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草SPL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紫贻 米福贵 +2 位作者 唐芳 高翠萍 伊风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7,共9页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山羊草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AetSPL基因,定位于7条染色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羊草AetSPLs基因可分为5个组,与小麦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基因结构和基因的保守序列分析发现,山羊草SPL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山羊草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AetSPL基因,定位于7条染色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羊草AetSPLs基因可分为5个组,与小麦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基因结构和基因的保守序列分析发现,山羊草SPL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基因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与光响应、生长素反应和胁迫应答有关。miR156靶位点预测显示,AetSPL3、AetSPL5、AetSPL7、AetSPL8、AetSPL10、AetSPL12、AetSPL14和AetSPL16中具有miR156的识别位点,可能是miR156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草 SPL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下载PDF
小麦TaHKT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苏瑞平 张宝 +2 位作者 王玉宁 张淑娟 秦余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植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离子转运蛋白,具有运输Na+/K+的能力,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小麦TaHKT家族基因,挖掘有效的小麦耐盐基因,本研究采用生物...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植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离子转运蛋白,具有运输Na+/K+的能力,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小麦TaHKT家族基因,挖掘有效的小麦耐盐基因,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麦TaHKT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了家族成员,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跨膜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Motif、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以及表达谱等进行了分析。结果鉴定出23个TaHKT基因,其编码蛋白质长度为443~590 aa,等电点范围8.2~10.4,跨膜结构域为6~8个。23个基因分布于小麦的2、4、6、7号染色体上,根据亲缘关系可将其分为3个亚族,同一亚族的成员具有较为相似的Motif组成和基因结构。23个基因中,发现了4对串联重复基因,10对大片段复制基因,具有良好的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大部分TaHKT成员含有盐胁迫响应元件MYB、G-box、ABRE和DRE。表达谱分析发现,TaHKT基因在小麦的1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其中TraesCS4D02G361300(ID,下同)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盐胁迫处理后,不同成员对盐胁迫响应程度不同,TraesCS7B02G318400在盐胁迫处理后表达量逐渐降低;TraesCS2B02G451400和TraesCS2D02G428200在盐胁迫处理后的表达量也明显降低;TraesCS2B02G451800在根部几乎不表达,但在受到盐胁迫处理后表达量逐渐提高,推测它们在小麦抵御盐胁迫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KT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分析 盐胁迫
下载PDF
石榴TC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李晓静 李圣龙 岳亮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石榴基因组有22个TCP基因,TCP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21~644 aa之间,蛋白分子量为23.23~70.76 ku。石榴TCP基因可分为ClassⅠ(PCF)和ClassⅡ(CYC/TB1和CIN)两大类。大多数PgTCP基因无内含子。CIN亚族成员PgTCP1、PgTCP3、PgTCP4、PgTCP5含有miR319调控位点。PgTCP1和PgTCP3在叶片中表达量高,PgTCP1和PgTCP14在花中表达量高。PgTCP22在果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PgTCP2和PgTCP5在外种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石榴TCP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探索TCP调控石榴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为石榴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玉米ZmZIM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
4
作者 孙扬名 张明亮 +2 位作者 葛敏 邬奇 赵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90,共14页
为明确玉米ZmZIM家族基因结构、位置、编码蛋白质性质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利用TBtools、MEGA X等软件分析玉米ZmZIM家族基因的结构、染色体位置、顺式作用元件及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及基序,结合... 为明确玉米ZmZIM家族基因结构、位置、编码蛋白质性质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利用TBtools、MEGA X等软件分析玉米ZmZIM家族基因的结构、染色体位置、顺式作用元件及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及基序,结合玉米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及充足氮与低氮水平下四叶一心期玉米地上部转录组数据解析玉米ZmZIM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差异。结果表明:从玉米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2个玉米ZmZIM基因,主要分布于1号、2号、5号和7号染色体,8号和10号染色体上无ZmZIM基因。32个ZmZIM基因可划分为4个亚类,其编码蛋白质由134~46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且全部定位在细胞核中。32个ZmZIM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调控元件、光信号响应元件、激素信号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生长发育元件及蛋白质结合位点等6大类。不同发育时期,ZmZIM基因在玉米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在充足氮与低氮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植株地上部12个ZmZIM基因无表达或相对表达量较低,6个ZmZIM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且稳定,其余的14个ZmZI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ZmZIM5、ZmZIM16、和ZmZIM31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其他基因。充足氮条件下,ZmZIM8、ZmZIM15、ZmZIM20、ZmZIM24、ZmZIM29和ZmZIM3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低氮条件。本研究结果为玉米氮高效吸收利用基因筛选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IM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氮响应
