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14-5p通过DNMT1介导的AXIN2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熊斯颖 邵蕾 +2 位作者 杨艳 高爱莉 揭丽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治疗的10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Cutaneous 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基线资料。焦磷酸测序法检测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XIN2、DNMT1基因mRNA和miR-214-5p的表达水平。将miR-214-5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和inhibitor NC)分别对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结果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5.128,P<0.001),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7.826,P<0.001),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4.838,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5.426,P<0.001)。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01),DNMT1基因mRNA水平与AXIN2基因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4,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与DNMT1基因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DNMT1是miR-214-5p的靶基因。细胞转染后,与mimic NC、inhibitor和inhibitor NC比较,mimic的DNMT1基因mRNA水平、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01);而inhibitor的DNMT1基因mRNA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相较于其他三组明显上升(P<0.001)。结论miR-214-5p可通过调控下游靶蛋白DNMT1表达,影响AXIN2基因的DNA甲基化率,调控AXIN2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miR-214-5p DNA甲化转移酶1 轴抑制蛋白2 启动子区甲
下载PDF
基底细胞癌伴发脂溢性角化皮肤镜表现1例
2
作者 刘晓洁 张峻岭 柳君如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左颧部蓝黑色肿物2年”就诊,组织病理回报结节型基底细胞癌(BCC)并发激惹型脂溢性角化(SK),予外科手术切除。本例考虑为碰撞瘤改变,皮肤镜特征典型,BCC并发SK临床罕见。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脂溢性角化 碰撞瘤 皮肤镜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
3
作者 郭榕榕 王淑梅 +3 位作者 梁琦娴 郭燕妮 纪超 程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面部及躯干丘疹20余年,于2021年8月18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伴疼痛,后逐渐形成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6年前外院诊断为基底...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面部及躯干丘疹20余年,于2021年8月18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伴疼痛,后逐渐形成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6年前外院诊断为基底细胞癌(BCC),予手术切除左面部黑色丘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原文传递
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傅钢 唐东润 +1 位作者 张玉梦 段海珍 《癌症进展》 202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分析眼睑基底细胞癌(EB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EBCC患者的病历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跨膜蛋白16A(TMEM16A)、Ki-67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情况。随访2年,记录EBCC患者的复发情况,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目的分析眼睑基底细胞癌(EB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EBCC患者的病历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跨膜蛋白16A(TMEM16A)、Ki-67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情况。随访2年,记录EBCC患者的复发情况,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2年,66例EBCC患者复发20例,未复发46例,复发率为30.30%(20/66)。复发与未复发EBCC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TMEM16A表达情况、Ki-67表达情况、ILK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饮酒史、IL-6≥70 pg/ml、TMEM16A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ILK阳性表达均是EB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吸烟史、有饮酒史、IL-6≥70 pg/ml、TMEM16A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ILK阳性表达均是EB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基底细胞癌 跨膜蛋白16A KI-67 整合素连接激酶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言子琪 陈斯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53-256,294,共5页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HHI)的治疗效果不佳、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不断研究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成为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和晚期/转移性BCC的二线治疗药物。本文对PD-1抑制剂在cSCC和B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皮肤鳞状细 基底细胞癌 免疫治疗 转移 晚期
下载PDF
Bcl-2与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刘季 季珊维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85)和基底细胞癌组(n=58),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比较Bcl-2与CD34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100.00%,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0.00%,毛发上皮瘤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89.41%,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13.48%,两组Bcl-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毛发上皮瘤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呈高表达,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D34基底细胞癌中不表达,在毛发上皮瘤呈低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毛发上皮瘤 B淋巴细瘤-2 CD3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习琴 张慧珍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0,共2页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ervical adenoid basal carcinoma, ABC)在临床上罕见,占宫颈癌比例不足1%。其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同时多伴随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1例ABC患者进行分析旨...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ervical adenoid basal carcinoma, ABC)在临床上罕见,占宫颈癌比例不足1%。其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同时多伴随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1例ABC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1 病例资料患者,69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2月,于2022年10月28日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 宫颈病变 病例报告 病理结果
