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诱变和基因组重排选育木质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1
作者 鲁云风 王丰园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6-83,共8页
试验旨在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采用诱变和基因组重排选育木质素酶高产菌株。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为原始菌株,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和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以苯胺蓝脱色圈法和愈创木酚显色圈法... 试验旨在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采用诱变和基因组重排选育木质素酶高产菌株。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为原始菌株,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和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以苯胺蓝脱色圈法和愈创木酚显色圈法相结合快速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突变菌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亲本菌株,通过两轮的基因组重排,并经过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得到1株木质素酶高产菌株PR2-24,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锰过氧化物酶活、漆酶酶活分别为11.34、88.35、10.82 U/mL,分别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81%、171%、203%。研究表明,试验筛选的木质素酶高产菌株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诱变 基因组重排 木质素酶
原文传递
基因组重排选育优良发酵性能的高浓酿造啤酒酵母
2
作者 张亚萌 王金晶 +3 位作者 钮成拓 郑飞云 刘春凤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7-104,共8页
高浓酿造技术是啤酒工业中常用的生产技术,选育发酵性能优良的高浓酿造啤酒酵母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G03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结合杜氏小管产气实验、菌株耐受性测试、三角瓶发酵实验... 高浓酿造技术是啤酒工业中常用的生产技术,选育发酵性能优良的高浓酿造啤酒酵母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G03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结合杜氏小管产气实验、菌株耐受性测试、三角瓶发酵实验三轮筛选,选育高效发酵的高浓酿造啤酒酵母。G03经过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和两轮递推式原生质体融合,最终获得了发酵速度及真正发酵度均提高的菌株F2-123,且主要风味成分的含量没有受到明显影响。F2-123传代发酵性能稳定,啤酒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其在24°P麦汁中、11℃发酵周期为11 d,与出发菌株G03相比,F2-123发酵周期缩短了1 d,酒精度提高了8.9%,真正发酵度提高了6.5%,其他风味物质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获得的菌株在啤酒高浓酿造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酿造 啤酒酵母 基因组重排 发酵能力 风味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资源创新中的应用
3
作者 马凤丽 刘超雄 +7 位作者 李亚娇 郭九峰 刘利 孙国琴 王海燕 王宇胜 乌仁塔娜 张雪梅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基因组重排技术,标志着育种技术的研究从单一自然表型定向进化至理想全基因型的遗传改造阶段,突破了现有育种技术的范式,实现了种质跨界育种的资源创新。对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以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核心... 基因组重排技术,标志着育种技术的研究从单一自然表型定向进化至理想全基因型的遗传改造阶段,突破了现有育种技术的范式,实现了种质跨界育种的资源创新。对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以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核心的基本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因组重排实现部分食用菌耐受性的提高,以及在高产新品种菌株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组重排技术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基因组重排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 物理诱变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植物乳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4
作者 万入汇 杜丽欣 +5 位作者 邹雪 乔鑫 李炜月 张建斌 蒲蕾 洪亮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5-24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突变体LP-GS的抑菌性能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紫外诱变和基因重组LP,得到抗菌性能增强的LP-GS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饲养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突变体LP-GS的抑菌性能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紫外诱变和基因重组LP,得到抗菌性能增强的LP-GS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饲养试验。选用120头28日龄三元杂交去势断奶仔猪,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NC组(基础日粮)、PC组(基础日粮+粘菌素)、T1组(基础日粮+野生型LP)、T2组(基础日粮+突变型LP),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各组仔猪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第3周起,T2、PC组仔猪的粪便稠度评分较NC组显著降低;T2组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数显著减少,嗜酸乳杆菌含量显著增高;PC组乳酸杆菌数显著减少。各组仔猪血液成分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饲粮添加LP-GS可改善腹泻,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增强仔猪免疫力,具有替代抗生素作为促生长用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基因组重排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纳他霉素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惠 金志华 岑沛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G-1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并筛选链霉素抗性菌株,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在上述高产突变株中选择4株作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一株重排菌株S.gilvosporeus GS-74的纳他霉素产...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G-1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并筛选链霉素抗性菌株,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在上述高产突变株中选择4株作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一株重排菌株S.gilvosporeus GS-74的纳他霉素产量为3574mg/L,为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的153%,比原始出发菌株SG-1提高1.17倍。关键词:纳他霉素;褐黄孢链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褐黄孢链霉菌 基因组重排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希颖 王家稳 +1 位作者 刘清梅 胡妍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2,共5页
