品种间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普遍性,为深度解析重大品种、骨干亲本的形成及突破性资源的创制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巢式关联作图群体(NAM,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多亲本互交群体(MAGIC,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及以此为基础衍生的构建多亲本遗传群体的思路和实践,使研究群体的遗传背景水平达到同期育种要求,不仅加快了基因的精细定位,并为组装育种提供了平台,推动着种质资源学、基因组学和育种学的融合与互动,开启了以基因组信息为支撑的基因资源和分子设计育种新时代,也预示着大学科融合与调整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学 基因组学 基因发掘 作物育种
原文传递
彩色小麦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萍 张正斌 +1 位作者 张锦鹏 李芙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9-1571,共23页
随着人类对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需求越来越大,彩色小麦遗传研究越来越深入,彩色小麦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营养遗传育种方面的迅猛需求,本文综述了彩色小麦基因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进展,... 随着人类对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需求越来越大,彩色小麦遗传研究越来越深入,彩色小麦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营养遗传育种方面的迅猛需求,本文综述了彩色小麦基因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彩色小麦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其次介绍了彩色小麦染色体组及系谱,第三是首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彩色小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的进展。我国近24年来审定了61个彩色小麦品种,其中紫(黑)粒品种50个,蓝粒小麦品种10个,绿粒小麦品种1个,还育成了19个彩色小麦种质新资源,其中近4年是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审定最多的年份。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是我国4大彩色小麦育种和产业化基地。彩色小麦品种大部分来源于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彩色小麦基因主要来自于小麦与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偃麦草、黑麦、赖草等远缘杂交。有48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4%,4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4个彩色小麦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超过10 min。针对彩色小麦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建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要遵循“有差异,就选择;能遗传,可定向;有价值,就保藏;需鉴定,要精准;扬其长,广利用”的基本原则。以上资料将为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和基因种质资源,推动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基因发掘 种质资源 育种应用
原文传递
植物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 被引量:33
3
作者 贾继增 黎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85-1592,共8页
种质资源是基因的载体,如何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新的目标基因是21世纪植物育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新的基因发掘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新基因发掘也产生了各种新的思路和策略。笔者在回顾基因发掘历... 种质资源是基因的载体,如何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新的目标基因是21世纪植物育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新的基因发掘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新基因发掘也产生了各种新的思路和策略。笔者在回顾基因发掘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新基因发掘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种基因发掘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开展新基因发掘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学 种质资源 基因发掘 农业生物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数据分析与基因发掘 被引量:49
4
作者 周华 张新 +1 位作者 刘腾云 余发新 《江西科学》 2012年第5期607-611,共5页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是在转录组水平上进行深度测序的一项技术,为真核生物转录组学的研究开创了新平台,但同时测序所得到的海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一大挑战。对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转录组测序...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是在转录组水平上进行深度测序的一项技术,为真核生物转录组学的研究开创了新平台,但同时测序所得到的海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一大挑战。对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转录组测序后的数据分析,以及在真核生物尤其是非模式物种中的基因发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数据分析 基因发掘
下载PDF
基于种间渐渗的甜瓜属野生优异基因发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劲枫 《中国瓜菜》 CAS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作物近缘野生种中含有诸多栽培作物中所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通过种间杂交发掘利用这些基因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栽培黄瓜种间杂交研究相关历史背景,介绍了近年来特异资源创制取得的进展,着重阐述了基于种间渐渗途经发... 作物近缘野生种中含有诸多栽培作物中所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通过种间杂交发掘利用这些基因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栽培黄瓜种间杂交研究相关历史背景,介绍了近年来特异资源创制取得的进展,着重阐述了基于种间渐渗途经发掘野生优异基因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和方法,展望了对黄瓜基因组研究和品种改良的巨大前景。本文对葫芦科其他作物基因发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属 黄瓜 种间杂交 基因发掘
下载PDF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Ⅱ.作物有利基因鉴定和等位基因发掘
