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马凡综合征并发主动脉疾病患者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研究
1
作者 武玉多 张宏家 何怡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6-209,217,共5页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SE)技术研究马凡综合征(MFS)主动脉疾病患者FBN-1基因突变与出现的主动脉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MFS主动脉疾病患者95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外周血4 ml,对MFS...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SE)技术研究马凡综合征(MFS)主动脉疾病患者FBN-1基因突变与出现的主动脉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MFS主动脉疾病患者95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外周血4 ml,对MFS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Sanger测序进一步在先证者中验证了获得的突变,而后对于突变基因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本研究的95例具有主动脉事件的MFS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3例,发病年龄在1~64岁之间,其中出现主动脉增宽43例,主动脉瘤25例,主动脉夹层27例(A型主动脉夹层21例,B型主动脉夹层4例,A+B型主动脉夹层2例)。WES检测发现本组MFS患者以错义突变为主,共48例,还发现3例内含子突变的MFS患者。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本组主动脉表型患者,出现FBN-1错意突变的患者最多;各主动脉表型的MFS患者在FBN-1上无突变热点。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人群MFS合并主动脉表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进一步验证了FBN-1基因对MFS患者的致病性作用;同时认为FBN-1基因突变是导致MFS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可为临床更好地评判MFS患者的预后和预防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指出了FBN-1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MFS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主动脉疾病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下载PDF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晓丽 周忠蜀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08-309,318,共3页
关键词 癫痫综合征 基因型-表型 热性惊厥 附加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国际抗癫痫联盟 分子遗传学 plus
下载PDF
扩展COL7A1突变数据库:41例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者中新发和再发突变及少见的基因型-表型相互影响因素
3
作者 Kern J.S. Kohlhase J. +2 位作者 Bruckner-Tuderman L. Has C 董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17-17,共1页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a heterogeneous hereditary skin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rauma-induced blistering and scarring, affects thousands of families world wid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xtend fr...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a heterogeneous hereditary skin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rauma-induced blistering and scarring, affects thousands of families world wid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xtend from minor nail dystrophy to severe life-threatening blistering, making early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ation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affected families. DEB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COL7A1 gene encoding collagen VII in the skin. 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in DEB remain complex owing to the gene structure, large variety of mutations, high rate of novel mutations, complex protein structure and assembly,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phenotypes. Here, we report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COL7A1mutation detection using direct automated DNA sequenc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ftware tools. With this approach, COL7A1 mutations of 41 DEB families were disclosed. Twenty-four mutations were novel and two recurrent. Elucidation of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mutations helped define disease mechanisms, but also revealed several unusual genotypic and/or phenotypic constellations, which impeded the diagnostics and prognostication. In addition, the studies disclosed a de novo mutation in recessive DEB and two new polymorphisms in the COL7A1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突变 基因型-表型关系 大疱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性 影响因素 新发 再发 数据库
下载PDF
18p缺失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研究现状
4
作者 张群先 黄强 +2 位作者 韦鸿晨 韦春逢 黄永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0170-0172,共3页
自1963年第一次描述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18p-)以来,对其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能够建立断裂位点发生在着丝粒的一个相当完整的表型图。但对18p-的敏感基因型-表型分子诊断工作会提供疾病预期和产前指导,这些分子表型基础工作将提供... 自1963年第一次描述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18p-)以来,对其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能够建立断裂位点发生在着丝粒的一个相当完整的表型图。但对18p-的敏感基因型-表型分子诊断工作会提供疾病预期和产前指导,这些分子表型基础工作将提供分子治疗潜在的靶点。18p-的下一步工作需要建立特异性基因缺失的精确效应。本文就18p-缺失敏感基因的进行基因型-表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p缺失综合征 基因型-表型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3型长QT综合征基因突变型与表型关系分析