下载PDF
欧李Dof基因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5
作者 赵雅欣 郭夕雯 +7 位作者 郭子微 张建英 芦容 王鹏飞 穆霄鹏 张帅 杜俊杰 张建成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目的】探究欧李Dof(DNA-binding with one zinc finger)锌指蛋白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功能,为ChDof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欧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Do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Dof基因在非生物胁... 【目的】探究欧李Dof(DNA-binding with one zinc finger)锌指蛋白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功能,为ChDof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欧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Do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Dof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欧李共有23个Dof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226~515 bp,相对分子质量为24227.52~55368.21,理论等电点为4.78~9.36,且其在欧李的8条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在构建欧李和拟南芥的系统进化树中发现,欧李共分为9个亚组,同一亚族成员中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欧李Dof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D1亚组中。在对其亚细胞定位时发现,绝大多数ChDof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对欧李Dof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顺式调控元件的预测结果表明,其启动子区存在着至少1个激素调节及逆境胁迫反应元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ChDof基因在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上调,而ChDof11、ChDof12、ChDof17基因在盐、渗透(PEG)、高温和低温4种胁迫下的表达量均上升,ChDof03基因对高盐胁迫的反应最敏感,ChDof01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最敏感,ChDof11基因在渗透、高温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的提高,而ChDof7和ChDof08基因在4种胁迫诱导下的表达量均降低。【结论】共鉴定出23个Dof家族成员,欧李ChDof11、ChDof12、ChDof17这3个基因在逆境胁迫中均有控制功能,ChDof7和ChDof08这2个基因则在逆境胁迫中均起负调节作用。Dof基因在欧李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DOF 基因家族分析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割手密GST基因家族的分析及其对阿特拉津的响应
6
作者 林焕泰 薛耀威 +1 位作者 高三基 王锦达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0,共9页
从全基因组的角度分析了割手密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共鉴定出129个GST。通过对割手密GST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GST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且每个亚家族内的蛋白排列紧凑,说明同亚族内部基因进化关系均比较亲... 从全基因组的角度分析了割手密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共鉴定出129个GST。通过对割手密GST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GST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且每个亚家族内的蛋白排列紧凑,说明同亚族内部基因进化关系均比较亲近。此外,对在阿特拉津处理下GST基因家族中10个F亚族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根中的SpGSTF1、SpGSTF9、SpGSTF14、SpGSTF16、SpGSTF18、SpGSTF31在阿特拉津胁迫下表达显著上调,推测这6个基因可能在响应阿特拉津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割手密GST家族的进化和功能演替,并对进一步了解割手密GST对阿特拉津的解毒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培养抗除草剂甘蔗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家族分析 阿特拉津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乐 赵鑫泽 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high-affinityK^(+)/K^(+)uptake permease/K^(+)transporter)家族成员在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耐盐性和渗透势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共...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high-affinityK^(+)/K^(+)uptake permease/K^(+)transporter)家族成员在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耐盐性和渗透势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共鉴定出45个HAK/KUP/KT基因,分别命名为BnHAK1~BnHAK45,并对油菜中的HAK/KUP/K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进化和表达以及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的HAK/KUP/KT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其中在A0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5个BnHAKs基因。根据不同物种HAK/KUP/KT蛋白构建系统进化树,将其分为2个组群,其中双子叶植物中的拟南芥、甘蓝、白菜和甘蓝型油菜基因的保守性更强,亲缘关系更近。在表达量分析中,尽管HAK/KUP/KT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它们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角果中的表达量最低,这说明不同HAK/KUP/KT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工是不同的。BnHAK4、BnHAK9基因在叶中特异性高表达,BnHAK11、BnHAK18和BnHAK23在根中特异性高表达,BnHAK7和BnHAK17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说明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甘蓝型油菜HAK/KUP/KT基因家族的功能机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 基因家族分析
