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视角
1
作者 佟丹丹 杨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增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增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仅在一般行政等级及内陆城市中表现显著。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活力不足,提升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既要持续推进“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又要关注政策工具的差异化效果和注重培育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以期有序稳妥推进流通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流通产业创新能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审计质效——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2
作者 王杏芬 蒋莹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自2013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该战略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切...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自2013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该战略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其对审计质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试点城市上市公司的审计质效;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审计质效;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这证实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为提升审计质效和推进“新基建”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中国”战略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传递 审计质效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3
作者 林寿富 谢艳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2,共17页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而且该促进效应体现在融资约束高、信息透明度低、非通信行业、垄断性行业及技术密集度低的企业。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缓解效应,具体表现为WW指数降低、现金持有量减少、投资-现金敏感度降低、应付账款增多及股利分配率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效应和要素互补效应影响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为第一批实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时,企业劳动雇佣规模扩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技术岗位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提高普通职工的薪酬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稳就业与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雇佣决策 宽带中国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4
作者 崔登峰 白玲 张跃胜 《管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伴随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备受关注。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ES... 伴随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备受关注。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且主要通过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赋能数字金融发展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有企业、高数字化转型程度企业的ESG表现助力效果更明显,且对东部地区和高环境规制地区的企业ESG表现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环境(E)和治理(G)两个维度的表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企业ESG表现提升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破产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企业提高ESG表现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我国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 企业ESG表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日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模式及其改进
5
作者 王丽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7,182,共12页
中日双方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对企业”模式。该模式合作历史悠久,远远早于中日“政府对政府”合作;合作行业聚焦,以能源次行业为主;合作形式多样,涵盖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 中日双方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对企业”模式。该模式合作历史悠久,远远早于中日“政府对政府”合作;合作行业聚焦,以能源次行业为主;合作形式多样,涵盖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日本私营企业以经济理性为导向,而中国国有企业部分承担国家地缘经济目标,双方合作存在目标协调困难。其次,中国倾向于与东南亚各国展开双边层次合作,而日本更偏向于与东盟整体进行区域层次合作,这导致合作层次错位。最后,中日双方在基础设施部分次行业(尤其是交通领域)的合作标准存在分歧,增加了合作难度。这些挑战显著影响了中日双方在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程,致使部分项目合作延迟、终止或缺失。为应对上述挑战,中日需适当提升“政府对政府”合作比例,并深化“企业对企业”战略合作;同时,中国应警惕日本势力在东南亚的渗透及日本金融企业的相对优势,妥善应对合作中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双方 东南亚 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对企业”合作模式 合作目标协调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婚姻决策——基于中国高铁开通的经验证据
6
作者 张永冀 陈优雅 +1 位作者 热孜亚·巴吾尔江 苏治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118,共26页
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众多学者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经济方面的影响,鲜有文献关注高铁开通对居民个体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253个地级市2003年至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 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众多学者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经济方面的影响,鲜有文献关注高铁开通对居民个体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253个地级市2003年至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婚姻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会导致当地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铁开通对居民婚姻决策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性别角色观念、儒家文化的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会提升当地城镇化率和房价,从而导致结婚率下降;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从而导致离婚率上升。本文丰富了有关婚姻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研究婚姻决策行为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婚姻决策 结婚率 离婚率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兼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协同效应
7
作者 李峰 郭梦迪 《科技管理学报》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扎实推进包容性增长乃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杜...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扎实推进包容性增长乃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新基建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我国包容性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增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新基建对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协同水平较低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增长促进作用较弱,随着协同化水平的提高,新基建对包容性增长的赋能效果增强。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探寻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并且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推动收入分配效应和充分发挥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协同等方面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包容性增长 共同富裕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凯 景程宇 《商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探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探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检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非均衡特征明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年递增,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后降,相较于南北差距,东西差距更大。(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且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分地区来看,其促进作用呈“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格局,但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分维度来看,其促进作用呈“融合基建>信息基建>创新基建”的格局。(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进而作用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双向固定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视角
9
作者 李冰燕 李克强 史锦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世界级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充分释放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应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筑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确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定盘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社会化协作网络
原文传递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的实证
10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的“质”与“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的区际流动来驱动城市创新“质”与“量”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而不利于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在中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表现为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 城市创新 创新要素流动
原文传递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卫彦琦 赵建凤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8,共4页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并成为助力流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2年我国21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并成为助力流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2年我国21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流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对此,应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流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对流通经济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流通经济增长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 多时点DID模型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智化创新:“赋能”还是“负能”——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7,共15页