5
作者 李翠兰 李旭 +7 位作者 郭保静 王福军 梁璐 蒋勇 高元丰 李蕾 胡大一 刘文玲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9期853-857,864,共6页
目的 目前已发现至少17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亚型,其中3型长QT综合征(LQT3)检出率为5%~10%,占第三位。该型人数虽不是很多,但由于症状严重、发生猝死的风险高而备受关注。现探讨中国LQT3患者特定突变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共入组6例... 目的 目前已发现至少17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亚型,其中3型长QT综合征(LQT3)检出率为5%~10%,占第三位。该型人数虽不是很多,但由于症状严重、发生猝死的风险高而备受关注。现探讨中国LQT3患者特定突变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共入组6例2001—2014年诊断为LQT3的先证者。用新一代靶向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或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到SCN5A基因上的突变。对携带特定突变的先证者及其受累亲属进行突变型和表型分析。结果 共检出SCN5A上的5个致病突变(V411M、P1332L、F1473S、R1644H和delD1790)。表型分析显示,多数先证者具有典型的LQT3型心电图(ECG)特点,美西律治疗有效。2例携带V411M突变的无关联先证者均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且不能被β受体阻滞剂抑制。携带P1332L突变的先证者表现出类似LQT2型的ECG模式,对美西律敏感。1例携带F1473S突变的患者在出生不久即发生了首次心脏事件,美西律无效,2.5岁时发生猝死。携带纯合R1644H突变的患者ECG上表现为基底部宽大的倒置T波,足量美西律治疗后可使ECG完全正常化。另外观察到位于C末端的delD1790突变引起致死性心脏事件的风险低。结论 LQT3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与其携带突变位置及是否在出生后第1年内有症状有关。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LQT3患者的基因突变型与表型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长QT综合征 SCN5A基因突变 基因型-表型关系
下载PDF
孤独症的遗传病因学研究进展及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计划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辉 胡正茂 夏昆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571-582,共12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具有高度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近年来依靠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具有高度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近年来依靠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对大样本量的孤独症散发患者和家系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拷贝数变异研究以及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鉴定了一大批孤独症的易感或致病基因以及位点。虽然取得了瞩目的进展,但这些研究的结果也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即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将对孤独症已有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基于已有的研究进展提出几种孤独症的病因学模型。同时,为了解决遗传异质性的问题,提出了孤独症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将是孤独症下一步临床遗传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ASD 遗传病因 罕见变异 常见变异 基因型-表型关联 GPCA ACGC
原文传递
疾病基因型-表型知识应进入儿科医师的视野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锡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3,共3页
单基因遗传病(如遗传代谢病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一个基因突变导致一个蛋白质缺陷,引起的特定临床表现(疾病)。人类孟德尔遗传网上数据库(OnlineMendelianInheritanceinMan,OMIM)(http://www.ncbi.nih.nih.gov/o... 单基因遗传病(如遗传代谢病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一个基因突变导致一个蛋白质缺陷,引起的特定临床表现(疾病)。人类孟德尔遗传网上数据库(OnlineMendelianInheritanceinMan,OMIM)(http://www.ncbi.nih.nih.gov/omim/)从1966年建立,至2013年已收集到19230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4970种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促进了人们对疾病的遗传学背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基因型-表型 儿科医师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基因遗传病 遗传代谢病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Angelman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基因型-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阮红梅 蒋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50-1753,共4页
Angelman综合征(AS)是以严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愉快表情、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母源染色体15q11-13上的UBE3A等位基因功能丧失是AS发生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AS的发病机制、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 Angelman综合征(AS)是以严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愉快表情、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母源染色体15q11-13上的UBE3A等位基因功能丧失是AS发生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AS的发病机制、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还未明确。现对近年来AS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综合征 UBE3A基因 发病机制 基因型-表型
原文传递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9
作者 蔡慈静 陈晓铭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9-424,共6页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XLH)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罕见病。其临床表型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个家系,临床表现的轻重也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位于X染色体上与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XLH)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罕见病。其临床表型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个家系,临床表现的轻重也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位于X染色体上与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s on X chromosome,PHEX)突变有关。本文从PHEX基因的突变类型、突变位点以及突变剂量方面,对XLH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予以综述,以期为XLH的基因研究与早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 基因型-表型 PHEX基因