下载PDF
寄生蜂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尹传林 叶昕海 +3 位作者 陈梦瑶 梅洋 肖花美 李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5-342,共8页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适应性和耐药性问题。细胞色素P45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酶系,参与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及环境有害物质等的代谢,同时也参与昆虫体内...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适应性和耐药性问题。细胞色素P45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酶系,参与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及环境有害物质等的代谢,同时也参与昆虫体内多种内源性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本文通过对植食性榕小蜂和9种寄生蜂基因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615个P450基因,分析表明不同寄生蜂P450基因家族的差异主要发生在CYP3和CYP4簇,而CYP2和Mito簇相对保守;相较于外寄生蜂,内寄生蜂的P450超基因家族有明显的收缩现象;此外,发现了2个在寄生蜂中1:1:1高度保守的P450基因,CYP18和CYP314,以及茧蜂特有的CYP304基因和内寄生蜂特有的CYP28基因。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系统地分析了寄生蜂P450超基因家族的进化,为寄生蜂的遗传改良和规模化饲养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P450基因 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内寄生与外寄生
下载PDF
谷子Ⅲ型PR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干旱胁迫下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鑫磊 许瑞琪 +5 位作者 索晓曼 李婧实 顾鹏鹏 姚锐 林小虎 高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17-2532,共16页
Ⅲ型过氧化物酶(ClassⅢperoxidase,PRX)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谷子作为C4植物是禾本科抗逆研究的模式植物,然而目前对于谷子中Ⅲ型过氧化物酶家族基因功能鲜有报道。为探究谷子... Ⅲ型过氧化物酶(ClassⅢperoxidase,PRX)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谷子作为C4植物是禾本科抗逆研究的模式植物,然而目前对于谷子中Ⅲ型过氧化物酶家族基因功能鲜有报道。为探究谷子Ⅲ型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SitPRXs)在干旱胁迫和ABA诱导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分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谷子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32个Ⅲ型PRX基因家族成员,并根据其在染色体上位置顺序依次命名为SitPRX1~SitPRX132。通过对谷子、拟南芥和水稻的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同一亚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因复制分析显示,17个SitPRX基因(13%)存在片段复制,78个SitPRX基因(59%)存在串联复制,串联复制事件在SitPRX基因扩增中起重要作用。谷子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的物种间同源性分析显示谷子中大多数SitPRXs是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化后形成的。转录组分析显示,SitPRX基因家族成员在谷子幼苗、根、茎、叶以及圆锥花序中表达存在差异。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79个SitPRXs含有与干旱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qRT-PCR分析显示,SitPRX12、SitPRX41、SitPRX81、SitPRX110和SitPRX126受PEG和ABA诱导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ABA依赖的信号通路来调控和响应干旱胁迫,可作为进一步研究Ⅲ型PRX基因家族抗旱功能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全面解析SitPRX基因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抗旱分子机制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新信息,以期为今后培育高效抗逆作物新品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过氧化物酶 基因家族分析 干旱胁迫响应 谷子
下载PDF
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刚 李莉 姜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WRKY作为最先在植物中发现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小立碗藓WRKY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该文以Pfam数据库中WRKY基因家族数据(登录号为PF03106)为材料,分析了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WRKY基... WRKY作为最先在植物中发现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小立碗藓WRKY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该文以Pfam数据库中WRKY基因家族数据(登录号为PF03106)为材料,分析了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染色体定位、内外显子分布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成员共有38个基因,根据WRKY保守结构域个数和锌指结构类型分成Ⅰ、Ⅱ两大类,不含第Ⅲ类(锌指结构为C2HC型),其中部分基因WRKY保守结构域发生变异。(2)WRKY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16~775 aa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在24.5~82.8 kDa之间,亚细胞定位显示WRKY家族成员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3)WRKY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卷曲四种构成元件构成,除PpWRKY11(α-螺旋为主)外,其余无规卷曲占比高达70%。(4)与拟南芥的系统进化关系表明,植物在进化过程中WRKY家族成员的数目与进化方式发生改变,WRKY基因家族成员外显子的个数为3~7个。(5)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成员无规则分散于21条染色体上,并未形成基因簇。该研究通过分析WRKY基因家族的基本结构与性质,能为后续深入研究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立碗藓 WRKY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生物信息
下载PDF
一个属于Aux/IAA基因家族的毛白杨PtIAA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秀春 樊金会 +1 位作者 于学宁 束怀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65-571,共7页