下载PDF
Wn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
8
作者 袁燕平 张卢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Wnt10a、Wnt10b、Wnt5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SCC和BCC的患者标本各33例,其中男28例,女38例,年龄45~88... 目的探究Wnt10a、Wnt10b、Wnt5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SCC和BCC的患者标本各33例,其中男28例,女38例,年龄45~88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样本中Wnt10a、Wnt10b、Wnt5a、β-catenin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结果Wnt10b、Wnt5a和β-catenin在BCC和SCC中均有表达,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在两种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Wnt10a在BCC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SCC中阳性率为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信号通路蛋白在BCC和SCC中均有明显表达,表明其在B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Wnt10a可以作为鉴别BCC和SCC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 WN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朝晖 李振守 李慧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面部基底细胞癌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8),常规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常规植皮修复,联合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改良菱形皮... 目的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面部基底细胞癌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8),常规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常规植皮修复,联合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术。对比2组围术期变化、疼痛程度、瘢痕变化、面部修复效果、满意评分、并发症变化。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切口长度、皮肤缺损面积较小,且创面愈合时长较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疼痛程度、瘢痕变化分数较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色泽、功能、美观度分值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面侧颧颊部、鼻部、额部、其他满意度分值较高(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7/48),与常规组的31.25%(15/4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应用于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可以改善围术期变化,降低疼痛,减少瘢痕,提高面部修复效果和满意度,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基底细胞癌 改良菱形皮瓣 缺损修复
下载PDF
女性乳头基底细胞癌1例
10
作者 安然 杜源淑 +1 位作者 倪锡豪 王昌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5-587,I0006,共4页
目的 对1例罕见的女性乳头基底细胞癌进行报道并讨论,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2年5月15日收治的1例乳头基底细胞癌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病人为女性,39岁,因“左侧乳头... 目的 对1例罕见的女性乳头基底细胞癌进行报道并讨论,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2年5月15日收治的1例乳头基底细胞癌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病人为女性,39岁,因“左侧乳头反复糜烂、破溃结痂1年余”入院,经皮肤活检考虑为基底细胞癌,且磁共振显示腋窝稍大淋巴结,遂进行乳头皮肤癌根治术(乳头切除)和同侧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并进行乳头再造,术后病理证实为基底细胞癌。病人术后恢复较好。结论发生在乳头的基底细胞癌较为罕见,其中,发生于女性的更罕见,该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加强疾病总体认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乳头 女性 乳头再造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键锋 冯明初 +3 位作者 罗平平 陈燕璇 王静 封慕茵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患者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对其病理亚型进行划分,根据病理亚型的侵袭性将患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超声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患者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对其病理亚型进行划分,根据病理亚型的侵袭性将患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超声征象的差异,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 在BCC的超声征象中,侵袭性BCC比非侵袭性更容易浸润至皮下组织(χ^(2)=5.189,P=0.023),病灶内部更容易出现液性暗区(χ^(2)=10.672,P=0.001);而在病灶形态、最大直径、平均高回声点计数、后方回声变化以及Alder血流分级方面,侵袭性与非侵袭性BC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BCC的高频超声表现间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或许能在术前鉴别二者及制定治疗方案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侵袭性 非侵袭性 高频超声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微娜 姜鑫春 +2 位作者 程芳莉 黄晶 王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外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共计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外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共计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瘢痕美观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感染、出血及红肿疼痛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在术后3 d、7 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2组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更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和在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DLQI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对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临床有效率提升、疼痛程度减轻、瘢痕美观度及生活质量改善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足跖部基底细胞癌1例诊疗体会
13
作者 刘晓洁 顾安康 +1 位作者 于研 张峻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60-462,共3页
患者女性,43岁,主因左足趾部蓝黑色小点6个月就诊,手术完整切除后组织病理检查回报基底细胞癌(BCC),切缘(-),6个月随诊未见复发。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足趾
下载PDF
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的阴茎基底细胞癌1例
14
作者 娄方璐 冯林 +3 位作者 张颖 郑文豪 刘毅 刁庆春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5-77,共3页
报告1例阴茎基底细胞癌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男,83岁,阴茎根部斑块、结节伴瘙痒9年,加重伴破溃3年。皮肤科检查:阴茎根部左侧可见一约4.5 cm×2.5 cm暗红色斑块,其上见散在结节及较厚黄褐色痂壳附着。下腹部、腹股沟、阴囊见... 报告1例阴茎基底细胞癌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男,83岁,阴茎根部斑块、结节伴瘙痒9年,加重伴破溃3年。皮肤科检查:阴茎根部左侧可见一约4.5 cm×2.5 cm暗红色斑块,其上见散在结节及较厚黄褐色痂壳附着。下腹部、腹股沟、阴囊见大片红斑及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丘疹,部分皮疹上见点状糜烂,覆淡黄色鳞屑。临床诊断:乳房外Paget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见大量嗜碱性肿瘤细胞团块,部分与表皮相连,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在团块边缘排列呈栅栏状,外周有收缩间隙。最终诊断: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斑块后,行3次光动力治疗。随访至今20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 基底细胞癌 误诊 乳房外PAGET病
