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在nrDNA致同进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阚显照 王士泉 朱国萍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47-51,共5页
基因转换是指同源序列之间非交互性的信息转换。基因转换现象已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被广泛发现。基因转换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序列的转移、致同进化、抗原的变异、抗抗生素的免疫、缺口的修复等。通过对引起基因转换现象的4种分子重组模... 基因转换是指同源序列之间非交互性的信息转换。基因转换现象已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被广泛发现。基因转换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序列的转移、致同进化、抗原的变异、抗抗生素的免疫、缺口的修复等。通过对引起基因转换现象的4种分子重组模型(Holli-day模型、Meselson-Radding模型、DSBR模型和SDSA模型)的介绍,探讨基因转换在nrDNA致同进化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换 同源重组 分子机制 NRDNA 致同进化
下载PDF
网络文学审美特性的网络基因转换
2
作者 李卫东 王敏芝 杜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文学与网络结缘是不可避免的,文学需要传播,网络传播的内容需要丰富。同时,文学与网络的结合也形成了网络文学在本质规定性方面"文学基因"与"网络基因"的融合。网络文学既脱离不了文学性这一根本属性,又必然在审美... 文学与网络结缘是不可避免的,文学需要传播,网络传播的内容需要丰富。同时,文学与网络的结合也形成了网络文学在本质规定性方面"文学基因"与"网络基因"的融合。网络文学既脱离不了文学性这一根本属性,又必然在审美特性和传播渠道方面体现出网络传播的技术基因特征。因此,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环境下的文学新现实,其传统的审美特性必然被新的网络基因改造和更新,审美主体的民间立场、审美态度的娱乐化倾向、审美价值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博弈等表现,都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特性在网络技术基因方向上的体现与延展,也是网络文学审美独特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审美特性 网络传播 基因转换
下载PDF
基因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先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专科和本科的普通遗传学、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中都有基因转换这一概念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大多从异常 (非 4∶4)的 5∶3、6∶2分离比讲起 ,因为这种分离比不能用一般的交互重组解释 ,因此认为它是由基因转换而产生的 ... 在专科和本科的普通遗传学、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中都有基因转换这一概念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大多从异常 (非 4∶4)的 5∶3、6∶2分离比讲起 ,因为这种分离比不能用一般的交互重组解释 ,因此认为它是由基因转换而产生的 ,但对它产生的原因及理论基础却很少提到。本文简单介绍了真菌中子囊菌类不发生重组以及交互重组后孢子排列顺序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换 交互重组 异源双链DNA 真菌 子囊菌 染色体
下载PDF
水稻基因组中抗病基因正选择方式及基因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季军 杨四海 田大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56-1863,共8页
【目的】了解正选择压力和基因转换对水稻全基因组中NBS-LRR抗病基因家族进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水稻全基因组中的NBS-LRR基因进行鉴别与分类,利用PAML和GENECONV程序分别进行正选择替代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正选择压力和基因转换对水稻全基因组中NBS-LRR抗病基因家族进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水稻全基因组中的NBS-LRR基因进行鉴别与分类,利用PAML和GENECONV程序分别进行正选择替代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在19个组(包含89个NBS-LRR基因)中检测出了显著的正选择替换位点,且约有60%正选择位点位于LRR区域;56个基因至少参与了1次基因转换事件。同时,基因转换、正选择以及基因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84%的参与基因转换的基因中都能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且至少有84%的发生基因转换或正选择的基因都位于基因簇中。【结论】水稻基因组中的NBS-LRR基因之间,存在着频繁的正选择替代和基因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NBS-LRR 正选择 基因转换
下载PDF
同一染色体上基因转换在HLA多态性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郝向稳 邓立彬 曾长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1-1416,共6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是人类基因组中已知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家族,为人类面对异源多变的外界生物分子所必须。以往对HLA多态性形成的研究多集中在互换式重组机制上,文章研究了基因转换这一重要的多态性形成机制在...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是人类基因组中已知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家族,为人类面对异源多变的外界生物分子所必须。以往对HLA多态性形成的研究多集中在互换式重组机制上,文章研究了基因转换这一重要的多态性形成机制在HLA-DRB基因多态性形成中的作用。应用已知的各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表明,HLA-DRB是一高度多态的基因家族。用Ester Betran模型检测到32个基因转换的区域,最小的基因转换区域长2_bp,最远差异位点间隔为204_bp。在71~75、18~221等几个区域上出现基因转换的频数高,成为基因转换的热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71~75、205~217等热点区域分别与东方人、高加索人这两个人群密切相关,提示基因转换的热点可能具有一定的人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多态性 基因转换 热点
下载PDF
基因转换器决定卵子或精子
6
《医院与医学》 2015年第1期29-29,共1页
对日本稻米鱼所做的新的实验显示,foxl3基因有可能是决定一个生殖细胞究竟是变成卵子是精子的转换器。该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脊椎动物生殖细胞的最终性别在发育中是如何决定的。Toshiya Nishimura和同事证明,foxl3会给出一... 对日本稻米鱼所做的新的实验显示,foxl3基因有可能是决定一个生殖细胞究竟是变成卵子是精子的转换器。该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脊椎动物生殖细胞的最终性别在发育中是如何决定的。Toshiya Nishimura和同事证明,foxl3会给出一个分子暗示来阻止精子形成的启动;foxl3会在稻米鱼生殖器官内的生殖细胞中表达,但不会在生殖细胞周边的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成 基因转换 卵子 生殖细胞 l3基因 脊椎动物 研究人员 生殖器官
下载PDF
疟原虫var基因转换速率变化导致抗原变异
7
作者 宁北芳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5年第4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疟原虫 var基因转换 抗原变异 免疫应答
下载PDF
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基因的cDNA-AFLP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国琦 胡银岗 +2 位作者 林凡云 董普辉 何蓓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1-666,共6页