基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我们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一个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PtI-AA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tIAA1cDNA长度为946个碱基,编码一个由25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与PtIAA1、NtIAA28和AtIAA16蛋白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7%、... 基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我们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一个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PtI-AA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tIAA1cDNA长度为946个碱基,编码一个由25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与PtIAA1、NtIAA28和AtIAA16蛋白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7%、75%和7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IAA1基因可能属于Aux/IAA基因家族中组的成员。与大多数的Aux/IAA基因家族中的基因一样,PtIAA1蛋白是一个短命核蛋白,拥有4个高度保守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PtIAA1 Aux/IAA基因家族 克隆和序列分析
下载PDF
芝麻AP2/ERF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冰雪 聂功平 +1 位作者 张小惠 黄清俊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4期399-412,共14页
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家族转录因子,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参与次级代谢以及抵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AP2/ER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最新发布的芝麻(Sesamum i... 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家族转录因子,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参与次级代谢以及抵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AP2/ER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最新发布的芝麻(Sesamum indicum L.)参考序列共鉴定出142个AP2/ERF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结构域、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物种共线性、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以及基因表达对胁迫响应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理化性质分析,将芝麻AP2/ERF基因家族成员编码为121~69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介于13428.04~76020.09 kD之间,理论等电点介于4.50~10.24之间。根据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芝麻AP2/ERF蛋白分为4个亚家族,其中AP2包含26个成员、ERF包含116个成员、Soloist包含2个成员以及RAV包含3个成员。其中136个成员不均匀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且集中成簇分布于第1~4和6~12染色体同源群。根据共线性分析,在芝麻染色体上分别有32、49个与大麦、玉米具有共线性的AP2/ERF基因。在演化过程中,芝麻与玉米之间的保守性高于大麦,而与大麦之间的变异性高于玉米。Ⅶ亚组中LOC105157874基因在2个芝麻品种中均上调,可能参与了芝麻响应淹水胁迫调控。为进一步研究芝麻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生物学功能及芝麻抗逆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AP2/ERF 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下载PDF
玉米BBR-BPC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赵东波 管培燕 +5 位作者 郭智慧 崔慧妮 高建胜 郭建军 欧文静 郭良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6,共9页
对玉米BBR-BPC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位点、分布和数量情况以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和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化关系,基于转录组的结果研究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高温、干... 对玉米BBR-BPC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位点、分布和数量情况以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和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化关系,基于转录组的结果研究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高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以及外源生长素等诱导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玉米BBR-BPC家族共有4个成员,家族基因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存在可变剪切,共编码9个蛋白。定位分析发现,BBR-BPC1.1和BBR-BPC4定位在细胞核,其余除定位在细胞核,叶绿体中也有分布。BBR-BPC启动子区存在多种逆境胁迫、植物激素、组织部位特异表达、光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BBR-BPC成员在玉米不同材料、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且受热、干旱等胁迫调控。在B73和Mo17材料中,BBR-BPC受热胁迫诱导表达,与qRT-PCR验证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ZmBBR-BPC基因家族不同成员会在特定部位激活或者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响应非生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BBR-BPC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香蕉GL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范 田娜 +4 位作者 孙雪丽 刘嘉鹏 伍俊为 黄玉吉 程春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30-1946,共17页