下载PDF
107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IL36RN基因突变检测及基因型-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璐璐 付希安 +3 位作者 王真真 于功奇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4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研究IL36RN基因突变与中国汉族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的相关性,分析IL36RN基因型与GPP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方法:提取107例GPP患者的外周血DNA,进行IL36RN基因所有外显子测序,分析比较携带或不携带... 目的:研究IL36RN基因突变与中国汉族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的相关性,分析IL36RN基因型与GPP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方法:提取107例GPP患者的外周血DNA,进行IL36RN基因所有外显子测序,分析比较携带或不携带IL36RN基因突变以及携带隐性或杂合突变GPP患者的临床表型。结果:45例患者中检测到IL36RN基因的9个突变点(3个为新发突变点);其中25例为携带隐性突变(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20例携带杂合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发现,IL36RN基因突变与GPP的发病年龄、合并寻常型银屑病症状的概率、疾病反复发作的概率相关,而IL36RN基因隐性突变型与疾病反复发作的概率、疾病合并系统性炎症的概率相关。结论:IL36RN基因突变不仅与GPP的发病相关,而且与GPP的临床表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脓疱银屑病 IL36RN 基因-临床表型
下载PDF
POMT1基因变异在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石润茜 徐盈 +1 位作者 常媛媛 张建芳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849-854,共6页
蛋白O-甘露糖基转移酶1(POMT1)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蛋白质O-甘露糖基化修饰起始步骤,在细胞连接、神经元迁移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GP)是一组由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α-DG)O-糖基化缺陷所致的肌营... 蛋白O-甘露糖基转移酶1(POMT1)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蛋白质O-甘露糖基化修饰起始步骤,在细胞连接、神经元迁移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GP)是一组由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α-DG)O-糖基化缺陷所致的肌营养不良相关疾病。POMT1基因作为α-DGP的致病基因之一,通常与症状严重、预后差的α-DGP表型密切相关。该文对POMT1基因变异相关α-DGP的诊治、基因型-表型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探索POMT1变异的致病机制,为POMT1基因变异相关α-DGP的分子生物学水平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沃克-沃伯格综合征 蛋白O-甘露糖基转移酶1基因 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 蛋白O-甘露糖基转移酶 基因型-表型关系
下载PDF
BRAP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钰 李锋 +6 位作者 吴龙茂 李阁 郑晓冬 王文俊 杜文辉 杨森 王再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分析BRAP基因rs3782886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基因组外显子芯片测序分析Illumina Human610基因分型平台对16 876例PV患者和22 92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分型结果,分析病例... 目的分析BRAP基因rs3782886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基因组外显子芯片测序分析Illumina Human610基因分型平台对16 876例PV患者和22 92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分型结果,分析病例组间和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的基因型-临床表型之间的差异。结果遗传模式分析显示BRAP基因rs3782886在显性模型下对PV的发病作用影响最大(P<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BRAP基因rs3782886多态性与PV的发病类型相关(P<0.05)。未发现rs3782886与PV的其他表型包括发病年龄、家族史、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BRAP基因rs3782886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不仅与PV发病风险相关,还与PV临床表型相关,特别是与PV的发病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银屑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表型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分子特性:高频ALK和ROS1基因融合及罕见新型RET基因重排亚型 被引量:19
13
作者 Antonescu C R Suurmeijer A J +2 位作者 Zhang L 魏建国 邰艳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8-838,共1页
约50%的普通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IMTs)伴ALK基因重排和过表达。近年来,已证明其它激酶的基因融合,如ROS1和PDGFRB,与IMT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这些新出现的基因型是否与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仍然未知。本文作者对不同临床表现的... 约50%的普通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IMTs)伴ALK基因重排和过表达。近年来,已证明其它激酶的基因融合,如ROS1和PDGFRB,与IMT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这些新出现的基因型是否与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仍然未知。本文作者对不同临床表现的IMT大样本进行详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分析基因型-表型之间的潜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RET基因重排 基因融合 ALK 分子特性 基因型-表型 高频
下载PDF
双基因突变型X连锁Alport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宁宁 戴选彤 +2 位作者 蒋更如 林芙君 宁燕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34-442,共9页