下载PDF
皮肤镜在辅助确定鼻部基底细胞癌Mohs显微描记手术边缘的应用
15
作者 吕金 万学峰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588-1659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确认鼻部基底细胞癌进行皮肤镜和Mohs手术治疗的实际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了经过病理学检验的基底细胞癌病人,运用皮肤镜和Mohs手术来决定初次切掉肿瘤边缘的间距。结果:与传统的肉眼确认Mohs切除边缘比较,使用皮肤镜...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确认鼻部基底细胞癌进行皮肤镜和Mohs手术治疗的实际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了经过病理学检验的基底细胞癌病人,运用皮肤镜和Mohs手术来决定初次切掉肿瘤边缘的间距。结果:与传统的肉眼确认Mohs切除边缘比较,使用皮肤镜和Mohs手术并用,长期Mohs手术(MMS)送检的次数和手术时间都有降低。结论:在进行鼻部基底细胞癌的Mohs手术治疗过程中,皮肤镜帮助确定肿瘤边界和首次切除的范围,可以减少Mohs的检查次数,减少手术时间,并降低治疗成本,是提升Mohs手术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Mohs手术
下载PDF
149例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皮肤镜特征分析
16
作者 朱薇 李彩霞 +2 位作者 管洁 李加飞 杨武俊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149例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特点,为临床无创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皮肤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确诊的149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皮肤镜等资料。结果 149例患者中,男性63例(42.28... 目的 分析并总结149例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特点,为临床无创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皮肤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确诊的149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皮肤镜等资料。结果 149例患者中,男性63例(42.28%),女性86例(57.72%)。年龄最大91岁,最小33岁,平均64.96±6.42岁。60岁以上发病人数最多,有109例,占73.15%。好发部位最常见为头面颈部暴露部位,有140例,占93.96%。BCC临床类型主要为色素型81例,结节溃疡型59例及浅表型9例。皮肤镜特征按出现频率依次为:大的蓝灰色卵圆形巢(80.54%)、多发蓝灰色小球(77.18%)、分支状毛细血管扩张(66.44%)、枫叶样结构与溃疡(均为35.57%)、轮辐状结构(30.20%)等。临床正确诊断BCC患者97例(65.10%),加用皮肤镜可正确诊断138例(92.96%),诊断准确率提高27.52%。结论 基底细胞癌多发于老年患者,头面、颈部多见,皮肤镜可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提高基底细胞癌早期的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临床表现 皮肤镜
下载PDF
头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陈宏辉 李伟权 马丽丽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4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对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组,将抽到数字“1”的75例患者纳入参照组... 目的探究对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组,将抽到数字“1”的75例患者纳入参照组,抽到数字“2”的7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3%,高于参照组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患者采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基底细胞癌 手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IRT1、JAK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郑博 郅瑛 杜蕊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2071-2073,2077,共4页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IRT1、JAK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睑基底细胞癌且经手术切除保留的癌组织(70例)作为观察组,另将其同期切除的癌旁组织(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IRT1、JAK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睑基底细胞癌且经手术切除保留的癌组织(70例)作为观察组,另将其同期切除的癌旁组织(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酪氨酸蛋白激酶-2(Janus kinase-2,JAK2)阳性表达率,并分析SIRT1、JAK2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的SIRT1、JAK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眼睑基底细胞癌SIRT1高表达者年龄、PCNA增殖指数、肿瘤直径、病理分型与SIRT1低表达者比较存在差异(P<0.05);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JAK2低表达和JAK2高表达者TNM分期比较存在差异(P<0.05);SIRT1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呈正相关性;JAK2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TNM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SIRT1与JAK2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等临床特征有关,可作为鉴别眼睑基底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 增殖细核抗原 酪氨酸蛋白激酶-2
下载PDF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疼痛和瘢痕美观度的影响
19
作者 蔡微娜 姜鑫春 +1 位作者 程芳莉 黄晶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并评估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4例)... 目的探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并评估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其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及瘢痕美观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67%,P<0.05)。2组在术后3 d、术后1周及出院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同组入院时降低,术后1周及出院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同组入院时降低;观察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上述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在减轻其疼痛程度的同时提升瘢痕美观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术后疼痛 瘢痕美观度
下载PDF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陈豪 尹晓娜 +1 位作者 过华蕾 王文慧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8~2022年8例宫颈ABC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大体无明显肿... 目的 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8~2022年8例宫颈ABC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大体无明显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巢周可见栅栏状排列基底样细胞,肿瘤浸润浅(一般≤5mm);免疫组化P16、CK5/6、P6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宫颈ABC好发于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多无特殊临床特征;可单独存在,常伴有鳞状上皮内病变或鳞状细胞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易漏诊及误诊,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腺样基底细胞癌 组织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