为揭示香蕉类萌发素蛋白(GLP)功能,对香蕉GLP基因家族(MaGLP)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分析了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分布情况以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进化关系,同时基于转录组的结果... 为揭示香蕉类萌发素蛋白(GLP)功能,对香蕉GLP基因家族(MaGLP)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分析了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分布情况以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进化关系,同时基于转录组的结果研究它们在4℃和45℃处理的叶片、枯萎病菌FocTR4处理的根系以及自然成熟和乙烯催熟的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aGLP家族共有44个成员,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567~2103 bp,分布于除10号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大部分GLP基因包含1~2个外显子,多数GLP具有信号肽且主要定位在胞外。进化树分析发现,MaGLP可分为8个亚家族,其中亚家族M为香蕉特有。顺式作用元件和TFBS预测结果显示,MaGLP启动子区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相关响应元件以及7种TFBS。MaGLP成员在香蕉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且受多种胁迫调控。其中MaGLP5-1和MaGLP9-8对各种处理均有响应,MaGLP1-2和MaGLP9-4受高温、低温胁迫抑制,而Ma GLP9-6受高温、低温胁迫诱导,MaGLP5-4受高温和FocTR4调控,Ma GLP4-4仅响应高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Ma GLP在香蕉抵御逆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类萌发素蛋白 基因家族分析 逆境响应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大麦NF-YC基因鉴定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王菲菲 周振祥 +5 位作者 洪益 谷洋洋 吕超 郭宝健 朱娟 许如根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核因子Y(NF-Y)是由NF-YA、NF-YB和NF-YC三个亚基组成的一类真核细胞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非生物胁迫信号传递。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了大麦(Hordeum vulgare)NF-YC基因家族功能。首先,基于大麦基因组数据库鉴定... 核因子Y(NF-Y)是由NF-YA、NF-YB和NF-YC三个亚基组成的一类真核细胞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非生物胁迫信号传递。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了大麦(Hordeum vulgare)NF-YC基因家族功能。首先,基于大麦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11个HvNF-YC成员,分布在除第2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余6条染色体上,内含子0–5个。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大麦、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NF-YC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5个亚家族。基因复制分析显示,6个HvNF-YC基因存在片段复制,3个HvNF-YC基因存在串联复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大多数HvNF-YC基因启动子含有与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对HvNF-YC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不同成员的时空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HvNF-YC9和HvNF-YC11可能在籽粒发育初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耐盐型和盐敏感型大麦品种根和叶中HvNF-YC表达量变化,发现HvNF-YC3、HvNF-YC6和HvNF-YC10主要在盐胁迫初期的根中行使功能,HvNF-YC9主要在长期盐胁迫处理后期的根中起作用。综上所述,推测HvNF-YC9、10、11三个基因可作为后续探究大麦NF-YC参与耐盐作用机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HvNF-YC在大麦中的耐盐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YC 基因家族分析 大麦 盐胁迫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苹果MdCyb5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董海清 吴萌萌 +7 位作者 丁体玉 姚家龙 张恒涛 周喆 高启明 阎振立 陈迪新 张瑞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282-5289,共8页
细胞色素b5(cytochromeb5,Cyb5)在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抗逆性以及乙烯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苹果Cyb5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对苹果Cyb5基因家族(MdCyb5)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研究它们在苹果不同组织中(根,茎,叶,花,果实和种... 细胞色素b5(cytochromeb5,Cyb5)在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抗逆性以及乙烯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苹果Cyb5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对苹果Cyb5基因家族(MdCyb5)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研究它们在苹果不同组织中(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表达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家族成员基因结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TFBS)、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布情况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基于NCBI中苹果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MdCyb5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MdCyb5家族共有9个成员,编码区介于402~411 bp,在第0、1、4、5、7、10和16号染色体均有分布。(2)大部分MdCyb5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所有成员均无信号肽且定位在内质网中。(3)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MdCyb5可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类,且Class II又可细分为5个小组,其中含MdCyb5-2和Md Cyb5-6的小组为苹果特有。(4)顺式作用元件和TFBS预测结果显示,MdCyb5成员存在多种植物激素相关和光响应元件以及大量的AP2/ERF结合位点。(5)NCBI的GEO中苹果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Md Cyb5s在叶、花、果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种子、茎和根中的表达。该家族的9个成员结构比较相似,在苹果生命活动及乙烯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细胞色素B5 基因家族分析 乙烯信号转导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香蕉基因MaPIF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激素表达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昊 张城瑜 +5 位作者 倪珊珊 罗彬彬 王梦鸽 魏雯敏 陈裕坤 赖钟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7-1065,共9页
