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通过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
1
作者 周铮铮 徐凯 +1 位作者 陈义钢 孙庆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 探讨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extra eleven-nineteen leukemia fusion gene protein, EEN)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EN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 目的 探讨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extra eleven-nineteen leukemia fusion gene protein, EEN)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EN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EN在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NSCLC细胞A549细胞中的水平。在A549细胞中转染sh-EEN后,使用MTT测定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使用荧光探针DCFH-DA测量细胞内ROS生成水平,使用JC-1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EN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与BEAS-2B细胞相比,EEN在A549细胞中水平明显升高。沉默A549细胞EEN后,A54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丢失,Cyt C释放入细胞质,同时伴随着Bcl-2降低、Bax升高和Caspase-3活化。结论 EEN在NSCLC中表达增加。敲低EEN可诱导NSCLC细胞凋亡,且这一过程至少涉及到ROS/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HEK293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陈姿亦 何盛盛 +3 位作者 闫晶男 吴怡蓉 张雨婷 高有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0-2843,共14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宽体金线蛭提取物(LE)对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首先转染3个不同质量浓度(1、2、4μg·mL^(-1))的Poly I∶C至HEK293细胞,并分别处理12 h、24 h和48 h,以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为RLRs通路激活的指标。RLRs信号通路激活之后,采用LE对HEK293细胞进行处理,共设置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2μg·mL^(-1) Poly I∶C转染组、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15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30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处理时长分别为24 h和48 h。试验结果表明,转染3个剂量的Poly I∶C在3个处理时长均引起细胞活力降低,2μg·mL^(-1)和4μg·mL^(-1) 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12 h、24 h和48 h均显著提高了RIG-I蛋白的表达量,4μg·mL^(-1)的Poly I∶C转染组RIG-I mRNA转录水平在24 h和48 h显著提高。选择Poly I∶C质量浓度2μg·mL^(-1),处理24 h和48 h作为后续试验激活RLRs的处理条件。质量浓度为150μg·mL^(-1) LE可以显著抑制Poly I∶C介导的细胞活力降低;300μg·mL^(-1)的LE显著降低了RIG-I的蛋白水平;150μg·mL^(-1)和300μg·mL^(-1) LE处理24 h和48 h后均显著抑制了β干扰素的mRNA转录和生成。据此得出如下结论: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成功地激活了RLRs信号通路,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具有促进HEK293细胞活力和抑制β干扰素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 宽体金线蛭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 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I β干扰素
下载PDF
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
作者 简玲玲 田莉萍 牛锐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0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OSC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将病理标本送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病理标本内基因Bax、Bcl-...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OSC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将病理标本送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病理标本内基因Bax、Bcl-2、P53表达情况。分析Bax、Bcl-2、P53与OSCC患者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88例OSCC患者,经检测Bcl-2阳性41例,占比46.59%;Bax阳性39例,占比44.32%;P53阳性30例,占比34.09%。有淋巴结转移Bax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Bcl-2、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级、Ⅱ级Bax阳性表达率高于Ⅲ级,Ⅰ级、Ⅱ级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Ⅲ级,Ⅱ级、Ⅲ级P53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OSCC组织细胞Bcl-2、Bax、P53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Bcl-2、Bax、P53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老年OSCC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基因蛋白表达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血管生成与p53、c-erb B-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胜春 吴凯南 +1 位作者 厉红元 张震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 p53及c erbB 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1 0 3例正常乳腺、乳腺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的 p53及c erbB 2癌基因蛋白及第 8因子相关抗原FⅧ R... 目的 探讨 p53及c erbB 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1 0 3例正常乳腺、乳腺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的 p53及c erbB 2癌基因蛋白及第 8因子相关抗原FⅧ R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微血管内皮细胞面积 (MEA)进行CIAS定量测定 ,并分析 p53及c erbB 2与MEA的相关性。结果 在轻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 ,p53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组MEA( 4 1 94.89±498.5998)高于阴性组 ( 32 1 6 .94±80 3.9394,t =2 .30 2 4,P<0 .0 5)。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 ,p53阳性组MEA ( 4 52 5.82 ±1 36 0 .82 77)高于阴性组 ( 356 4 .6 1± 6 87.0 6 4 6 ,t=2 .1 794,P<0 .0 5)。c erbB 2与MEA无相关性 (P>0 .0 5)。结论 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中 ,p5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P53基因蛋白 C-ERBB-2基因蛋白 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