对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提取mRNA,进行cDNA- AFLP表达差异分析,64对引物组合获得差异片段1160个。统计分析表明,单核期表达的差异片段数最多,认为这一时期是育性转换的关键时期。对其中12个... 对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提取mRNA,进行cDNA- AFLP表达差异分析,64对引物组合获得差异片段1160个。统计分析表明,单核期表达的差异片段数最多,认为这一时期是育性转换的关键时期。对其中12个在不育或可育条件下表达的差异片段进行同收、克隆、测序,经 BLAST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可育条件下的4个EST与物质转运和能量代谢过程的铁转运蛋白1和ATP合酶α亚基,基因表达调控的反转录转座子跳跃多聚蛋白和转座子相似序列同源。不育条件下有5个EST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ZCCT转录因子和光敏色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座酶、染色体浓缩因子和亮氨酸富集蛋白的编码基因同源。结果表明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的育性转换与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物质和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 CDNA-AFLP 育性转换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咏梅 齐秀英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5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鄄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与对照的配比条件为年龄和性别。对101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鄄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与对照的配比条件为年龄和性别。对101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Alu序列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DN的发生之间有统计学关联,D等位基因的出现使DN发生的危险增加,与II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为ID、DD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OR值分别为2.419(95%可信区间1.180~4.959)和3.417(95%可信区间1.608~7.260)。结论ACE基因D等位基因的出现增加发生DN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多态性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军 胡毅平 +2 位作者 丁浩中 曾因明 朱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以相同麻醉药诱导及维持。C组拔管前经鼻腔滴入卡托普利混悬液25 mg。于术毕、拔管前、拔管后0、1.5、5、15 min记录SBP、DBP、HR和ECG,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拔管前、拔管后0、1.5、5min A、B两组SBP、DBP、HR、RPP均较术毕显著升高(P<0.05或P<0.01),C组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C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A组围拔管期心律失常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DD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ACE活性水平,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卡托普利对此有一定防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血流动力学 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海波 施琳 贾海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98例北方汉族和198例达斡尔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结果:ACE基因多态性,达斡尔族人群ID、DD基因频率高于北...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98例北方汉族和198例达斡尔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结果:ACE基因多态性,达斡尔族人群ID、DD基因频率高于北方汉族,II基因频率低于北方汉族,二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与达斡尔族间ACE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达斡尔族
下载PDF
新疆和田老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长寿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国方 何秉贤 +1 位作者 肉孜.阿吉 沙根德克 《疑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和田长寿地区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关系。方法 长寿组(n=37),高龄组(n=40),老年组(n=41)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并比较各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和田长寿地区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关系。方法 长寿组(n=37),高龄组(n=40),老年组(n=41)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并比较各年龄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长寿组Ⅱ型基因频率及Ⅰ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老年组,长寿组D型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新疆和田 长寿老人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艳霞 肖敏 王学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1995年至2012年6月间公...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1995年至2012年6月间公开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Analyst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4项病例-对照研究,1821例MI患者和1951例对照。总体人群和亚组Meta分析结果均表明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MI相关性密切相关,携带D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MI的易感性[Ivs.D:OR=0.56,95%CI:0.49~0.64;IIvs.DD:OR=0.37,95%CI:0.29~0.46;IDvs.DD:OR=0.48,95%CI:0.39~0.59;(ID+II)vs.DD:OR=0.43,95%CI:0.34~0.53;IIvs.(DD+ID):OR=0.57,95%CI:0.50~0.66]。有轻微的发表偏倚存在。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MI发病风险相关,但并不能证明I/D多态性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亦不能证明D等位基因为致病基因、I等位基因为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心肌梗死 多态性 汉族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旭娇 凌锋 沈法荣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及伊贝沙坦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疗效的维持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0例房颤电复律患者、36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以及...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及伊贝沙坦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疗效的维持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0例房颤电复律患者、36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以及观察伊贝沙坦干预和不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窦性节律维持情况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结果房颤患者I/D基因型频率为20/40,对照组I/D基因型频率为17/36,两组患者I/D多态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伊贝沙坦干预者DD基因型频率(6/20)与无伊贝沙坦干预者(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r=1.134,P>0.05)。结论房颤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无关。ACE基因DD型频率低者房颤电复律后易复发。揭示伊贝沙坦对房颤电复律患者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多态性 房颤 伊贝沙坦
下载PDF