6
作者 刘忠松 《作物研究》 201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解析作物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是提高育种选择准确性的基础,而鉴定控制性状的基因及其等位变异是解析作物性状的遗传结构的基础。简略介绍了基因鉴定的图位克隆方法、基于分离群体混合测序的鉴定方法、基于大量种质的基因组重测序GWAS方法... 解析作物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是提高育种选择准确性的基础,而鉴定控制性状的基因及其等位变异是解析作物性状的遗传结构的基础。简略介绍了基因鉴定的图位克隆方法、基于分离群体混合测序的鉴定方法、基于大量种质的基因组重测序GWAS方法和RNA测序方法,同时介绍了从种质资源中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发掘等位基因的方法,为科学有效利用最佳等位基因进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性状 遗传结构 基因鉴定 等位基因发掘
下载PDF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刘树兵:小麦基因发掘与分子设计育种取得重要进展
7
作者 刘树兵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5期27-27,共1页
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历程中,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一直在默默努力着。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测序鉴定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成为水稻、玉米等重要农作物中对产量等复杂性状进行遗... 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历程中,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一直在默默努力着。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测序鉴定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成为水稻、玉米等重要农作物中对产量等复杂性状进行遗传解析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这些作物中,由于连锁不平衡(LD)衰减距离较短,能够将一些鉴定到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界定到较小的基因组区域,同时进行候选基因的鉴定与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工作者 山东农业大学 基因发掘 分子设计育种 基因组关联分析 测序技术 农业大国 遗传解析
下载PDF
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 2006年11月23-2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
8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92-392,424,共2页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 代表 海南省 基因发掘 会务费 植物资源 生物资源 会议论文 会议录 遗传多样性 研讨会
下载PDF
基于越橘果实转录组测序WBC型转运蛋白基因发掘及表达分析
9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11期234-234,共1页
为发掘越橘中WBC型(White brown complex)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基因,研究其与次生代谢物质(Secondary metabolite)运输关系,从越橘果实转录组测序文库中筛选出21个编码WBC型转运蛋白基因。
关键词 ABC转运蛋白 基因发掘 转录组 表达分析 C型 越橘 测序 果实
下载PDF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 被引量:70
10
作者 张学勇 童依平 +6 位作者 游光霞 郝晨阳 盖红梅 王兰芬 李滨 董玉琛 李振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26-1535,共10页
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除自然选择外,还经历了两次大的人工选择,即人工驯化选择和育种选择,使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现代品种与古老的地方品种之间在群体遗传结构及性状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基因组中,一些承受强选择作用的基因在群体中... 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除自然选择外,还经历了两次大的人工选择,即人工驯化选择和育种选择,使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现代品种与古老的地方品种之间在群体遗传结构及性状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基因组中,一些承受强选择作用的基因在群体中的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这些基因附近区域的遗传多样性也明显下降。在遗传学中将这种对个别基因的选择导致其侧翼区域遗传多样性降低的现象称之为选择牵连效应(Hitchhikingeffect,也称选择搭载效应)。通过大群体多位点的扫描分析,可找到一些发生选择牵连效应的基因组区段,利用标记/性状关联分析(Marker/Traitassociationanalysis),就可发现这些区段所控制的重要性状;对这些区段进行精细扫描和分析,即可找到一些决定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并发现优异等位变异,从而为重要基因的克隆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各大作物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绘制完成、高通量基因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为利用选择牵连效应分析、通过标记/性状之间的关联,寻找和定位一些重要基因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以小麦株高、千粒重、磷的吸收和利用等性状为例,就选择牵连效应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进行了讨论,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育种 选择牵连效应 关联分析 基因作图 基因发掘 综述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的谷子新基因发掘及基因结构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穆彩琴 张瑞娟 +3 位作者 屈聪玲 韩渊怀 王兴春 杨致荣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66-1072,共7页
