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4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联合基因重组链激酶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慧芬 贝筝 +2 位作者 叶苗苗 郑芳昆 邢增娈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基因重组链激酶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受体(platelet activator combined-1,PAC-1)及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6例,...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基因重组链激酶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受体(platelet activator combined-1,PAC-1)及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因重组链激酶+生理盐水治疗,作为空白对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血液流变学、PAC-1和CXCL16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83%、81.25%(χ^(2)=5.030,P=0.02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全血还原黏度(whole blood reduced viscosity,RV)、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EEP)、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PAC-1和CXCL1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PAC-1、CXCL16、FIB、RV、K值、EEP、HCT和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8.021,P=0.000),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3.646,P=0.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6)。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基因重组链激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细胞黏附作用,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基因重组链激酶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
下载PDF
HLA-B和-DRB1、HLA-DQB1和-DPB1座位基因重组的分析
2
作者 陈晨 王炜 +3 位作者 陈男英 董丽娜 章伟 朱发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2个家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座位的重组情况。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HLA-A、-B、-C、-DRB1、-DQB1和-DPB1座位,通过家系遗传分析... 目的:探讨2个家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座位的重组情况。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HLA-A、-B、-C、-DRB1、-DQB1和-DPB1座位,通过家系遗传分析确定个体HLA单体型。结果:家系1中单体型HLA-A*11:01~C*03:04~B*13:01~DRB1*12:02~DQB1*03:01~DPB1*05:01:01G与HLA-A*03:01~C*04:01~B*35:03~DRB1*12:01~DQB1*03:01~DPB1*04:01:01G在HLA-B和HLA-DRB1座位间进行了交换,形成HLA-A*11:01~C*03:04~B*13:01~DRB1*12:01~DQB1*03:01~DPB1*04:01:01G。家系2中单体型HLA-A*02:06~C*03:03~B*35:01~DRB1*08:02~DQB1*04:02~DPB1*13:01:01G与HLA-A*11:01~C*07:02~B*38:02~DRB1*15:02~DQB1*05:01~DPB1*05:01:01G在HLA-DQB1和HLA-DPB1座位间进行了交换,形成HLA-A*02:06~C*03:03~B*35:01~DRB1*08:02~DQB1*04:02~DPB1*05:01:01G。结论:2个中国汉族人群家系分别发生了HLA-B和-DRB1、HLA-DQB1和-DPB1座位间的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基因重组 二代测序 HLA-B和HLA-DRB1座位 HLA-DQB1和HLA-DPB1座位
原文传递
水禽细小病毒选择压力与基因重组分析
3
作者 汪宏才 商雨 +4 位作者 郭云清 曾哲 张蓉蓉 温国元 罗青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91-197,共7页
通过对临床水禽细小病毒进行PCR检测、基因组测序和进化分析,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型。进一步通过Paml、RDP软件对分离株的基因组进行选择压力和基因重组分析,确定分离株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水禽细小病毒均属于新型鹅细小病毒... 通过对临床水禽细小病毒进行PCR检测、基因组测序和进化分析,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型。进一步通过Paml、RDP软件对分离株的基因组进行选择压力和基因重组分析,确定分离株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水禽细小病毒均属于新型鹅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YiCH株、AnQ株和XiY株,基因组长度分别为5 056、5 056、5 068 bp。3个分离株与新型鹅细小病毒M15株亲源关系最近,其中XiY株两端ITR区域191~196位、4 878~4 883位均有6个碱基插入。对分离株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分离株VP蛋白检测出3个正选择位点,分别为116Q、261A、485S。重组分析显示,分离株YiCH株和AnQ株都存在重组现象,以XiY株为主要亲本株、GPV 06-0329株为次要亲本株重组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细小病毒 新型鹅细小病毒 分离鉴定 选择压力 基因重组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大骨龄矮小儿童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黄美华 高元生 徐定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骨龄矮小儿童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大骨龄矮小患儿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大骨龄矮小儿童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大骨龄矮小患儿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单独治疗,观察组采取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GnRHa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年后的生长速率(GV)、骨龄(BA)、预测成年身高(PAH)以及BA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 SDSBA)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V高于对照组,B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H、Ht SDSBA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GnRHa联合治疗方案更有助于大骨龄矮小儿童的身高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龄矮小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骨龄
下载PDF
