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胡建军 张蕴哲 +2 位作者 卢孟柱 张建国 张守攻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利用PCR分析技术 ,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 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 ,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 1∶1比例 ,符... 利用PCR分析技术 ,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 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 ,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 1∶1比例 ,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 ,表明基因仍稳定存在。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 (邻近杨树林地和健杨林地 )间的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黑杨 基因植株 基因稳定性 土壤微生物 PCR 生物安全 外源Bt基因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毒种(SA14-14-2株)及其疫苗的表型和E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贾丽丽 俞永新 +4 位作者 黄莺 王志伟 岳广智 郑铮 董关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对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 14 2株生产毒种及其疫苗病毒滴度、脑内毒力和E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回顾性测定。方法 应用乳金黄地鼠肾传代细胞 (BHK 2 1)结晶紫蚀斑法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小鼠脑内法检测疫苗脑内毒力。应用RT PCR方法扩... 目的 对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 14 2株生产毒种及其疫苗病毒滴度、脑内毒力和E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回顾性测定。方法 应用乳金黄地鼠肾传代细胞 (BHK 2 1)结晶紫蚀斑法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小鼠脑内法检测疫苗脑内毒力。应用RT PCR方法扩增SA14 14 2生产毒种和疫苗E区的核苷酸 ,经凝胶层析纯化的PCR产物直接用于测序或克隆到pGEM T载体中 ,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 疫苗在 - 2 0℃保存长达 10多年 ,疫苗病毒滴度下降不超过 0 5lg;脑内毒力未见毒力回升。病毒蚀斑形态仍保持较SA14野毒株形态小的特性 ;以不同批次疫苗和生产毒种提取的病毒RNA作为模板进行RT PCR扩增 ,扩增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 ;E区基因序列与野毒株差异的 8个氨基酸没有一个发生回复突变。结论 SA14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减毒活疫苗 表型 基因稳定性 毒种 E区核苷酸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SA_(14)-14-2减毒疫苗株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乐燕 徐闻青 +2 位作者 徐帆洪 王兵 张秀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33-837,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提供依据。方法将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PHKC7代病毒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上连续传代,检测各代次病毒的培养特性以及第8、12...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提供依据。方法将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PHKC7代病毒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上连续传代,检测各代次病毒的培养特性以及第8、12、17和22代病毒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对起止代次病毒(PHKC8和22代)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中间代次病毒(PHKC12和17代)的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并与基因库乙脑病毒SA14-14-2株(D90195)比较。结果各代次病毒产生的细胞病变基本一致,病毒滴度在17代前较稳定;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形态一致;小鼠脑内的致病力未发生变化,乳鼠传代返祖试验高代次病毒毒力有升高趋势。8、12、17和22代病毒免疫小鼠后,对P3强毒攻击均具有保护作用。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PHKC8代与D90195完全一致;而PHKC12、17和22代出现单个碱基(第2142或2143位)突变,导致E389氨基酸改变(D→N或D→A),但并非回复突变。4个代次病毒的PrM-C区结构蛋白基因均未发生变化。PHKC8、22代病毒的其他核苷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区和3′端非编码区;全序列PHKC8和22代与D90195比较,发现7~8个核苷酸不同,导致3~4个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大于99.93%和99.88%,且以上突变不存在于明确的相关减毒位点上。结论JEVSA14-14-2减毒疫苗株在PHKC上连续传15代,仍保持高度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疫苗生产用病毒控制在10代以内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减毒活疫苗 SA14-14-2株 基因稳定性 生物学稳定性
下载PDF
毛白杨杂种外源基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冰 李云 +1 位作者 杜宁霞 刘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4-1059,共6页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是否水平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分析了种植于山东省东营市试验林达3年的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杂种(毛...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是否水平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是评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分析了种植于山东省东营市试验林达3年的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杂种(毛新杨×毛白杨)的外源基因稳定性,表明AhDREB1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采用平板稀释法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根系土壤微生物进行种群数量分析,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利用AhDREB1基因特异引物对土壤总DNA以及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扩增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基因毛白杨杂种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毛白杨 基因植物 基因稳定性 土壤微生物 基因水平转移