尽管谷子(Setaria italica)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已经公布,但其基因注释很不完善。为此,本文应用RNA-Seq技术开展了谷子新基因发掘和已注释基因结构优化工作。以‘晋谷21’谷子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构建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2500测... 尽管谷子(Setaria italica)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已经公布,但其基因注释很不完善。为此,本文应用RNA-Seq技术开展了谷子新基因发掘和已注释基因结构优化工作。以‘晋谷21’谷子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构建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进行双端测序,最终获得37 072 949条高质量的干净读段(clean reads)。将其进一步与‘豫谷1号’谷子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鉴定出614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COG、GO、KEGG、Swiss-Prot和NR等数据库对其进行了功能注释,获得了438个新基因的注释信息。此外,还优化了7 175个已注释基因的结构,延伸了4 330个基因的5′端和5 362个基因的3′端。本研究旨在为后续谷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其他生物基因组注释信息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RNA-SEQ 转录组 基因发掘 基因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岗梅转录组及其乌索烷型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发掘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夏生 罗秀秀 +2 位作者 徐晖 詹若挺 陈蔚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5-1512,共8页
目的:发掘与岗梅乌索烷型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基因。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岗梅根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基因注释、同源分析、系统发生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发掘可能参与合成的单基因簇(Unigenes)。结果:在岗梅根转录组中发现... 目的:发掘与岗梅乌索烷型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基因。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岗梅根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基因注释、同源分析、系统发生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发掘可能参与合成的单基因簇(Unigenes)。结果:在岗梅根转录组中发现了272条与萜类生物合成相关的Unigenes。这其中包括72条可能参与萜类生物合成上游途径的Unigenes,以及26条可能与三萜合成途径下游母核合成、氧化和糖基化相关的Unigenes。对其中部分Unigenes进行系统发生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些Unigenes与同源基因间的进化关系。利用酵母表达系统,鉴定了两个香树酯醇合酶IaAS1和IaAS2,其中IaAS1为少数以α-香树脂醇为主要产物的香树酯醇合酶之一。结论:本文从岗梅根转录组数据库中发掘到一系列可能与岗梅乌索烷型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基因。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揭示岗梅中乌索烷型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梅 转录组 三萜皂苷 生物合成 基因发掘
下载PDF
辣椒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欣捷 方荣 +2 位作者 周坤华 石博 陈学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9-628,共10页
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辣椒辣味、颜色、抗病和雄性不育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并介绍了辣椒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发掘的常规方法,以及随着辣椒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辣椒辣味、颜色、抗病和雄性不育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并介绍了辣椒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发掘的常规方法,以及随着辣椒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发掘的新技术及其在辣椒基因发掘中的应用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重要农艺性状 基因发掘
下载PDF
cDNA文库在棉花基因发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甄军波 迟吉娜 +4 位作者 张建宏 杜海英 李伟明 刘琳琳 张香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5-282,共8页
构建cDNA文库是发掘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也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大量的棉花cDNA文库,为棉花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积累了丰富的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资... 构建cDNA文库是发掘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也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大量的棉花cDNA文库,为棉花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积累了丰富的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资源。本文对近几年来cDNA文库在棉花基因发掘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CDNA文库 基因发掘
原文传递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发掘基因资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总体设计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贾继增 张启发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7期4-8,共5页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应以培育“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品种为突破口。因此本项目以发掘抗旱、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及优质基因为研究重点。我们将植物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基因资源研究,提出了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项目近两年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建立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了水稻、小麦、大豆初级核心种质。(2)明确了新基因发掘的方法,构建了一批基因作图群体。(3)已克隆到水稻抗白叶枯病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 种质资源 基因发掘 基因资源有效利用 总体设计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桃SH肉质基因发掘及育种利用
16
作者 牛良 曾文芳 +3 位作者 鲁振华 崔国朝 潘磊 王志强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24期14-14,共1页