目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X-linked Alport syndrome,XLAS)女性患者存在较强的临床异质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并总结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突变型XLAS女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的特征,以提高对此类多基因遗传XLAS女性患者疾... 目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X-linked Alport syndrome,XLAS)女性患者存在较强的临床异质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并总结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突变型XLAS女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的特征,以提高对此类多基因遗传XLAS女性患者疾病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科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诊断为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突变型XLAS的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通过家系内调查和Sanger测序明确上述患者的家系内患病成员及其所携带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变情况,并比较携带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其肾脏预后。搜索数据库,整理和归纳总结10例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或三基因突变型XLAS女性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3例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突变型XLAS女性患者中,1例同时携带COL4A3和COL4A5基因杂合突变,2例同时携带COL4A4和COL4A5基因杂合突变。总共发现6种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变,均为错义突变。3例患者均有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1例于40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例行肾脏活组织检查,但未见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异常,Ⅳ型胶原α3、α5染色呈阳性。3例患者均无肾外表现。家系内调查发现9例家系内患病成员,其中7例经Sanger测序验证为携带COL4A3、COL4A4、COL4A5单基因突变。与家系内仅携带COL4A5突变的XLAS女性患病成员相比,COL4A3、COL4A4、COL4A5双基因突变型XLAS女性患者发病早,易合并蛋白尿和肾功能受损。10例经检索数据库获得的女性患者中,6例患者携带COL4A3和COL4A5双基因杂合突变,3例患者携带COL4A4和COL4A5双基因杂合突变,1例患者同时携带COL4A3、COL4A4和COL4A5三基因杂合突变;2例患者分别于40、44岁进展至终末期肾病;3例患者合并肾外表现。结论多基因遗传是影响XLAS女性患者临床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对发病较早、临床表现较严重的XLAS女性患者,需考虑存在COL4A3、COL4A4、COL4A5多基因遗传可能,并运用二代测序技术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Alport综合征 COL 4 A 3基因 COL 4 A 4基因 COL 4 A 5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型-表型关联
下载PDF
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侨 李文京 +8 位作者 刘敏 梁学军 吴迪 曹冰燕 苏畅 陈佳佳 秦淼 孟曦 巩纯秀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27-132,共6页
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基因结果的3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及确... 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基因结果的3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及确诊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变异情况。结果3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为5.000(3.043,7.628)岁,确诊年龄为8.776±3.528岁;确诊时身高标准差值(H-SDS)为-1.460±1.307SD;临床表现依次是肌肉无力46.9%(15/32),身材矮小37.5%(12/32),手足搐搦25.0%(8/32),多饮多尿21.9%(7/32),呕吐21.9%(7/32),腹痛和肢体麻木均为6.3%(2/32),恶心、四肢酸痛为3.1%(1/32)。实验室检查:100%患儿血钾降低,62.5%(20/32)血镁降低。血钾最低值为2.208±0.432mmol/L,血镁最低值为0.667±0.121mmol/L。血浆肾素(卧位)为12.860±7.239ng/(ml·h),血管紧张素(卧位)为536.500(235.200,700.100)pg/ml,醛固酮(卧位)为21.510(17.705,148.820)mg/L。24h尿钾为2.580±0.800mmol/(kg·24h),24h尿钙为0.020(0.010,0.055)mmol/(kg·24h),其中,血氯及24h尿钙在男女患儿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8和0.035)。32例患儿共检出36种不同SLC12A3变异,仅1例患儿为纯合,27例为复合杂合变异;3例患儿仅发现1个变异,1例患儿为多杂合变异。33.3%为新发变异(12/36),无义变异1例,剪切变异8种,移码变异7种,错义变异20种,最常见变异位点为p.D486N,见于31%(10/32)的患儿。所发现的变异形式在发病年龄、血电解质及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h尿钾在剪切变异组较移码变异或无义变异组更高(2.338±0.718 vs 3.227±0.477,P=0.019)。结论Gitelman综合征发病年龄可在婴幼儿期,身材矮小是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p.D486N是最常见的变异位点。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变异和临床表现异质性很大,24h尿钾在移码或无义变异组与剪切变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儿童 SLC12A3基因 基因变异 基因型-表型
下载PDF
2型马凡综合征TGFBR2基因新致病突变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琳 张莹 +2 位作者 范鹏 杨坤璂 周宪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报道两个2型马凡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筛查结果,同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基因(TGFBR2)跨膜结构域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两个2型马凡综合征家系,经询问病史及检查,对其基因组DNA进行原纤维蛋白1基因(... 目的报道两个2型马凡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筛查结果,同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基因(TGFBR2)跨膜结构域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两个2型马凡综合征家系,经询问病史及检查,对其基因组DNA进行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TGFBR2基因测序,对筛查出的TGFBR2基因跨膜结构域错义突变携带者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和基因型-表型分析。结果两个家系的先证者均确诊为2型马凡综合征,分别在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中发现了2个新的TGFBR2基因跨膜结构域错义突变p. I37K(c. 110T> A)和p. G43D(c. 128G> A)。TGFBR2基因跨膜结构域的错义突变改变了跨膜结构域的蛋白构象,影响了TGFBR2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基因型-表型分析发现,所有TGFBR2基因跨膜结构域错义突变携带者(100%,8/8)均出现了主动脉扩张或夹层等严重心血管系统表型,全部符合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系统主要诊断标准;75%(6/8)的携带者有骨骼系统的异常累及,其中只有12. 5%(1/8)符合马凡综合征骨骼系统主要诊断标准。结论本研究报道了2型马凡综合征家系的2个新的TGFBR2基因致病错义突变p. 137K(c. 110T> A)和p. G43D(c. 128G> A),携带者更易出现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心血管病变。这对2型马凡综合征及其他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相关疾病的基因检查、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基因 基因突变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相关疾病 基因型-表型分析