勘误:IL-33基因重组和表达不影响重组狂犬病病毒体外表型特征
5
作者 高婷 米执中 +3 位作者 孙明 唐洗敏 王勇 李莹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4-1054,共1页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3年第39卷第7期第586-591页的“IL-33基因重组和表达不影响重组狂犬病病毒体外表型特征”的论文中,图1、图2C及图3C、3D用错了图片。投稿时由于疏忽,错误的使用了其他图片。经过反复...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3年第39卷第7期第586-591页的“IL-33基因重组和表达不影响重组狂犬病病毒体外表型特征”的论文中,图1、图2C及图3C、3D用错了图片。投稿时由于疏忽,错误的使用了其他图片。经过反复核对和确认,现申请对图1、图2C及图3C、3D进行勘误,勘误结果与本文结论相符合,不影响文章的结果和结论。本文作者对该错误所造成的任何不便或误解,深表歉意。现将原图和更正后的图片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表型特征 勘误 基因重组和表达 IL-3 3D 图片 体外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鲎试剂检测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适用性研究
6
作者 刘书显 陈彤 阮健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鲎试剂用于测定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使用基因重组鲎试剂和天然美洲鲎试剂建立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采用供试品干扰试验测定供试品溶液中外加内毒素的回收比,采用动态显色法测定供...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鲎试剂用于测定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使用基因重组鲎试剂和天然美洲鲎试剂建立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采用供试品干扰试验测定供试品溶液中外加内毒素的回收比,采用动态显色法测定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并比较2种鲎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2种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浓度在0.008~5 EU/mL范围内与反应时间线性关系较好(|r|≥0.998)。供试品在稀释2倍或20倍时对反应无干扰,细菌内毒素回收比均在50%~200%之间,26批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限值(37.5 EU/mL)。2种鲎试剂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该研究中建立了该制剂细胞内毒素的定量检测方法,准确性和灵敏度好,可用于该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细菌内毒素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鲎试剂 动态显色法 细菌内毒素 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
下载PDF
自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物理模型
7
作者 梁大满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学当务之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建立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作者针对自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物理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学当务之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建立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作者针对自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物理模型的实验教学,设计以学生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如何建构模型、类比分析模型、解读模型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高阶思维,利用相关生物学原理自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物理模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与建模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科学思维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全基因组基因重组分析
8
作者 张午平 郝建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11期49-54,共6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主要引起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及死亡,自2010年PEDV变异毒株流行以来,已对全球的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针对PEDV基因突变研究较多,但有关基因重组在PEDV变异中作用的文献较为鲜见。本研究收集不同PEDV毒株序...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主要引起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及死亡,自2010年PEDV变异毒株流行以来,已对全球的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针对PEDV基因突变研究较多,但有关基因重组在PEDV变异中作用的文献较为鲜见。本研究收集不同PEDV毒株序列,使用SplitsTree软件构建网状图,利用Recco软件鉴定重组信号,结果成功鉴定出一株重组毒株,毒株名称为CH/FJND-3/2011。本研究结果为PEDV变异机制多样性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同时也为PEDV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变异毒株 基因重组
下载PDF
大鼠骨形成蛋白4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小平 李小荣 +4 位作者 谭辉 何峰 裴海平 申竑 李小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4-1316,1321,共4页
目的利用Cre-loxP特异性位点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大鼠骨形成蛋白BMP4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高保真PCR得到大鼠BMP4cDNA,克隆到质粒pCR-BluntII-TOPO中,然后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中间载体质粒pDNR-CMV,测序后在Cre重组酶作用下,将BMP4cDNA转移... 目的利用Cre-loxP特异性位点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大鼠骨形成蛋白BMP4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高保真PCR得到大鼠BMP4cDNA,克隆到质粒pCR-BluntII-TOPO中,然后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中间载体质粒pDNR-CMV,测序后在Cre重组酶作用下,将BMP4cDNA转移到腺病毒载体pLP-Ade-no-X-CMV。在HEK293细胞中扩增重组腺病毒,并检测BMP4基因重组腺病毒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结果PCR法和限制性内切酶XholI消化法均证实BMP4重组腺病毒的成功构建,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该重组腺病毒显著性增强了CFSC-2G细胞中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Cre-loxP特异性位点基因重组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构建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方法,大鼠BMP4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BMP4的细胞调控功能和BMP4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P特异性位点基因重组 BMP4 基因重组腺病毒 骨形成蛋白4