桃原产中国,是我国第三大落叶果树,栽培历史达3,000年以上,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栽培的桃品种多数为柔软多汁的溶质类型,以长三角广泛种植的水蜜桃为代表,这种类型果实成熟后留树时间很短,往往造成来不及采摘销售而烂在... 桃原产中国,是我国第三大落叶果树,栽培历史达3,000年以上,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栽培的桃品种多数为柔软多汁的溶质类型,以长三角广泛种植的水蜜桃为代表,这种类型果实成熟后留树时间很短,往往造成来不及采摘销售而烂在地里,提前采收则品质降低,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耐贮运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桃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栽培历史 桃品种 育种利用 基因发掘 水蜜桃 桃产业 栽培面积
原文传递
海洋稀有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 CNP193基因组新颖PKS和NRPS基因簇的发掘 被引量:5
17
作者 房耀维 刘姝 +5 位作者 王淑军 吕明生 焦豫良 陈国强 潘建梅 牛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8-57,共10页
利用基因组发掘技术,从海洋稀有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 CNP193基因组序列中发掘新颖PKS和NRPS基因簇,并初步预测基因簇对应产物,为新颖聚酮化合物的发现,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和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改造提供信息。... 利用基因组发掘技术,从海洋稀有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 CNP193基因组序列中发掘新颖PKS和NRPS基因簇,并初步预测基因簇对应产物,为新颖聚酮化合物的发现,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和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改造提供信息。在利用anti SMASH对S.arenicola CNS 205和S.arenicola CNP193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进行预测,并经过NRPS-PKS knowledgebase验证的基础上,以S.arenicola CNS 205基因簇为对照,初步选择新颖基因簇;进一步用NCBI Blast和Nap Dos分析判断基因簇的新颖性后获得3个新颖基因簇:基因簇7,基因簇10和基因簇20。结合anti SMASH对基因簇核心结构的预测和与已知功能同源性基因簇,NCBI Blast比对的同源序列,以及Nap Dos对个基因簇中KS domain和C domain的进化分析等信息,初步表明基因簇7和基因簇20的对应产物分别为烯二炔类和有半胱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参与合成的肽类化合物。由于基因簇10得到的信息较少,不能预测其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发掘 新颖PKS基因 新颖NRPS基因 产物预测
下载PDF
基因组发掘策略指导铁载体类化合物的发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志波 李星星 +5 位作者 任卫聪 侍媛媛 高荣梅 李玉环 武临专 洪斌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年第2期97-107,共11页
目的利用基因组发掘策略指导铁载体类化合物的发现。方法首先,在获得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CPCC 200274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利用antiSMASH对其编码的潜在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Bl... 目的利用基因组发掘策略指导铁载体类化合物的发现。方法首先,在获得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CPCC 200274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利用antiSMASH对其编码的潜在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Blastp比对,判断该菌株中是否存在铁阻遏蛋白(Dmd R1)同源基因,并借助于MEME、FIMO等软件寻找包含Dmd R1蛋白结合位点(iron box)的基因簇,则该基因簇可能为铁载体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其次,摸索合适的发酵条件,利用实时定量RT-PCR(q RT-PCR)技术检测相关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分离纯化目标铁载体类化合物,验证此基因组发掘策略的可行性。结果利用antiSMASH从灰产色链霉菌CPCC 200274基因组中发现了5个含有iucA_C基因、标注为铁载体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lastp比对提示该菌株基因组中存在Dmd R1的同源蛋白SGC5642,可能参与铁载体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调控。结合MEME、FIMO软件分析结果,5个含iucA_C的基因簇中只有cluster 29含有iron box序列,推测cluster 29可能编码铁载体类化合物。根据以上信息,利用q RT-PCR方法确定了该基因簇表达的发酵条件,分离纯化获得了3个铁载体类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去铁敏B,去铁敏E和N1-羟基-N1-琥珀酰基尸胺。结论以基因组发掘策略为指导,从微生物基因组中发现铁载体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和铁阻遏蛋白结合位点,并通过qRT-PCR方法在转录水平确定目标基因簇的方法,成功获得3个铁载体类化合物。该策略为解决目前antiSMASH对于铁载体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的局限性和该类化合物基因簇的快速定位、新生物合成元件的发掘提供了新思路,为新结构铁载体类化合物的寻找及合成生物学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发掘 铁载体 灰产色链霉菌 QRT-PCR
下载PDF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
19
《中国科技成果》 2017年第6期12-12,共1页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技术首次发现了控制玉米维生素E高含量主效QTL基因ZmVTE4,开发了提高维生素E含量的功能标记,筛选出高维生素的甜玉米新品种5个。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育种应用 基因发掘 品质优良 分子 营养 维生素E L基因
原文传递
利用基因组发掘技术指导链霉菌SH-62中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及鉴定
20
作者 鲁洲 周俊 何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847-1851,共5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基因组发掘技术发现链霉菌SH-62基因组中至少含有37个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除了有4个基因簇分别与已知的肠道菌素、潮霉素A、尼日利亚菌素和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高度同源性以外,其他基因簇...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基因组发掘技术发现链霉菌SH-62基因组中至少含有37个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除了有4个基因簇分别与已知的肠道菌素、潮霉素A、尼日利亚菌素和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高度同源性以外,其他基因簇的功能鲜见报道。在不同发酵培养基上培养链霉菌SH-62,利用高分辨率的LC-MS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链霉菌SH-62确实能够产生肠道菌素、潮霉素A和尼日利亚菌素,从而证明了基因组发掘策略确实能够指导代谢产物的分离及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SH-62 基因发掘 生物合成基因 天然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