下载PDF
交叉接种后固氮放线菌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熊智 张成刚 +1 位作者 张忠泽 姜成林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放线菌Frankia与放线菌根植物在根瘤中共生的现象发生在8科24属被子植物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rankia可分为4个族,其菌株对寄主植物有明显的偏好性.用大理旱冬瓜根瘤接种昆明和武定旱冬瓜幼苗,收集幼苗上的根瘤,再对幼苗接种数次.用武... 放线菌Frankia与放线菌根植物在根瘤中共生的现象发生在8科24属被子植物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rankia可分为4个族,其菌株对寄主植物有明显的偏好性.用大理旱冬瓜根瘤接种昆明和武定旱冬瓜幼苗,收集幼苗上的根瘤,再对幼苗接种数次.用武定旱冬瓜和川滇桤木幼苗做同样实验,最后对Frankia的16SrRNA基因进行ARDRA分析,发现接种幼苗根瘤中Frankia与接种根瘤中Frankia产生相同的16SrRNA基因ARDRA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放线菌 交叉接种试验 基因稳定性 ARDRA技术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E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雪军 赵雅静 +4 位作者 刘晨鸣 邹勇 魏然 郑学刚 朱莉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研究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 E蛋白基因稳定性,将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上传至18代,应用RT-PCR分别扩增PHK6代、PHK7代、PHK8代、PHK13代、PHK18代E蛋白基因并测序后,与Genebank中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D9... 为研究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 E蛋白基因稳定性,将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上传至18代,应用RT-PCR分别扩增PHK6代、PHK7代、PHK8代、PHK13代、PHK18代E蛋白基因并测序后,与Genebank中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D90195)进行比较分析。PHK6、PHK7、PHK8代病毒与D90195 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PHK13、PHK18代病毒与D90195E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9.7%,与D90195E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9.4%。各代次病毒E蛋白与减毒相关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同时所有突变的氨基酸均非SA14原有的,故不是恢复性突变。结果表明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的遗传学特性稳定,从分子水平证明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及其生产的疫苗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脑病毒减毒株 E基因 RT-PCR 基因稳定性
下载PDF
轮状病毒LLR疫苗株非结构蛋白NSP4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雅静 魏然 +4 位作者 冯德杰 刘晨鸣 魏至栋 高雪军 朱莉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NSP4基因的遗传特征及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代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NSP4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NSP4基因的遗传特征及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代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NSP4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GEM-T中,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LLR株NSP4基因全长751 bp,含编码175个氨基酸的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各代次病毒的NSP4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与GenBank中LLR参考株(AY219873)进行比较,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7%,各关键功能区均未发生改变。与27株A~F不同基因群RV代表株进行比较,LLR株与A基因群RV的NSP4同源性较高,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9.2%~95.5%;与B、C、D、E、F基因群RV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5%~87.5%、85.2%~87.5%、65.9%~67.8%、27.6%~30.8%、77.8%;系统发生树显示LLR株与A基因群RV在一个分支内。结论轮状病毒LLR疫苗株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代NSP4基因遗传特性极其稳定,从分子水平证明LLR疫苗株毒种及其生产的疫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RV) LLR株 NSP4基因 基因稳定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风疹病毒松叶株衣壳蛋白C基因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刘晨鸣 魏然 +3 位作者 赵雅静 冯德杰 高雪军 朱莉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疫苗松叶株(Matsuba)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的基因稳定性及遗传特征,探讨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Matsuba株14、16、17、18、23代次C... 目的研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疫苗松叶株(Matsuba)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的基因稳定性及遗传特征,探讨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Matsuba株14、16、17、18、23代次C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将各代次病毒的C基因与风疹病毒疫苗株Matsuba(GenBank登陆号:AB588193)及其他风疹病毒株C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风疹病毒Mat-suba株传代病毒C基因在传代过程中核苷酸及氨基酸均未发生变异;各代次病毒与AB588193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各关键功能区未发生变异;Matsuba株与18株风疹病毒核苷酸相似性在90.2%~99.9%之间。结论风疹病毒Matsuba疫苗株C基因遗传特性非常稳定,与生物学作用相关的区域未发生传代改变。从分子水平证明Matsuba疫苗株毒种及其生产的疫苗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松叶株 C基因 RT-PCR 序列分析 基因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永林 杨会强 +3 位作者 刘杰 汪伟 孙艳 李玉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与该疫苗原始种子、主种子...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与该疫苗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乙脑病毒强、弱毒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和基因库中登录的乙脑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与乙脑病毒强毒株SA14的E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有9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表明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脑活疫苗 SA14-14-2 E基因稳定性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灌注培养工艺中抗体基因稳定性