下载PDF
nm23及c-myc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志勇 马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NM23基因蛋白 C-MYC基因蛋白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东升 王万忠 +2 位作者 吴军楼 王家耀 杜德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 P53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38例唾液腺ACC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P53基因蛋白检测。分析P53基因蛋白表达与ACC病理类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 目的 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 P53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38例唾液腺ACC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P53基因蛋白检测。分析P53基因蛋白表达与ACC病理类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蛋白检出率为6 0 .5 % ,其过度表达与唾液腺ACC的复发、远处转移及术后生存有关(P均<0 .0 5 ) ,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均>0 .0 5 )。结论 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在唾液腺ACC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腺样囊性癌 唾液腺 P^53 免疫组织化学法 P53基因蛋白 蛋白过度表达 病理类型 临床分期 远处转移 ACC 病理标本 方法选择 蛋白检测 局部复发 术后生存 临床特征 检出率
下载PDF
原癌基因蛋白C-MYC和C-FOS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小文 卢晖 +3 位作者 王琨 邹浩 张华献 孙江华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c-myc,c-fos蛋白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与良性胆道狭窄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c-fos蛋白在20例肝外胆管瘢痕组织、12例肝内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c-myc,c-fos蛋白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与良性胆道狭窄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c-fos蛋白在20例肝外胆管瘢痕组织、12例肝内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肝外胆管瘢痕组织和肝内胆管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c-myc,c-fos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胆管组织中无表达。肝外、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c-fos的表达与正常胆管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外与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c-fo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肝外胆管瘢痕组中c-myc与c-fos蛋白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r=0.75,P<0.05)。在肝内胆管瘢痕组中c-myc与c-fos蛋白两者的表达亦成正相关(r=0.68,P<0.05)。结论肝外、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和c-fos癌基因受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原癌基因c-myc,c-fos与良性胆道狭窄瘢痕形成密切相关,两者具有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 良性胆管狭窄 胆管瘢痕
下载PDF
肺癌及高危人群中的癌基因蛋白和抑癌基因蛋白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健学 李学明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本文综述了癌基因蛋白和抑癌基因蛋白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其在环境和职业相关肿瘤(肺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基因蛋白 抑癌基因蛋白 肺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及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胜前 张春辉 尤其俋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2例术前未行化、放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C-erb...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2例术前未行化、放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8%(42/62)、45.2%(28/62)、48.4%(30/62);(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erbB-2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C-erbB-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二者均阴性表达患者(P<0.05);(4)C-erbB-2(+)且雌激素受体(-)患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同时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C-erbB-2基因高表达或C-erbB-2(+)且雌激素受体(-)的患者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往往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基因蛋白 雌孕激素受体 相关分析研究 腋窝淋巴结转移 表达及 雌激素受体 基因蛋白表达 原发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参数 乳腺癌组织 免疫组化法 统计学分析 S-P法 表达情况 阴性表达 阳性患者 阳性率 正相关 相关性
下载PDF
p16、p53基因蛋白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
10
作者 郑鹏才 苏波 +2 位作者 谢小强 郭华雄 杨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2期367-368,371,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p53突变蛋白在不同类型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结果:p16、p53突变蛋白在不同类型的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p53突变蛋白在不同类型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结果:p16、p53突变蛋白在不同类型的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论:p16、p53蛋白突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细胞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蛋白 P53基因蛋白 肠上皮讹生 胃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纤支镜取材对患者检测p53、nm23基因蛋白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宋振凤 杨廷桐 李秀杰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0-21,58,共3页