立足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时代红利,探讨其对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驱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数智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 立足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时代红利,探讨其对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驱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数智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宽带中国”战略表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数字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数智化创新水平。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数智化人才集聚度和优化数智化产业环境,从而增强数智化创新能力。异质性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数智化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因区域和交通特征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梯度效应,整体上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从非高铁开通城市到高铁开通城市逐步增强。本文研究为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和差异化提升数智化创新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数智化创新 “宽带中国”战略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13
作者 王明秀 张可云 高志刚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技术...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均得到支持;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和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大型城市及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应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功能;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效能,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强化城市创新资金保障;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高效流动,增强城市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数字金融服务,优化创新企业融资环境,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效率;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技术创新水平 “宽带中国”战略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海洋 孙奇正 +2 位作者 赵璐 信伦 郭漫雪 《科技与金融》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要素成为金融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本研究融合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构建了涵盖用数层、治数层、供数层和底座支撑层的总体架构。通过深入分析信贷、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场景,探讨网络化隐私计算等关键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要素成为金融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本研究融合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构建了涵盖用数层、治数层、供数层和底座支撑层的总体架构。通过深入分析信贷、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场景,探讨网络化隐私计算等关键技术路线,并结合保险、涉农信贷等案例,揭示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模式与成效。基于以上讨论,最后从各架构层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完善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激发金融数据要素市场活力,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行业变革 数字金融 市场活力 金融服务 金融数据 隐私计算 风险管理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周黄 杨弘 《低碳经济》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 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度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存在高度的空间相关性。②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1, an index system for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as constructed. The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evel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a time autoregressive model was us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test the direct impact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to further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correlation i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a. ②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nhibitory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this conclusion remains valid after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 ③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碳排放强度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大运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某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探讨
16
作者 张俊 谭春 +2 位作者 李波 石永涛 黄文钟 《四川建筑》 2025年第1期244-246,共3页
某河道位于西江河上游,河道流域周边用地属性多为居住用地、存在农业耕作,林业种植等;还存有少量污水直排口、现状雨污水混流排口、底泥淤积等诸多水环境问题。为在大运会前改善城市形象,解决河道水环境问题,提升流域附近居民生活幸福感... 某河道位于西江河上游,河道流域周边用地属性多为居住用地、存在农业耕作,林业种植等;还存有少量污水直排口、现状雨污水混流排口、底泥淤积等诸多水环境问题。为在大运会前改善城市形象,解决河道水环境问题,提升流域附近居民生活幸福感,结合大运会片区某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以整体流域大范围分析,多从价值取向的转变和流域治理升级的角度,对其水系统设计进行整体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水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可得性与城市创业活跃度——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陈宇 王如忠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69-81,共13页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加速信息的流转沟通,释放信息要素助力产业发展的潜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新创企业数据,系统考察网...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加速信息的流转沟通,释放信息要素助力产业发展的潜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新创企业数据,系统考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战略对东部地区城市和非重点城市的创业活跃度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且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促进效应最为突出。机制检验则表明,“宽带中国”战略通过提高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与融资信息的可得性,从而有效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此外,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提升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可得性 创业活跃度
下载PDF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模式:政策演进、逻辑解析与发展前瞻
18
作者 刘洋溪 任钰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自1994年“金智”工程实施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顺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开启了为期三十年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兼具共时结构性、历时延续性的政策体系和卓有成效的中国模式。为探究中国教育... 自1994年“金智”工程实施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顺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开启了为期三十年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兼具共时结构性、历时延续性的政策体系和卓有成效的中国模式。为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变迁规律和作用机理,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对“金智”工程实施至今中央层面关于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进行全景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形成了技术、环境与组织三个领域结合的共时态组合结构以及推广普及、拓展深化与融合创新三个阶段衔接的历时态演进轨迹;在深层结构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协同的政策主体结构和主要与次要变更、程序与实质并重的政策工具结构;在动力机制方面形成了多源流政策之窗的启动力和融合创新价值导向的驱动力;在发展逻辑方面形成了渐进式边际改革的演进逻辑和正循环路径依赖的强化逻辑。立足新发展阶段,应进一步调整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工具结构,强化主体结构,超越路径依赖,为全球教育数字化变革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教育 政策组合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19
作者 李晓龙 朱子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6,共14页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的重要因素,厘清其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11—2022年的样本数据,在科学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将2014年起陆续开展的“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的重要因素,厘清其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11—2022年的样本数据,在科学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将2014年起陆续开展的“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基准影响、异质性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这一结论在内生性问题处理和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亦得到验证;相较于中西部城市和规模较小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效应在东部城市和规模较大城市更加显著;经济集聚和产业升级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经济集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新质生产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试点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地理邻近或经济相似的其他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新质生产力 多期DID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
20
作者 张伟广 阴丽君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6,共12页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数字化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要素整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整理获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数字化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要素整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整理获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资本跨区域流动,考虑内生性、其他政策干扰等因素后,核心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效应对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市场分割程度高地区企业更显著;从企业资本流向看,企业跨省投资要多于同省异市投资。本文为如何更好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跨区域流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企业异地投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