植物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PIF)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香蕉基因组数据,对香蕉MaPIF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命名,分... 植物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PIF)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香蕉基因组数据,对香蕉MaPIF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命名,分析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PIF家族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香蕉MaPIF家族有7个成员,均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编码区长度在1 116-2001bp之间,至少包含5个内含子,且大部分位于细胞外;进化树结果可以发现与拟南芥、水稻以及玉米PIF的亲缘关系较近;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MaPIF上存在多种与激素和光相关的响应元件.qRT-PCR结果显示,MaPIF3-1、MaPIF4、MaPIF4-1在生长素(IAA)、赤霉素(GA)、生长素抑制剂(NPA)处理中均有显著表达,除此之外,所有成员在脱落酸(ABA)处理下均有明显表达.本研究表明MaPIF在香蕉生长发育中激素调控有重要作用.(图7表3参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PIF 基因家族分析 激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对硫化物的响应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静 孙梦 +1 位作者 刘俊萍 黄永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43-2055,共13页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轮纹病是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前期研究表明,韭菜及其主要成分硫化物能显著致死病原菌并能高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为了明确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基因家族在葡...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轮纹病是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前期研究表明,韭菜及其主要成分硫化物能显著致死病原菌并能高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为了明确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基因家族在葡萄座腔菌中的基本功能,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对硫化物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共有6个成员(BdMcm2–BdMcm7),分别位于5条重叠群(contig)上,含有3–14个CDS区。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编码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每个成员均具有Mcm-box结构域及其Walker A、Walker B及R-finger结构特征,长度为718–1618aa,等电点为5.04–8.33,分子量为79.78–180.30kDa。RNA-seq数据和qRT-PCR分析表明硫化物三硫醚能高效抑制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的表达,与对照相比,6个葡萄座腔菌Mcm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20.56%–78.10%和10.74%–73.83%,两者呈现高度一致性(R2=0.8958)。细胞流式仪检测表明硫化物也显著阻滞了葡萄座腔菌细胞周期。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韭菜及其主要成分防控苹果轮纹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葡萄座腔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基因家族分析 硫化物胁迫
原文传递
水稻CRF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19
作者 宋永森 于洋 +3 位作者 谭楚禾 孟琪 勾宇睿 段香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57-1169,共13页
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cytokinin response factors,CRFs)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调控、激素信号通路以及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12个AtCRF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BLAST比对,从水稻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CRF基... 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cytokinin response factors,CRFs)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调控、激素信号通路以及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12个AtCRF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BLAST比对,从水稻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CRF基因,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利用各种在线网站和本地软件,对水稻CRF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以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全面的解析。同时,也分析了OsCRF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结果发现,水稻CRF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大量与植物激素响应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相关的元件。时空表达模式分析显示,4个OsCRF基因在各器官中表达量均比较低,而另外5个则高表达于水稻的叶片、花序或种子等部位。基因芯片数据表明,OsCRFs不同程度地受到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auxin)、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以及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的调控作用。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数据,研究还发现,OsCRF基因主要参与水稻的温度(低温及高温)胁迫应答,部分基因还参与了干旱胁迫响应,但几乎所有的基因都不响应盐胁迫。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水稻CRF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发作性共济失调与离子通道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建忠 王萍 李大年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9-571,共3页
关键词 发作性共济失调 离子通道病 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家族基因连锁分析 电生理学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