目的 :探讨纤支镜取材对肺癌患者检测 p5 3、nm2 3基因蛋白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OlympusBF - 1TR型纤支镜钳取肺癌组织 35例 ,肺良性病变组织 2 8例 ,分别作 p5 3、nm2 3基因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5 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在肺癌组... 目的 :探讨纤支镜取材对肺癌患者检测 p5 3、nm2 3基因蛋白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OlympusBF - 1TR型纤支镜钳取肺癌组织 35例 ,肺良性病变组织 2 8例 ,分别作 p5 3、nm2 3基因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5 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在肺癌组为 6 5 7% (2 3/ 35 ) ,在肺良性病变组为 7 1% (2 /2 8) ;nm2 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在肺癌组 6 8 6 % (2 4/ 35 ) ,在肺良性病变组为 92 9% (2 6 / 2 8)。而且nm2 3基因蛋白在表达程度上也有明显差异 ,在肺癌组以弱阳性为主占阳性率的 6 6 7% (16 / 2 4) ;在肺良性病变组则以强阳性为主占阳性率的 6 9 2 % (18/ 2 6 ) ,这一特点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结论 :纤支镜对肺部疾病的活检 ,联合检测其 p5 3、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可对肺癌患者作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支镜 P53基因蛋白 NM23基因蛋白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肺癌
下载PDF
肺癌癌基因蛋白产物同步检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赵彤 朱梅刚 +3 位作者 黄宗义 张亚历 张素娟 李梅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5,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4例肺癌连续切片组织同步进行了ras、C-myc、P53三种癌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rasP21、C-mycP6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64.8%和33.8%。而癌旁支气管...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4例肺癌连续切片组织同步进行了ras、C-myc、P53三种癌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rasP21、C-mycP6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64.8%和33.8%。而癌旁支气管粘膜及腺体分别为16.1%、22.6%和0。P21和P62之间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表明这二个癌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有两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阳性者有46例(62.2%),10例(21.7%)同时有P21、P62和P53共同表达,结果提示肺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多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癌基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因 基因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癌基因蛋白ras p21、甲胎蛋白在实验性大鼠肛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郑杰 武忠弼 +2 位作者 阮幼冰 杨木兰 刘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rasp21、AFP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诱癌早期肝小叶周边区即出现p21、AFP表达阳性细胞,随诱癌过程进行,阳性细胞增多并主要分布在变异肝细胞灶...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rasp21、AFP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诱癌早期肝小叶周边区即出现p21、AFP表达阳性细胞,随诱癌过程进行,阳性细胞增多并主要分布在变异肝细胞灶和结节中,且常见两者同时表达的现象。由此提示,两者与大鼠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p21过度表达直接参与了大鼠肝癌的启动和演进。同时表达AFP、p21的细胞和病变是较具特异性的癌前病变。p2l与AFP的联合表达可为人类肝癌提供一个参考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 癌前病变 肝肿瘤 甲胎蛋白
下载PDF
标准型CD44基因蛋白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朱光君 熊正文 +2 位作者 苏红 李春光 胡海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4-177,240,共5页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 (CD44s)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 ,测定了 78例NSCLC中CD44s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IOD)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 (CD44s)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 ,测定了 78例NSCLC中CD44s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IOD)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78例NSCLC的CD44s阳性细胞IOD值 (12 9.8± 12 .2 )与 10例癌旁组织IOD值 (91.3± 11.5 )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 (10 9.8± 13.2 )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136 .5± 14.8)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D44s强阳性的病人转移率低、预后良好 ,CD44s可作为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型CD44基因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定量研究
下载PDF
胃癌同证型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玲 孙大志 +2 位作者 何金 刘龙 魏品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2782-2787,共6页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层次探索胃癌中医证本质. 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收集术前胃癌患者,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归属;取术后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肿瘤中E-Cadherin、C-erbB-2、P53、nm23、ICAM-1、VEGF、KDR...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层次探索胃癌中医证本质. 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收集术前胃癌患者,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归属;取术后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肿瘤中E-Cadherin、C-erbB-2、P53、nm23、ICAM-1、VEGF、KDR、MMP-2、TIMP- 29种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每个证型中的9个基因蛋白之间均有不同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6证型的9个基因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 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同一证型内部多组基因都存在表达差异性;VEGF、E-cad、nm23表达率较高,分别为94%、90%、92%.