对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的建立过程、自身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微生物菌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正向突变频率和速度,缩短菌种选育时间.目前基因组重排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代谢... 对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的建立过程、自身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微生物菌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正向突变频率和速度,缩短菌种选育时间.目前基因组重排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代谢产率,增强菌株对环境的耐受性,提高底物利用率和范围等方面;未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将在药物微生物菌种选育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递推原生质体融合 育种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技术及其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丽宁 赵妍 +1 位作者 奚丽萍 陈明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62-365,共4页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了基因组重排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递归原生质体融合 真菌育种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提高豆豉纤溶酶菌产酶量 被引量:17
8
作者 梁惠仪 郭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43,共5页
枯草芽孢杆菌DC-12是从豆豉里面筛选出来的,具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采用了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DC-12的产酶量,首先通过对DC-12进行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构建重组突变库,在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基础上,以其中4株诱变菌株作为直接... 枯草芽孢杆菌DC-12是从豆豉里面筛选出来的,具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采用了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DC-12的产酶量,首先通过对DC-12进行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构建重组突变库,在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基础上,以其中4株诱变菌株作为直接亲本,采用电融合的方法进行两次多亲本的全基因组重排,结合双灭活的筛选方法,共筛选出2株酶活大大提高并能稳定遗传的菌株,使亲本菌株的酶活提高了4~5倍,最高达2710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灭活 电融合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株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亮 林娟 叶秀云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4-760,共7页
采用基因组重排法选育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溶壁酶1.0%(质量分数),菌丝菌龄66 h,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30℃,高渗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6.0,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1)NaCl;原生质体灭活条件:紫外灭... 采用基因组重排法选育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溶壁酶1.0%(质量分数),菌丝菌龄66 h,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30℃,高渗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6.0,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1)NaCl;原生质体灭活条件:紫外灭活120 s,微波灭活300 s;原生质体融合条件:PEG 30%(质量分数),Ca^(2+)0.03 mol·L^(-1),30℃融合12 min,原生质体融合率1.95%.以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得到的正突变菌株为亲本进行三轮基因组重排,获得一株遗传稳定、高产洛伐他汀菌株R″-30,洛伐他汀产量较原始菌株SH2-7提高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洛伐他汀 选育 基因组重排
下载PDF
传统诱变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选育耐高温酿酒酵母菌株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健 李月强 +2 位作者 陈叶福 张翠英 肖冬光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53,共4页
以酿酒酵母AY12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人工诱变育种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将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获得酿酒酵母突变群体,并从中筛选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23株突变株作为正向突变文库;... 以酿酒酵母AY12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人工诱变育种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将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获得酿酒酵母突变群体,并从中筛选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23株突变株作为正向突变文库;将该文库通过酵母高效产孢与杂交反应实现突变文库的全基因组重排,筛选得到的基因组重排最优菌LYQ-F1的高温耐受性较出发菌株AY12明显提高,且在高温模拟发酵工艺中其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诱变 基因组重排 耐高温 乙醇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丽红 陈威 +1 位作者 高艳娇 肖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1-5,共5页
基因组重排技术是在传统诱变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整个微生物基因组的重排,来选育具有优良性状菌株的新型育种技术。基因组重排技术在无须了解工程菌遗传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多亲本原生质体递归融合,可以使工程菌快速... 基因组重排技术是在传统诱变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整个微生物基因组的重排,来选育具有优良性状菌株的新型育种技术。基因组重排技术在无须了解工程菌遗传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多亲本原生质体递归融合,可以使工程菌快速得到优良表型。综述了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微生物育种及获得代谢产物等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 微生物育种 工程菌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大红 刘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以纤维堆囊菌AHB125经过紫外诱变和2%乙酸钠抗性筛选出来的SC4-14和SC4-56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并探索该技术在菌种选育中的基本规律。通过4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Epothilone B高产... 以纤维堆囊菌AHB125经过紫外诱变和2%乙酸钠抗性筛选出来的SC4-14和SC4-56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并探索该技术在菌种选育中的基本规律。通过4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F4-28 Epothilone B产量达到67.4 mg/L,是原始菌株纤维堆囊菌AHB125 Epothilone B产量的8倍,是两亲本菌株Epothilone B产量的4-5倍,并且F4-28的发酵周期比SC4-56短1 d。因此,基因组重排技术可有效的选育出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THILONE B 纤维堆囊菌 AHB125 基因组重排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选育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红梅 王伟洁 +1 位作者 薛芳 陈宝珍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4-59,共6页
以短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首先采用紫外复合诱变筛选出EA_(42)、EB_(27)作为基因组重排育种的亲本并制备成原生质体,分别采用紫外照射50 min和60℃水浴加热60 min双亲灭活原生质体,然后用质... 以短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首先采用紫外复合诱变筛选出EA_(42)、EB_(27)作为基因组重排育种的亲本并制备成原生质体,分别采用紫外照射50 min和60℃水浴加热60 min双亲灭活原生质体,然后用质量分数40%PEG 6000,30℃恒温诱导融合10 min进行基因组重排。经过3轮基因组重排育种,成功选育出3株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F3-36在菌体发酵量提高的前提下,进行5次传代测试其胸苷磷酸化酶活均在2.500U/mg湿茵体,比原始茵株酶活提高了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原生质体 短乳杆菌 胸苷磷酸化酶
下载PDF
合成型酵母基因组重排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 田方方 吴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8,共6页