下载PDF
不同种类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接种小学生2年抗体反应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争论 李成明 +5 位作者 荆庆 向真 杨超美 任玲君 张华远 李河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3-324,共2页
应用4批国产CHO乙肝疫苗和2批进口酵母乙肝疫苗(Merck,Amgen),对370名小学生进行了2年(T24)免疫效果观察。完成首针免疫后3月、(T3)7月、(T7)和12月(T12)时,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9... 应用4批国产CHO乙肝疫苗和2批进口酵母乙肝疫苗(Merck,Amgen),对370名小学生进行了2年(T24)免疫效果观察。完成首针免疫后3月、(T3)7月、(T7)和12月(T12)时,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90%以上,其后开始下降。T7时国产CHO疫苗抗体滴度与进口酵母疫苗无明显差异。T12时Amgen疫苗组抗体GMT显著高于其他各疫苗组。T24时Merck苗组和一批CHO苗组抗体滴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疫苗组。结果表明国产CHO疫苗抗体反应达到进口酵母疫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重组疫苗 GMT 抗体反应
下载PDF
企业基因重组理论研究
11
作者 王伟 睢素杰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7-42,共6页
自企业基因概念提出之后,就一直是国内外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决定企业生存、健康成长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对有关企业基因理论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企业基因和企业基因重组、企业基因重组战略、企业基... 自企业基因概念提出之后,就一直是国内外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决定企业生存、健康成长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对有关企业基因理论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企业基因和企业基因重组、企业基因重组战略、企业基因重组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只有按照企业DNA的逻辑思维,对企业的基因进行有效的选择并重新组合,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企业基因模型,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基因 企业基因重组 企业基因重组战略
下载PDF
基因重组细胞在环境样品多氯联苯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挺 孔繁翔 +3 位作者 孙成 谈健康 韩小波 阎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发展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检测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技术 ,本研究利用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 2个细胞系 ,检测从野外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底泥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GFP和Luc... 为发展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检测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技术 ,本研究利用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 2个细胞系 ,检测从野外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底泥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GFP和Luc荧光强度与多氯联苯标样浓度的相关性很好 ,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 99188和 0 982 39;具有很好的剂量 效应关系 .与气相色谱 电子捕获器法 (GC ECD)的仪器分析比较 ,GFP和Luc的荧光强度与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因此可用于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样品筛选和半定量快速、简便、廉价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细胞 多氯联苯 环境样品
下载PDF
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Ⅲ.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遗传基础浅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学勇 董玉琛 杨欣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均含有一些基因促使部分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配对,这些基因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并具很强的传递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回交后代的部分植株在减数分裂后期出现多条染色体同时断裂现象,使不...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均含有一些基因促使部分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配对,这些基因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并具很强的传递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回交后代的部分植株在减数分裂后期出现多条染色体同时断裂现象,使不同染色体通过断口联结形成新的易位成为可能。上述二因素可能是造成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偃麦草 基因重组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子的构建及其在鱼类受精卵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建明 章怀云 +4 位作者 肖调义 张学文 陈韬 苏建通 王跃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9-414,共6页