10
作者 陈继军 安晨 +8 位作者 秦海艳 乔玉玲 南建军 宋兰兰 熊颖 姜英 王建锋 房世娣 毛晓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灌注培养工艺过程中工程细胞株抗体基因的稳定性。方法取灌注培养0、7、14、21、28、35 d的CHO细胞,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其抗体基因稳定性。使用标准曲线相对定量法分析CHO细胞中β-肌动蛋白...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灌注培养工艺过程中工程细胞株抗体基因的稳定性。方法取灌注培养0、7、14、21、28、35 d的CHO细胞,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其抗体基因稳定性。使用标准曲线相对定量法分析CHO细胞中β-肌动蛋白和抗体基因拷贝数,以抗体基因拷贝数与β-肌动蛋白基因拷贝数的比值表示工程细胞中抗体基因水平。结果工程细胞株工作种子、发酵罐中不同时间点样品抗体基因拷贝数保持稳定,抗体基因拷贝数相对β-肌动蛋白基因为0.93±0.10,抗体基因相对含量与培养时间之间不相关(P=0.938)。结论抗体工程细胞株在灌注培养过程中抗体基因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灌注培养 基因稳定性 工程细胞株
下载PDF
RecQ解旋酶在维持基因稳定性上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小彦 汤昌乾 +1 位作者 薛朝琴 何媛 《饮食科学》 2018年第2X期264-264,共1页
RecQ解旋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因监测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其中有五类的RecQ解旋酶在人类基因的维持和稳定中充当着关键的作用,这些解旋酶家族的成员通常被称为基因的守护者。每一类人类RecQ解旋酶都会与特定的蛋白质相结合,... RecQ解旋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因监测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其中有五类的RecQ解旋酶在人类基因的维持和稳定中充当着关键的作用,这些解旋酶家族的成员通常被称为基因的守护者。每一类人类RecQ解旋酶都会与特定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在DNA的修复、重组、复制、翻译等方面维持基因的稳定性。本文以RecQ解旋酶研究对象,汇总近期RecQ解旋酶的研究内容,为RecQ解旋酶如何维持基因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QL1 BLM WRN RECQL4 RECQL5 基因稳定性
下载PDF
MUS81-EME1维持基因稳定性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贺鸿桂 徐祖敏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98-101,共4页
MUS81-EME1是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MUS81-EME1能促进同源重组修复、链间交联修复,也能促进染色体普通型脆弱位点的表达,还能处理复制过程中停滞的复制叉,重新启动复制。MUS81-EME1可与其他结构特异... MUS81-EME1是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MUS81-EME1能促进同源重组修复、链间交联修复,也能促进染色体普通型脆弱位点的表达,还能处理复制过程中停滞的复制叉,重新启动复制。MUS81-EME1可与其他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SLX1-SLX1、XPF-ERCC1形成合适的多聚体结构,能增强其作为分解酶的活力。MUS81-EME1的活性受细胞周期蛋白、复制检查点的调控。最新一些研究表明,MUS81-EME1能处理复制应激下的反向复制叉,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起到潜在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 MUS81-EME1 基因稳定性 同源重组修复 链间交联修复 普通型脆弱位点 复制应激 反向复制叉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
13
作者 陈宗军 陈亚红 +1 位作者 黄丽云 梁紫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3,共9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mg·L^(-1)吉西他滨持续作用A549细胞(A549组),构建耐药细胞株A549R(A549R组),并将si-NC和si-MYC转染至A549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mg·L^(-1)吉西他滨持续作用A549细胞(A549组),构建耐药细胞株A549R(A549R组),并将si-NC和si-MYC转染至A549R细胞,作为si-NC A549R组和si-MYC A549R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A549组及A549R组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549组和A549R组细胞中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基因错配修复基因2(MSH2)、错配修复基因6(MSH6)和DNA修复蛋白RAD50(RAD5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蛋白MYC原癌基因(MYC)和磷酸化组蛋白(γH2AX)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RNA polⅡ和γH2AX在MYC基因上的富集程度,PCR法扩增并检测A549R细胞MY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与A549组比较,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A549R组细胞抑制率降低(P<0.05),8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549组比较,A549R组细胞中有234个mRNAs表达水平升高,205个mRNAs表达水平降低,其中错配修复相关基因(MSH2和MSH6)、RAD50和MY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水平升高基因主要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mRNA监测途径和DNA复制等信号通路。与A549组比较,A549R组细胞中MYC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hIP法检测,RNA polⅡ和γH2AX在MYC转录起始位点及exon 2上富集程度增加,MYC exon 2上存在G254A基因突变。