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是生物体表型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设计与合成酵母基因组为人工基因组结构变异提供了新途径。人工合成酿酒酵母基因组(Sc2.0)通过系统性地引入重排元件,赋予了基因组柔性可变的功能,可诱导产生 DNA 片段的删除、反转... 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是生物体表型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设计与合成酵母基因组为人工基因组结构变异提供了新途径。人工合成酿酒酵母基因组(Sc2.0)通过系统性地引入重排元件,赋予了基因组柔性可变的功能,可诱导产生 DNA 片段的删除、反转、复制、移位等基因组结构变异。合成型酵母基因组重排技术可实现菌株性状的快速进化,并且为研究基因组结构变异与表型变化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快速、全新的方法。综述了合成型酵母基因组重排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技术进展,并展示了其在创新菌种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基因组结构变异 合成酵母基因组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问题的一个近似算法
15
作者 陶玉敏 莫忠息 +2 位作者 刘扬 任清华 李素贞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无方向的反向基因组重排问题在数学上已被证明是一个NP困难问题.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3(π),nb(π)}),空间复杂性为O(n)的求其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 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无方向的反向基因组重排问题在数学上已被证明是一个NP困难问题.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3(π),nb(π)}),空间复杂性为O(n)的求其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表示n个基因的一种排列,b(π)表示排列π中的断点数.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可以求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反向基因组重排 反向排序 断点图 近似算法 最优解 分枝定界算法
下载PDF
传统诱变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选育耐高温酿酒酵母菌株
16
作者 董健 李月强 +2 位作者 陈叶福 张翠英 肖冬光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共6页
以酿酒酵母 AY12 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人工诱变育种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将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获得酿酒酵母突变群体,并从中筛选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 23 株突变株做为正向突... 以酿酒酵母 AY12 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人工诱变育种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将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获得酿酒酵母突变群体,并从中筛选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 23 株突变株做为正向突变文库;将该文库通过酵母高效产孢与杂交反应实现突变文库的全基因组重排,筛选得到的基因组重排最优菌LYQ-F1 高温耐受性较出发菌株 AY12 明显提高,且在高温模拟发酵工艺中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诱变 基因组重排 耐高温 乙醇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和人类基因组病
17
作者 王慧君 Liu Pengfei +2 位作者 Bi Weimin 周文浩 Cheung Sau W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基因组病(Genomic disorders)的概念最早由Lupski在1998年提出,是指由于人类基因组DNA的异常重组而引起临床表型的一类疾病[1].其分子基础是DNA的异常重组导致基因的缺失/扩增,或基因结构的彻底破坏,基因组重排处的突变发生率(10-1~... 基因组病(Genomic disorders)的概念最早由Lupski在1998年提出,是指由于人类基因组DNA的异常重组而引起临床表型的一类疾病[1].其分子基础是DNA的异常重组导致基因的缺失/扩增,或基因结构的彻底破坏,基因组重排处的突变发生率(10-1~10-5)可高达点突变(10-8)的1 000倍以上[2~4].随着检测技术的逐渐改进和检测成本的降低,采用高分辨率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芯片(CMA)可在临床病例中发现更多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5,6].利用迅速发展的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可进行断裂点(breakpoint)的序列分析,解释DNA重组的机制.最近,陆续发现的人类基因组病为从机制上解释各种基因重组提供了研究素材.本文就近几年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剖析临床病例,解释CNVs发生的机制,为临床医生展现基因组病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有价值的病例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 基因组重排 基因组DNA DNA重组 临床病例 微阵列分析 分子基础 临床表型
下载PDF
基因组重排的反转排序的近似算法
18
作者 李玉 李德荣 +1 位作者 何莉敏 张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10,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基因无方向的基因组重排的反转排序问题.本文算法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3(π),nb(π)),空间复杂性为O(n)的求解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表示n个基因的一种排列... 本文主要研究基因无方向的基因组重排的反转排序问题.本文算法基于断点图的概念,给出一个时间复杂性为O(maxb3(π),nb(π)),空间复杂性为O(n)的求解近似最优解的算法,其中n为基因组中基因个数,π=(π1,π2,...πn)表示n个基因的一种排列,b(π)表示排列π中的断点数.数据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可以求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排 反转 反转排序 近似算法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普那霉素产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波 金志华 +1 位作者 金庆超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348,共5页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G-211的普那霉素产量为832m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提高了134%,比原始出发菌株ND-23(272mg/L)提高了206%.通过研究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ND-23在5L罐上的发酵过程,发现普那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属于非生长耦合型;其高产菌株G-211在合成产物的时期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的消耗量均大于原始菌株ND-23,这些结果将为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放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旋链霉菌 普那霉素 基因组重排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燕春 王超 +4 位作者 陈园 吴江磊 邹球龙 张晓琳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76-3582,共7页
利用课题组前期通过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8株多杀菌素产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探索了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双亲灭活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条件,并通过多轮基因组重排获得了多杀... 利用课题组前期通过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8株多杀菌素产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探索了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双亲灭活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条件,并通过多轮基因组重排获得了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当菌龄为65 h、溶菌酶浓度为4 mg·ml-1,39℃处理时间20 min时,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及再生率分别为92.30%和7.66%;60℃恒温水浴90 min以上和紫外照射200s以上为双亲灭活条件;PEG浓度为50%,在32℃下处理15 min时,原生质体融合率约为1.18%。最终获得1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6.07%且遗传稳定的融合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刺糖多孢菌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组重排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