下载PDF
TRPV4基因变异引起先天性骨病遗传学分析
17
作者 张文妍 姚子明 +4 位作者 张学军 张耀东 王凌飞 胡旭昀 郝婵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0-536,共7页
目的对4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骨病患儿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方法收集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DNA,患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 目的对4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性骨病患儿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方法收集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DNA,患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变异位点致病性,对患儿及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4例患儿均携带TRPV4基因杂合变异,其中2个错义变异遗传自患病父母,1个缺失插入变异和1个错义变异为新生变异,分别为c.2077 G>A(p.Val 693 Met),c.1199 G>A(p.Arg 400 Gln),c.1657 delinsACTA(p.Tyr 553 delinsThrAsn),和c.259 G>A(p.Glu 87 Lys),以上位点国内外未见报道。1-3号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身材矮小,4例患儿均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及其他骨骼系统异常。分别诊断为轻型变形性骨发育不良、3型常染色体显性短躯干、变形性骨发育不良合并类扭伤型侏儒及经典型变形性骨发育不良。携带相同变异的患儿父亲/母亲有轻度的骨骼畸形。结论TRPV4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引起的先天性骨病表型互有重叠但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可根据分子诊断结果进行鉴别诊断及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4基因 先天性骨病 基因型-表型 分子诊断
下载PDF
TRPV4基因相关疾病的遗传学诊断与管理
18
作者 胡旭昀 郝婵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1,共6页
TRPV4基因相关疾病是一类具有相同致病基因但表型高度异质的疾病。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两组不同的疾病:神经肌肉病和骨骼发育不良。在分子病因明确之前,TRPV4基因相关疾病常被临床归类为多个相互独立的疾病。因此,基因检测对TRPV4基因相关... TRPV4基因相关疾病是一类具有相同致病基因但表型高度异质的疾病。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两组不同的疾病:神经肌肉病和骨骼发育不良。在分子病因明确之前,TRPV4基因相关疾病常被临床归类为多个相互独立的疾病。因此,基因检测对TRPV4基因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TRPV4基因特点、相关疾病的种类和特征、遗传学检测、基因型-表型关联性以及诊断后的管理,为TRPV4基因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4基因相关疾病 神经肌肉病 骨骼发育不良 基因诊断 基因型-表型关联性
下载PDF
儿童Alport综合征基因型与药物疗效42例分析
19
作者 张永桃 刘益男 +4 位作者 余韶卫 罗立荣 黄逸辉 于生友 于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分析42例儿童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的基因型与表型特点,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在Alport综合征不同... 目的分析42例儿童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的基因型与表型特点,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在Alport综合征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Alport综合征的患儿共42例,所有确诊病例均行基因检测确诊,同时接受ACEI和(或)ARB治疗。随访3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基因检测分型结果,比较监测随访期间的检验指标,包括:24h尿蛋白定量(mg)、尿红细胞计数(个/μL)、血浆清蛋白(ALB,g/L)、尿素氮(BUN,mmol/L)、血肌酐(Scr,μmol/L)、总胆固醇(TC,mmol/L)情况以及预后。结果42例AS患儿中,COL4A3/COL4A4基因突变16例,COL4A5基因突变26例。基因检测提示错义突变有19例,非错义突变有23例,包括无义突变有11例,剪接突变9例,移码突变3例。其中16例AS患儿有阳性家族史,错义突变和非错义突变在阳性家族史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常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起病,并逐渐出现蛋白尿,错义突变与非错义突变起病时表现形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错义突变患儿有大量血尿及肾病水平的蛋白尿(P<0.05),容易出现听力异常和眼部异常等肾外表现,并更早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早期应用ACEI联合ARB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尿及蛋白尿(P<0.05),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与错义突变相比,非错义突变患儿治疗后血尿和蛋白尿下降幅度更大,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基因型影响AS患儿疾病严重程度,ACEI联合ARB药物可显著降低AS患儿血尿及蛋白尿,延缓进展至ESRD,其疗效可能与基因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ORT综合征 基因型-表型 临床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应用蛋白截短技术检测APC基因胚系突变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晓蓉 单祥年 +4 位作者 FriedlW UhlhaasS 李金田 ProppingP 王亚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03-908,共6页
建立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析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发病相关基因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研究基因突变型与FAP疾病表型的关系。经临床诊断的22例FAP患者及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 建立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析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发病相关基因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研究基因突变型与FAP疾病表型的关系。经临床诊断的22例FAP患者及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段分析APC基因巨大的第15外显子,对检出截短蛋白的样本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及突变性质。22例FAP患者中,5例患者存在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胚系突变,均为碱基缺失造成的移码突变,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未检测到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胚系突变。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适用于大片段基因(如APC基因第15外显子)截短型突变的检测,可作为FAP症状出现前的常规基因诊断技术的一项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C基因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 蛋白截短检测 胚系突变 基因型-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