与si-NC A549R组比较,si-MYC A549R组细胞中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si-MYC A549R组细胞抑制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对吉西他滨耐药的NSCLC细胞中A549R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MYC基因发生突变和扩增,而敲减MYC可以恢复A549R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 基因组不稳定性 MYC扩增 MYC突变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对人结肠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翔 曹宇 +2 位作者 唐湘华 汪旭 倪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以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以CBMN-Cyt实验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5、20、30 mg/mL的KGM处理72 h后受试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e instability,GIN)、核分裂指数(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及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KGM作用72 h后,在5~40 mg/mL时NCM460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5),其GIN在KGM质量浓度为5 mg/mL时极显著降低(P<0.001),而30 mg/mL时则极显著升高(P<0.01);5~40 mg/mL的KGM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活力(P<0.05),在40 mg/mL时SW620细胞活力极显著被抑制(P<0.01),且在KGM质量浓度为5~30 mg/mL时,SW620和HCT116这2株细胞的GIN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01),NDI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 mg/mL)的KGM有利于维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的基因组稳定性,各质量浓度(5~30 mg/mL)的KGM都会增加结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 GIN和凋亡发生率,这可能是其维护肠道健康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肠道健康
下载PDF
基因组稳定性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机制综述
15
作者 王梦娜 刘康伟 +4 位作者 王冷静 代强 冯海洋 张超 于恒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共9页
基因组包含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部分病毒是RNA),维持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及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是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与保障。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稳定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DNA损伤是一种... 基因组包含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部分病毒是RNA),维持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及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是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与保障。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稳定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DNA损伤是一种危害性很高的损伤形式,及时、正确的修复是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基础。DNA损伤首先会激活DNA损伤反应(DDR),DDR一方面阻止受损细胞携带错误信息继续分裂,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各种修复途径,如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同源重组(H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等,这些修复途径相互协调,相互竞争。本文简述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多种因素,重点是DNA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关键基因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的重要性,并探讨水稻基因组稳定性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稳定性 DNA损伤 DSB修复
下载PDF
陆华松研究员团队合作成果揭示SOSS-INTAC复合物在转录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双重质控”机制
1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405,共1页
2023年8月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陈飞研究员合作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R-loop dependent promoter-proximal termination ensures genome stability”(DOI:10.1038/s41586-023-06515-5)的最新研究... 2023年8月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陈飞研究员合作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R-loop dependent promoter-proximal termination ensures genome stability”(DOI:10.1038/s41586-023-06515-5)的最新研究论文。这项工作首次鉴定了由整合蛋白和蛋白磷酸酶2A复合物(INTAC)与单链DNA识别复合物(SOSS)构成的新型复合物SOSS-INTAC,并揭示其通过相分离机制在转录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双重质控”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稳定性 蛋白磷酸酶2A SOS 分离机制 团队合作 生命科学 整合蛋白 质控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_(14)-14-2E基因的稳定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行良 俞永新 +1 位作者 李德富 姚智慧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7,共9页
分别对SA14 - 14- 2 (PHK8代 )疫苗株及其原野毒株SA14 和另 2个疫苗传代株 [SA14 - 14- 2 (PHK17代 )和SA14 - 14- 2 (鼠脑 1代 ) ]的E区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乙脑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 - 14- 2在PHK细胞上连传至 17代时 ,发... 分别对SA14 - 14- 2 (PHK8代 )疫苗株及其原野毒株SA14 和另 2个疫苗传代株 [SA14 - 14- 2 (PHK17代 )和SA14 - 14- 2 (鼠脑 1代 ) ]的E区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乙脑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 - 14- 2在PHK细胞上连传至 17代时 ,发现 2个氨基酸突变 (E - 331、E - 398) ,但不是回复突变。虽然在毒力最容易返祖的乳鼠脑内传 1代后发生E - 10 7个氨基酸回复 ,但与野毒株毒力相比仍然相差很大 ,无毒力返祖现象。在疫苗的实际质控工作中 ,对上述与毒力相关的基因进行监测 ,可能有助于发现减毒活疫苗的毒力水平 ,为疫苗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代 E基因序列 基因稳定性 减毒活疫苗