痰湿凝结型中E-cad的蛋白表达最高,以平均秩和表示为:63.09,肝胃不和、瘀毒内阻两型E-cad表达较低. 结论:肝胃不和、瘀毒内阻两型胃癌发生转移可能主要与E-cad的缺失有关,但内部既有癌基因的高表达亦有抑癌基因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转移 基因蛋白 表达 辨证分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4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顾小曼 孙晓庆 李建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 :观察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深 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5 3、原癌基因 c m yc和 caspase 3的影响 ,初步认识增殖与凋亡活动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7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 :观察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深 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5 3、原癌基因 c m yc和 caspase 3的影响 ,初步认识增殖与凋亡活动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7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烫伤和 b FGF治疗 3组。利用大鼠 30 %总体表面积深 度烫伤模型 ,于伤后 3、6小时及 1、3、7和 14日采取创面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创伤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 PCNA、p5 3、c m yc和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烫伤大鼠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 p5 3、c myc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局部外用 b FGF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等活动产生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愈合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成纤维细胞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蛋白
下载PDF
多种耐药基因蛋白在初治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鹏熙 李幸运 +1 位作者 周瑞芳 王一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669-670,675,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多种常见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原发性耐药的状态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术前未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369例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RP、GST、P190及P170的表达情况,观察上述指标之间以及与肿瘤大... 目的:观察乳腺癌多种常见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原发性耐药的状态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术前未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369例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RP、GST、P190及P170的表达情况,观察上述指标之间以及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这些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LRP57.99%,GST32.79%、P1905.96%和P17038.12%;多基因共表达率为40.10%;LRP与P170之间呈正相关(r=0.1702,P<0.001);4种耐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初治乳腺癌中存在多个耐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共表达,可能反映了乳腺癌的原发性耐药状态及其复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耐药基因蛋白 LRP GST P190 P170
下载PDF
LAMS对肝癌细胞株Bcl-2、BaX基因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董浦江 姚榛祥 涂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27,31,共3页
目的:研究LAMS对肝癌细胞株的Bcl-2、BaX基因蛋白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LAMS对肝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抑制程度下凋亡细胞量和Bcl-2、Bax基因蛋白的变化... 目的:研究LAMS对肝癌细胞株的Bcl-2、BaX基因蛋白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LAMS对肝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抑制程度下凋亡细胞量和Bcl-2、Bax基因蛋白的变化。结果:LAMS浓度与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凋亡细胞数、Bcl-2基因蛋白表达减少及BaX基因蛋白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LAMS可通过影响Bcl-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促使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因蛋白 昆布多糖硫酸酯 BCL-2 BAX
下载PDF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丕福 谢瑶 +2 位作者 姚志彬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原癌基因蛋白
下载PDF
恢复期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荣华 张永宏 +7 位作者 任翊 胡中杰 吴昊 计云霞 武燕琳 孙国平 丁惠国 赵春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的免疫发病机理 ,研究恢复期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15例恢复期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CD95、Bcl 2、DR5及人冠状病毒 2 2 9E受体—CD13表达 ;并以... 目的 :探讨SARS的免疫发病机理 ,研究恢复期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15例恢复期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CD95、Bcl 2、DR5及人冠状病毒 2 2 9E受体—CD13表达 ;并以 10例高危、健康的医务人员为对照。结果 :恢复期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均恢复正常 ;CD4 DR5、CD13,CD8 DR5、CD13表达均阴性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是 ,恢复期SARS患者CD4、CD8阳性细胞仍明显表达Fas和Bcl 2 ,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Fas FasL途径导致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SARS患者的免疫发病机理之一 ,而恢复期Bcl 2表达增多对抑制T淋巴细胞的进一步凋亡、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可能具有重要作用。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不通过Trail DR5 细胞凋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T淋巴细胞 凋亡相关基因蛋白 流式细胞术 CD1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