通过体外重组,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鲤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建成能在鱼体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分子。用限制性内切酶PvuI酶切线性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金鱼受精卵内,在转化后48h,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经PCR初步... 通过体外重组,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鲤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建成能在鱼体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分子。用限制性内切酶PvuI酶切线性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金鱼受精卵内,在转化后48h,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经PCR初步筛选后,对显阳性个体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转化个体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信号。这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金鱼体内整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鲤鱼 基因重组 金鱼 表达 受精卵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高原 王祥 +4 位作者 陈焕春 徐晓娟 李自力 何启盖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设计1对引物从含有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质粒pNS1上亚克隆NS1基因,将NS1基因插入到中间转移载体pUSK中,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USK NS1。将pUSK NS1与伪狂犬病毒Ea株TK /gG /LacZ+突变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细胞IBRS 2,通过空斑纯化得到了... 设计1对引物从含有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质粒pNS1上亚克隆NS1基因,将NS1基因插入到中间转移载体pUSK中,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USK NS1。将pUSK NS1与伪狂犬病毒Ea株TK /gG /LacZ+突变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细胞IBRS 2,通过空斑纯化得到了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株TK /gG /NS1+。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NS1蛋白。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用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NS1基因重组 伪狂犬病毒 中间转移载体
下载PDF
应用GPV VP3基因重组原核表达产物建立检测抗体的ELISA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布日额 李宝臣 +2 位作者 马波 王君伟 Ulrich Neumann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利用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GPV抗体的间接ELISA及Dot-ELISA方法。经确定两种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其中间接-ELISA 100μL/孔、Dot-ELISA 5μL/点。间接-ELISA中HRP标记的兔抗鹅Ig... 利用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GPV抗体的间接ELISA及Dot-ELISA方法。经确定两种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其中间接-ELISA 100μL/孔、Dot-ELISA 5μL/点。间接-ELISA中HRP标记的兔抗鹅IgG的工作浓度是1:200,检测血清的最适稀释度是1:400,阳性判定标准为OD492≥0.20,且P/N≥2.0。用此方法检测弱毒疫苗免疫血清,其抗体滴度在1:400~1:51200。Dot-ELISA的结果与间接-ELISA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VP3基因重组原核表达产物 间接-ELISA Dot—ELISA
下载PDF
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校坤 洪岸 +3 位作者 许华 姚成灿 付小兵 林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2-27,共6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FGF)对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治疗组 (12 82例 )和对照组 (439例 )被分为深Ⅱ度烧伤、浅Ⅱ度烧伤、供皮区 (包括刃厚和中厚供皮区 )和慢性 (包括残余小创面和慢性溃...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FGF)对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治疗组 (12 82例 )和对照组 (439例 )被分为深Ⅱ度烧伤、浅Ⅱ度烧伤、供皮区 (包括刃厚和中厚供皮区 )和慢性 (包括残余小创面和慢性溃疡 )创面 4大类。分别观察应用rbFGF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面积的百分比、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以及用药前后的全身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浅Ⅱ度烧伤 8d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对照组为 5 1 7%± 2 6 4 %和 (12 6± 2 9)d(P <0 0 0 1) ,治疗组为 70 6 %± 2 5 0 %和 (10 5± 2 4 )d(P <0 0 0 1)。深Ⅱ度烧伤 15d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对照组为 5 3 3%± 2 5 4 %和 (2 1 9± 5 5 )d(P <0 0 0 1) ,治疗组为 6 9 7%± 2 7 0 %和 (18 5± 4 4 )d(P <0 0 0 1)。供皮区创面 8d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对照组为 5 7 6 %± 2 9 4 %和(11 4± 2 7)d(P <0 0 0 1) ,治疗组为 72 1%± 2 8 0 %和 (9 5± 2 4 )d(P <0 0 0 1)。慢性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对照组为 (2 8 0± 18 0 )d ,治疗组 (2 2 1± 16 )d(P =0 0 6 8)。用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临床试验 rbFGF
下载PDF
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赤兵 吴军 +4 位作者 易绍萱 方玉华 罗高兴 贺伟峰 陈渝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82-683,共2页
目的 构建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 方法 将CTLA4IgcDNA插入腺病毒表达质粒 ;将重组质粒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共转染 2 93细胞 ,产生重组腺病毒 ;采用dot ELISA和PCR法筛选并获得CTLA4Ig阳性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目的 构建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 方法 将CTLA4IgcDNA插入腺病毒表达质粒 ;将重组质粒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共转染 2 93细胞 ,产生重组腺病毒 ;采用dot ELISA和PCR法筛选并获得CTLA4Ig阳性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同源重组后 ,以dot ELISA法筛选到 2个 2 93细胞的CTLA4Ig蛋白阳性表达空斑 ,PCR证实为含CTLA4Ig基因和腺病毒基因的重组体AdvCTLA4Ig。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CTLA4Ig基因重组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vCTLA4I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阻断剂 CTLA4IG 基因重组 器官移植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免疫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