下载PDF
温度和药剂胁迫下茶刺盲蝽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政 朱茜 +3 位作者 孟倩倩 孙世伟 高圣风 刘爱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0-541,共12页
为筛选特定条件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能稳定表达的茶刺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内参基因,从其转录组中筛选并克隆11个候选基因Actin、β-tubulin1、RPL13A、EF1α、RPS3A、GAPDH、18S RNA、G6PDH、EIF4A、TBP和UBQ,测定它们在不... 为筛选特定条件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能稳定表达的茶刺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内参基因,从其转录组中筛选并克隆11个候选基因Actin、β-tubulin1、RPL13A、EF1α、RPS3A、GAPDH、18S RNA、G6PDH、EIF4A、TBP和UBQ,测定它们在不同温度及药剂胁迫下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和RefFinder软件(算法)分析各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1个候选基因引物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90.10%~96.87%)。温度胁迫下,EIF4A有最小的平均变异度(mean variability,M)、稳定值(stability value,SV)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200、0.096和2.060;RPS3A的平均标准偏差(average of standard deviation,STDEV)最小,为0.605;二者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药剂胁迫下,RPL13A的M值和STDEV最小,分别为0.123和0.660;RPS3A的SV、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几何平均值均最小,分别为0.063、0.336和1.189;二者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Actin为最不稳定基因。全样品评价中,RPL13A(M值为0.282、几何平均值为1.565)和RPS3A(SV为0.099、STDEV为0.614)的评价值同比最小,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最不稳定的基因为Actin、β-tubulin1和TBP。geNorm分析结果还显示所有处理条件下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个。表明EIF4A和RPS3A可作为茶刺盲蝽与温度相关的抗性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RPS3A和RPL13A可作为该虫抗药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盲蝽 温度 药剂 内参基因稳定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沪191麻疹病毒疫苗株连续传代的基因稳定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闻青 许乐燕 +2 位作者 杨文震 王兵 赵玉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研究沪191麻疹病毒疫苗株(S191)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的基因稳定性,为评估和控制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取S191的22代冻干主种子批在SPF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获得的23、26(用于生产的疫苗代次)... 目的研究沪191麻疹病毒疫苗株(S191)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的基因稳定性,为评估和控制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取S191的22代冻干主种子批在SPF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获得的23、26(用于生产的疫苗代次)、29、31和33代病毒液,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后,进行全序列测定,并对病毒关键的保护性抗原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与22代全基因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26代为99.96%,33代为9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26代为99.98%,33代为99.89%。26代疫苗病毒仅M蛋白第123位氨基酸由苏氨酸→赖氨酸,33代病毒有5个氨基酸差异。结论 26代S191麻疹疫苗疫苗病毒的基因结构高度稳定,疫苗可保持主种子病毒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减毒活疫苗 沪191株 基因稳定性
原文传递
BRD-Ⅱ风疹病毒疫苗株的连续传代及其基因稳定性
20
作者 许乐燕 杨文震 +1 位作者 毛树宝 徐闻青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观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BRD-Ⅱ风疹病毒株(S-BRD-Ⅱ株)在MRC-5细胞中连续传代的基因稳定性,并比较该毒株与其他上市风疹毒株E1基因的差异。方法将S-BRD-Ⅱ株病毒在MRC-5细胞中连续传10代,检测每代病毒的培养特性和E1基... 目的观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BRD-Ⅱ风疹病毒株(S-BRD-Ⅱ株)在MRC-5细胞中连续传代的基因稳定性,并比较该毒株与其他上市风疹毒株E1基因的差异。方法将S-BRD-Ⅱ株病毒在MRC-5细胞中连续传10代,检测每代病毒的培养特性和E1基因序列,第28、29、33和38代病毒的ORF序列及第28、38代病毒的5′-和3′-末端序列,同时测定B-BRD-Ⅱ株(北京天坛)及进口疫苗风疹病毒株(RA 27/3)E1基因,并对各基因的核苷酸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S-BRD-Ⅱ株病毒在MRC-5细胞上连续传10代,其培养特性、细胞病变(CPE)程度及病毒滴度基本稳定,S-BRD-Ⅱ株病毒E1基因未发生变异,与Gen Bank中登录的BRD-Ⅱ株比较,有一个特异性的沉默突变,与RA 27/3疫苗株病毒比较,有122个核苷酸位点及其相应6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第28、29、33、38代S-BRD-Ⅱ株病毒的ORFⅠ和ORFⅡ基因区域与Gen Bank登录的BRD-Ⅱ株病毒比较,有5个位点发生变异,且P150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域基因出现大片缺失。第28和38代S-BRD-Ⅱ株病毒的5′-末端与Gen Bank中登录的BRD-Ⅱ株序列的5′-末端一致,而3′-末端有一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结论 BRD-Ⅱ风疹病毒疫苗株在MRC-5细胞中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所有上市风疹病毒株的E1基因氨基酸序列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Ⅱ风疹病毒疫苗株 基因稳定性 核苷酸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