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小敏 甄文娟 +2 位作者 王煜 周薇 解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 ,结果显示 ,位于ACE基因 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后呈三种基因型 :纯合子插入型 (II)、纯合子缺失型 (DD)和杂合子插入或缺失型 (ID)。耐力运动员组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力量运动员组。结果提示ACE基因可能在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ACE基因多态性 纯合子 多态性研究 健康 I/D多态性 对照组 运动员 有氧耐力 力量
原文传递
α-Adducin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窦相峰 孙凯 +3 位作者 黄晓红 刘晓宁 鞠振宇 张红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因分型 ,并通过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指标测定收集脑出血传统危险因素的信息。结果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0 0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 ,比值比(OR)为 1 5 5 ( 95 %CI,1 18~ 2 0 5 )。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分布无差异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685 )。结论 :α adducin基因G460W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 ,这种相关关系在调整了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关联关系的发现提示有必要对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以期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对照组 Α-ADDUCIN基因 危险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多态性 治疗 人中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分型 发现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人”热习服生理特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C-344T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海涛 邱长春 +1 位作者 程祖亨 丁志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死亡之海”闻名于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约3000mm,极度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可高达50-60℃。在这死亡之海的腹地,沿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游牧...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死亡之海”闻名于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约3000mm,极度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可高达50-60℃。在这死亡之海的腹地,沿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游牧部落“克里雅人”。因其居住在大沙漠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人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热习服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尚蔚 窦相峰 +8 位作者 张红叶 黄晓红 刘晓宁 鞠振宇 孙凯 宋燕 张陆 吴晓东 惠汝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与血压水平或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可能通过血压和其它途径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样本病例 -对照研究 ,拟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与血压水平或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可能通过血压和其它途径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样本病例 -对照研究 ,拟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从 7个研究中心收集 4 75例脑出血病例 ,匹配 4 75例对照 ,病例和对照均接受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检查。PCR检测 ACE基因 I/ D多态性。结果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 ACE基因 I/ D多态性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两组 ACE基因 I/ 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基因型 :χ2 =0 .172 ,P=0 .918;等位基因 :χ2 =0 .0 8,P=0 .773)。多因素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 ,ACE基因 ORDI/ II=1.0 9(95 % CI 0 .6 8~ 1.78) ,ORDD/ II=1.10 (95 % CI 0 .6 9~ 1.77) ,表明 ACE基因 I/ D多态性和脑出血无关。结论  ACE基因 I/ D多态性和脑出血不存在关联关系 ,ACE基因I/ D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脑出血的遗传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I/D多态性 ACE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危险因素 病例 等位基因频率 PCR检测 人脑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艳军 沈轶 +1 位作者 姜泽群 杨艳燕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是否与糖尿病(DM)的易感性相关,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和196例正常人进行了ACE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DM患者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为22%,χ2=4.7,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 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是否与糖尿病(DM)的易感性相关,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和196例正常人进行了ACE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DM患者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为22%,χ2=4.7,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率为21%,χ2=4.9,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为23%,χ2=2.1,P>0.05),而对照组DD基因型频率为16%;DM患者D等位基因频率为38%,χ2=0.0048,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率为34%,χ2=0.62,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为41%,χ2=0.25,P>0.05),而对照组相应频率分别为38%.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ACE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内蒙古包头地区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基明 王玉珍 +2 位作者 岳秀兰 秦文斌 雎天林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00例N IDDM病人及63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在正常对照组和N IDD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DN...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00例N IDDM病人及63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在正常对照组和N IDD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0.06)与非DN组(0.0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DN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